APP下载

依托网络名师工作室推进“互联网+”项目化学习

2023-01-11江苏海安市教师发展中心226600丁庆富

中学教学参考 2022年12期
关键词:节气名师互联网+

江苏海安市教师发展中心(226600)丁庆富

当前,江苏省全面推进“三个课堂”建设,即“城乡结对互动课堂”“名师空中课堂”“网络名师工作室”。其中,“网络名师工作室”通过组织特级教师、名师与若干优秀教师形成在线研修共同体,利用网络平台优势,全面提升广大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另外,“三通两平台”的建设,给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提供了比较坚实的网络环境基础和良好的线上线下互动环境。以此为契机,在已有名师工作室的基础上,网络名师工作室应运而生。网络名师工作室既可发挥名师的引领、榜样、示范作用,又可利用互联网优势,开展线上线下同步研究及探索,从而带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这对地区师资的均衡、教师的快速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虽然网络名师工作室出现的时间不长,但是它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优越性,因而获得了蓬勃发展,成为深化教育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

一、研究的方向和目标

近年来,海安市教师发展中心依托网络名师工作室,区域推进“互联网+”项目化学习,并以赛促教,开展“互联网+”项目化教学研究。在“互联网+”项目化学习中,学生借助网络等资源,研究真实的课题,从而掌握学习重点和相关技能。项目化学习的重点不是教师规定的,而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目标选定的,包括新课标划定的内容以及解决问题、合作探究、自我管理等技能方法。“互联网+”项目化学习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产物。海安市教师发展中心依托网络名师工作室,着力配置优秀教育资源,持续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通过加强人工智能、3D 打印、智能机器人等在教学中的应用,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以科技创新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构建全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和应用新生态。

二、研究的方法和途径

网络名师工作室发挥引导作用,整合各年级、各学科的专业力量,成立“互联网+”项目化学习核心研究小组,以加强研究、强化指导、组织培训。同时利用互联网优势,建立优质网络资源库,研制项目化学习过程评价标准。除此之外,还积极培养“种子教师”,让“种子教师”在“互联网+”项目化学习的研究与实践领域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把“互联网+”项目化学习作为区域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其的宣传,并根据区域和学校实际,通过主题探析、专题教研、专家讲座等方式,积极开展相关学习、实践和研究,进一步激发学校的创新活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推进教师的探索和研究,在线上和线下开设公开展示课让他们进行专题教研,同时开设讲座让他们进行相关学习。让教师观摩“互联网+”项目化学习的示范项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科学等学科,使教师通过观摩和学习,初步了解“互联网+”项目化学习。通过整合教师对“互联网+”项目化学习的见解和困惑,形成项目化学习中的内容问题、基本问题和目标问题。

具体实施过程中,一是以竞赛为抓手,以赛促用。组织“互联网+”项目化学习培训,开展以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为组长的教学团队竞赛。通过培训和竞赛,实现“互联网+”项目化学习理念的更新、平台的更迭升级,使得“互联网+”项目化学习的设计模式、评价手段、组织方式不断改进,资源不断丰富,功能不断完善。打造并选拔出一批精品项目,如“找规律”“有趣的蜂巢”“饼干变变变”“快乐城堡”“蝉”“风车转转转”……携这些精品项目参加全国和江苏省的信息化类教学应用比赛,均有所收获,有获得全国一等奖,有获得江苏省特等奖、一等奖的。这些项目能够脱颖而出,主要得益于网络名师工作室对“互联网+”项目化学习的区域推进。

二是以区域“教育技术‘逐月行’活动”为抓手,送教到校,通过专家讲座、示范课、教学沙龙等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推广普及效果。各级各类学校争相承办“教育技术逐月行”活动,每一次活动均得到与会专家和领导的充分肯定,深受观摩教师的欢迎,能有效推进“互联网+”项目化学习的研究。

以上论述的均是以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为依托,开展的跨区域的线上和线下混合式研讨活动。目前,网络名师工作室有上百位来自江苏省各地乐于开展“互联网+”项目化学习研究的教师,还聘请了江苏省特级教师担任导师,指导研究工作。2020 年起,每次线下活动,均通过省网络名师工作室平台进行线上直播,这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活动中进行听、磨、评,共商平台建设规划。“互联网+”项目化学习的开展范围并不局限于一个学校、一个地区,其能借助互联网服务于更多的教师、学生,构建教学、学习新生态。

三、研究的对象和分类

“互联网+”项目化学习指依托网络名师工作室打造的教育教学团队,在学校活动领域、学科领域和跨学科领域,设计真实、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探究,尝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相关项目成果。它以培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导向,以项目化学习的实践和研究为抓手,以活动项目、学科项目、跨学科项目为研究对象,以互联网为交流和共享资源的平台,能够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进一步激发区域办学活力。在学校中,教师要努力把教学活动变成学生积极参与的动脑、动口和动手的创造性活动。在专业技能课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文化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中,把学习内容分解为具体的问题或任务,使学生在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综合能力。教师不应仅关注学生是否有效完成项目任务,还应关注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致力于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学校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与知识结构来选择活动项目、学科项目和跨学科项目,开展“互联网+”项目化学习的实践研究。

活动项目主要是指在学校的综合实践、劳动教育等各类活动中融入项目化学习要素,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提出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二十八个字,蕴含着二十四个节气。南通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季明显,节气分明。基于此,有学校开展了“我的节气诗”“我的节气体验”等活动,共同开启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旅程。指导教师引领学生在美文佳句里寻找节气的奥妙,感受四季的精彩纷呈。学生在揣摩语言的美的过程中,细细咀嚼和体会四季的妙不可言,不断丰富知识。学生反复吟诵与节气相关的诗歌,并将喜欢的诗句摘抄下来,整理归纳成可用的写作素材。学生根据自己对节气的认知,自主创作了一首首小诗。如“鱼美之乡吹来了大自然的芬芳,生活在钢筋水泥中的孩子,走出教室,来到农村,仔细观察一草一木。在农忙季节,一双双睿智的眼睛,捕捉季节美景,体会春耕夏耘秋收的辛苦,体会一粥一饭的来之不易”。当然,项目体验中,学生最喜欢的还是美食体验。关于节气的美食,学生通过相关活动能够有所了解,比如,海安有哪些传统的节气美食,在什么节气可以吃香椿、吃青团,等等。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这些传统节气美食,更是乐在其中。在这次项目学习中,学生跟父母一起读诗写诗,做美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用心倾听大自然的语言——节气。这样的活动项目能促使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对生活产生美好的向往。

学科项目是指基于课程标准,设计与学科核心知识相关的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自主或合作探索,从而使学生深度理解学科核心知识、增强学科能力、提升学科素养。比如,在教学等差数列时,设计驱动性问题,让学生从数点出发,探究各种等差数列问题的解决方法。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的许多地方都能看到数学的影子。因此,在教学围栏知识时,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可以用什么材料做围栏?围栏可以用来做什么?围栏有哪些样式?怎么样围更美观?怎么样围面积最大?围栏的门怎么设计?……对于以上问题,学生更愿意通过实践来解决。特别是在教师用一个矿泉水瓶制作了围栏门锁后,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了。又比如,在进行“知农具、行农事、溯文化、明志向”项目学习时,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开启了一场探寻之旅。学生或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农具的起源、演变;或回到自己乡下的爷爷奶奶家中,寻找现在仍在使用的古老农具,学习其使用方法;或……他们通过实验参观、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体验生活中的数学,获得知识、经验及方法,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跨学科项目是指基于课程标准,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以系统的思维解决真实问题。初中阶段特别要结合跨学科案例分析、探究相关课题,有效落实跨学科项目的实践和研究,建立各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进而提高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2021年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有学校借此机会开展了“传承红色文化”“党旗飘飘”等项目化学习活动,引领学生认识和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和发展历程,传承红色精神,汲取前进的力量。如结合海安地方特色,让学生对剪纸、捕鱼、舞龙、海安花鼓、京剧等进行研究和探索。每个学校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开展项目化学习研究,使传统文化既得到传承,又获得创新和发展,并使项目化学习成果更具地方特色。这些项目不仅包含多学科知识,而且包含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它们,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浓。

以活动项目、学科项目、跨学科项目为抓手,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同时,将互联网作为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平台,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在网络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下,开展区域内“互联网+”项目化学习研究,有利于推动教学方式的变革。

四、研究的机制和保障

要想开展“互联网+”项目化学习,必须设定明确的工作制度和管理机制。在网络名师工作室的带领下,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聚焦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扩大工作室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网络名师工作室成员以名师为学习对象,充分利用工作室提供的平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同时,网络名师工作室应进一步加大支持教师工作的力度,努力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作出积极贡献。

要想开展“互联网+”项目化学习,还必须潜心打造项目化学习平台。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于2020 年成立后,聘请了江苏省特级教师作为导师,并组织15 名核心成员共同开展“互联网+”项目化学习的研究与实施工作。在打造“互联网+”平台的过程中,相关核心成员通过分析平台已知功能,深入课堂了解需求,形成平台功能需求分析方案。2020 年开始,组织全学段数学竞赛并帮助教师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一大批教师在竞赛中脱颖而出。如在教学《My Friend》一课时,可通过远程视频将国外的专家“引入”课堂。相关教师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纷纷表示要学习和研究。这些教师通过讨论、反思,都有所收获。网络名师工作室的成立,极大地促进了“互联网+”平台的建设、资源的共享和良好教育生态的构建。

“互联网+”项目化学习虽然起步非常困难,且是周期长、投入大,但其能促使教和学方式的改变,必将对教育产生长远的影响。我们将进一步依托网络名师工作室,区域推进,区域互联,努力打造优秀的资源平台,更好地为教师服务,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能力、提升核心素养。

五、研究的困惑和探索

在研究“互联网+”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在全市开展的全学段“互联网+”项目化学习,对学科和所学内容是具有选择性的。“互联网+”项目化学习在语文、英语这类与真实环境联系紧密的学科的教学中能发挥较大作用,而在数学、物理等学科的教学中应用效果不明显。再比如,相比幼儿园、小学,初高中学校在开展“互联网+”项目化学习时更需要统筹规划好时间,让学生有自己的时间通过网络检索、调查访问、实践探究等方式进行学习,保证“互联网+”项目化学习的实施质量。另外,学生体验的深度和广度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教师应精确引导,让学生获得更好、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在研究和探索“互联网+”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形成自己的特色,设计更多的精品项目。同时,发挥网络名师工作室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利用多种线上线下方式,区域推进“互联网+”项目化学习。在“双减”背景下,寻找新的教育契机,通过改变教育教学方式,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真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节气名师互联网+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24节气
24节气
24节气一小满
24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