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病虫害防治的误区及综合防治技术对策分析

2023-01-11

种子科技 2022年11期
关键词:锈病赤霉病纹枯病

汤 蕾

(阜阳农业学校,安徽 阜阳 236000)

小麦作为我国的重要农作物之一,为农业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但是小麦病虫害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小麦种植业的发展。因此,需要做好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以保证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1 小麦病虫害发病特点

1.1 病虫害发病较早

小麦的抗侵染能力较弱,播种期很容易出现病虫害。通常情况下,10 月初开始播种小麦,12 月会出现纹枯病,在第二年3 月下旬又会出现白粉病,而一旦出现白粉病,病害会在4 月开始蔓延,这时如果不能有效控制病情,会对小麦产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1.2 病虫害蔓延较快

一旦小麦出现病虫害问题,其蔓延速度较快,尤其是受小麦锈病孢子的影响。有试验结果显示,播种较早的麦田在发生病虫害后快速蔓延,且与面积小的麦田相比,大面积麦田孢子附着率更高[1]。

1.3 病虫害种类较多

在小麦种植过程中,经常发生白粉病、锈病、叶枯病、全蚀病等。由于生物多样性,与其对应的天敌具有共存的特点,往往虫害数量比天敌数量多,且全年都有可能出现虫害交替发生的情况。

1.4 病虫害为害较为严重

病虫害对小麦具有较强的危害性,由于小麦含糖量较高,在一定程度上会吸引虫害,导致病虫害蔓延迅速。被病虫害侵袭的小麦开始出现大面积死亡的现象,为害严重时甚至减产30%以上[2]。

2 小麦种植中常见的病虫害

2.1 纹枯病

纹枯病是小麦常见病害,且该病可能在小麦的各个生长阶段发生,影响小麦的产量。当小麦感染纹枯病后,会出现植株枯死、溃烂等症状。尤其是在小麦返青时期,感染纹枯病会导致整个植株腐烂,出现倒伏现象,极易引起植株死亡。当小麦孕穗期出现纹枯病时,会直接降低小麦产量,甚至超过50%[3]。

引发纹枯病的因素很多,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或受到品种筛查和播种阶段的影响,或者播种过早、没有合理控制播种密度、失水过量导致土壤湿度较高,都可能引发纹枯病。

2.2 赤霉病

赤霉病主要发生在我国南方地区,由于南方地区降水量较大,导致土壤湿度过高,从而增加了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在小麦孕穗期和扬花期感染赤霉病时,小麦种穗上出现霉垛,影响小麦品质,人在食用了含有霉垛的小麦制品后,可能会引发食物中毒。

不同生长阶段感染赤霉病的小麦所表现的症状也不同。例如,在苗期发生赤霉病,会导致小麦植株枯萎死亡,其主要是由于病株根基腐烂。引发小麦赤霉病的因素很多,比如小麦麦种本身携带病菌,或小麦在种植过程中排水不当,都会引发赤霉病。

2.3 蚜虫

蚜虫主要侵蚀小麦叶片根部,并吸食小麦叶片的组织液,使小麦叶片出现斑点。随着虫害的不断蔓延和扩散,小麦叶的组织液不断减少,从而导致病斑面积越来越大,最后引发病株死亡。发病后的小麦很可能会寄生蚜虫虫卵,极易导致蚜虫持续传播,扩大病虫害的为害范围。

2.4 锈病

锈病分为秆锈病、叶锈病、条锈病等,锈病对小麦的影响较大,该病害传播距离远,严重时可能会导致小麦收成降低90%以上,给种植人员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感染不同致病菌的小麦,表现出来的症状也不同。条锈病主要症状为小麦叶片呈黄褐色;感染叶锈病的小麦会出现橘红色的孢子堆;感染秆锈病的小麦,病株孢子堆会出现深褐色。锈病多发生在我国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降水量较大时也可能发生。

2.5 吸浆虫

吸浆虫主要发生在连绵阴雨和温度不高的地区,如果小麦品种的抗病能力较低,会导致小麦花期出现吸浆虫病,直接影响小麦产量。

3 小麦病虫害防治误区

3.1 防治时间误区

在防治小麦病虫害时,要把握好防治时间,尤其是需要准确把握防治要领。由于种植人员往往技术有限,文化程度低,在防治方面把握不准,极易导致防治效果差,无法按照不同类型的状态调整防治时间[4]。比如,小麦纹枯病从每年3 月开始防治,如果选择4 月防治,会增加防治成本,防治效果也不理想,从而导致小麦产量降低,甚至出现大面积减收的情况。

3.2 意识层面误区

由于我国小麦种植以小农经济为主,而且千百年经过不断种植,人们总结了一套相关经验,例如,人们常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是古代农民所留存下来的经验,也是现代农民所供奉的信条。这些经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小麦的产量。

目前,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的背景下,农业耕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我国农业工作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一些农民却没有意识到科技的变化,没有选择与时俱进,依然根据传统的经验方式耕种,忽略了病虫害的影响。

3.3 药剂方面误区

由于我国小麦病虫害种类较多,且国土面积幅员辽阔,不同气候病虫害也不同。因此,在对不同病虫害进行防治时,要合理选择药物并准确计算药剂量。但是很多种植户缺乏相应的知识,在小麦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滥用药物的现象,而且无法把控药剂药量,导致防治效果差,甚至还会使一些害虫对药物产生耐药性,降低了虫害防治效果。

3.4 灌溉方面误区

小麦病虫害在一定程度上受灌溉的影响。如果灌溉量过多,小麦根须长期浸泡在水中,很容易出现病虫害。如果灌溉量过少,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小麦生长发育。要保证灌溉量合理,降低病虫害发生率。

3.5 防治方法误区

在防治小麦病虫害时,要考虑气候、土壤、自然环境以及农作物生长情况,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和当地自然种植条件等。只有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才能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很多种植人员忽略了对气候环境、种植条件等多种影响因素的了解和分析,也缺乏相应的知识,通过简单的药物喷洒方式防治,不仅会影响到小麦的生长,也可能造成土壤污染使土壤肥力下降。同时,滥用药物也可能引发虫害抗药性,难以有效防治病虫害。

3.6 药物使用误区

小麦的生长跨越了4 个季节,一般是在秋季播种,第二年夏季进行收获。由于小麦的生长周期较长,所经历的气候环境变化较大,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小麦可能会发生不同形态的病虫害。因此,种植户应根据不同病虫害合理选择药物。但是很多种植户对于各种药物的理解比较片面,其主要是想通过药物控制病虫害,没有考虑到过多地使用药物,可能会影响小麦的生长[5]。

尽管我国农业部门根据不同地区的病虫害提出了相关的防治建议,但是部分种植户仍坚持自己的看法,根据经验自主选择药物,从而导致出现滥用药物的现象。此外,在药物选择方面,很多小麦种植户坚持应用传统药物防治病虫害,而传统药物以化学成分为主,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病虫害的为害,但是具有较高的含毒量且不易稀释,使得药物残留在小麦种子上,长期食用这种小麦很容易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虽然我国加大了绿色农药和生物农药的推广力度,但是传统化学药物的药效高、单价成本低,得到了很多小麦种植户的认可,使得他们违背了绿色种植理念,自主选择化学药物进行病虫害防治,这也是相关部门需要重视的问题。

4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4.1 明确最佳用药时期

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一项系统综合性的工作,在防治前,要考虑病虫害的流行现状,选择最佳用药时机。在用药前要充分调查病虫害,掌握病虫害的特点,以及发病流行季节和发病高峰期,以便提前采取药物进行防治,将病虫害扼杀在初期阶段。通过提前进行防治,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对于某些虫害要进行数量调查,当害虫数量达到防治标准后,要及时采取药物方法进行防治,当害虫数量没有达到防治标准数量时,通常不会对小麦生长产生严重的影响,可以利用生态系统生物之间相互抑制的方法进行防治。例如,引进害虫天敌,通过生物之间相互抑制作用,使其保持在同一个动态平衡阶段。

4.2 合理使用农药

避免出现滥用药物的现象,否则可能出现浪费,也可能对土壤造成污染,影响小麦产量。因此,政府部门要加强用药宣传,指导种植人员科学使用化学农药。在使用前,种植人员要了解药物的使用方法,仔细阅读药物使用说明书,并控制好药量和选择最佳的使用方法。在防治过程中,尽量不使用广谱类药物,减少使用化学药物,采用微生态生物型农药替代化学农药。

4.3 提升种植技术,规范综合治理

要想合理地防治小麦病虫害,首先要重视种植技术,相关部门要对小麦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和教育,并传授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方法,真实调研并了解小麦的种植情况,小麦种植户是否具备规范的种植手法,以及掌握病虫害的情况。与此同时,设立相应的信息反馈部门,获取小麦种植户在种植过程中遇到各种病虫害的信息,以便技术人员对病虫害进行研究,制订针对性的治理方法。

在种植小麦时,应从源头控制病虫害,合理选择小麦品种、种植地区、种植时间。所选择的小麦品种要具备较强的抗病能力和抵御恶劣环境的能力。还应做好治理药物研制,使病虫害防治工作更加便捷。所使用的药物要符合小麦生长和绿色环保理念,并明确药物使用剂量,让种植户能了解药物的使用方法。加强农药管理,避免种植户滥用药物,影响小麦病虫害的治理效果。

4.4 制订病虫害预防机制

农业部门应设立专项病虫害管理小组,并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调研当地小麦种植情况,掌握影响小麦产量以及引发病虫害的相关因素,建立信息档案。同时,利用信息技术针对小麦病虫害常见病症,以及病虫害对小麦的危害情况建设相应档案,制订针对性的防治计划,让种植户能全面了解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例如,在防治锈病时,引导种植户合理选择种植时间,适当施肥,保证小麦健康生长。此外,种植户应掌握好灌水量,避免出现旱涝情况。当某一时期出现病虫害时,种植户应局部喷洒农药,有效防治病虫害,避免病虫害持续蔓延。

4.5 实施检疫,维持生态稳定

在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可以通过采用信息技术实现实时监控病虫害,保证生态平衡,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在种植小麦过程中,要对根土中的有害细菌和虫害进行治理,为小麦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使小麦能顺利发芽、健康生长。另外,可以通过感应设备监控小麦生态平衡状况,当出现指数偏差时,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整个生态环境处于稳定状态,预防病虫害发生。当出现病虫害时,种植户要充分考虑生态平衡,采取合理的措施防治。例如,在病虫害程度较轻时,可以选择放入相应的天敌,保证整个小麦生殖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

4.6 多元化治理,防止交叉感染

由于小麦生长周期较长,而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小麦病虫害具有种类多、复杂性的特点。而且仅仅采用单一的药物治理或利用天敌的方式,很难进行防治。因此,生物技术人员要提供给小麦种植户多种病虫害防治方法。例如,对于小麦枯死病,需要考虑到种植、气候、施肥过度因素的影响。如果小麦出现大面积枯死,还要从多个角度分析,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防治。在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时,要做好诊断工作,寻找病因,合理选择药物治理方式,避免使病虫害出现变异,或增强病虫害的药物抵抗能力。同时,要控制好病区范围,避免波及到更广范围的小麦,影响小麦丰收。还要建立好相关的二次检疫,对健康小麦进行检疫,杜绝病虫害持续发生。

4.7 灌溉阶段防治工作

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土壤水分和降水量过多或过少均会导致小麦出现白粉病、蚜虫锈病等。因此,需要合理灌溉,以防止小麦发生病虫害。在进行灌溉时,要考虑小麦需水量,让小麦更好地吸收水分。

在使用杀虫药物时,要配合杀菌剂并结合灌溉技术,全面喷洒药物。在喷洒药物时,要控制好药物的使用剂量,如果药剂太少,可能无法有效杀害病虫害;如果药剂过多,可能会损害小麦的叶和根系,或者对小麦生长的土壤结构造成不良影响。

4.8 药剂拌种

通过药剂拌种的方法,可以增强小麦种子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在采用药剂拌种时,针对不同病虫害以及感染区域,要合理选择拌种药剂。例如,对于金针虫病害多发地区,可以选择采用40%甲基乙硫磷乳油与水和种子按照一定比例搅拌,防治效果显著。

5 结束语

病虫害防治是小麦种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了有效防治小麦病虫害,降低病虫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在防治病虫害时,要有效预防病虫害,应采用多种方法。当出现病虫害时,合理选择药物进行防治,做到预防与治理相结合原则。通过做好各个阶段的防治工作,降低小麦病虫害的发生率,保证小麦产量,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锈病赤霉病纹枯病
玉米黄锈病现状和青贮调制措施
小麦赤霉病农药专利资源评析
小麦赤霉病研究进展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四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东台市2020年小麦锈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应用情况分析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策略
试论天山东部云杉锈病及防治措施
新疆梨锈病发生及流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