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济南市“幸福河湖”规划建设管理探讨

2023-01-11唐光凤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22年6期
关键词:河湖补水济南市

唐光凤

(济南市水利建筑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101)

1 济南市河流水系概况

济南位于山东省的中部,境内河流分属黄河流域、小清河流域和海河流域。 黄河在济南市境内长183km,一级支流有9 条;小清河济南市境内长度70.5km,一级支流10 条;海河流域有徒骇河、德惠新河两条骨干河道,徒骇河在济南市境内长60km,一级支流7 条;德惠新河在济南市境内长26.7km,一级支流4 条。

2 河湖建设管理成效

近年来,济南市把河湖建设作为现代产业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生态环境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来统筹谋划推进。 紧紧抓住水务发展改革机遇,以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和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为契机,大力实施水库建设和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城乡供水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城乡防洪除涝能力进一步增强,城乡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泉水实现多年持续喷涌。

2.1 实施水源连通工程,城乡供水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完成了玉清湖引水、田山灌区与济平干渠连通、贾庄分水闸至卧虎山水库输水、五库连通等工程,全市“六横联八纵,一环绕泉城”的骨干水网体系架构基本形成。着力推进雨洪水资源化和引黄平原水库建设,完成了卧虎山水库增容及丰源湖水库、稍门水库等工程建设。

2.2 实施河库治理工程,城乡防洪除涝能力进一步增强

完成了大站水库、狼猫山水库等4 座中型水库和132 座小型水库、320 座小塘坝除险加固任务。 开展了玉符河、绣江河、北大沙河等78 条中小河流综合整治,治理长度380km,重点河流防洪标准达到20 年一遇、重要河段达到50 年一遇。

2.3 实施生态海绵工程,城乡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重点加强南部山区荒山绿化、退耕还林还果、小流域治理、土地整理等生态保护,相继实施了大佛峪、土屋峪等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42 项,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19km2。

开展河道水系生态治理,打造了小清河、玉符河、绣源河、历阳河等多条水系生态景观带。 实施济西湿地、玫瑰湖、白云湖等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济西湿地和玫瑰湖湿地已经建成国家级湿地公园,白云湖湿地列入国家级湿地公园建设试点。

集中开展了“济南市保泉生态控制线”划定工作,科学划定了“泉水直接补给区、泉水重点渗漏带、城市河道水系、城市山体”四条保护控制线。 通过渗漏带修复、生态补水、地下水保护执法等措施,实现了趵突泉等重点泉群连续18 年喷涌。

3 河湖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济南市水库河道建设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打造“幸福河湖”尚有较大差距,与广大人民群众对“幸福河湖”的期盼相比,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3.1 水资源短缺还未根本破解

济南市水资源禀赋先天不足,客水依赖程度高,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水质性缺水并存,水资源供需矛盾依然存在。

3.2 水安全隐患还未彻底消除

受极端天气和城市开发建设影响,旱涝灾害呈现突发频发态势。 重点河道尚未进行系统综合治理,骨干河道防洪能力尚未全部达标。 南部山区山洪地质灾害时有发生,老城区部分排水设施建设标准偏低,新建区排水管道尚未形成系统,城市积水内涝和马路行洪现象依然存在。

3.3 水生态环境亟待提高

市区多数河道平时干涸,生态基流不足,水生态景观差。 部分管网不健全,污水处理能力相对不足,汛期雨污混流。

3.4 泉水的停喷危险还未整体化解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快速向南部扩展,泉水直接补给区、重点渗漏带面积不断减小。 24 处重点渗漏带中基本保留近自然状态的有11 处,正在受开发建设活动影响的有8 处,功能完全消失的有5 处,重点渗漏带和补给区面积已累计缩减20%以上,泉水停喷危险依然存在。

4 高点定位、系统治理,加快推进全市河湖建设管理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城市品质要求的提高,以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目标为统领,以建设“幸福河湖”为抓手,坚持高眼界、高标准、高要求,充分利用雨洪水和客水资源,加大引黄引江客水高效利用力度,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现“河湖联通惠民生,五水统筹润泉城”。

4.1 理清工作思路,把握河湖建设治理原则

“幸福河湖”的指标和建设重点包括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等5 个方面。 打造“幸福河湖”,必须把人民对河湖的美好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改善提高水生态环境质量,保证人民在水利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逐步提高人民对河湖环境要求的满意度。 河湖建设治理工作,应重点把握好以下三个原则。

4.1.1 保障发展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通过水库河道建设治理,切实提高水资源承载力,储备一批关乎水务长远发展的骨干项目,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1.2 系统治理

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统筹发挥防洪、供水、生态、旅游等综合效益,统筹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灾害威胁、水生态退化三大水问题,打造“山、泉、湖、河、城”的泉城特色格局。

4.1.3 建管并重

在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以全面实行河湖长制为抓手,完善水利工程管理措施配置,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完善运行保障机制,确保河湖更好发挥效益。

4.2 推进工程建设,提升河湖综合功能

通过河湖工程建设治理,充分挖掘雨洪水、客水利用潜力,增强水源涵养能力,提高防洪减灾和生态效益。

4.2.1 加强南部山区水系治理

南部山区是济南市重要的生态和水源涵养区,也是全市重要的生态屏障。 按照“三川、十二峪”的生态水系布局,对南部山区571km2区域实施生态系统综合治理。 重点抓好卧虎山、锦绣川水库周边综合整治和水源地达标建设,锦绣川、锦阳川、锦云川三川及其12条重要支流河流水系综合治理,以及黄巢、藕池等8 片水土保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 以渗漏带、水功能区保护为重点,积极调引客水资源,依托五库连通工程等,扩大范围进行渗漏带回灌补源试验。 结合省市水生态支撑科技专项,开展系统性保泉专题研究,进一步摸清影响泉水的因素和泉水动态变化规律,为保泉工作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4.2.2 实施河道综合治理工程

通过南部山区实施大汶河、玉带河、北大沙河、绣江河、杏花河,市区实施腊山分洪道、大辛河、韩仓河、巨野河等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按照拦蓄雨洪,增加水资源;提升河道水安全、水生态、水景观;挖掘水文化等,为城乡居民提供“水清、岸绿、河畅、景美、宜游”的绿带公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4.2.3 实施生态补水

综合利用“山、泉、湖、河、库、水”综合资源,通过持续补水、生态河堤和休闲步道建设、节点打造、滨水休闲设施建设等措施,实现河湖水系的生态恢复和景观治理,建设生态河道水系景观。 在群众期盼强烈、人流量大、地处重要景点,有可靠补水水源的兴济河、大辛河、韩仓河等城区河道,实施河道生态补水工程。 利用五库连通工程向大辛河、全福河、大涧沟、兴济河、龙泉湖、历阳湖等河湖补水;利用大明湖向历阳河、玉绣河等河道补水;利用东联供水工程,向大辛河、韩仓河补水;利用玉清湖水库,向腊山河补水;利用北店子、杨庄等引黄闸,向南、北太平河补水。

4.2.4 推进水库水源建设

加大黄河水和南水北调长江水等客水资源调引力度,加快重点引黄、引江水库建设,推进水系连通工程和南部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努力提高客水储备能力,优化水资源配置。 重点建设章丘白云水库,规划新建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太平、城南等平原水库。

4.2.5 推进水系连通工程

新建卧虎山水库与锦绣川水库联通工程;继续实施东联供水续建工程,扩建鹊山水库东联供水泵站,建设输水管道。 推进东部城区水系连通和水源优化配置工程,新建东湖水库、白云水库、杜张水库至狼猫山水库输水管线等。 在提高城区供水保障能力的同时,向河道、水库补充生态用水,提升河湖生态、景观。

4.3 健全建管机制,为“幸福河湖”建设治理提供有力保障

健全完善河库建设治理和运行管护机制,保障水利工程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

4.3.1 设立河长以“管水”

依托市、县、镇、村四级河长,不断健全河长体系,推行河道督察长、警长和民间河长“三长共治”模式。创新管理手段,推广“互联网+ 河长制”模式,建立健全部门联动、综合执法、严格考核、群众参与的体制机制,突出抓好“四治”,即“河长”主治、综合施治、依法严治、全民共治,确保责任到位、督导到位、考核到位,使全市河湖管理工作更加规范高效,使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

充分运用地方立法权,修改、完善河湖管理法规制度。 健全涉河湖建设项目管理、水域和岸线保护、河湖采砂管理、占用水域补偿和岸线有偿使用等法规、规章,确保河湖管理保护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4.3.2 联动协调以“护水”

立足于河湖建设治理涉及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的实际,建立健全省、市、县区联动机制和济南周边七地市联合保泉机制,及时协调解决河湖建设治理和保泉等重大问题。

4.3.3 多元融资以“治水”

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地方为主、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筹资机制。 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支持,有效整合地方财政资金,落实地方公共财政投入,用足用好国家、省支持政策。 拓宽投融资渠道,创造良好投资环境,充分发挥市场融资的作用,使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河库建设治理工作,达到“以水养水”的目的。 按照“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要求落实资金、队伍,采取购买社会化服务等方式,建立起河道日常保洁、农村污水处理长效运行机制。

4.3.4 科技支撑以“兴水”

加快智慧水务建设,研发建立水质监管平台系统,为水质安全保障提供数据支持。 研究水质保障实用性技术装备,为济南市黑臭水体治理、水质改善和饮用水水质保障提供技术支撑。 采取设前置库、生物浮床、缓冲带等建库治河新技术,为生态河道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依托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将传统河库管理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建立统一的水库河道建设治理信息化管理平台,开辟管水、治水、用水新格局。

5 规划建设

2021 年,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及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建设“美丽河湖”,拟对防洪工程基础条件较好的大汶河莱芜区段29km、玉带河28km、腊山分洪道7.85km 进行生态景观提升工程治理。 实施生态河道建设,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统筹规划、综合治理。 实施河道拦蓄,维持河道基流,补充涵养地下水源,同时实施河道生态防护,修复河道自然形态,加强水系联通,大力推进湿地建设与保护,净化水质,改善生态,全面提升河道景观,打造“幸福河湖”样板段工程。

6 结 语

目前建设“幸福河湖”已成为全社会共识,因此推动济南市生态领域改革,加强“幸福河湖”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对于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增强城乡防洪除涝能力、改善水生态环境、建设济南市“泉涌、湖清、河畅、水净、景美”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河湖补水济南市
你好,猫婆婆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打造“三晋”幸福河湖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济南市秋季节庆花卉种类调查与应用研究
《肥皂》等
黑龙江:河湖治理保护成效明显
河湖长制
爱运动更要会补水
恼人的干燥
降温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