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双减”后首个中考看教育教学改革
——考题“活”了 导向“转”了

2023-01-11

中学语文 2022年21期
关键词:双减命题试题

通过创新题型规避“题海战术”,则是今年各地中考命题的另一突出亮点。各地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合理设置试卷试题结构,采用灵活的考查方式,减少记忆性试题,着力避开简单刷题训练得高分的模式。

“注重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解决真实化学问题,在评价与反思中诊断并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广州教育学会中学化学教研专委会会长钟立表示,有试题将空间站中如何循环利用人体排出的水和二氧化碳,用分子模型图呈现,情境陌生且极具时代感,考查学生运用宏观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水平。

河南洛阳市第四十一中学历史教师党瑞超表示,河南省中考历史试题选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以学生的基础知识为依托,更加注意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说明、概括等综合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思维品质。

依标务本、减负提质的导向在今年各地中考命题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柴清林看来,今年中考命题导向鲜明体现为“两增两减”,即减少机械记忆试题,减少模式化试题,增加考查方式的灵活性,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和探究性试题,有利于让学生从“死记硬背”和“书山题海”中解放出来。

北京市中考的语文命题强调教材内容的教学落实情况,古诗文阅读题直接使用教材选文,考查内容指向课堂教学。教材要求的语序调整、论证方法分析等语文知识,则直接成为试卷的测试内容。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的数学试题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依据,主要考查“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3 个方面的内容。命题回归教材,立足基础知识,注重数学知识通性通法的重点考查。

山东省威海市中考的物理试卷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全面考查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命题范围包括“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大主题所涉及的相关内容。

通过创新题型规避“题海战术”,则是今年各地中考命题的另一突出亮点。各地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合理设置试卷试题结构,采用灵活的考查方式,减少记忆性试题,着力避开简单刷题训练得高分的模式。

“注重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解决真实化学问题,在评价与反思中诊断并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广州教育学会中学化学教研专委会会长钟立表示,有试题将空间站中如何循环利用人体排出的水和二氧化碳,用分子模型图呈现,情境陌生且极具时代感,考查学生运用宏观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水平。

河南洛阳市第四十一中学历史教师党瑞超表示,河南省中考历史试题选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以学生的基础知识为依托,更加注意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说明、概括等综合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思维品质。

依标务本、减负提质的导向在今年各地中考命题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柴清林看来,今年中考命题导向鲜明体现为“两增两减”,即减少机械记忆试题,减少模式化试题,增加考查方式的灵活性,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和探究性试题,有利于让学生从“死记硬背”和“书山题海”中解放出来。

育人理念须“转”——从“育分”到育人 培育核心素养

用好用活综合素质评价“指挥棒”,方能有效培育学生良好品行、发展个性特长。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双减”下的中考评价机制也在不断取得突破。推动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切实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目前,全国已有江苏、湖南、云南、河南、辽宁、山东等多个省份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同时,还有山西、内蒙古、吉林等省份的多个地市已经开始艺术类科目中考。分值从10 分到40 分不等。“阅读量每学年达到150 万字”“深入开展志愿服务”……山东省烟台市今年提出将“家务劳动”“读书”“志愿服务”纳入中考,列为综合素质评价获评A 等级的必要条件。计划从2023 年起,探索实行评价结果等级赋分计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总成绩。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双减”下的首次中考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未来,中考的评价和选拔机制还将进一步优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双减命题试题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