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广南壮族山歌《分喂嗨咧》演唱探究

2023-01-11刘临洪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母音音质山歌

刘临洪

(贵州师范学院,贵阳 550018)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壮族是云南世居少数民族之一,民族音乐文化历史悠久,文山州广南县八宝镇的壮族山歌是最具特色的民族音乐文化代表之一。八宝镇位于文山州东北部,广南县东南部,东南紧接富宁县,山高林密,这里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独特的山歌调子,并以衬词“喂、嗨、咧”命名。广南八宝山歌旋律优美,演唱时声音高亢集中,真假声转换自如,演唱极具张力,壮家人吟唱数小时而不疲惫,其中一定藏着不为人知的奥秘。笔者通过田野调查及演唱壮族山歌《分喂嗨咧》,了解其背景及内涵、发声规律和状态、音色音质与语言、意境创造及韵味,以期为民族声乐的演唱及教学提供借鉴。

一、歌曲背景及内涵

广南县历史悠久,有七百多年的建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壮族音乐文化多元,种类繁多。壮族人民以歌传情,以歌会友,伴歌成长,山歌已经成为壮族人民的精神纽带及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南广南八宝山歌《分喂嗨咧》是一种极具特色的山歌调子,大部分歌曲主要以壮族青年男女对唱为主,曲调优美。歌词有四句:天下妹靓丽,双眼微颦动。双唇微微翘,阿哥口水流。前三句赞美姑娘美丽端庄、温婉甜美、眉目传情,最后一句点出了一个痴情汉的形象。曲调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内涵隽永含蓄,通过赞美壮家姑娘的双眼和双唇,抒发了壮家小伙对姑娘的仰慕之情,更是小伙子对姑娘浓烈情感的表达。

二、发声规律和状态

广南八宝山歌《分喂嗨咧》是一个极佳的民族声乐演唱研究的案例,颇具代表性。歌曲演唱中涉及技巧的呼吸基础、母音连贯、真假声等问题都值得分析研究,是民族声乐教学值得借鉴的经验。

(一)呼吸是基础

呼吸是歌唱的基础,良好的呼吸是演唱的前提条件。山歌《分喂嗨咧》是一种较为原生的民歌,曲调高亢婉转,没有良好的呼吸支持是不能完成演唱的。在广南和富宁等地,当地的壮家人从未经过任何声乐的发声训练,更没有机会走进专业的音乐院校学习,祖祖辈辈都是以口传心授这样纯粹的方式进行演唱和传承。田野乡间,房前屋后都是他们演唱的舞台。山歌《分喂嗨咧》演唱中呼吸的运用是最值得研究的问题之一。

1.歌曲的乐句结构决定了呼吸气口

广南八宝山歌以五字句为主,也有七字句或九字句的。歌词长短不一,短的有四句,长的有二三十句,有偶数句,也有奇数句。长短主要根据歌词的语义表达是否完整而定,演唱者表达完自己想表达的意思便可以结束演唱。演唱时一般是以一个乐句作为呼吸气口进行换气,多数较长的歌词都是以这样的气口为换气规律,并以叹气似的大气口作为主要的换气方式。壮家人演唱时并没有刻意地去寻找换气的气口,主要根据一个乐句的长短来换气。山歌《分喂嗨咧》曲调同样是以一个乐句作为呼吸换气的基础,整句歌词一气呵成,中间既不换气也不偷气,较好地保持了歌词表达意义的完整性和换气气口的从容与连贯。

2.呼吸均衡连贯

山歌《分喂嗨咧》的呼吸均衡连贯,主要体现在演唱时用气量均匀和平衡,既没有强送气,也没有大换气。呼吸用气保持相对的稳定,气动而声发。起声规律为歌曲起音中的软起口①歌曲的起声技巧之一,起声前用缓吸气的方法,或者以哼鸣起音等。,例如:第一句歌词起音时以哼鸣“mu”、“nong a”、“i”等开始。

la³ti³nu sa u¹di¹

laj deih nuengx sau ndei

下地妹 美丽

天下妹靓丽

软起口既方便起音,寻找声音位置,提示其他听唱者,也有助于呼吸连贯,保持一定的流畅度,十分有利于歌曲情绪情感的推进和激发。

(二)母音连贯自然

母音是一切歌唱发声的基础,母音转换是一切科学演唱的终极训练目标。意大利、法国和德奥的歌曲都非常强调母音的训练,尤其以意大利歌曲中的五个母音“a、o、i、e、u”的训练为代表,强调母音的连贯过渡、自然流畅。换母音时,强调打开咽腔,提笑肌,换字不换声。山歌《分喂嗨咧》同样强调母音的连贯和自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母音连贯

fu ta¹um e a k

fouq da nyumh nyex cak

双眼微 微动

双眼微颦动

壮语的每个词后母音分别是以“e、o、a、u、i”作为连贯统一的基础母音,显得十分自然。

2.母音混合

母音混合是指元音在发声的过程中,母音出现相同或者相近母音发声状态靠近的倾向,例如:u母音带有o母音的状态;u母音带有a母音的声音状态,这是换声技巧训练中非常重要的能力。例如:山歌《分喂嗨咧》第三句歌词

fu pa k um e du

根据食物的种类来分,可以分为谷物类、蔬菜类、肉食类。从这一方面我们可以得知周人的饮食结构,犹如生活在当下的我们,一般来说,谷物为主食,蔬菜和肉作为菜品,这样的饮食结构在先民们那里就已经有了,由此可见,任何一个时代的人们对于食物方面还是很看重的。

fouq bak nyumh nyex ndiengq

双嘴 微微翘

双唇微微翘

演唱时,开口音“a”中已适当混入母音“u”的成分,加强了声音的集中。母音混合极易于声区的转换和声音位置的保持。歌曲音节过渡过程中出现母音混合的现象,很难让你听清母音持续之后换母音的痕迹,这是山歌演唱中需要大量时间练习的。

3.母音过渡

母音也叫元音,发声中如果没有母音的参与,声音是不能够持续传送的,母音是延长声音的基础,也是声音过渡的基础。例如:山歌《分喂嗨咧》第四句歌词

k im¹ta ²nua i²ja k

go cim daengz naiz yag

哥看到 口水滴

阿哥口水流

在每个音节后都有一个过渡的母音,可以是母音中“a、e、i、o、u”的任何一个,其规律是根据歌曲歌词的最后一个音节进行母音过渡的选择,既能使歌曲演唱流畅生动,也能保持声音位置和旋律走向,进而达到整齐划一的良好效果。

(三)真假声转换自如

根据发音的原理,“一般来说,假声这个名词在声乐上是用以指一种音质很轻浮空虚,同天然说话声音音质差别很大,而音色又不能有多大变化的声音。相反,真声[1]是一种天然的声音,类似于说话的声音音质,音色可以有很大的变化。”真假声是声乐训练中最重要的技能技巧,山歌《分喂嗨咧》的演唱就是一个真假声换声的典型案例。

1.换声字头多在闭口母音上

山歌《分喂嗨咧》为何具有独特的换声?旋律在高音持续,从真声换至假声,带哼鸣的感觉,这对演唱者有一定的难度。壮家人常年吟唱,养成了独具风格的演唱习惯,每一个演唱山歌《分喂嗨咧》的壮家歌手都不会去考虑是否需要更多的呼吸?怎样合理地运用呼吸?是否需要音区转换与换声?在美声训练的体系中,男高音的换声和真假声结合是最重要的技巧训练,有很多男高音都是因为这个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而终止了自己的歌唱,但是演唱山歌《分喂嗨咧》的每一位壮家歌者好像都不存在换声的问题,他们的真假声转换轻松自如,声音极具穿透力,传得很远。有时候口传心授的学唱方式不光是一种模仿传承,更是一种无声的感染。通常我们在声音的换声过程中,容易唱得过大而不集中,持续的高音如果开口度过大,会造成声音缺乏张力和弹性,并会导致无法往下进行歌唱,必须注意唱清楚每个音,以呼吸为支撑,控制并使口咽腔缩小。而《分喂嗨咧》的演唱并不像美声唱法中过度地强调声音的打开,不去强调喉头位置,音越高,则声音越集中,将鼻咽腔的共鸣状态调整至较小的可控状态中进行发声。例如:第一句歌词起音时nong a nei a vi,闭口母音“i”持续到高音,连接下句歌词,很好地起到了换声作用。

2.开口母音闭口唱,闭口母音开口唱

这是演唱山歌《分喂嗨咧》最强烈的感受,也是最值得推崇的经验。这些经验也是声乐大师总结的,很多学唱者因为缺乏解读他们的能力,所以学唱数年,依然徘徊在“声乐”的大门之外。这难道不是我们作为声乐教学和研究的老师所要继承和解读的吗?有人说:少数民族无唱法。民间无唱法。这样的认识是不对的。

声乐演唱中最容易让演唱者失去声音平衡和气息支撑的错误就是用力过猛和开口过大,声音状态唱得过大过撑,没有较好地将声音调整到可控范围内。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国内众多歌唱者、学唱者,甚至声乐教学的老师都错误地认为:美声唱法就应该唱得响亮。美声唱法强调良好的呼吸及共鸣是必须具备的,但不是声乐学习的终点,过分追求音量的做法除了可能导致声音和演唱状态的失衡外,还会失去声音的张力和美感。在众多学唱人的心目中都认为追求巨大的声响和音量就是学唱的最终目的所在,忽略了声音的音色和情绪情感。其实美声的真谛在于美好的音色,失去音色的唱是没有美感的。

开口母音闭口唱,其实是提醒大家不要将开口音唱得过大过响,母音练习时注意口型,换声字头为“a”时,尽量带着闭口母音“i、u”的感觉来唱,而闭口母音则带着开口母音的感觉来唱,这样能培养学生控制声音的意识,又能调控自己去追求良好的音色。

三、音色音质与语言

音色音质与语言是一种共生关系,二者辩证统一,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相辅相成,共存共生。“每个人的声音本色是独具个性的,俗话说:‘闻其声知其人’,这种本色,有的可能是很美的,而有的可能是不美的。如同平常我们评价一个人说话的声音:‘这个人说话真好听,那个人讲话太难听!’这种声音的好坏在日常生活中是无所谓的,然而作为声音的造型艺术,也应该能创造不美的音色,以适应声音表情的需要。”[2]不同的声音会有不同的特色,不同的语言会呈现不同的音色音质。“音色是一个歌者表演的时候,在某类歌曲或某种乐句、某个音符中应采取的不同描摹声音形态。如果音色不加以适当的变化,音乐即发生单调感;也缺乏对照感,这就无法达到艺术的最佳境地。”[3]简而言之,音色代表个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音色也代表民族性,广南山歌《分喂嗨咧》就是一种不同的声音,高亢明亮,独具民族个性,广南壮话的语言特点决定了山歌的音色音质,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声乐技巧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并实现美好的音色,展示演唱者优美的音质。我们通常所理解的音色与音质,具有普遍性意义,包括所有声音的特色,“音色就是声音的特色,是由发声物体、发声条件、发声方法决定的。每个人的声音以及钢琴、提琴、笛子等各种乐器所发出的声音的区别,就是由音色不同造成的。也叫音质。”[4]而声乐中的音色是具有特殊性的,它不仅呈现声音的特色,还是情绪的外化表现,而语言又是声乐演唱的基础,语言的特色也影响着音色音质,声音、情绪、语言、乐感等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便呈现出有变化和层次的音色,充满色彩的声音。“声乐中音色的变化与对比,其实也是情绪和情感的外化表现,基于演唱或作品的情绪、情感的内在需要,我们的演唱会有相应的声音音色,音色中有明亮圆润、灰暗沉闷、柔和轻快、音促声扬等等,强调的是听觉感受到的音色,带给人们的喜、怒、哀、乐、天真、开朗、快乐、忧伤、黑暗、光明等等不同的感受。”[5]有人认为:歌唱是人类进化中最难以理解的谜团之一,而声音的音色和语言是打开这个谜团的钥匙之一,分析声音的音色,研究歌唱的语言特点,就能找到歌唱谜团的答案。还有人认为:音色和语言,既具有民族性和文化性,又具有社会性和宗教性,音色和语言在歌唱中呈现的特质,也普遍存在于社会、文化和宗教中,正如澳大利亚人类学家约瑟夫 乔丹尼亚(Joseph Jordania)所言:“很多其他学者也都费解,为何歌唱这种极度消耗时间与精力的现象,却普遍存在于所有社会、文化和宗教中。”[6]广南八宝山歌《分喂嗨咧》在广南县传唱度非常高,老百姓都爱听、爱唱,有着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所用语言及音色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情感充沛,演唱方法独特,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

四、意境创造及韵味

广南八宝山歌《分喂嗨咧》流传广、传唱度高,最值得称道的是其歌曲的意境创造及韵味,我们通常所说的意境是指境界情调和美感,也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中心最有世界贡献的一方面——研寻其意境的特构,以窥探中国心灵的幽情壮采,也是民族文化的自省工作。”[7]而韵味是情趣,也是山歌俚曲的趣味,八宝山歌《分喂嗨咧》不仅呈现了壮族文化的意境创造,还展现了壮族歌曲的韵味情趣。诸多艺术家及美学家都曾深刻研寻过意境创造及韵味,宗白华先生认为“什么是意境?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的层次不同,可有五种境界:(1)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2)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3)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4)因穷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5)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艺术境界主于美。”[7]宗白华先生认为意境创造是心灵的映射,更是情与景的结晶,八宝山歌《分喂嗨咧》也正是具备这两个特性,以心灵映射意境创造,如果壮族青年男女没有一颗爱美的心,主观情思没有变化,丧失追求爱的勇气,再美好的事物都不会有情景交融的结晶。艺术的境界如此,歌曲也如此。

五、结语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创造一方文化”,在学唱广南八宝山歌的过程中最深的体会就是关于民歌演唱的奥妙,它广泛地存在于乡野田间,存在于劳动人民的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中,以最简单的方式存在着,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和发现。

猜你喜欢

母音音质山歌
山歌还要妹起头
山歌
私人影院音质优选 ATT(安缇)SUB-12+
让全家人共享Hi-Fi音质 DALI(达尼)OBERON C系列
在小空间享受大型音箱的音质 Definitive Technology UIW RLS Ⅱ/UIW RSS Ⅱ
苗山歌
其它都好,音质有待提高 小米AI音箱
声乐演唱高音机能变形的必要性
欧洲传统唱法意大利语的发声与咬字
怎样教好高中音乐声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