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诗歌教学课堂富有“诗意”
2023-01-11徐姣姣
■徐姣姣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高中语文教学越来越受关注。在高中的诗歌课堂上,教师新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结合,使高中语文教学课堂变得更富“诗意”。
一、鉴赏语言,分析形象
古诗词的语言千姿百态,风格多样,有的诗歌是作者豪放的表达,有的诗歌是作者清淡的抒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会概括诗歌整体的情感表达,与此同时,教师应将特色词的词义进行讲解,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表意,促使学生生成自己独立的见解。
例如,讲解《登高》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大声朗读,反复阅读并结合书下注释对诗歌进行分析。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并让学生试着解释不同的意象可以表达出什么类型的景象及情感。诗歌中的“风急”“猿啸哀”等,通过这些词汇作者为学生描述了秋季寒冷萧条的景象,其诗句在表达感慨的同时,也饱含凄凉的滋味。除此之外首句诗也为后文作者抒发自己情感奠定了基础。下一句诗句运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句诗描绘的就是萧萧的落木和滚滚的长江水。这句诗磅礴大气,让人真实的感受到长江之水奔流的景象,也从侧面表达了历史源远流长,永不停歇,在体会到自己渺小生命的同时,又通过“无边”“滚滚”等词汇表现出作者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宽广包容的胸怀,也能表达出作者豁达的态度,雄壮的气势。通过对这两句诗意象的分析,在学生明白本诗的情感的同时,也能够准确的对诗歌中的意象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也能逐步地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
诗歌的语言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是学生和诗歌真正内涵的媒介,学生通过诗歌语言可以对其内容进行分析和学习。与此同时,只有学生能够理解诗歌语言的意义,才能体会到作者在诗歌中蕴藏的情感,只有学生明白诗歌意象的含义,其才能领悟作者的表达内涵。正因如此,教师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一定要重点教授学生学会对诗歌语言进行鉴赏,在养成学生阅读习惯的同时也能侧面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二、发挥想象,深入理解
高中生想象力丰富,所以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进入”诗歌中所描绘的场景,因为诗歌所描绘的景象大多都是诗人自己情感的表达,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和不同的景象相结合。除此之外,若想让学生身临其境,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把自己的情感和教材内容相结合,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醉花阴》,学生可以走进作者描绘的场景,“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作者李清照为我们描述了薄雾弥漫,云层浓厚,作者的日子过得很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自己躺在床上,心中都是愁苦,夜晚睡觉凉气浸透全身,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想象如果自己是李清照,那么此时此刻你的心中将会是怎样的想法。后一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描写了作者饮酒到了黄昏以后,酒即代表着愁,黄花就是菊花,作者讲述自己比黄花还消瘦,这是体现了作者本人十分憔悴,孤独的一个人生活,通过这样的场景还原,学生进入诗歌中,可以使学生更真实的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情感。并且这样的教学手段,李清照这样一个生活愁苦无助的女词人的形象就可以被学生所理解。李清照所写的词,其内容都表现其内心的愁苦、孤单,这些词汇也是李清照情感的表达,将其内心的情感进行宣泄。通过这样的诗歌教学方式,让学生善于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够将自己带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中,也能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诗歌词汇的美,也能侧面提升学生的鉴赏诗歌能力。
通过学生发挥自己想象力的方法,让学生在诗歌学习过程中对诗句都进行自己的想象,就可以在学习诗歌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学习不同诗歌的时候都有其不同的审美体验。
三、内容探索,批判思维
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中,大部分的课堂教育都是将教学重点放在应对高考的问题上,系统的让学生对语文知识点、古诗词进行死记硬背,对于答案标准也是让学生强势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不正确的,其并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只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是万万不行的,尤其在诗歌教学中,面对诗歌,学生一定要达到深层次的理解。除此之外,在诗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面对问题一定要钻研探讨,带着批判思维,面对自己不认同的地方,胆大质疑。
例如,《锦瑟》中“锦瑟无端五十弦”这一句往往是学生产生疑问的句子,一般琴仅仅有三四弦,而瑟相对于琴来说,其有二十五弦左右,但在李商隐的《锦瑟》中,居然产生了五十弦,为什么这句诗是这样的?那是因为作者描绘的并不是弦,而是通过弦代指自己的悲伤,一般人的情感用普通的琴就可以表达出来,而李商隐面对的情感,三四弦是不够的,其只有用五十弦才能宣泄出来。与此同时,通过对诗歌整体的深入学习,作者的形象也能被学生探究出来——其实作者的弦都是作者对青春年华、过往的不舍,但是年华逝去,物是人非,一切都不能重头再来。这样的描写,使李商隐的形象生动的出现在学生面前。这样的教学手段就是使学生在没有疑问的地方产生疑问,通过多个角度和方面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在面对相同问题时,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
在诗歌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理解,要养成带着批判思维看待问题,善于提出疑问,这对于学生的诗歌学习有积极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能充分理解内容并且掌握所学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诗歌学习框架,让学生掌握学习诗歌的规律性方法。
古诗词的教学是高中语文的教学重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从传统的应试模式中脱离,不能强势的要求学生将标准答案背下来,死记硬背在语文的教学中是毫无作用的。除此之外,教师也应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将各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与此同时,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一定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手段,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享受学习诗歌的过程,提升鉴赏诗歌的能力。
[作者通联:江苏宜兴市张渚高级中学]
语文知识应合理地组织在一起,形成全面、系统、结构化的知识体系,而不是以零散的、碎片化的形态存在。中小学语文知识体系应该具有明确的内在联系和清晰的层次结构,要揭示语文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完整的知识图谱,具体描述学生在每个学习阶段应该学习哪些知识,以及对知识的掌握应该达到什么水平,进而为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知识、逐步形成自己的结构化知识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成为系统学习的过程。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语文知识与能力素养之间的关系不是线性的、一一对应的关系,语文知识体系的组织也不是知识点的简单线性排列,而是要重视听说读写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应尽可能揭示其系统的复杂性。
——徐轶,《中国教育报》2022 年05 月20 日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