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策略
2023-01-11刘正
刘 正
(太原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太原 237016)
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实现了信息技术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下传播效率不断提升,但同时也迎来了诸多挑战。这需要马克思主义传播工作者不断与时俱进,深刻认识大数据对理论宣传工作产生的巨大影响,积极应用大数据丰富理论宣传的内容、拓展理论宣传的路径、创新理论宣传工作的实践,从而更好地发挥大数据对理论阵地建设的积极作用。
一、大数据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主要特征
大数据技术应用于马克思主义传播,不但能够强化其传播效果,还可以借助于大数据技术,提高人民群众的理论普及度,起到激浊扬清、提升人们思想认知水平的作用,从而更好地规范大数据技术以服务于理论宣传。因此,准确认识和正确把握大数据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主要特征是实现二者良性协同发展的基本前提。
(一)爆发性带来多种信息样态呈现
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行业之间学科之间的跨界融合,使得许多社会形态规模与体量更加宏大,所产生的数据呈现出爆发式海量增长态势。马克思主义传播实效性体现于传播范围、传播人数以及在目标群体中的渗透效果等。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可以提升传播的数据信息量,从而占领更多的传播渠道,实现传播范围、传播群体、传播人数的进一步扩大,进而极大地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覆盖面。
但同时也应客观地认识到,大数据时代信息数据所呈现出的海量增长态势,使传播内容必然混杂着一些低价值信息。这些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数据传播的可信度,并且这些信息一旦被断章取义、运用不当,必将动摇社会民众的理性思想认知,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造成阻碍,甚至在思想意识层面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基于这种情况,就需要对马克思主义的大数据传播重点与难点进行科学研判,使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具有层次性,并按照主次来开展,进而让传播对象在海量信息面前能够进行有效的甄别和正确的选择〔1〕。通过正确引导信息传播的方向,实现数据的规范化传播,可指导受众群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进而缩减不良信息传播的空间范围。
(二)开放性带来多元意识形态交织
新时代背景下,网络的普及、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深刻地改变着广大民众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网络已经成为民众学习的最主要形式之一。而网络的开放性又使得多元意识形态和多元思想观念在网络中互相交融、对撞交织,使网络文化环境变得异常复杂,网络对理论传播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觑〔2〕。这种数量巨大、类型多元的数据信息在频繁的沟通和互动过程中产生了多种思想的冲撞,因此开放性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主要特征。网络的开放性意味着网络要具有秩序性,网络环境要具有规范性。所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理论传播过程中必须要构建和谐的传播环境,只有在和谐的传播环境下,民众才能够顺应主流意识形态,对马克思主义思想产生共鸣,其传播的有效性才能不断增强。此外,规范化的信息传播也可以有效避免网络数据传播中的一些不安全因素,使马克思主义在网络传播中提升理论普及度和接受度,牢牢占据自身在网络阵地中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促进和谐的网络传播大环境不断生成。
(三)高速性带来理论阵地建设优势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目标对象分布广泛、数量庞大。大数据技术下星移电掣的信息传播速度不仅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创造了条件,而且呈指数级地提升了其传播速率。这种传播的高速性可以在第一时间抢占各种传播渠道,特别是能够结合社会形势首当其冲地争得主动、占领传播高地,不断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目的是要帮助广大人民群众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极大地调动起广大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积极性〔3〕。因此,大数据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与中国的社会现实有机结合在一起,要体现出全局观念,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正如前文所述,大数据时代的数据信息具有多元化、多层次、海量化等特征,并不局限于某一领域或者是一定范围,而是更具全球性和交融性。这种特点从某种程度来看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优势,也是理论宣传阵地建设的优势。但同时也应当意识到优势的背后仍然存在风险,如某些情况下由于数据广泛性、动态生成性以及无限拓展性引发的数据混乱,给数据传播带来了痛点和挑战。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过程中,必须把内容的正确性、目标的明确性、方向的一致性作为根本遵循牢牢把握,以确保马克思主义传播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二、大数据对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积极作用
大数据在商品流通、公共服务提供等方面的卓然成效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提供了借鉴,其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思路,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要想积极应用大数据技术,自身首先必须实现大数据化,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马克思主义数据化教育体系,形成数据化传播机制,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精准化路径。
(一)大数据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容的数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以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理解马克思主义,以及使他们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能够更好地改造自然认识世界为出发点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主要体现于理论的大众化,也就是说要让马克思主义改变以往那种高深晦涩的理论形态。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载体是经典著作及对这些经典文本的研究著作〔4〕。事实上,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宣传都主要表现于对这些文本的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和思想宣传往往局限于一定范围,不仅空间封闭,而且形式相对单一,从而使大众对于学习先进理论的诉求无法被充分满足。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逐步呈现出数据化模式,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结构化数据传播成为可能。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马克思主义在人民群众中的“高深”形象,提高了理论和思想的亲和力和吸引力,缩短了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同时,基于数字化形式的影视资料、学习视频、历史资料、马克思主义普及读物等也使马克思主义的表现形式从高高的理论圣坛上走下来,成为人民群众生活中的具体的人和事,让人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马克思主义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大数据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科学化
迅猛的信息化浪潮冲击下,网络中的多元思想、观念、意识,碎片化的信息形式都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效果。这就需要发挥大数据的优势,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中的地位。一方面,利用大数据可以在很大范围内收集人民群众生活中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生活态度、情绪行为等相关数据,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了解人民群众生活学习状况,开展相应的、有针对性的生活化思想教育。另一方面,利用大数据能够深入了解人民群众所重点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及其观点看法,因势利导地对传播要素作出针对性调整,并在一定条件下进行重构,以弥补传统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手段缺陷,更好地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性目标。
(三)利用大数据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精准化
科学技术往往具有正反两方面效应。它在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同时,也对巩固马克思主义在互联网上的理论阵地提出了挑战,如果无法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大数据优势就会迅速转化为劣势,从而极大地弱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效果。辩证地看,大数据基于其信息传播的精准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精准化。具体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技术层面的精准化。借助大数据技术,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中受众群体层次与类型的细分,从而确定不同理论学习需求的用户群体,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精准指向的理论传播方式和路径,增强传播效果〔5〕;二是传播对象的精准化。大数据能够通过对目标群体信息的客观记录,从观察对象日常生活学习的细节中了解其各方面的特征,进而科学地预测他们相关方面的需求,并将其应用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过程。可以基于对目标群体的用户画像,归纳出不同目标群体的思想意识关注点,进而在“找对的人,说对的话”的理念指导下调整传播内容的可读性、调适传播话语的适应性,进一步强化理论思想教育的渗透力,增强理论思想教育的效果;三是传播效果的精准化。在传播过程中,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对目标对象数据信息的即时捕捉,跟踪观察目标对象的微观行为,深入了解目标群体思想的改变状况,从而对不同学习群体的传播效果形成精准评价,进而有效提升了传播的精确性。
三、大数据对于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影响
大数据由于具有数据容量大、数据类型多、传播速度快、价值密度低、目标方向准等特征,因此在当前信息时代背景下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引领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思维变革、国家治理方式转变的重要动力。同时,大数据的这些特征也为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带来了挑战。
(一)改变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模式
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要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探讨解决现实问题的路径和方法,因此需要表现出更多的理性思维。但是,在长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化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和教学路径,有相当一部分理论教育工作者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过程中没有足够关注不同受众群体的学习诉求,并采取能够被他们所乐于接受的形式来开展教育活动。这样的教育模式,不能足够激发起人们的学习热情,难以使他们和教育者形成广泛的思想共鸣〔6〕。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新媒体的广泛应用,马克思主义网络化传播已经逐渐常态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在此趋势下也更多地呈现出以人为本、双向互动学习的特征。利用大数据技术,教学双方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实现了平等交流和实时互动。从教育者方面来说,通过沟通交流所获得的受教育者的反馈信息,可以使其深入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习难点、学习问题、学习困境等学习诉求,从而采取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指导措施。从学习者方面来说,可以通过网络路径收集更多的学习资料,了解更多的学习动态,拓展更多的学习路径,从而结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种教育模式改变,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形式。
毋庸置疑,大数据的某些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理论思想传播的难度。信息时代背景下,网络学习已经成为人们的学习常态,而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主要对象是年轻一代,他们伴随着网络长大,网络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7〕。然而,由此产生的多元性网络思想,使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过程中掌握了比教师还要多的信息量,而这些信息的来源渠道复杂化、思想内容碎片化,信息资料往往呈现出娱乐化和虚假性特征。如果教育者不能够采用使他们易于接受的形式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并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就很难使他们接受并认同马克思主义,甚至会对教师所采取的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形成抵触。所以,这就促使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主动创新教学模式。
(二)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受到一定冲击
互联网作为信息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主要载体,其传播内容和形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极大地提高了传播效率。比如,可以通过数据化处理,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有关论述储存于网络介质中,使学习者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信息数字化突破时空界限随时随地展开学习;可以利用各类社交软件,让生动鲜活又不乏较高思想性的视频、音频等数据信息激发人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其自主学习能动性;还可以利用大数据的交互特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融入各种形式的具体生活情境中,以增强受众群体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共鸣感,使受众群体在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体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8〕。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大数据的网络传播多向度特征使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错误思想的几率大大增加,特别是鼓吹西方错误思潮的敌对势力一方面利用大数据技术优势,通过各种伪装的新媒体强化各种错误思潮的网络传播,放大错误思潮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以资本主义制度下暂时的繁荣和较高的福利来迷惑广大年轻人,利用一些花样翻新、更加隐蔽的传播方式向年轻人灌输错误思想理念,以颠覆年轻人尚未成熟定型的价值观念。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认同基础的冲击。
四、大数据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策略
为更好地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更大程度地体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效果,我们需要整合大数据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中的各类积极要素,使大数据充分赋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
(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始终把党的领导作为根本政治保证,坚持守正创新,确保思想理论传播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在具体的传播过程中,一方面,要通过调整宣传内容、优化宣传形式、拓宽宣传渠道,着力强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精神实质的宣传,让人民群众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从而在此基础上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认同。另一方面,思想理论宣传工作者要下沉到人民群众中去,深入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状况和学习诉求,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宣传从内容到形式更加接地气、入人心。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立场和观点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内容和所采取的宣传形式。这就需要在宣传过程中凸显党的领导地位和思想政治学习的基础性作用,在大数据技术应用、传播内容选择、传播范围和传播对象等方面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进一步体现中国共产党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绝对领导。要从广大人民群众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出发,引导人民群众开展生活化学习,以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精神需求,从而使理论传播者和理论学习者都能够站在同一立场上,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二)构建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思想传播机制
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内容方面,要应用大数据积极完善传播内容的选择、反馈、加工、推广各个环节,进而保证传播内容的科学性和适用性,使其既要体现党的意志,又要能够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此外,还要以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在各思想政治场域中的竞争优势,不断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地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形式方面,要在坚持党的领导基础上使各项工作形成一个科学有效的闭环机制。理论宣传不仅要为党和国家意志发声,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更要成为反映民意的重要渠道和广大人民群众理论思想教育的晴雨表。要在形成良性互动的基础上构建积极有效的、广泛沟通交流的体制机制,使马克思主义“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内在力量。
(三)创新理论思想传播机制
大数据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必须与时俱进,积极改变过去的传统模式,创新大数据技术支持下的思想教育传播机制。一方面,要基于大数据时代特征树立数据意识和数据思维,在思想传播过程中重点关注人民群众在理论思想和政治教育方面的数据收集、分类和加工等环节,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大数据建设创造条件、奠定基础,以更好地满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数据发展需求。另一方面,要优化传播者和传播对象二者之间的沟通互动机制,拓展相关渠道,以更好地搜集传播对象的反馈意见,从而根据他们的学习诉求采取积极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方法和策略,进而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论思想学习需求,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
(四)积极开展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用大数据技术能够更好地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大数据的主要优势就是其深入的沟通互动功能。在理论思想宣传过程中,要应用大数据技术深入了解广大民众的理论学习现状和学习诉求,并积极调适理论宣传的内容和形式,从而将马克思主义深奥的思想理论变成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乐于接受并容易产生认同的话语形式,有效地拉近理论和群众的距离。同时,大数据也为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创新实践创造了条件,理论宣传工作者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积极引领广大人民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让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并不仅仅只是高居于理论殿堂,而是就在人们的身边,并且指导着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从而对马克思主义形成全新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