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姜高产栽培方法研究

2023-01-11陆国敏

种子科技 2022年13期
关键词:生姜水分植株

陆国敏

(盘州市刘官街道农村工作服务中心,贵州 六盘水 553516)

1 科学选种与育苗

科学选种和育苗是实现生姜高产的第一步。基因良好的种姜可以提高生姜的存活率,在很大程度上保证生姜的质量,因此,在选择种姜时要注意观察种姜表面是否有明显病虫害伤疤、形态是否饱满、颜色的明暗等,品质较好的种姜十分有利于种植,实现高产丰收。

在育苗方面,正确的育苗方式可以对种姜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促进生姜茁壮生长,提高生姜的品质与产量。要根据种姜的具体形态合理催芽,应将形态饱满、表面光泽度较高的种姜和外形瘦弱、色泽黯淡的种姜分开处理。适宜的催芽温度在22~25 ℃,这时最有利于种姜发育。对于品质较弱的种姜进行高温催芽时,温度不能低于28 ℃,与此同时,还需注意保持土壤与环境的湿度,避免由于温度过高而造成水分流失,过于干燥的环境会影响种姜生长发育,从而降低了生姜的品质[1]。

2 适宜的生长环境

生姜对生长环境有较为严格的要求,生姜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保证土壤营养和水分充足。贵州省有种植生姜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因此,贵州省的生姜具有个大饱满、香味浓郁的特点,畅销全国,农户收益可观。

生姜的生长周期相对较短,可以减轻一些种植人员精力和体力的消耗,有利于发展大规模种植。生姜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市场对于生姜的需求极高,因此,适宜生姜生长的环境对提高生姜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2.1 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

适宜的生长环境首先考虑的是气候条件。考察一个地区的气候条件需从温度和湿度两方面入手。

对于温度而言,生姜最适宜在温暖的环境中生长,必须保证地表温度在16 ℃以上,温度过低会导致生姜发芽缓慢甚至停止生长。温度达到22~25 ℃时最有利于生姜幼芽生长,此时生姜的生长发育处于平稳期。随着气温不断升高,当地表温度达到25~28 ℃时,是生姜的快速生长期,此时生姜的发育水平处于旺盛期。温度过高容易导致生姜生长速度过快,造成在生长过程中缺失部分营养。由此可知,当气温低于15 ℃或者高于30 ℃都不利于生姜生长,会对生姜的产量和品质产生影响。贵州省的温度条件符合生姜的生长习性。贵州省的4—10 月贯穿了生姜生长发育的全过程,其中4 月可种植生姜,8 月是全年气候最炎热的月份,10 月收割生姜。在这期间,可完全满足生姜生长的需求。

对于湿度而言,首先从降水方面进行考量。生姜的叶片相对于其他农作物面积较大,所接受的光合作用范围较大,因此,蒸腾系数较大,但其根茎相对较小,这就导致了在生姜发育的过程中需要较多的水分,但因其吸收能力较差,又切忌水分过多。据实际考察,生长旺盛期需水量较大,田间持水量需保持在70%~80%为宜[2]。贵州省年降水量变化幅度较大,且具有季节分配不均的特点,6—7 月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期,此时应完善田间排水系统,适当排放田间积水,防止洪涝灾害的发生。刚出现干旱情况时,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度,促进生姜生长。夏季高温多雨,土壤过湿、透气性相对较差,容易造成生姜根茎腐烂。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可以提高生姜抗病能力,促进生姜根系的发育。

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途径,光照条件对于湿度和温度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例如,新疆日照时间长,种植的水果糖分含量较高,口感偏甜。在种植生姜的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种植生姜的光照条件。生姜不喜强光,更适合生活在庇荫、阳光较为黯淡的地方,每天日照时间达到8 h 即可。合理的日照时间有利于水分蒸发以及调节地表温度,避免湿度、温度过高产生不利影响。

2.2 对土壤营养与水分的要求

在实际种植生姜的过程中,对于土壤的考察需要注重以下3 个方面。第一,土壤酸碱度适中。土壤酸碱度保持在微酸性最适宜生姜生长。第二,富含优质的有机物。农作物生长都需要土壤肥沃,适合种植生姜的土壤为土层深沉、松而不散。第三,选用土质松软的沙壤土、壤土或黏壤土[3]。松软的土壤具有良好的透气性,有利于进行日常的灌溉与排水工作,如果土质过于黏软、湿润,且处在地势低洼处,不利于生姜的种植和生长。优质土壤是生姜高产的基础,能够满足以上条件的土壤,最适宜种植生姜。

生姜对于水分有严格要求。单凭自然降水带来的水分条件远远不够。贵州省降水具有季节性分布不均的特点,因此,有必要通过人工灌溉来保证水资源充足。需要注意的是,在浇水时生姜的根系一般生长在土壤上表层,不会延续到较深的地方,因此,在灌溉时要注意灌溉量以及灌溉次数。

在生姜幼苗期,由于此时期贵州省气温较低且降水较多,因此要做好田间排水工作,防止出现洪涝现象。在地势相对较低的种植地区,更要加强排水设施的建设与应用。幼苗期的种姜比较脆弱,生长相对缓慢,水分管控是关键,要注意田间各部分水分情况,不能出现局部干旱或者洪涝,也不能出现田间水分时而少、时而多。在生长旺盛期,生姜的生长形态表现为叶片翠绿、枝杈繁茂,同时根系逐渐长大,此时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大,土壤湿度应随之提高,避免因缺水导致生姜停止生长甚至干枯死亡。适宜的土壤湿度有利于帮助地表温度的回暖,水分过多或过少会对土壤温度产生影响。综上,在生姜种植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3 规范种植技术

生姜对于寒霜的抵抗能力较低,因此将幼苗移植到田间时,需要严格把握天气与种植环境的适配度。种植当天应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具有充足的日照,保证生姜根系生长旺盛。将已经完成催芽工作的种姜平均分成质量相等的小块,确保每个姜块上都有一个适合的主芽,并将其余细小的支芽剪掉,避免生姜畸形生长。

非洲水牛乳几乎全部产自埃及,存栏量为170万头,水牛乳产量为290万t。埃及水牛乳产量起伏不定,不能维持稳定增长,2001年至2016年间,其产量变化幅度达83万t。与印度和巴基斯坦相同,埃及水牛乳产量也超过荷斯坦牛乳,是当地居民的首要乳源。

3.1 播种方法

播种时间一般在4 月20 日—5 月10 日,不能早于4 月15 日,也不能晚于5 月15 日,以保证地表温度不低于16 ℃,具体的播种时间可根据温度进行适当调整。好的种姜形态表现为大小适中、根茎硬朗、发芽较早。此类种姜是后期高产高收、品质优良的前期特征。

种植过程必须确保规范操作,在准备种植时,需先对种植区域浇水,保证土壤的通透性,水分全部渗透到土壤后,再将种姜放置在土沟内,要将种姜的主芽正面朝上,保证每一株幼苗整齐排列,确认无误后,将其表面覆盖一层土壤,土壤厚度在4~6 cm,避免土层过薄导致幼苗暴露在空气中。需要注意的是,过于干燥或湿润的土壤都会使生姜生长困难。在强烈的日光下,不利于生姜植株的生长,应根据当时的日照加以遮盖或者补光。

3.2 种植密度

每棵生姜幼苗应保持一定的间距,竖间距在20 cm,横间距在50 cm。距离过近会造成营养缺失,距离过远会造成资源浪费,降低生姜产量,提高人工成本。

同时,还需针对具体的土壤情况适当调整种植密度。因为土壤营养是不平均的,有的土地日照充足,营养密度高;有的土地地势低洼,容易产生洪涝灾害。应根据以上情况调整种植密度。对于营养密度高的土地有助于生姜植株的生长,往往植株会表现为枝繁叶茂、植株高大的形态,植株根茎比较发达,此类地区应当加大种植密度。对于营养相对不良的土地,需要加强对生姜植株的管理,保证其能够正常、健康生长。对于有机质含量较少的土质环境中,可适当提高生姜的种植密度,以保证生姜有合适的产量,但通常此类地区灌溉设施不完善,因此对水分含量必须引起重视。对于浇水条件中等、土质营养中等的地区,需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种植密度。据理论研究,高营养土质地区可将种植密度提高至15 000 株/hm2左右;低营养土质地区将种植密度降低至10 500~15 000 株/hm2,可根据实际的土壤情况,进行科学调整。

4 加强田间管理

将种姜种植到土壤,仅是完成了生姜种植的一小步。在生姜生长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生姜的田间管理,保证生姜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给予合适的生长条件,为生姜的高质量高产量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同时,生姜的种植讲究轮作。轮作种植是有效防治病虫害的一种手段。实践证明,实行轮作种植能够生产出高产、优质的生姜。例如,同一片种植地,第一年种植生姜,第二年可种植不同种类的蔬菜,第三年可种植稻谷类农作物。在同一年内,根据所种植农作物的成熟季节,进行同年内农作物的轮作。这样的种植方法具有科学的依据,能够实现不同科系类农作物互利共赢,并且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4.1 及时追肥

4.2 合理培土

土壤方面的工作不是一劳永逸的,在生姜生长的过程中需要不定期培土和除草。通常在出苗后的14 d左右进行1 次培土,由于幼苗刚刚长出地表,所以只需要松土,主要工作是清理田间杂草,促进生姜植株生长,并在此后每隔14 d 对土壤进行检查与松动,并定期除草、中耕,保证土壤松软。当植株长至40 cm 时,可对植株进行深度培土工作,此阶段的生姜植株较硬朗,根系比较发达,可以进行更深度的培土工作,通常培土深度应达到30 cm 左右,防止深层土壤经过反复的灌溉与风干变硬或者结块,影响生姜植株的生长发育。

4.3 病虫害防治

在生姜生长过程中,病虫害对生姜的产量有极大影响。应做好对相关病虫害的观测,针对不同的病虫害选择相应的治疗药物。生姜病害主要分为以下3 种。

1)腐烂病。腐烂病是一种常见的生姜疾病,此类疾病对生姜的产量有着严重的影响,如不及时防治,可造成生姜的减产甚至绝产。防治措施:选用品质优良的种姜;采用轮作技术;利用甲醛浸泡种姜,可起到提升种姜免疫能力的作用;出现病状时,利用消石灰调整土壤酸度;及时处理已感染的植株,并更换其附近土壤。

2)斑点病。斑点病的病状比较明显,可直接通过叶片观察,叶片会呈现出不规则斑点,颜色深浅不均,引起植株叶片枯黄的并发症。防治措施:施加微生物菌肥,保证土壤中菌群的平衡;在发病期,喷洒百菌清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具有较好的疗效。

3)炭蛆病。与斑点病相似,主要为害叶片,斑点呈褐色、大小不均。防治措施:实行轮作;在收割生姜时,将带有相关疾病的生姜集中处理与销毁;加强田间管理,提高生姜抗病能力。

针对虫害防治方面,姜螟是为害生姜的虫害之一。幼虫时期的姜螟主要食用植株的新芽,可钻入植株茎秆中,导致植株坏损、枯黄、腐烂等。防治措施:出现轻微症状时,表现为植株叶片蜷缩,可裁剪受害部位,从而生长出新的茎叶;当虫害为害面积较大时,可使用杀虫药防治,使其不再持续蔓延,防治效果较好。

姜蓟马也是为害生姜的虫害之一。姜蓟马通常是在4 月活动,5—9 月其危害性最高,若不及时处理,必然会造成生姜减产以及污染土壤。该虫害产生的原因与土壤情况有关,若土壤温度≤30 ℃且土壤含水量控制在66%左右,成虫潜入土层厚为4.5 cm(±1.5 cm)中;若土壤温度较高,成虫潜入更深的土层中。另外,出现成虫通常与降水有关。姜蓟马的成虫在进入初羽化期时,具有向上爬和啃食嫩绿叶的特点,虫体活跃度较高,具有一定的飞行能力和跳跃能力,十分敏捷。在成虫后,具有趋光性,容易隐藏在光线较弱的地方,例如部分成虫藏匿于叶腋、幼叶卷等部位,并对其进行取食;部分成虫藏匿于叶背部位,对该部位的叶片造成严重影响。防治措施:防治姜蓟马的关键时期是生姜的出膜时期,该时期生姜正处于快速生长期,需选择适宜的防治措施,减少对生姜的侵害以及减小对环境的污染。相关人员可选择科学的田间管理方式,提高生姜的抗病能力,通过科学的施肥方式,补充磷元素、钾元素。可施加2.2%速克马、甲维盐30 mL,兑水15 kg,防治效果较好。

对于生姜病虫害最有效的控制方式是以预防为主。通过人工干预、自然调节、生物控制等方式进行科学防控,积累生姜种植经验,掌握生姜种植的核心技术,可促进生姜增产增收。

5 采收与留种

适时采收生姜,避免采收时间过早或过晚,是提高和保证生姜质量的关键。贵州省的生姜采收主要可分为采收嫩姜与老姜两种。不同种类的生姜有不同的价值且都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嫩姜与老姜在形态上具有明显区别,嫩姜的表面较为光滑,老姜的表面较为粗糙,且老姜的口感更加辛辣刺激,不适用于生吃。因此,嫩姜的口感更受欢迎。

对于嫩姜的采收,应在秋高气爽的时节,根据植株枝叶的生长情况进行判断,可采收植株枝叶茂盛,枝杈较多,形成茂密的株丛,此时的姜块鲜嫩多汁、含轻微刺激性,是收获嫩姜最有利的时节。由于收获季节较早,会导致产量较低,但也就因如此,嫩姜的品质较好,经济效益较高。若不及时采收,随着生姜根系的生长,会失去姜块的优良品质,虽可以提高产量,却已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嫩姜。

对于老姜的采收,一般是在霜降来临之际,此时的生姜植株表现为逐步枯黄,地表的生姜根系已经达到成熟状态,采收老姜时,应选择在晴朗天气,采收前应观察土质情况,如出现土壤水分过少、表面较干、土壤结块的现象,应在采收前进行一次浇水,根据实际情况控制浇水量,保证土壤松软。老姜采收时,应注意去除多余的枝叶和根茎。

留种的姜块在质量上有严格的要求,并需要细心地呵护。具体措施:养护与培植设置留种田,贮藏时合理控制种姜的水分,选择种姜必须是在以往种植的过程中表现为植株强壮、没有病虫害的侵染、姜块饱满不干瘪、表面没有明显损伤,做好相应的贮藏工作,保证在日后的种植中具有良好的培育条件。

6 结束语

在生姜的种植过程中,从催芽、种植到丰收留种的各个环节都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地制宜、采用科学的种植方法是提高生姜种植技术的关键,文章对生姜种植情况进行了简要分析,希望对提高贵州省生姜种植产量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生姜水分植株
苯中水分的检验
植物抗冷性分子生物学相关研究进展
夏吃生姜益健康
准确辨识辣椒植株徒长及徒长的防控措施
哈密葡萄黄化病的发生情况及补救措施
晾掉自身的水分
完形填空Ⅳ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知识归纳及试题分析
文武小生姜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