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背景下的村庄规划编制探讨
——以辽宁省建昌县大屯镇画廊谷村村庄规划为例
2023-01-11肖宁辽宁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沈阳110000
文/肖宁 辽宁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沈阳 110000
1、规划背景
2021年4月29日,《乡村振兴促进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公布后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制定乡村振兴促进法,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重要举措;是立足新发展阶段,推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支撑;是充分总结三农法治实践,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三农法律体系的重要成果。
制定出台乡村振兴促进法,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对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而土地综合整治在促进耕地保护、推动用地节约、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促进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举措。
2020年,自然资源部公布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试点名单,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大屯镇榜上有名。其中画廊谷村为大屯镇内的一个行政村。
村庄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科学编制村庄规划是乡村振兴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土地整治围绕村庄规划,村庄规划是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规划依据,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规划实施的平台和手段。
2021年9月,《辽宁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正式颁布,《导则》中包括总则、规划引导、工作组织、规划内容、成果要求、附录等六个方面内容,《导则》立足国土空间规划改革背景,充分结合辽宁省内各乡村发展的实际情况,直面乡村土地等热点问题与根本矛盾,“深入浅出”的提出指导全省乡村规划科学编制的思路方法,对提升乡村空间治理水平、助力全省乡村振兴全面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大屯镇画廊谷村在这双重背景下编制此轮村庄规划。
2、村庄现状
大屯镇地处辽西区域不可多得“自然生态屏障”,优质生态资源集聚。山、水、林、等多种自然景观资源的山水交融。是落实辽宁省省级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的重要区域。在“十四五”期间,绥凌高速的建设,直接联络京沈双通道,同时也为辽西及蒙东地区开辟一条出海通道,拉进大屯镇与沿海港口的时空距离,对大屯镇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画廊谷村位于建昌县南部,大屯镇南部,村庄距离建昌县城约47 公里。村域内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村域整体呈东西两侧高、中间低的地貌形态村庄四面环山。辽宁建昌画廊谷省级地质公园位于该村,公园地处燕山余脉盘岭支脉的东南端,地势高耸,最高峰平顶山海拔为807 米。画廊谷由一条15.3 公里的主峡谷和五条小峡谷构成。须弥山和五指山在峡谷的尽头;圣水河纵贯全谷,龙龟湖宛如一块碧玉镶在谷外。大自然造化出谷内众多优美的景观,这里是一处以青山绿水、险峰奇石、溪流飞瀑、林海峭壁、历史传说、宗教传奇为一体的生态风景区和宗教景观区。共有六条峡谷,共有128 处景观。
画廊谷村现状农业以传统种植、设施农业、禽畜养殖为主,旅游产业方面,辽宁建昌县省级地质公园核心区位于该村内,风景优美,是鲁迅美术学院大学生的写生基地,每年会有一定数量的旅游客群到此游赏。但乡村旅游热处于初级阶段,游客仍以散客为主。
3、主要做法
3.1 生态优先,精准定位
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理念,尊重村庄发展文脉和机理,基于画廊谷省级地质公园生态资源的保护要求,构建山水环境保育、农林用地管控、村落形态营建的生态空间格局。凭借良好的生态资源,引入“画家”的文化内涵,通过“生态+”和“文化+”推动村庄实现可持续发展。
画廊谷村所在的大屯镇在定位为依托良好的山水生态资源、景观序列优美的省级地质公园,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契机,重构美丽乡村格局,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生态小镇,建昌县东南部综合服务型重点城镇。
成为建昌县最好的现代农业和种养循环农业基地、乡村生态旅游首选目的地,乡村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区,形成畅游青山绿水 相约百里画廊的美丽画卷。
结合上位大屯镇对画廊谷村的规划要求,规划对画廊谷村定位为:省级地质公园体验地,以乡村生态旅游业为主的特色保护类村庄。规划提出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对地质公园范围内的零散居民点实施生态移民,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同时集约节约利用村庄建设空间,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建设。
提出发展发展目标为:充分利用自身便捷的区位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将画廊谷村打造成建昌县美丽乡村的示范,近郊特色乡村旅游目的地,近郊康养休闲目的地,建昌县生态走廊重要节点。
其中近期发展目标为:规划至2025年,将画廊谷村建设成为一个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齐全,旅游服务设施逐步完备,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庄产业特色明显,生产、生态、生活一体三生融合的美丽乡村。
远期发展目标:画廊谷村将继续巩固逐步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成果,完善旅游服务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村民幸福感作为远期发展目标。
3.2 规划传导,衔接土地整治方案
规划以盘活存量资源为目标、以全域土地整治为手段,从生态移民、闲置宅基地整理和废弃用地等方面考虑,推进零散村屯集聚,为村庄产业发展提供空间。规划将村庄规划与实施项目对接,精准落位大屯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画廊谷村实施单元项目。
现状画廊谷村地形属于南高北底,山地多、平地少、林地多、耕地少,画廊谷村坡度超过15 度的土地占总用地的85%,宜耕宜建区很少。画廊谷村土壤类型主要为潮棕壤及中性粗骨土,粗骨土质地砾质较强,根系少,疏松多孔,生产性能不良,一般不宜农用。潮棕壤是有条件进行旱改水的主要区域。画廊谷村耕地质量主要为十三等,耕地质量一般。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针对乡村耕地细碎化、空间布局无序化、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生态质量退化等综合性问题,通过全域规划、整体设计、综合治理、多措并举,采用“内涵综合、目标综合、手段综合、效益综合”的综合性整治手段,整体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的国土综合整治活动。
主要内容包括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1)农用地整理方面
根据其上位规划——建昌县大屯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农用地整理项目实施内容,规划期内对画廊谷村北侧区域临近沿云濛河南岸进行旱田改水田工程建设,建设面积为12.11 公顷。以农用地整理为基础,结合土壤、水资源等客观限制性因素,通过旱改水、提质改造等工程措施,画廊谷村位于云濛河流域与圣水河交汇处,属于旱改水主要区域,规模大,易实施。
(2)建设用地整理方面
根据其上位规划——建昌县大屯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建设用地整理项目实施内容,推进画廊谷村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激活土地效益,确保建设用地总规模不增加,布局更优化,人居环境有提升,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前提下,针对村内废弃、闲置、低效的建设用地,结合村庄搬迁撤并工作安排,统筹策划农村建设用地整理项目,优先复垦为耕地。建设用地整理地块主要分布于村庄内零散的居民点,拆迁位置位于村域南部零散村屯,整理建设用地复垦面积为12.43 公顷。
(3)生态修复方面
主要包括修复河岸植被。在干支流各明渠段,恢复河岸带植被,充分发挥河岸带植被的缓冲带功能和护坡效应,尽可能恢复和重建退化的河岸带生态系统,保护和提高生物多样性。
修复河道形态。重新营造出接近自然的流路和有着不同流速带的水流,即修复河流浅滩和深塘,有利于形成水的紊流,造就水体流动多样性,以有利于生物的多样性。
修复河床断面。主要是改造水泥和混凝土硬化河床,修复河床的多孔质化,同时改造护岸,建设生态河堤,为水生生物重建生息地环境。改变现有僵硬、沉闷、单调的灰色混凝土护岸为草皮或地衣植被覆盖的柔性护坡。部分河段可拆除以前在河床上铺设的硬质材料,修复河床自然泥沙状态;部分河段釆用复式断面,可以种草、爬藤类植物或栽植低矮乔木,平时作为河道立体绿化的一部分;慎重考虑河道覆盖与侵占河道;改造原有河道护坡和护岸结构,修建生态型护岸。乡村生态项目以圣水河两岸河道治理,河道疏通为主,修复整治规模为33.73 公顷。
3.3 区域联动,实现产业融合发展
依托画廊谷省级地质公园山水资源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协同云山洞村、唐王谷村利用山水资源优势,以生态种植业及设施农业为基础,建设鲁迅美术学院的实习基地,以“画家村”建设为IP,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民宿体验、农事体验等产业,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规划结合设施农业,打造集采摘、娱乐、餐饮、住宿等旅游服务配套项目,利用当地村民的房舍,对其家庭服务设施进行适当的改造,配套农家院等餐饮、住宿服务设施。打造“农业产区+旅游配套服务”的服务业发展模式,提高区域配套的服务能力。打造具有地方文化内涵的特色民居,特色民宿主要以企业与村民联合经营,以当地农民家庭为接待单位,利用当地村民的房舍,对其家庭服务设施进行适当的改造,主要活动是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
4、经验启示
4.1 全域土地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在新时代背景下,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既是加强生态保护、缓解土地资源供需矛盾、促进乡村振兴和城乡统筹发展的一项创新之举,也是构建"山水林田湖生态共同体"的重要一环。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大屯镇画廊谷村村庄规划按照省级地质公园及生态保护红线的保护要求,统筹推进画廊谷村全域全要素的土地综合整治。实现宜林则林、宜耕则耕,提升村庄土地综合效益,促进乡村振兴发展。
4.2 盘活闲置资源是村庄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结合村民意愿,进行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推进宅基地用途转换,对安置区进行管控,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利用空闲的村民住宅及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打造农家乐餐饮、农耕文化体验、画家民宿等乡村旅游体验,做大乡村旅游产业。
本次村庄规划确定画廊谷村规划村庄建设边界范围,面积为49.52 公顷,占村域面积的3.53%。
规划建设用地整理地块主要分布于村庄内零散的居民点,拆迁位置位于村域南部零散村屯,规划减少4 个居民点,主要有姜刘二家、石门、王杖子、老何家。
规划增加了画廊谷屯南部建新安置区域,用于村民建造住宅及其生活附属设施的土地。同时在村委会用地周边增加的公共服务设施,用于养老设施及便民服务中心的建设。增加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主要位于画廊谷村南侧,紧邻规划停车场地块。规划在画廊谷居民点北部,增设一处设施农业配套用地。同时在规划停车场圣水河对岸规划预留一处留白用地,为产业发展留有余地。
4.3 乡村文化是实施村庄规划的重要保障
挖掘村庄特色,避免千村一面,尤其在景观风貌控制引导规划中,通过对村庄机理、空间尺度、建筑风貌、节点景观、民俗文化符号特征等方面的深入研究,织补公共空间,优化村民园地,突出辽西合院风貌特色。
村庄风貌引导及建筑设计应保持村庄原有乡土特色,延续传统文化的“乡土性”特征,营造乡土意境及乡土情结,体现村庄文化特色,为本次规划景观与建筑设计的理念。首先在文化方面,规划应还原乡村文化的独特风貌和个性品质,保持画廊谷村具有传统辽西村庄地方文化的延续与传承。景观方面,规划设计中充分挖掘乡村景观特点及风貌,设计自由、活泼、和谐与温馨的自然意境。考虑人的活动对景观演化的作用。建筑方面,贯彻“重点保护、风貌和谐、特色突出”的原则,从建筑实际使用者的需求出发,改善人居环境,使建筑成为乡村传统文化内涵与地方传承与延续的重要载体。
4.4 环境治理工作是实施村庄建设的重要保障
规划对现状质量较差的房屋进行改造,对建筑立面、门窗、材质提出指导性材料选择,分批分级制定整治计划。
屋顶:青色、蓝色瓦片
墙面:白色、浅灰色、红褐色涂料
窗户:现代风格窗框。
注重对围墙、绿篱等围合构筑物和庭院出入口的美化处理,不宜采用大面积的硬质铺装;植物配植采用乔、灌、草结合方式。鼓励村民积极美化庭院,营造户户皆美景的环境效果。
规划画廊谷村形成“村周森林化、村内园林化、街巷林荫化、庭院花果化”景观效果。规划期内,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80%以上。
规划村庄外围绿化采用林地绿化形式,结合村庄周边现状,围绕村庄进行林木种植,逐步实现“村在林中”的景观绿化效果。
考虑村庄原有街道宽度较窄,且宽度不统一,不宜种植大型乔木。街巷绿化以小乔木为主,搭配灌木、花篱等,形成“见缝插针”式的绿化格局;或种植攀缘植物,进行墙面垂直绿化,局部以植物种植箱的形式进行点缀和装饰。形成乔、灌、花搭配的立体绿化,营造四季有景、三季有花的村庄绿化格局。在树种选择方面,结合当地树种进行栽植。
庭院绿化为村庄绿化第二阶段内容,主要由村委会与地方政府辅助村民完成。 建议村内农户庭院及房前屋后适宜绿化的地方全部绿化;农户庭院以按林果型、乔木+花灌木+藤本型、藤架式立体绿化型等模式进行绿化,形成花果飘香、居所优美的生态经济型庭院。
针对村内的闲置、空隙用地,继续沿用“见缝插针”的绿化模式,结合乡土树种,进行乔、灌、花搭配的绿化布局,力争形成错落有致、疏密有度、长势良好,生态环境优美和谐的美丽乡村。
画廊谷村乡道及新修道路道路状况良好,路面宽度适中,道路绿化应选用两侧或单侧种植行道树的形式,树种选用当地乡土树种以杨树柳树为主;村庄内绿化采用生态经济型、生态自然型、亲水休闲型等模式进行绿化美化。
结语: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下的村庄规划主要探讨如何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背景下,将原先传统村庄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等规划进行“多规合一”,并结合土地整治相关成果,形成农田连片与村庄集聚的农村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实现土地保护利用新格局,达到生态宜居与集约高效的目标。村庄规划应基于现状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原则和“多规合一、空间管制、实用易懂”的新型村庄规划编制原则,结合乡村振兴发展的战略布局要求,讨论如何在新时期下开展村庄规划体系重构,明确新型村庄规划编制内容、编制重点、实施与保障。解决规划体系重构与乡村现实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实现乡村空间规划一张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