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2023-01-11魏灵灵
魏灵灵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当下,创新创业已成为社会性话题,高等院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须着力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探索创新。2015 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深入推进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6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应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理念,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目标。2017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强调,要逐步完善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作为一种先进的育人理念,“三全育人”理念能够有力推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创新发展[1]。
为了推进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向纵深发展,研究团队对江苏省的30余所高职院校走访调研。结果发现,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高职院校应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引下,分别从管理体系、课程体系、平台及项目实施体系、教师队伍建设体系、保障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以更好地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服务质量,切实增强在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一、江苏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分析
当下,江苏省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亟待健全,多所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缺乏系统的顶层设计、完善的课程体系、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具体的实施平台。
(一)缺乏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顶层设计
通过走访调研发现,部分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缺乏重视,无长远规划,未按“三全育人”要求开展顶层设计。主要表现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和培养途径不明确,没有专门的负责机构、规章制度、工作实施机制和考核保障机制;校内各职能部门的协同育人机制不完善,各育人主体之间各自为战,教学管理、科学研究、实习实践、志愿服务等方面相互脱节;校内外的协同育人机制有待加强,社会、政府、高校、企业和学生等主体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足,加上价值诉求和目标的不一致,各主体间缺乏协同合作;未能探索出一套适合高职院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二)缺乏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研究发现,江苏省高职院校缺少完备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不合理,多所高职院校将创新创业课程作为“第二课堂”,设置为选修课或者是通识课,“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之间缺乏有效融合;课程建设比较落后,讲授内容多以理论为主,缺乏对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必修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缺乏有效衔接,创新创业项目缺乏专业支撑;学校重视创新创业项目的筛选、审核和验收,往往忽视项目成果转化和评价监督;学生缺乏创新创业实践机会,只有层层选拔出来的优秀学生才有机会参加创新创业大赛。
(三)缺乏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和保障。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要具备完备的学科专业知识体系、广泛的相关学科知识储备和一定的创业实战经历[2]。通过走访调研,江苏省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主要由辅导员组成,尽管他们中的大多数参加了创新指导师、创新咨询师等方面的培训,但多数教师仍未完全具备上述三种素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
(四)缺乏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除教授理论知识外,更要重视课程的实践性和操作性。但是,大多数高职院校校内缺乏足够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学校周边也缺乏创新创业环境,难以满足多数学生的实践需求。同时,高职院校之间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合作较少,跨区域创新创业合作平台难以真正建立,资源共享较难实现。另外,校企合作不顺畅,校内创新工作室和创客空间等平台无法与企业充分融合,学生的创新项目较难真正“孵化”。
二、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在“三全育人”理念下,江苏省高职院校应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逐步建立协同育人新机制,为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提供重要支撑和根本保障[3]。
(一)构建多部门参与的管理体系
高职院校要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协同育人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4]。首先,高职院校要落实主体责任,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目标,建立由主要负责同志领导、二级机构负责人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其次,高职院校应成立创新创业学院(中心),分别从课程建设、平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评价考核机制完善、组织保障机制构建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供保障。具体组成及分工为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任院长,创新创业学院、教务处、学生处、校团委、科技处、就业指导中心等部门负责人为副院长,由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总体负责创新创业学院运行,做好校内单位的统筹协调和校外联络等工作,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做好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落实工作。再次,创新创业学院(中心)可以建立多个运转机构,如基础部、创新实践部、创业实训部、导师部、企业孵化及拓展部和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5]。
(二)构建立体化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要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和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就必须坚持以学科教育为起点,坚持普适性与个性化相结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6],进行调整完善。一是开发与专业相结合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和资源共享平台,全面推行在线开放课程;二是允许学生跨校学习,实行学分认定制度;三是支持学生开展各种研究性、创新性的创业实践活动,逐步建立创新创业实践拓展学分积累转换制度;四是办好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积极将其纳入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三)构建完备的创新创业平台
高职院校应努力建设创新创业平台,如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示范基地或实践基地)、虚拟仿真实验室、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创新创业竞赛活动等。同时,可在江苏省教育厅的指导下与其他高校、企业合作,共同搭建创新创业合作平台,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如辽宁省教育厅分别构筑了六大平台,即竞赛平台、综合改革平台、基地建设平台、精品开放课程平台、训练项目平台、创新创业展示交流平台,为全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有效支持[7]。
(四)构建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建设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复合型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高职院校应选派专职教师参加创新创业培训、骨干研修学习、企业挂职锻炼等活动,加强产学研合作,逐步提升管理及业务能力。同时,积极统筹各方面的资源,选聘行业专家、教学名师、技术骨干等多领域精英,扩充创新创业教师队伍。
(五)建立完善的激励保障机制
高职院校建立完善的激励与保障机制,能够有效保障创新创业教育的落实,激发师生的创新创业热情。一方面,高职院校可完善相关考评与激励机制,鼓励师生创新创业,允许把创新创业教学成果纳入教师评优评先和职务评聘体系。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完善学生创新创业制度保障体系,在资金和法律援助等方面给予保障。
三、结语
高职院校应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导下,构建多部门参与的管理体系、立体化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完备的创新创业平台、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建设体系和完善的激励保障机制,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