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实“双减”需处理好五对关系

2023-01-11汪永富

中学语文 2022年11期
关键词:双减教研育人

汪永富

一是提高校内教育教学质量要处理好“加”和“减”的关系。“双减”的核心在于提升校内教育质量,有所增方能减,减负不减质是关键,那么,对学校来说,具体加什么、怎么加?

加强课程建设。让学生在校内“吃饱”“吃好”,构建起适合学生发展的新课程体系,是学校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学校要补齐短板,突出劳动教育、艺术教育、体育、综合实践课程的优势,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突出育人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以课程体系建设推动育人方式变革。

加强课堂研究。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是“双减”的根本。学校和教师要在课堂上下功夫,深入研究课堂教与学的方式方法,扭转“以教为中心、以教定学”的传统授课模式惯性,打破以刷题、知识点灌输为主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重在“研”,学校要重视教研,教研部门也要引领学校研究课堂、改进课堂、变革课堂。

加强因材施教。教育焦虑产生的根源是没有正视并承认学生的差异,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学校、教师要有勇气破除“唯分数”的顽疾,从学生的性格特点、特长爱好、人际关系、行为习惯等方面给予多维评价。

二是提高作业设计能力要处理好“量”和“质”的关系。如何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切实发挥作业的育人作用,做到减时、减量、不减质,学校作业改革正面临新的挑战。

高质量的作业设计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习内容、发展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要进一步认识作业的价值,将作业与考试命题设计能力作为教师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能力;把作业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像备课一样“备作业”;把作业设计作为重要的教研方向,鼓励教师创新作业形式,作业类型要多样化,作业内容要注重贴近生活。

三是提高课后服务水平要处理好“内”和“外”的关系。“双减”对推进校内课后延时服务提出了更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可以说,课后服务的质量如何,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为学生减负的效果如何。

课后服务如何让学生受益、家长满意、教师更好地接受,需要学校进一步思考和探索。从现实情况来看,要积极探索学校课后服务模式,并优化课内外教育结构,科学定位学校教育课程育人体系和学校课后育人体系的关系,重新构建学校课内+课外育人体系,形成学校教育的新样态,并维护学生、教师、家长等不同主体的权利,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四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要处理好“管”和“服”的关系。“双减”取得实效,关键在教师。随着作业时长和课外“补餐”的减少,家长、学生和社会对校内教育质量的追求和要求更高,需要教师下更大功夫、投入更多精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一方面,要“管理”好教师队伍。通过培训、教研、信息化等途径为教师赋能,重点抓好新课程、新教材、新方法、新技术培训,强化师德教育和教学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教师课堂教学、作业与考试命题设计、实验操作和家庭教育指导等能力。

另一方面,要“服务”好教师。“双减”之后,教师的担子更重,压力更大,特别是课后延时服务和托管,无形中拉长了教师的工作时间。要切实为教师减负,比如弹性上下班要拿出具体的举措,减轻教师的担忧,兜住教师的身体健康,校长要身体力行,为教师的事务性工作瘦身,让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影响学生未来发展的业务工作中来。

五是提高协同育人效能要处理好“分”和“合”的关系。落实“双减”,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协同、统筹推进、共同治理,不能一抓就紧、一放就松。要明确各主体的责任和边界,形成合力。

猜你喜欢

双减教研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