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实践探究

2023-01-11江苏连云港市南京师范大学灌云附属中学222200王胜海

中学教学参考 2022年3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发展教育

江苏连云港市南京师范大学灌云附属中学(222200)王胜海

目前,人工智能教育逐步发展及完善,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有的教师未能准确把握对人工智能教育的定义,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内涵和特征也没有足够的了解。如果教师在教学设计当中不能准确把握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所在,那么人工智能就难以发挥出最大的效用。教师需要对人工智能技术有足够的了解,这样才能将其融合进教育当中,实现真正的教育智能化。

一、人工智能与教育事业的融合

(一)教育理念的融合

教育既能让学生累积丰富的知识,又能将学生的潜力很好地挖掘出来,使学生提高思考的能力。人工智能的应用让学生从简单的信息收集当中解放出来,在拥有海量资源的情况之下,通过自身的思考将这些信息进行整合。人工智能使教育资源得到进一步扩展,让学生在海量的资源当中获取更多对提升自我有用的信息。学生在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过程当中激发出创造活力,完成了对人工智能技术在实际生活当中的应用的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能够逐步完成综合能力的提升,这使其在激烈的人才竞争当中具备更多的优势。

(二)人的作用的延伸

人工智能主要是仿造人的特性和功能,使其能够代替人类做一些基础工作。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使教师从许多简单的重复性工作当中解放出来。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教师做许多基础性的工作。例如,以往教师需要批改大量的作业,而在文字识别、图片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形成并逐步应用之后,教师可将这一类工作交由人工智能处理。教师可以在人工智能批改作业后对其进行校对和信息整合。这为教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也让教师对批改结果进行快速总结,从而更好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人工智能还能应用在不同的教学过程中,让教师能将时间和精力花费在更多富有创造性的教学环节设计中。这样,教师才能够在课堂教学时对学生进行更多思维能力的培养和人格教育。

(三)科学兴趣的培养

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教育实践当中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使学生能够从小对科学创新产生兴趣,能够切身地体会到科学技术在人们生活当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从而有更加强烈的好奇心对科学技术进行探索。学生可以早些接触编程知识,因为在以后各行业的发展过程当中,会更多地涉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因此,掌握基础的编程知识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大有帮助。学生在此过程中加深了对人工智能技术的了解,在不断探索人类生活中新的需求的同时,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设立新的教育目标

(一)构建核心价值

进入智能化之后的社会,对人的整体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需要在更加便捷的智能化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人格塑造投入更多精力,在教学中融入更多的人文知识,使学生对传统优秀品质有较深的了解,并将这些道德条规内化成自身的行为准则。教师还应当在学生的审美标准树立上投入更多时间,使学生能够对生活中的美好现象有正确的感知,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二)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在整合信息的过程当中,学生需要有较强的逻辑能力才能够使这些信息得到正确处理,最终梳理出科学的理论结果。因此,在人工智能教育模式中,教师应当更加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获取的信息进行更加深入的剖析。教师应当在教学环节设计中创设出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在相关的情境当中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这样学生才能够有更加具象的思维,在面对各类问题时,才能够运用经验和正确的逻辑来剖析和解决。

(三)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当让学生具备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因为在生活当中善于发现问题,才能够探究出以往未被人发现的新事物,对这类事物进行分析和解决,才能够形成新的推动社会进步的人工智能技术。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生活有强烈的探求欲望,从而更加细致深刻地观察生活中的各类现象,并深入探寻其中的规律,以此作为自身实践创新的基础。学生只有自主地发现问题,才能够养成自觉学习和探究的好习惯,才能够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

三、具体实践策略

(一)完善高新人才培养机制

人工智能能有效完善我国高新人才的培养机制,优化各项培养方案,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层次人才。以人工智能为主要动力的电子商务市场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而且标准也在不断提高。我国各高校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教育基地,必须根据市场需求来进行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从而使人才培养机制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态势相匹配。因此,学校应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以及研讨会,让不同专业的教师集合起来,探讨专业发展方向,以及社会对于这一专业相关岗位的具体要求,以此作为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基础,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加入更多学科前沿知识内容。除了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我国科学院还应做好对培养机制的数据分析,从而对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一个准确的定位,避免构建的人才培养机制过于肤浅。

(二)教学智能化

随着多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布,我国当前各行各业都和人工智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对教育事业而言,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让教学更加智能化。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查阅资料和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而且可以根据学生目前的学习状态进行大数据分析,进而制订出符合学生发展的智能学习计划。此外,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界也可适当运用机器人,使机器人在教学过程中充实智能辅助系统或充当智能教学助理,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智能化教育和服务。

(三)改革课程设计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我国为学龄阶段学生制订的课程设计方案也会发生改变,从而使学生所学的课程和时代的发展更一致,最大化地发挥出课程的价值,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价值不大的课程。例如,对我国大学当前很多专业的学习来说,其实际状况和人工智能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但有的课程设计过于传统,和实际情况不符。学校要对这些课程进行不断优化,并在可行的情况下进行整合,充分发挥不同专业之间的智能共通性,使人工智能教育在当前的课程设计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四)教学形式多样化

人工智能并不只是一种高新技术,它要求学生养成一种智能的思维方式并具有更强的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对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有效引入,从而使其教学的内容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帮助下更加形象,让学生做到对知识的全面理解。

此外,在人工智能的影响下,教师也可逐步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例如,除了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外,教师还可采取线上的编程教育方式以及机器人辅助教育方式等,从而使学生对不同的教学方式有充分的体验,以多元化的手段来学习知识。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教师应避免盲目地让学生进行人工智能技术的学习,如在计算机教学中除了让学生不断地进行编程锻炼,还应该对学生进行智能思维的培养,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想跟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步伐,进而打破学生学习知识的局限性,使其能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更多创新,促进我国人工智能和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四、人工智能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保障

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要有对自己专业身份的认同,以及智能化教学水平的提升。虽然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非常多,但是并不能完全取代教师,在课堂中,教师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需要充分挖掘和解放学生渴望自由的天性,并且打造智慧课堂,用智慧去帮助学生,让他们可以在课堂上得到更多的提升。在人工智能时代的环境下进行课堂教学,教师更需要关注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尤其要恰当运用手势、表情等,与学生开展高质量的互动,并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让他们有主动学习的欲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多观察学生,发现他们的兴趣点以及优势,从而给他们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指导,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我国教育事业要取得较好的发展,就必须进一步明确教师的地位以及专业身份。虽然人工智能在某些时候可以取代教师的部分职能,但是一定要明确其不能完全替代教师。因此,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价值,让人工智能技术更凸显教师的作用。

教师只在思想上有正确认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打造智慧课堂。在人工智能发展的初级阶段,教师应提升自己的应用能力,熟练使用信息技术,从而提升教学效率。同时,教师还应主动增强自己的综合能力以及在教学时需要具备的数字思维、智能意识、人机互动协作能力。提升这些能力,就是要求教师在人工智能技术引领下,更关注创造性教学。秉持这样的理念,教师所打造的课堂才能更好地将数字素养发展向创意素养发展过渡。基于此,教师在学习人工智能技术时,应该将重点放在应用方面,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等,都要体现人工智能技术。教师在提升自己综合能力的基础上,还要合理整合教学资源,重构教学流程,从而让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得更好。

总而言之,人工智能和互联网使社会生产和社会活动中的方方面面都变得更加便捷和快速,人们在这一技术发展过程中收获了越来越多的便利和益处,但需要思考如何将这一技术更好地推行到教育领域,使师生能够在人工智能教育中得到更多的知识积累和技能提升。现在人工智能教育发展仍处在较为基础的阶段,为了使其发展进程得到更好的推进,教师应当在自身实践当中不断地学习和总结经验,通过更多的实践项目来提升学生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水平,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智能化人才。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发展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数读人工智能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