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的路径探析
2023-01-11广东深圳市海滨中学518100金宁
广东深圳市海滨中学(518100)金宁
广东深圳市龙华外国语学校(518100)赵丹彤
“立德树人”这一重要概念明确回答了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的教育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问题。“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也是基础教育教学的题中之意。想要在基础教育阶段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不仅需要基础教育阶段各级各类学校严抓“双基”,更需要这些学校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落实“课程思政”。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堂成了落实“课程思政”的主要阵地。基于现实情况,探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的路径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将“立德树人”列为语文课程教学目标
为实现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目标,初中语文教师必须确立“立德树人”这一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情感,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科学的教学目标能够为教师备课提供良好的依据,也能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一定的指导。
现阶段,在语文课程体系中进行“课程思政”的构建并没有引起全体一线教师足够的重视。通过探究近几年的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可以明确,命题人注重考查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如2021 年高考全国甲卷的语文作文题以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为切入点,指出新时代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要求考生以“可为与有为”为题写一篇文章。在该作文题的导语部分,命题人明确指出了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内容,有意引导考生结合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精神去写作。再如2020 年高考全国卷Ⅱ的语文作文题“‘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对标当年思想政治理论课关注的重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除作文题之外,在中高考等选拔性考试的阅读题中也渗透了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如2021 年深圳中考语文阅读题材料就选择了刘白羽所作的《马鸣风萧萧》。通过探究以上题目的命制导向我们不难看出,国家正在以中高考为指挥棒,促使基础教育教师去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缺位的现状。基于这样的考查导向,一线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重视教材中的红色选文,挖掘其背后的党史内容、革命精神等,在帮助学生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同时给他们渗透主流意识形态,从而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爱党爱国的情感。
将“立德树人”列为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符合我国基础教育价值观定位。叶澜在《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研究》中明确指出,“从社会需要来评论教育的‘人力’的教育价值观”是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取向。当今中国“基础教育的价值观应定位于:促使人的价值得以实现,民族素质得以全面提高”。当今的中国正处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一线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将“立德树人”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
二、在教学中解读出文学作品的双重价值
语文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之后还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文学作品解读方式的选择。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提出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他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构成的。生活催生了文学作品,但没有经过读者阅读的文学作品只能称为作家创作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在经过读者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阅读理解之后,便能够成为真正的文学作品。
在解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其蕴含的文化意义。因此我们既要进行“品质阅读”,又要进行“价值阅读”。所谓“品质阅读”是指,阅读时首先关注文学作品的用字、比兴、押韵等,再进一步探究情景的描写及人物的塑造、情节的叙述。所谓“价值阅读”则是指,通过阅读去把握文学作品背后蕴含的深层价值意义。
想要进行“价值阅读”,读出文学作品的价值意义,就要着重去分析其中的形象。无论是小说还是叙事性散文,都是通过各类形象去表达作者的情感并阐发主题的。文学作品的审美性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文学形象的塑造表现出来的。立足于以上的文学作品解读路径,我们在解读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红色选文时,不仅要挖掘相关的写作历史背景、作者本人的革命经历,还要集中分析作者在文章中塑造了怎样的形象,并想要借此表达怎样的感情。
如在解读《老山界》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关注这一文章的文体形式,研究瑶民对红军态度转变的原因、陆定一朴实的语言风格,又要对场景描写与语言描写的艺术价值进行品析,以求在“品质阅读”的基础上最终实现“价值阅读”。
[《老山界》节选]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不要掉队呀!”
“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我们顶着天啦!”
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通过阅读探究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知道,陆定一先写星光与火把,再写火把排成“之”字,连点成线,紧接着写“之”字与星光连接在一起,连线成面,最后写在火光与星光、绝壁与星空之间,红军战士克服疲劳,有序行进。陆定一通过描写红军的行军场景,将红军英勇的形象深深地镶嵌在火光、星光与天地之间,表达出自己对红军的英勇的赞美,展现出红军所持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由“品质阅读”迈向“价值阅读”,以深化学生对长征精神及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认识。
三、配合使用任务群教学法与议题式教学法
“语文任务群的理念是针对以往抽象的语言知识、孤立的文本理解和单纯的课堂教学等局限提出的。‘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关键词是‘任务’。”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以议题为引线,以情景为载体,以活动为路径,以传授学科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
通过对比语文任务群教学与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我们可以看出任务群教学法与议题式教学法具有深层次的内在联系:无论是任务群还是议题都指向课堂中所要实现的目标与解决的问题,任务群与议题都是课堂的焦点。任务群教学与议题式教学都注重课堂活动的设置及课堂情境的构建,还注重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线语文教师要想将任务群教学与议题式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便应抓住二者在模式上的共同点,即变原本的单一式线性知识传授为综合性的板块知识传授,以点带面,以一带多,通过多样化的学习任务传授多维度的知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比如,在讲解《老山界》这篇文章的时候应该首先确定好核心任务——文章是如何体现长征精神的,紧接着围绕核心任务给学生提供毛泽东的《七律·长征》、陆定一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金色的鱼钩》等文章,使学生能基于群文阅读更好地完成核心任务,然后基于“如何弘扬长征精神”的议题开展课堂活动,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的,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再比如,在讲解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时最应该带领学生探究:贯穿于文章之中的中国革命史与母亲的形象塑造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朱德作为一位革命领导者,其身上的优秀品质与其母亲身上的品质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联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综合对比阅读邹韬奋的《我的母亲》和老舍的《我的母亲》,再探究这三篇文章在塑造母亲形象上的异同,最后自行解决这两个问题,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我的母亲”不仅是一个勤劳的母亲,更是一个爱党爱国、有政治觉悟与家国情怀的母亲。正是在这样的母亲的教育之下,才有了“八路功勋大孝为国”的朱德。
四、有效运用情感陶冶
情感陶冶是重要的德育方法之一。要想真正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有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就必须发挥隐性教育的功用。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不能上纲上线,不能进行“假大空”的知识灌输,而是要让学生通过真切的情感体验意识到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怎样才能成为那样的人。
要想发挥情感陶冶的德育作用,语文教师便需要在带领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基础上积极地去构建与之相对应的情感体验情境。比如,在讲解教材中的红色选文时,先引导学生观看相关的历史纪录片,再让学生伴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如在讲解《黄河颂》时,教师让学生放声朗读,释放情绪,读出黄河惊涛澎湃的感觉,读出作者对祖国母亲的爱。又如在讲解《老山界》时,教师为学生播放有关红军长征的纪录片或电影,让学生真切地体会红军的劳苦,从而更好地体悟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红色题材影视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影视资源,不仅具有影视艺术的一般特征,而且具有突出的思想性与政治性。如红色题材电影往往通过讲述革命历史内容,宣传时代进步思想,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其极具艺术感染力,对学生具有极强的引领作用。
除了创设情感体验情境,语文教师还应该以身垂范,让学生意识到拥有高尚的人格与良好的思想政治修养的重要性。语文教师切忌在讲授红色选文的过程中不去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甚至发表不当的言论。
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课程思政”不仅需要在高校中大力推行,而且需要在中小学中大力推广,毕竟基础教育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一线教师要想让“课程思政”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地,就需要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意识,并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目标。语文是以文本为基础的,让学生在语言构建与品读中丰富生命体验的学科。一线教师应该致力于推动“课程思政”在语文教学中落地,以达到塑造学生人格、提高学生文化修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