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途径的探索与实践
2023-01-11张海峰薛明明
张海峰 薛明明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出的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更是要求高校要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高校办学主要目标,通过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强教学研究,引导教师潜心育人、严格教学管理,全面提升本科教育教学[1]。2021 年1 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全力支持青年教师成长,培育高等教育事业生力军,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多维度考评教学规范,教学运行、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改革与研究、教学获奖等教学工作实绩;2022年4月,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学校特色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有一支优秀教师队伍。对教师来说,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地方医学院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任务,这其中人才培养是地方医学院校的首要任务[2]。地方医学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决定了医学生的人才质量,人才的质量对地方的医疗健康水平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近些年来我国重现“学医热”,医学院校招生门槛不断提高,教育资源严重不足。2020 年初,教育部发布研究生扩招重点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专业以及中西北地区倾斜。因此,地方医学院校的师资力量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满足医学人才培养要求以及社会需求,医学院校亟需引进大量青年教师。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显示,我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达到183.30 万人,其中新增9.28 万人,青年教师俨然已经变成高校教师队伍的生力军。毋容置疑,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是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3]。因此,对地方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探索和实践,不仅能提高医学院校的教育质量,也能影响向社会输送的医务人员的质量。
1 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现状分析
近年来,各高校引进的青年教师大多具有博士以上学历的高层次人才。青年教师专业知识扎实,掌握前沿的科学技术,在研究生阶段就开始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和创新能力,不仅能在工作中较快延续科研活动,还能将自己的科研思路、科研方法、最新的科研成果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将课堂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高校在引进青年教师时,通常以笔试和面试进行考核,更重视他们的科学研究成果,忽视实践技能和教学技能的考察,导致青年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差距[4]。文章重点分析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现状,将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到战略位置去重视。
1.1 缺乏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
青年教师缺乏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的原因主要包括:(1)大多数的青年教师毕业于非师范类院校,未经过严格专业的教育教学训练,欠缺基本教学能力和专业教学能力,不了解医学教育教学规律和方法等,教学经验严重不足等问题[5]。(2)一些青年教师没有医学和临床背景,如化学、生物学等专业背景的教师。因此,如何尽快将所学专业知识与医学知识结合起来也成为医学院校青年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3)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往往体现在学生身上,教学能力的提升要经历很长的周期,这就导致教学能力的提升不容易直观体现和量化。(4)医学院校还不能针对青年教师制定个性化、系统性和周期性的培训和评价机制,使得青年教师缺乏对自身教学能力的认识和提高。
1.2 重临床,重科研,轻教学
国内多数医学院校对医学教育研究不重视,在医学教育领域影响因子较高的Medical Education和Medical Teacher杂志中,2016 年来自中国作者的文章仅占总文章数的0.2%和0.6%。王文发等人[6]对陕西省6 所地方高校青年教师进行调查研究显示,青年教师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是教改项目3.17 倍,发表科研论文的数量是教改论文的10.32 倍。由此可以看出青年教师在科学研究工作方面投入的精力要远高于教学研究工作。客观因素是由于医科院校更看重的是科研成果,在学校的职称和绩效评价系统中,科研成果可以直接体现在论文和奖项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科研成果很容易被量化,各个高校将科研成果作为教师职称评审的重要因素,因此导致青年教师的重心偏向于科研,在教学方面难出成果。主观因素是由于青年教师缺乏真正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反思的能力,在开展教学工作时不能对本专业教学和实践内容深入思考,缺乏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并提出教育教学改革方法的能力。
2 提升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分析及对策
2.1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促教学”
地方医学院校根据青年教师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能力培养方案和健全的评价机制,通过教学导师制、教学督导制、临床实践、培训深造、教学改革项目、教学技能比赛等方式,个性化、系统化和周期化的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青年教师也应该转变教学态度和教学理念,努力做到树立“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促教学”的正确的现代教学理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反思教学中的现象和规律,为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奠定基础。
彭洪等人[7]以川北医学院为例研究医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存在的问题时指出,本科生创新性较差,学生需要通过参与科研活动,由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加以指导,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由被动式学习变为主动式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地方医学院校要推动科研反哺教学,必须以贯彻《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为核心进行[8]。高校充分调动青年教师的科研热情,鼓励青年教师把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学过程中和对学生科研活动的指导。医科院校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并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挑战杯等比赛,鼓励青年教师逐渐向双师型教师转变,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热情。医学院校应建立完善的教学科研一体化机制,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作为根本,以科研促进教学,科研和教学共同发展。
2.2 转变教学理念,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医科院校应贯彻落实国家级和省级的“双万计划”,鼓励青年教师建设具有创新性和高质量的线下、线上、线上线下混合、虚拟仿真和金课。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9],提高教学质量。由于医学教学的特殊性,知识点众多,理论学习抽象、难以理解。青年教师应充分利用虚拟仿真,三维建模等计算机技术,结合互联网三维动画模型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10]。青年教师应充分利用学习通、雨课堂、慕课等线上互联网教学软件和各类教学资源,与PBL、CBL、翻转课堂、慕课、混合式教学等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青年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挖掘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研究,通过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模式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11]。
2.3 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学校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评教”等方式,进行多项教学比赛,逐渐加强青年教师对教学的重视。参加教学技能大赛的重点在于科学选择内容、精心设计教案、高效使用教学手段,评审专家对青年教师教学设计的质量、课堂教学效果以及课程重、难点的把握等方面进行打分并提出意见。青年教师通过教学技能比赛,规范教师日常教学行为,督促青年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12]。同时学校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13],逐渐从教师“教的行为”的评价模式向“教的行为+学习的行为”的评价模式转变,通过互联网大数据获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行为,如课堂出勤率、课程完成率、学习时间、答题错误率,章节测试情况等指标,再结合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教学名师的教学督导情况等内容,青年教师可以获得更多的教学反馈内容,从而能够实时掌握课程的教学效果,积极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长此以往青年教师才能周期性、系统性和长期性的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2.4 建章立制,激励青年投身教育教学
2019 年,学校在绩效改革方面,为切实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和导向作用,调动广大教职工工作投身于学校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出台了《内蒙古医科大学2020 年度校本部教职工绩效考核指导意见》(内医党发〔2020〕73 号),着力提升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的比重,同时进一步规范了绩效考核内容,明确了考核程序,建立了科学的考评体系;2020 年,学校教学方面,制定了《内蒙古医科大学优秀教育成果成果奖励办法》,结合自治区教育厅职称评审改革办法,破除“五唯”,分别在教育教学成果、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一流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专业技术技能竞赛和教材建设方面给与不同金额的奖励,从政策层面引导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中;在科研奖励方面,学校建立了以能力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提升学校科技创新水平,科研处出台《内蒙古医科大学科技创新优秀成果奖励办法(暂行)》(内医党发〔2017〕78 号),充分的激发了学校广大教学科研人员的科技创新能力,为学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在师资队伍方面,为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设一流教师队伍,开创凝心聚力、群贤毕至、博采众长的良好人才环境,全力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激发广大教师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干劲,学校还出台了《内蒙古医科大学“致远”人才计划》,分别设置督学人才扶持计划、善学人才培养计划、治学人才成长计划和剥削人才支持计划,每年分别给与不同的资金支持,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和学科前沿进行创新性探索,尽快成为学校开展教学改革研究与新技术应用的主力军。
2.5 定期培训,提高青年教师的创新能力
高校应加强青年教师的培训,并加大培训的力度和广度[14]。医学院校的青年教师多数是通过人才引进项目直接进入教学岗位具有硕士或博士的学位,一般情况下缺乏系统的教育能力训练,因此必须要通过一系列培训来快速提高青年教师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认知,更快的学会一些教学的基本功和技巧[15]。学校为加强对教师的培养,于2020 年设立处级教辅机构教师发展中心。针对教师职业发展,制定系统性培训,主要从3个阶段对青年教师进行训练。第一阶段培训的主要目的是取得教师资格证,主要设置的课程包括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普通话合格培训、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二阶段主要针对岗位胜任力进行专项教学能力培训,使青年教师能够尽快学会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从而尽快完成青年教师身份的转换;第三阶段主要针对医学教育特点来进行的,目的防止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教学的脱节。首先组织基础课教师到附属医院的相关临床科室进行课间见习,参与查房和病例讨论,丰富基础教师的临床知识,进而提升基础课程的针对性和趣味性;其次要重视和提升附属医院对学校的重要支撑作用,附属医院也是临床医学院,医生也是教师,要安排临床教师积极参加基础教学工作,如参加集体备课、教学试讲和教学研讨活动,以增加临床教师对相关基础知识和基础研究重大进展的了解和掌握,适度补充临床疾病和治疗的相关教学内容。总之,学校对请青年教师的执业发展要有顶层设计,教师发展中心要精心组织安排相关的培训,同时注重培训效果,对部分优秀的青年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激发青年教师的学习热情,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继而增强学校教师整体实力。
3 总结
在医学院校青年教师的培养过程中,院校及教师本身都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应从教师及院校两个方面入手去解决青年教师有关教学水平、经验及教学理念的问题。要做到从院校管理角度注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系统性考核,尽快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克服教学经验上的不足;从教师自身角度树立正确的现代教学理念与方法。为加快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储备教学骨干力量,学校上下应统一认识,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形成齐抓共管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