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史·后妃传》辨正

2023-01-11秦华侨

镇江高专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皇太后政和宋史

秦华侨

(华东师范大学 中文系古籍研究所,上海 201100)

《宋史》卷帙浩繁,讹误难免。现对《宋史·后妃传》(中华书局1985年版)作一辨正,以求教于方家。

1 证误

1) 《章献明肃刘皇后传》载:“后年十五入襄邸。”(第8612页)

按,“襄邸”误。刘太后死于明道二年(1033年),“年六十五”[1]8614,故生于开宝二年(969年)。其15岁入襄邸当在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宋史》卷六载:“除名德昌,太平兴国八年,授检校太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韩王,改名元休。端拱元年(988年),封襄王,改元侃。”[1]103又《宋会要辑稿》载:“太平兴国八年入韩邸。”[2]221可推知,刘太后15岁入“韩邸”。

2) 《章献明肃刘皇后传》载:“(天禧四年)明日,诛怀政,贬准衡州司马。”(第8613页)

按,“贬准衡州司马”误。《宋史》卷二八一载:“乃诛怀政,降准为太常卿、知相州,徙安州,贬道州司马。”[1]9533《宋史》卷八载:“(天禧四年八月)壬寅,寇准贬道州司马。”[1]169《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六载:“(天禧四年八月)壬寅,太常卿、知安州寇准坐朱能叛,再贬道州司马。”[3]2212可知天禧四年(1020年)贬道州司马。又《宋史》卷二八一载:“天圣元年,徙衡州司马。”[1]9533《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〇一载:“(天圣元年闰九月)癸卯,始命准为衡州司马,准弗及知也。”[3]2336故徙衡州司马事在天圣元年(1023年)。

3) 《章献明肃刘皇后传》载:“(明道二年)加上尊号曰:应天齐圣显功崇德慈仁保寿太后。”(第8614页)

按,尊号有误。《宋会要辑稿》载:“明道二年籍田朝庙礼毕,加上尊号曰:应元齐圣显功崇德慈仁保寿。”[2]221又《宋大诏令集》卷一三载:“上尊号曰应元齐圣显功崇德慈仁保寿皇太后。”[4]65故“应天”为“应元”之误。

4) 《章献明肃刘皇后传》载:“是岁崩,年六十五。谥曰章献明肃,葬于永定陵之西北。”(第8614页)

按,“谥曰章献明肃”误。《宋大诏令集》卷一六载:“维明道二年岁次癸酉,三月甲午朔,庄献明肃皇太后崩于宝慈殿。四月癸卯,旋殡于皇仪殿之西阶。粤十月丁酉迁座于永定陵。”[4]80同年九月初八,“上尊谥曰庄献明肃皇太后”[4]77。可知,刘太后葬永定陵前谥号为“庄献明肃”。又《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五三载:“(庆历四年十一月)己卯,改上庄穆皇后谥曰章穆,庄献明肃皇太后曰章献明肃,庄懿皇太后曰章懿,庄怀皇后曰章怀,庄惠皇太后曰章惠。”[3]3720改谥“章献明肃”在庆历时。

5) 《杨淑妃传》载:“真宗崩,遗制以为皇太后。”(第8618页)

按,“皇太后”误,当为“皇太妃”。《宋大诏令集》卷七载:“宜尊皇后为皇太后,淑妃为皇太妃,军国事权兼取皇太后处分。”[4]30《宋史》卷二四二载:“真宗崩,遗诏尊后为皇太后,军国重事,权取处分。”[1]8613《宋史》卷二四二载:“章献遗诰尊为皇太后,居宫中,与皇帝同议军国事。”[1]8618《宋大诏令集》卷一四载:“皇太妃与吾同事先帝,并佑圣躬。宜尊为皇太后。”[4]72可知,真宗崩,遗制以为皇太妃。

6) 《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传》载:“元丰八年,帝不豫,浸剧……是日降制,立为皇太子。初,岐、嘉二王日问起居,至是,令毋辄入。”(第8625页)

按,“岐、嘉二王”误。元丰八年(1085年)春正月戊戌,神宗病[3]8403。元丰八年(1085年)三月甲午朔,立延安郡王为皇太子[3]8417。故“二王日问起居”当在元丰八年(1085年)正月戊戌至三月甲午之间。而元丰三年(1080年)九月丙戌,“泰宁镇海等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岐王颢守司空、开府仪同三司,依前泰宁镇海等军节度使,进封雍王。保信保静等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嘉王頵守司空、开府仪同三司,依前保信保静等军节度使,进封曹王”[3]7488。宋哲宗继位后,元丰八年(1085年)三月庚申,“泰宁镇海等军节度使、守司空、开府仪同三司雍王颢为成德横海等军节度使,进封扬王,保信保静等军节度使、守司空、开府仪同三司曹王頵为武昌武安等军节度使,进封荆王;并加守太保”[3]8464。《宋史》卷二四六记载与之相同[1]8720-8721。《东都事略》卷一四载:“初雍王颢、曹王頵日诣寝殿问起居,至是后论二王,非宣召毋得入。”[5]107故“岐、嘉二王”当为“雍、曹二王”。

7) 《后妃下》卷首载:“神宗钦圣献肃向皇后。”(第8629页)

按,“钦圣献肃”误,当为“钦圣宪肃”。《后妃传》卷二四三载:“神宗钦圣宪肃向皇后,河内人,故宰相敏中曾孙也。”[1]8630同传前后牴牾。《宋大诏令集》卷一六载:“请命于太庙,谥曰钦圣宪肃皇后。”[4]82《文献通考》卷二五二载:“哲宗立,尊神宗钦圣宪肃向皇后为皇太后。”[6]6801《文献通考》卷二五六载:“神宗钦圣宪肃皇后向氏,河内人,神宗元妃。”[6]6942可知谥为“钦圣宪肃”。

8) 《昭怀刘皇后传》载:“徽宗立,册为元符皇后。明年,尊为太后,名宫崇恩。”(第8638页)

按,“明年”误。《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二〇载:“(元符三年正月辛巳)又诏,大行皇帝皇后宫殿并以元符为名,仍号元符皇后。”[3]12373《宋会要辑稿》载:“(元符)三年五月号元符皇后。崇宁二年二月进号太后,五月行册礼,居崇恩宫。”[2]223“(元符三年正月)十四日,诏先皇帝皇后建宫殿,并以元符为名,仍号元符皇后。”[2]229《宋史》卷一九载:“(崇宁二年二月)甲寅,进元符皇后为太后,宫名崇恩。”[1]366可知,刘皇后于元符三年(1100年)被册为元符皇后,崇宁二年(1103年)被尊为太后,中间相差约3年。故“明年”应改为“崇宁二年”。

9) 《郑皇后传》载:“钦宗受禅,尊为太上皇后,迁居宁德宫,称宁德太后。”(第8639页)

按,尊号当为“道君太上皇后”。《宋史》卷二三载:“(宣和七年十二月)丙寅,上道君皇帝尊号曰教主道君太上皇帝,皇后曰道君太上皇后。”[1]422《东都事略》卷一四载:“钦宗即位,尊后为道君太上皇后,居宁德宫。”[5]112《宋会要辑稿》载:“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尊为道君太上皇后。”[2]223

10) 《郑皇后传》载:“北迁,留五年,崩于五国城,年五十二。”(第8640页)

按,“留五年”误。郑皇后随宋徽宗一行于靖康二年(1127年)二月北迁,当年十月便到达金中京[1]58。《宋会要辑稿》载:“建炎四年(1130年)九月五日崩,年五十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七载:“(建炎四年九月)甲辰,太上皇后郑氏崩于五国城,年五十二。”[7]702《皇宋十朝纲要》载:“(庚戌建炎四年)九月甲辰,徽宗皇后郑氏崩于五国城。”[8]622《宋史·高宗本纪》载:“(建炎四年九月)甲辰,徽宗皇后郑氏崩于五国城。”[1]482从靖康二年(1127年)北迁到建炎四年(1130年)郑皇后去世,约3年。故“留五年”应改为“留三年”。

11) 《刘贵妃传附安妃刘氏传》载:“时又有安妃刘氏者,本酒保家女。初事崇恩宫,宫罢,出居宦者何家。内侍杨戬誉其美,复召入。妃以同姓养为女,遂有宠,为才人,进至淑妃。生建安郡王楧、嘉国公椅、英国公橞、和福帝姬。政和四年,加贵妃。”(第8644页)

按,“政和四年”误。刘氏初事崇恩宫,而“(政和三年二月)辛卯,崇恩太后暴崩”[1]391。若政和四年(1114年)加贵妃,则刘氏需在不到两年内经历出宫、复召入、进才人以至贵妃、生3子1女等事,时间短促,不合情理。

《宋会要辑稿》载:“(刘氏)政和三年闰四月自宫人为才人,八月进美人,九月进婕妤,五年六月进婉容,六年十一月进婉仪,十二月进贤妃,八年六月进淑妃,宣和二年进贵妃。”《宋史》卷二一载:“(政和六年)十二月己巳,以婉仪刘氏为贤妃。”[1]397同卷载:“(重和元年,亦即政和八年)六月乙卯,以贤妃刘氏为淑妃。”[1]400《宋史》卷二二载:“(宣和二年)五月庚子朔,以淑妃刘氏为贵妃。”[1]406“政和四年”应为“宣和二年”。

12) 《宪圣慈烈吴皇后传》载:“近尝梦至一亭,扁曰‘侍康’;傍植芍药,独放一花,殊妍丽可爱,花下白羊一,近寤而异之。后以乙未岁生,方产时,红光彻户外。年十四,高宗为康王,被选入宫,人谓‘侍康’之征。”(第8646页)

按,“年十四,高宗为康王,被选入宫”一句甚为错乱。其一,若“高宗为康王”,则应为“被选入康邸”。若“被选入宫”,则赵构已继为帝。其二,吴氏14岁时,高宗已非康王。据《宋史》卷二四三,吴皇后死于庆元三年(1197年)十一月,年83[1]8648。《续宋中兴编年资治通鉴》卷一二载:“(庆元三年十一月辛丑)太皇太后崩于慈福宫。”[9]275可推知吴皇后生于政和五年(1115年),吴皇后14岁时,为建炎二年(1128年),此时赵构已为帝,并非康王。

《文献通考》卷二五六载:“上在维扬纳之。”[6]6950宋高宗于建炎元年(1127年)冬十月至建炎三年(1129年)正月在扬州[9]28。故推知,吴皇后应是建炎二年(1128年)于扬州入宫。所谓“侍康”之征可能出自史官增饰。

2 存疑

1) 《明德李皇后传》载:“既纳币,会太祖崩,至太平兴国三年始入宫,年十九。”(第8610页)

按,明德李皇后入宫时间存疑。《宋会要辑稿》载:“明德皇后李氏,淄州刺史处耘之女,太平兴国二年七月入宫。”[2]221《东都事略》卷一三载:“既纳币,会太祖崩,至太平兴国二年始入宫。”[5]100《宋太宗皇帝实录》卷三一载:“李氏于太平兴国二年七月入宫。”[10]259《皇宋十朝纲要》卷二载:“太平兴国二年七月入宫。”[8]44

2) 《章穆郭皇后传》载:“淳化四年,真宗在襄邸,太宗为聘之。”(第8611页)

按,郭皇后入襄邸时间存疑。据《宋会要辑稿》载:“淳化二年归于襄邸。”[2]221《皇宋十朝纲要》卷三载:“淳化二年归于襄邸。”[8]95

3) 《章献明肃刘皇后传》载:“后,通第二女也。”(第8612页)

按,刘太后为刘通第几女存疑。《宋史》卷四六三载:“(刘通)长女为真宗德妃,加赠定国军节度使兼侍中。”[1]13548

4) 《慈圣光献曹皇后传》载:“旬日崩,年六十四。”(第8621页)

按,曹皇后享年岁数存疑。《宋会要辑稿》载:“年六十二。”[2]222《皇宋十朝纲要》卷四载:“年六十二。”[8]145《东都事略》卷一三记载同《慈圣光献曹皇后传》[5]105。

5) 《钦成朱皇后传》载:“名所居为圣瑞宫。”(第8631页)

按,宫名存疑。《文献通考》卷二五二[6]6802、《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二〇皆作“圣瑞”,同《钦成朱皇后传》[3]12381。《皇宋十朝纲要》卷一四载:“(元符三年二月己亥)尊大行皇帝皇太妃为圣瑞皇太妃。”[8]378然《东都事略》卷一四载:“于是宫殿名并以瑞圣为名。”[5]109《宋大诏令集》卷一三有《故圣瑞皇太妃朱氏追尊为皇太后制》《瑞圣皇太妃朱氏追崇为皇太后诏》[4]61-63。未知孰是。

6) 《钦慈陈皇后传》载:“未几薨,年三十二。”(第8631页)

按,陈皇后享年岁数存疑。《宋会要辑稿》载:“年三十六。”[2]222而《东都事略》卷一四载:“薨,年三十三。”[5]109

7) 《韦贤妃传》载:“封其父安道为郡王。”(第8641页)

按,韦贤妃之父名字存疑。《北山小集》载:“故父赠太师追封普安郡王韦安礼追封简王。”[11]86《皇宋十朝纲要》卷一五载:“显仁皇后韦氏,赠太师韩王安礼之女。”[8]387《宋会要辑稿》记载与《皇宋十朝纲要》相同[2]223。

8) 《刘贵妃传附安妃刘氏传》载:“宣和三年薨,年三十四。”(第8644页)

按,安妃刘氏享年岁数存疑。《东都事略》卷一四载:“未几,妃薨,年三十三。”[5]113《宋会要辑稿》载:“三年四月薨,年三十三。”[2]223

9) 《钦宗朱皇后传》载:“父伯材,武康军节度使。”(第8645页)

按,节度使军额名存疑。《东都事略》卷一四载:“父伯材,武泰军节度使。”[5]113《宋会要辑稿》载:“武泰军节度使朱伯材,谥僖靖。”[2]1657《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卷一载:“武泰军节度使伯材女。”[12]35

10) 《恭圣仁烈杨皇后传》载:“庆元元年三月,封平乐郡夫人。”(第8656页)

按,受封时间存疑。《宋会要辑稿》载:“庆元二年三月封平乐郡夫人。”[2]225

11) 《度宗全皇后传》记载:“略涉书史,幼从父昭孙知岳州。开庆初,秩满归,道潭州。时大元兵自罗鬼入破全、衡、永、桂,围潭州,人有见神人卫城者,已而潭独不下。逾年事平,至临安。”(第8660—8661页)

按,“开庆初,秩满归,道潭州”疑误。《宋史》卷二四三载:“理宗以母慈宪故,乃诏后入宫,问曰:‘尔父昭孙,昔在宝祐间没于王事,每念之,令人可哀。’”[1]8661《宋史》卷四五载:“(景定二年冬十月)甲寅,皇太子择配,帝诏其母族全昭孙之女择日入见。宝祐中,昭孙没于王事,全氏见上,上曰:‘尔父死可念。’”[1]878-879然开庆在宝祐之后,若昭孙死于宝祐年间,则其“开庆初,秩满归,道潭州”一事系年必误。

《宋季三朝政要》载:“(开庆元年)鞑兵破江州、瑞州、衡州,围潭州。”[13]252—254若昭孙“开庆初,秩满归,道潭州”,并且“没于王事”,则昭孙当死于潭州之役。如此,“宝祐”为误。

猜你喜欢

皇太后政和宋史
方政和
光华呈爱日 仁寿遍和风 从寿康宫佛堂内部陈设看崇庆皇太后多元的宗教信仰
“情—理—情”模式与《宋史·苏轼传》文本的形成
Contents and Abstracts
《宋史》中的宋代宗族义庄考
永顺园名茶 福鼎白茶 政和白茶
穿长裙的“皇太后”
请“皇太后”走下神坛
政和白茶
政和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