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教协同视域下高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分析

2023-01-11李春蓉胥崟崧庞嘉言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医教医学教育医学生

李春蓉 胥崟崧 庞嘉言

临床医学本身就是一项实践性的科目,教学目的就是培养综合性的临床医学人才,能够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应对各种临床医疗事件,及时诊断和救治患者,发挥出医学的社会效益。为了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临床医学人才,我国教育部、卫生计生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该文件中提出了加强临床实践教学的意见,同时指导医学专业学校建立完善的医教协同教学基地,实行标准化与规范化的临床医学教学,达成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友好合作,不断丰富医学生的临床经验,不仅要提升医学生的专业素养,同时还要提升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持续发展。

1 医教协同的相关概念

1.1 符合健康中国的内在需求

所谓的医教协同指的就是医学院协同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的医学培养活动,形成多方共同参与的医学教育培养体系,这样的人才培养方法能够实现跨专科、跨部门以及跨领域的合作,对于医学生来说,这样的培养模式能够补充其医学知识,进而促进其综合素养的提升。综合性的医学人才是我国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基本内在要求,我国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 年提出了全民健康发展的基本战略道路,各基层医疗单位以及医学院更加应该将全面健康作为未来发展的基本战略指导,将人民健康作为首要的发展任务。而临床医学作为推进我国建设健康中国的关键部分,各医学院更加应该创新医教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统一社会的人才需求以及医学教育目标,形成相互成就、共同进步的局面。

1.2 培养医学人才的有效手段

无论是高职医学教育还是本科医学教育,其教育体系中都包含一段时间的基层医疗体验与培训,从一定程度上来看,这也是一种对当前医疗人才培养体系的一种补充,这样的培养设计能够丰富医学生的实践体验,同时在实践中夯实基础医疗知识,将知识理论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能够培养出综合型的医学人才。医教协同模式能够促进多专业、多学科的融合,同时还能够革新当前的医学教学系统,针对不同的医学人才要求提供规范化与标准化的培养平台,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医教协同还能够实现多方资源的共享与融合,在多方力量的参与以及推动下,高职院校能够充分发挥其理论知识教育的优势,结合基层医疗结构形成实践型的医学教育系统,不断提升医学生的专业水平[1]。

2 医教协同视域下高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2.1 增加临床经验,优化医患关系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健康发展的意识逐渐提升,对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希望在幸福生活的同时还能够享受到合理的、便利的、满意的、高标准的医疗服务,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的医疗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医疗问题逐渐突出,看病难成为了社会性的问题。尽管我国政府与教育部门都非常重视医疗教育事业的发展,给予了很多资源支持,各高职医学院也在扩大招生培养的规模,但是从医学生的整体就业情况来看,当前上岗的医学毕业生并不能够满足我国医疗事业的岗位需求,很多医学毕业生难以直接上岗,其不具备独立诊疗的能力,掌握的临床医学知识与技能都无法满足实际的医疗服务工作。除此之外,很多医学生毕业之后在工作中缺乏与病患有效沟通的能力,导致医患关系难以缓解,而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情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当代医学生在接受医学教育的时候缺乏实践经验,面对真实的病患很难了解其就医的心理、情感与真实需求,导致其在工作中遭遇困境。医患关系是医疗服务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其反映在具体的医疗活动中,既可以指存在特定就医关系的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可以泛指患者与医院中所有医疗人员之间的关系。而“患”的内涵同时也包括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相关人群。近年来,我国医患关系逐渐紧张,如果难以与患者达成良好的沟通交流关系,就很容易导致医患之间出现冲突与矛盾,严重的还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

医教协同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与传统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相比更加重视医学的实践性,同时也突出了临床医学专业的特殊性,不再将医学专业与其他专业进行同体系的培养,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我国现实国情与医情的认知,重视对医学人才人文素养以及沟通协作能力的培养。在医教协同的培养模式下,临床医学人才能够在真实的医疗场景中锻炼自己的情商,同时增进自己对真实医患关系的认知,更加真切地体会到医生职业的责任,不断提升医学生的专业素养与人文素养,让其能够站在患者的角度上考虑问题,面对不同情况的患者应该采取不同的沟通医疗方式,满足患者的需求,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2]。

2.2 提供实践机会,提高医学水平

与其他职业不同,医学职业承担的是人的生死,其职业使命就是维护和保障公众的生命权益,医疗事业从来都是神圣、值得尊敬的事业。医学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从理论知识学习到“合格医生”的转变需要经历很长时间的实践经历与培养,只有做到学以致用,才能够将理性知识转化为感性知识,并将知识落实到应用的层面,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不断反思与进步,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但是传统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对住院医师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培养模式中还缺乏毕业后继续教育培养的衔接,导致医学生毕业工作之后产生了极大的心理落差,在工作初期要经历很长一段不适应的时间,从而导致很多医学生错过了实践学习的专科锻炼与学习机会。这样一来,医学生在开启职业生涯的时候就出现了弊端,导致其在认知与能力方面都出现了瑕疵,而后续的职业生涯中也并没有成体系的继续学习机会,这样的医学工作人员是很难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这样的人才培育方式并不能够得到很好的效果,最终只会造成医学人才培养的资源浪费,一方面,基层医疗机构难以获得足够的符合患者医疗需求的“合格医生”,另一方面,大量的医学毕业生壮志难酬,无法找到自己的社会价值,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医教协同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彻底改变了这样的情况,其赋予了学生从医的实践机会,在医学教育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了其临床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制定出符合社会医疗事业发展的制度规范,提升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出能够快速胜任临床医疗需求的综合型人才[3]。

3 医教协同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人才培养实验比较

笔者为了探究医教协同教学模式与传统临床医学教育模式的不同教学效果,在本高职院校中选择2017 级临床一个班级39 人以及2018 级一个班级35 人参与医教协同教学,剩下的临床学生为对照组,参与传统临床医学教育模式,实验时间持续一个学期,学期结束之后由临床医学教师团队组织开展实践操作+理论知识测试,统计成绩并进行比较。经过成绩统计能够发现,医教协同组实践评分为(84.80±1.23)分,理论课程评分为(88.20±2.76)分,远高于传统教学组的(62.90±1.42)分和(84.30±2.48)分,组别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从以上整体来看,医教协同模式教学方法的学生在实践评分方面以及理论课程评分方面都取得了更好的表现。

4 医教协同视域下高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

4.1 医学教育与医疗环境存在矛盾

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与整体医疗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当前我国医学教育与医疗环境出现了一定的矛盾,影响了我国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医学事业的发展包含了医学人才培养、生命原理探索以及医疗技术革新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而以上事业的发展基础就是医学人才的培养。我国发展历史悠久,在医学方面更是形成了独特的中医文化,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中,我国历来重视医学教育工作的进行,我国政府与教育部门也从政策与资源上为医学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支持。当前我国各级医疗单位以及教育单位都对医学人才产生了积极的诉求,这就推进了我国医教协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通过深化医学教育改革的方式保障我国医疗安全,同时提升我国医院的综合实力。医学不仅对人才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有着严格的要求,同时也对人才的实践应用能够有很高的需求。临床医学是我国医学教育事业中非常重要的学科,而医院也已经成为了医学教育的重要场所。然而受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以及社会医疗卫生发展差异的影响,导致我国出现了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以及医患关系紧张等社会性问题,这样的医疗环境不仅会限制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还会增加临床带教活动的风险性,不利于教学事业的发展。尽管各医学院与医院已经开始重视以上现象,但是以上现象的改善还需要较长的时间,也就是说,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必将经历艰难的医学教育环境,同时还会受到职业压力、就业竞争等多方面的限制,影响医教协同模式的落实与发展[4]。

4.2 人才培养与临床工作存在矛盾

医院的医疗服务工作是非常复杂的,其承担了多重社会角色与职能。其中医疗工作时医院最基本的职责,要想实现医院的持续发展,医院还应该重视其教学与科研工作,不断充实医院的内涵,促进医院的发展。也就是说,医院的部分医务人员不仅需要承担高强度的临床医疗工作,同时还需要兼顾教学与科研任务,这不仅会增加医疗人员的工作压力,同时还对其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医教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各医院作为基本的医疗单位,不仅要注重医疗人才临床能力的培养,同时还应该提升自身的教学科研水平。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医院的医疗人员都面临着极大的工作压力,他们在日常工作教学的过程中很难平衡医教研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也会制约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导致医学人才培养与临床工作之间形成矛盾[5]。

4.3 教学需求与职业定位存在矛盾

随着我国发展形势的不断变化,教育与医疗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与转型的关键领域,对于临床医学教育,相关教育部门提出了“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等实践型理论,希望临床医学生能够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深入临床,教学方面也应该为其创造更多的临床机会,承担更多的临床教学需求[6]。这样一来,医务人员既承担了医学教育的责任,同时也承担了医疗服务的压力,在这样多重角色转换的过程中,只有不断明确自身的职业定位,才能够实现自我的超越与发展。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医疗人员本身就要完成日常医疗工作,这样才能够完成绩效考核,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参与临床教学以及科研工作,这样就会导致医学教育需求与医务人员的职业定位出现了矛盾,制约了临床医学医教协同的发展[7]。

4.4 教学效果与投入经费存在矛盾

教育事业本身就是一项积累性质的事业,医学教育更是要经过长时间的投入与付出才能够取得成效。一般来说,医疗教育成效并不能像医疗及科研工作一样即时显现,因此,医学教育事业的经费投入与成效往往会出现一定的相互制约情况,显露出一定的矛盾现象。要想缓解以上矛盾,学校与医疗单位应该增进社会对于医疗事业发展的信心与关注,引进更多的社会资本开展医疗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临床教学效果,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8]。

4.5 硬件建设与软件更新存在矛盾

在医教协同发展的模式下,高职学校的医疗教学正面临着全新的发展机遇,再加上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技术已经能够与高新技术实现融合发展,有效提升我国医疗服务的质量。而在临床医学的教学过程中,生理驱动高阶教学模型、虚拟临床操作平台等软件技术的开发更是为临床医学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硬件条件发展良好的情况下,我国的临床医学教育理念却略显落后,尤其是在医教协同模式下,很多医疗人员并不能够适应自己角色的转型发展,青年的临床教师也存在培养不规范等问题,影响医疗事业的发展[9]。

5 医教协同视域下高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策略

5.1 缓解医学教育与医疗环境矛盾

面对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医疗环境,高职院校与培养单位在进行教育的时候应该强化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对其沟通技巧以及情商等方面进行针对性地培训与提升,让医学生能够体会患者的真实心理,了解患者的真实需求,同时采取合理的方式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与解释,在课程设计中突出人文医学理论与技能的培训。其次,学校和医院还应该加强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其创建一个良好的实践学习氛围,具体来说,教育方可以通过实地调研、座谈等方式加强对学生医疗实习工作的管理,同时对学生的思想发展形成一种正确的引导,培养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医疗责任感以及仁爱之心[10]。

5.2 实现临床教学同步化发展

要想实现医教协同发展,教育部门还应该加强对教育基地的建设指导,落实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医疗技术以及社会服务等多方面的内容,实现全方位综合发展。在医教协同发展过程中,教师带教教学质量将会对医学生培养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医学院与医院还应该提升带教老师的专业能力,为其组织临床教学能力培训,创建一支高质量的教育队伍。其次,医学院与医院还应该实现临床教学同步化与规范化发展,提升带教教师的专业能力与带教意识,组织实施规范化培训,实现同质化教育发展,提升其临床教学的水平[11]。

5.3 构建符合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

医学院在推行医教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的时候还应该根据当前实际的临床医学职业岗位需求构建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具体来说,教师应该对行业临床医学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素质要求进行调研,对其岗位的工作任务以及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得到胜任该岗位所需的职业知识、能力要求等,并以此为基础设置课程体系,丰富课程教学内容。这样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的医教协同培养体系能够体现出课程的针对性与实用性,有效提升临床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首先是临床医学的理论课程教学内容方面。高职院校可以使用“前期校内,后期院内”的方式开展教学,让医学生在前三个学期内完成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接着在第四学期进入到医院中,开展医教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由带教医师协助完成专业课的学习,实现理论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教学。其次就是实践课程教学以及临床实习内容设计,这是医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环节,也是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应该安排一线医师进行教学与讲解,同时培训学生的常用技能,锻炼其实操能力。在进行典型病例分析以及床旁教学的时候,通过一线医师的讲解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立体化的临床思维,深化学生对临床医学知识的认知,不断拓展医学生的知识面。在安排医学生临床实习的时候应该保持一定的时长,使其能够在不同科室进行轮岗,这样才能够提升医学生的综合医疗服务能力[12]。

5.4 培养“双师型”教学队伍

在医教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中,师资力量将会直接影响临床教育事业的发展情况,因此,学校方面应该以专业教研室为核心,不断整合校内外的师资力量,在医教协同的培养要求下,实现与医院的共同发展,制定教师成长计划。学校应该以专业能力为标准对教师进行初步的选择,在医学院内进行授课的教师应当为三甲医院临床经验丰富的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学校同时也为医师提供了教学示范课、公开课等学习资源,让其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与教学技能。而校内的专职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也应该进入教学医院进行顶岗实习,这样才能够保障其日常的教学内容符合专业发展的趋势,在提升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同时还能够为其教学方向与目标提供正确的指导[13]。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学校还应该与医院合作开展医学生临床技能比赛,在比赛的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之后的合作教学打下基础。总之,医学院应该重视教师能力的提升,不断提高教其教学水平与质量,构建以课程专业负责人为引领、教学骨干为主体的“双师型”教育队伍,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发展[14]。

5.5 完善临床教学评测系统

要想促进医教协同模式的发展,医学院还应该不断完善临床教学评测体系,将临床教师的教学测评相关细则进行规范与明确,在尊重教学实际情况以及临床教学特点的基础上制定出合理的临床教学评价指标,进一步保障临床教学的质量。经过临床教学评测系统得到的评价结果应该及时反馈给教学双方,这样才能够引起双方的反思,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进一步促进教师教学策略的完善。

临床教学的绩效考核能够量化教师的教学活动与成果,管理人们更加应该根据评测情况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这样一来,教师教学的绩效考核将会与年度综合目标考核挂钩,实现多方联动,有效提升教职工的教学发展意识,提升临床教师教学的积极性[15]。

综上所述,医教协同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提升临床医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其实践经验,促进其职业身份的转变,同时还能够增进其人文素养,因此,医学院与各医院培养单位应该达成合作关系,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解决面临的医学教育矛盾,提升医学生的专业素养,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医教医学教育医学生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第二届编委会
草鱼养殖难,“钱”途何在?老渔医教您如何握好“方向盘”,走上高效路
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减肥与断食晚餐认识的比较研究
医教协同背景下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成长体系研究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基于医教协同双主体的人才培养策略探索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