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面子也要里子,科幻电影急需一个好故事

2023-01-10

电脑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电脑报阿凡达科幻电影

本期嘉宾:汪恒,编剧,中央戏剧学院毕业。

代表作:《阿坝一家人》《问天录》《此山此水此地》《盛夏晚晴天》《冰雪与少年》

编剧汪恒

电影工业作为一个全球化的产物,《阿凡达2:水下道》能用到的技术,我们也能用到,那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的科幻电影也要迎来一波新的高潮呢?其实烧钱堆大场面这一套玩法,在好莱坞已不再吃香,厚积薄发的《阿凡达2:水之道》,票房增速明显放缓。观众不买账了,单纯看画面特效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观众需要更有内涵的电影,这点从2022 年派拉蒙、奈飞、迪士尼的原创剧喷发可见一斑。本期,电脑报专门采访到了中央戏剧学院毕业的青年编剧汪恒,他以电影电视从业者的角度,与我们探讨科幻电影的问题与解决之道。

电脑报:12月新上映的《阿凡达2:水下道》您看了么,对这部科幻巨制您怎样评价?

汪恒:这是一部等了十几年的巨制啊,这十几年我们看到了无计其数的3D电影,看到了不胜枚举的大制作,可至少在我心中仍为“蓝皮星人”留下了一席之地。

疫情在神州肆虐之际,《阿凡达2:水之道》的排档,无疑给久久没有进电影院,久久没有看到好片子的观众们一剂强心针。当我们解开封印,拖家带口,扶老携幼冲进电影院圆那十多年前的梦时,我们心中甚至想好了给身边的爱人、孩子讲述这些“蓝皮星人”的故事时,却赫然发现,我们根本不认识他们了。

三个小时的电影,我是耐着性子看完的。无疑,这仍能算是卡梅隆的杰作,但之于他的其他作品,如《终结者2》《真实的谎言》《泰坦尼克号》等却很难相提并论,更无法与伟大的《异形2》比肩。

电影是导演的艺术,而《阿凡达2:水之道》却是CG 动画的艺术。美轮美奂的场面,神乎其技的光影,宏大无涯的宇宙,以及角色自然流畅的动态捕捉和微表情,处处可见科技与狠活的结晶。好莱坞通过这一部作品,再次向全世界展示了他们顶尖的、无可匹敌的电影工业,试图用这一作品再次向全世界收割一波票房。

然而,绝美的制作却藏不住稀碎的故事。失去了故事的支撑,这些绚烂的特效也变得索然无味——尤其是在这十年间,见惯了大场面的国人面前。所以,这一次他们希望收割的愿望,大概率会落空吧。

作为我们中国自研的电影播放标准,CINITY 影院系统融合4K、3D、高亮度、高帧率、高动态范围、广色域、沉浸式声音等电影放映领域的技术,而不像IMAX 只针对屏幕面积。除此之外,CINITY系统则可以4K 分辨率、120帧的帧率播放3D电影,代表作就是李安的《双子杀手》,CINITY系统是唯一能完全满足这些要求的系统。

当然,《阿凡达2:水之道》因为只发行了24/48 帧版本,所以CINITY 系统的高帧率优势无法发挥出来,而从规格来说,相比CINITY 和杜比影院的 2.35:1 画幅,激光IMAX 的 1.85:1能获得更多的画面内容,在屏幕尺寸上也比前两者更有优势,所以目前的推荐是激光IMAX > CINITY= 杜比影院> 数字IMAX/巨幕> 其他特效厅。但因为成本较高的关系,再加上院线此前遭疫情冲击较大,所以现在全国范围内也没有几块激光IMAX 银幕,因此CINITY 依然是目前最适合观看《阿凡达2:水之道》的荧幕系统之一。

这次《阿凡达2:水之道》最值得关注的还是它的特效,因为包括我在内,很多观众的观影口碑几乎全是“剧情一般,但画面牛X”,其中最与众不同的就是它的水下镜头制作,大量的水下镜头意味着演员的动作捕捉也必须要在水下完成,这一技术的实现有多难?因为动态水中的光线折射是不规律的,甚至还会有气泡遮挡干扰,动作捕捉的采样点会一直处于抖动状态,无法实现稳定的捕捉效果,再加上水下光线强度大幅下降,又让拍摄难度再上一层楼。光是优化动作捕捉这一项,负责特效工作的维塔数码就花了1年半的时间,最后甚至还开发出了一款专为水下拍摄的特殊影像系统。而且这还只是动作捕捉而已,在渲染时还需要完全重新模拟流体系统来重构光效,做过3D 设计的都知道像水这类流体的物理模拟是多么的费时费力费电……再加上电影使用了48fps 帧率,渲染量比常规24fps直接翻了一番,这些都是导致《阿凡达2:水下道》所有存储数据总量达到惊人的18.5PB的关键所在。

电脑报:为什么会有这么悲观的想法呢?

汪恒:作为一名从业者,我很难说出这个故事的亮点,也很难找到共鸣。剧中所谓的正反双方的终极矛盾也不如第一部中明确,保卫家园是《阿凡达》带来的第一主题,抗争是围绕主题产生的必要手段,但在《阿凡达2:水之道》中,这一主题被无情地稀释了。虽然戏剧性的矛盾一个接一个地降临,但又轻而易举地解决,剧情毫无张力可言,人物也看不到纠结,谈不上成长,恐怕这便是观众走神的主要原因。作为一部典型的类型片,出现这样的问题着实是难以理解的。

电脑报:那么在您看来,现在的科幻电影是不是发展方向有些偏离轨道了呢?

汪恒:是的,很多从业者总会有一个误区——科幻电影只看特效,故事不重要,我们仍以好莱坞为例,比如漫威的《复仇者联盟》,作为新时代好莱坞工业的代表作,特效自不必说,但我们对每个角色的台词和动作都可以如数家珍。可以說虽然极度类型化,但的确也是故事和特效的高水准融合。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在有“联盟”之前,漫威布局了每个英雄的单人电影,目的就是把这个人身上的故事清晰地讲给观众。如果我们将所有英雄电影看作一个整体,那么每个单人电影便是引向“联盟”这个高潮段落的铺垫。

同样,我们看过去的《星球大战》《异形》《第九区》《银翼杀手》,近年来也有《火星救援》《地心引力》《彗星来的那一夜》,甚至《饥饿游戏》。它们之所以能被观众记住,就是因为讲述了一个切实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人,以及他们身上正发生的跟我们一样的故事和情感。而科幻是一件外衣,只负责告诉我们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条件下,作用是增加故事的趣味性和角色的压力,仅此而已。

我们以《普罗米修斯》为例,我们可以称其为“异形前传”。影片中没有把过多的功夫用在如何展现特效上,而是作用在那个生化人拟人态的行为逻辑和对生死的思考上,这便是找对了创作方向,深入了角色。当我们理解了生化人的情绪,我们便会与之共情,这部影片也成功了一大半。至于大家在之后会不会把《异形》系列拿出来“补课”,那就各随其好了,但我相信当我们重看的时候,一定会更有收获。

想象力,是科幻片最重要的一个创作要素,氛围感则是最能打动观众的一点,直接将“奇观”呈现在观众眼前是一种方式,而带领观众去想象,则是一种更为高级的方式,如《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电脑报:目前咱们中国的电影工业化是否也应该沉下心来,好好斟酌视觉和故事的天秤呢?

汪恒:电影产业化、工业化,一直是我们在讨论的问题。不可否认国内目前还无法比肩好莱坞的工业体系,但从《流浪地球》的制作、呈现和成绩开始,我们亦看到了一个不可限量的前景。中国的电影人显然是吸取了好莱坞的前车之鉴,明确了故事与特效的主次关系。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中国电影人显然是将故事放在了第一位,令观众在“奇观”之下,记得了一个个鲜活的角色。

我们必须正视前进路上的阻力,正如同好莱坞也有烂片层出不穷的时期。但作为从业者,在《阿凡达2:水之道》之后,相信便不会再迷信特效与场面,将重心回归故事本身。这也是最令从业者们感到欣慰的一面,我们不再以好莱坞马首是瞻,而是专注讲好中国故事,向全世界输出中国文化。

猜你喜欢

电脑报阿凡达科幻电影
重返阿凡达
科幻电影:人类对未来的幻想与忧思
电脑报自营店年末大促
电脑报自营店双11大促
电脑报自营店国庆大促
电脑报自营店元旦大促
不就一部科幻电影吗,为何要等十九年?
迪士尼版图再次扩充 米老鼠“收编”阿凡达
多个世界与自我——论西方科幻电影的两个叙述之维
《阿凡达》PS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