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生年级整体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
2023-01-10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朝阳实验学校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朝阳实验学校 刘 金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各地深入开展“双减”工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明确提到应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和时长。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文件中明确要求:“统筹调控作业数量和作业时间,促进学生完成好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探索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另外,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新课标导向更加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因此,我们亟须在作业设计与实施中寻求变革与创新。
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的作业在各个环节上都存在比较大的问题,尤其在作业设计环节,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作业功能单一、作业目标意识缺乏、作业难度过高或者过低、作业呈现类型单一、作业内容要求针对性不强、作业结构不合理、作业差异性缺乏、作业时间过长、作业内容与教学相脱节等,这些问题都显示目前学校作业体系的质量并不高。为了解我校学生的作业情况,以我校六年级为例,收集学生一个月的各个学科作业进行调研,结果显示:学生的作业存在量大、作业形式单调、各个学科作业关联性较差的问题。例如:在周六日的作业存在各个学科重复性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存在“一边偏”的现象。为深入研究,向我校师生开展问卷调研,收集到148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80%学生表示作业存在作业量大、作业形式单调、不感兴趣、作业做了未得到较好的反馈等问题,具体比例(见图1、2),当问及学生喜欢的作业形式,大多数学生喜欢实践参与类、拓展拔高类作业。对教师进行的问卷结果显示:90%的教师表示只关注自己学科作业,对其他教师留的作业内容以及总量并不知情,导致学生作业多,效率低下。部分教师提出学校应对作业时间以及作业总量进行统筹管理并优化作业设计。综上所述,学生作业过多会使学生产生消极懈怠心理、损害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缺乏对学习的热情,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则在作业制定上亟须寻求突破与改革,从而设计出高质量作业。
图1 学生关于作业情况的调查问卷
图2 教师关于作业情况的调查问卷
因此,本文探索以组为单位开展年级整体作业设计、管理与实施,并开发多维度、多元化的作业形式以及评价机制。对学生而言,应让学生在完成基础性作业的过程中锻炼创新性思维,促学生健康成长,从而真正做到减负提质。对教师而言,可通过集体研究系统化年级整体作业,从而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对学校而言,通过开展年级整体作业管理,可使学校作业设计成体系化发展,让作业设计更加科学、有效。对社会而言,优化作业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
二、年级整体作业的设计
(一)年级整体作业设计原则
1.科学性原则
以组为单位进行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科学地从学生的实际和学习内容出发设计作业,从而科学把握各学科知识要点及学情水平。科学性原则是作业设计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遵循这一原则,我校以组为单位在进行作业设计过程中,要求教师要遵循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根据教学目标、教材以及学生学习思维的方法、学情等对教学内容进行统筹安排。
2.目标性原则
作业的设计要围绕目标进行。年级整体作业设计也要遵循目标先行原则,教师作为设计者,各个学科都要围绕一条由目标统领的主线,从关键问题到分解若干个问题,再到设计若干学习任务,最后划分课时。这就要求我们通过以组为单位进行周/月研讨,围绕教学目标,基于学生的学习表现,设计出单元作业目标,从而设计出作业框架,明确关键作业、课时作业,为检验学生的学习表现是否达成教学目标,对作业设计应科学地进行持续改进。
3.整合性原则
以组为单位将作业进行年级整体作业设计,为学生量身定制,设计出更多的符合其身心发展的作业。如实践性作业、研究性作业、体验式作业等特色性作业,学生完成各个学科相互关联作业的同时内容与形式都不冲突,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横向整合,又避免交叉的效果。
(二)年级整体作业设计流程
探索以组为单位的各个学科的作业设计、批改、讲评、辅导、评价统筹管理流程,每周、每月年级组教师进行教研,不断完善以组为单位的年级整体作业管理办法,拟遵循“作业设计—实施开展—结果分析—诊断改进—再设计”的循环往复的年级整体作业管理过程(见图3)。
图3 作业设计、批改、讲评、辅导、评价统筹设计流程
(三)年级整体作业设计结构
本文以六年级组为例按照年级组、学科组、班级组进行年级整体作业设计,作业形式多样(见表1)。
表1 以六年级为单位进行作业设计结构举例
(四)年级整体作业设计类型
1.以年级组进行体验类、综合实践类作业设计
以年级组进行体验类、综合实践类作业设计,体验类作业指整合两门及以上学科知识,去进行探究体验,如年级组织学生带着任务去博物馆、图书馆、参加志愿者体验活动类作业;综合实践类作业是指学生从生活当中选取研究主题,查找资料,调查研究,进行成果分享或撰写研究报告的过程。
2.以学科组为单位进行基础性、迁移性、实践性作业设计
以学科组为单位进行基础性、迁移性、实践性作业设计,基础性作业是指根据课标,按单元整理的每位学生都要完成的确保基本知识技能习得的作业;迁移性作业指的是对知识深刻理解基础上能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的作业;学科实践性作业是指会利用本学科所学到的知识,动手实践,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学生对知识本质和结构的进一步理解,体会学科思想,内化素养的作业。不同类型作业都有具体的目标,基础性作业培养学生思辨性思维、迁移性作业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学科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见图4)。
图4 单元整体设计作业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模式图
3.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五育类作业设计
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五育类作业设计,包含主题教育类作业、行为规范类作业。比如:学习宪法宣传主题作业、班级行为先锋作业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见表2)。
表2 以班级组为单位进行五育并举类的作业设计举例
三、年级整体作业的管理与实施
(一)年级整体作业的管理
1.定量——按年级组统筹作业数量
“双减”政策中对各个年级的作业量有明确规定,针对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家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语数英学科按照每天不超过20分钟的时间设计作业,其他学科不再布置书面作业。因此探索以年级组为单位统筹作业总量。利用年级例会将作业进行周统筹,从作业内容到作业完成的时间以及作业总量进行整体规划,将作业按照学科进行定标、定量、定时长的年级整体作业管理,达到横向对比,避免超量的效果(见图5)。
图5 以组为单位进行年级整体作业设计分类图
2.定标——以学科组、年级组、班级组按单元年级整体作业管理
(1)学科组明确目标,进行单元作业整体管理
单元是学科知识组成的基本单位,因此在实践探索中我们以组为单位采取单元整体设计作业的方式。在单元主题/具体的概念/要素(各个学科)基础上,秉承科学性、目标性、整合性原则,研究从一条知识线或知识板块中通过深刻理解提炼出核心大概念,然后迁移应用大概念对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进行制定。(教学目标来自课程标准、教材、学情),在明确单元主题和目标的基础上,确定单元作业框架,关注作业的留、做、批、评、改的过程。明确关键性作业,将关键作业分解为课时作业,不断反馈,再形成关键性作业,持续关注学生在每课时达到的学习效果,从而对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不断进行调整改进,形成闭环过程(见图6)。学科组设计单元作业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基础性作业,二是迁移性作业,三是学科实践性作业。
图6 以学科组为单位基于单元整体目标设计作业的流程
(2)年级组进行体验类、综合实践类作业管理
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体验类、综合实践类作业的管理。为学生量身定制更多的符合其身心发展的作业:如实践性作业、研究性作业、体验式作业等特色性作业,学生完成各个学科相互关联的作业同时,内容与形式都不冲突,避免学生重复性、烦琐性学习内容。达到对知识的横向整合,又避免交叉的效果。
3.定时——按班级组进行年级整体作业落实管理
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可以划分为完成学校作业的时间、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两部分。为督促学生落实作业完成的效果,落实“双减”政策中关于时间分配的比例,探索在班级建立校内外作业公示板,对学生校内作业、校外作业时间、作业量进行管理。
综上所述,探索以年级组、学科组、班级组为单位的年级整体作业设计,管理与实施,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完成相应作业任务,保持对学习的积极性。
(二)年级整体作业的实施
1.以学科组为单位注重作业的“留、做、批、评、改”过程
在以学科组为单位进行基础类、实践类作业实施过程中,要注重作业“留、做、批、评、改”的过程,作业的实施是一个师生共同完成的过程。教师应不断优化“留、做、批、评、改”的方式,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作业实施的效能(见图7),在教学实践中,在我校已有的研究基础上进行作业的优化,善于创新,反思后再行动,形成一个“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行动研究闭环,不断优化“留、做、批、评、改”的方式,达到“提质减负”的效果。
图7 以学科组为单位进行作业“留、做、批、评、改”过程图
以学科组为单位进行作业实施要关注到个性学习的差异性,并注重从作业结果中反思和完善作业设计内容。学科组每周要对教师每天布置的作业质量(目标制定情况)进行检查评估(见表3),语数英进行周作业统计举例(见表3)。以学科组为单位进行的学科实践类活动,按照每个学科一个学期/次频率进行,为全员参加,按照“查阅资料—学习研究—成果展示”实施。
表3 周作业统计表
表4 语数英周作业统计举例
2.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作业实施
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体验类、综合实践类作业设计(见表5)。跨学科实践活动类作业按照“查阅资料—研究报告—分享展示”过程实施,每学期一次,全员参加。体验类活动作业按照行前—行中—行后分别进行“查阅资料—完成任务单—活动收获分享”过程实施,每学期一次,全员参加。
表5 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体验类、综合实践类作业的设计举例
3.以班级组为单位进行作业实施
以班级组为单位进行五育类作业设计实施,比如宪法宣传活动:按照“查阅资料—宪法竞赛—收获展示”来实施,探索在班级建立校内外作业公示板,加强质量监督。以班级为单位通过班级黑板进行作业时间、作业量的设计管理(见图8),通过以班级组为单位对学科作业的整体统筹,真正做到减负提质的目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图8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作业时间、作业量的统筹管理
四、年级整体作业的评价
(一)以组为单位的作业评价方式
以组为单位开发并采用多维度、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评价(见表6),利用不同的作业评价方式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不再是单一的去评判一个学生,给每一位学生同等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到多元化的成功和乐趣,从而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完成作业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
表6 以组为单位对学生作业评价方式表
(二)建立以年级组为单位的作业评价制度
开展以年级组为单位的多角度、多元化的对学生的作业评价,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建立学生作业评价档案袋,收集并积累反映学生学习发展过程的资料。学科组每周进行作业的目标、内容、形式、难度、时间等整体结构性问题反思,年级组反思学科之间作业总量、作业时间的统筹和不同类型作业的统筹,参考作业设计与布置评价标准(见表7)进行适当的调整,不断完善初步形成的“以组为单位的不同学科学生作业评价表”(见表8)。学科组通过教研开发多角度、多形式的作业评价方式,加强对学科组以单元为整体设计的分层阶段性作业的评价,设计不同学科组学科分层作业评价表。
表7 教师作业设计与布置的评价标准量表
表8 学生持续发展评价表
总之,在“双减”背景下本文探索以组为单位开展年级整体作业设计与管理,并开发多维度、多元化的作业形式以及评价体系。改编、创编年级整体作业的方式方法,在五育并举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年级整体统筹学科作业的时长与作业量,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提升思维能力。年级整体作业是一个小的切口,对推动学校五育并举、教育发展、教师行为、课堂变革都有着巨大的作用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