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湿地定位研究 保护乌梁素海湿地生态
2023-01-10史小红赵胜男
史小红 赵胜男
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内蒙古乌梁素海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乌梁素海湿地生态站”)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自然保护区内,属于中温带干旱地区河套平原农业生态区,湿地内水生植物生长繁茂,主要以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为主,是内蒙古自治区申请建成的第一个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点。2011年,乌梁素海湿地生态站正式加入国家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CTERN),建设单位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技术依托单位为内蒙古农业大学,归口管理单位为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2020年,乌梁素海湿地生态站入选国家林业和草原长期科研基地(内蒙古乌梁素海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长期科研基地)。2018—2021年,乌梁素海湿地生态站在国家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网中被评估为优秀。
乌梁素海湿地生态站在野外试验区建有592平方米的综合站房和300平方米的综合实验室。在试验区内设置了综合梯度观测场、气象观测场、通量观测场、冷冻试验模拟场、水文观测站、水质监测点、大气沉降观测点、土壤及植被观测场、观鸟台。建有2500亩的野生动植物救助中心1处,1000平方米鸟类救护暖棚1处;有视频监控塔8座、手摇升降塔1座、自动气象站3座、“气-冰-水-泥”环境生态浮台3座、涡度相关水环境监测系统1套、大气负离子自动观测系统1套;还有多功能生物监测仪、离子色谱仪、便携式水质分析仪、石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奥林巴斯显微镜、溶解氧连续测定仪、二氧化碳连续测定仪、自动定氮仪、大气-悬浮物-冰-水-泥多介质采样器、监控摄像机等野外监测、室内分析仪器设备100余套。
乌梁素海湿地生态站以寒旱区湖泊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开展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试验示范、寒旱区湖泊湿地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演变过程及其生态响应、湖冰环境与污染物多介质迁移转化规律及机理、河湖湿地生态环境大数据采集融合与分析、冰凌期河流演化特性与生态安全影响机制、寒旱区河湖生物多样性与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性、湿地内关键物种的保育技术和策略等观测研究。
乌梁素海
乌梁素海湿地生态站严格按照《湿地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方法》等标准、规范,对湿地总体概况指标、气象观测指标、土壤观测指标、水文观测指标、水质观测指标、生物观测指标、湿地灾害观测指标等106项进行长期定位观测,同时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可靠性抽查,数据准确率达99.9%以上。乌梁素海湿地生态站积极推进数据库信息化建设,建设了“内蒙古乌梁素海湿地生态系统站环境数据综合管理及应用系统”“湖泊湿地环境数据综合管理及应用系统”“基于物联网技术河湖湿地冰情实时监测系统”,应用大数据管理技术把不同来源、格式、特点、性质的湿地生态系统观测数据集中管理,严格实行数据归口管理。创建了乌梁素海湿地生态站网站、公众号。
乌梁素海湿地生态站技术依托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是内蒙古最早从事湖泊湿地研究的优势单位和人才培养基地,20世纪80年代以来,承担了相关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自治区重大专项等科研任务。依托乌梁素海湿地生态站的科研项目共37项,研究经费8369.7万元,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合作重点专项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地区项目及青年项目1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5项。
依托乌梁素海湿地生态站,科研人员累计撰写并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26篇,EI收录18篇。出版《乌梁素海水环境状态特征及模拟研究》《乌梁素海湖冰环境特征及物质迁移规律研究》《乌梁素海沉积物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研究》《黄河内蒙古段河冰生消演变特性及数值模拟技术》《土壤物理学》《内蒙古“一湖两海”水资源与水生态》等专著9部;发布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湿地监测技术规程》(DB15/T 2526-2022)1项、团体标准《寒旱区湖泊水资源保护技术指南》1项;申请、授权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26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7项。
乌梁素海湿地生态站现有固定人员21人,包括15位技术依托单位科技人员,7位建设单位管理及工作人员。15位科技人员中,教授8人、副教授2人、高级实验师1人、讲师3人、实验员1人;46岁以上7人,36~45岁6人,35岁 以下2人;12人具有博士学位,3人具有硕士学位。乌梁素海湿地生态站15位科技人员按研究方向分为水环境研究组2人,植被生态学研究组2人,土壤学研究组2人,水文与水资源研究组2人,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组2人,面源污染研究组1人,遥感监测研究组1人,计算机信息研究组2人,专职科研实验员1人。站点科研团队老中青结合,以青年为主,人员结构合理,专业覆盖较全。
依托乌梁素海湿地生态站,科研人员先后获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内蒙古自治区首届青年创新人才奖1项、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校企合作双百计划”提名奖1项、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教师自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创新大赛三等奖1项。培养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1人、全国水利高等院校水利类专业带头人1人、内蒙古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1人、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三类培养人才1人、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青年创新人才1人、内蒙古青年科技英才2人、内蒙古自治区高校“青年科技英才(A类)”1人。
乌梁素海湿地生态站积极打造自然资源科普教育及合作交流平台,建立乌梁素海湿地候鸟展览馆、湿地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标本室和300平方米科普科研教学综合实验室,开发了具有乌梁素海特色的科普展品,编印了《乌梁素海鸟类鉴赏手册》科普宣传册。与高校科研机构、内蒙古自然博物馆等共建联合基地,并共同组织“大美乌梁素海鸟类生态艺术作品展”“博士带你去研学”等多项科普活动。乌梁素海湿地生态站共组织重要国际合作交流10次,派出专家及站内工作人员出国8人(次),与芬兰、美国、加拿大共同培养了6名博士生、5名青年教师;接待国内外来访500人(次)。
针对行业、地方管理部门的政策咨询与建议等,为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呼和浩特市水务局、巴彦淖尔市林业和草原局提供《内蒙古典型湖泊健康评估报告》《乌梁素海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乌梁素海湿地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调查报告》《“十四五”期间岱海水生态保护规划实施方案》《内蒙古哈拉沁水库健康评估报告》《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流域保护条例》等。构建了适合内蒙古自治区湖泊、水库和河流的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地探讨健康评价方法,掌握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状况,对内蒙古自治区河湖健康状况作出评价,为内蒙古自治区河湖综合治理提供决策依据。
乌梁素海湿地生态站技术依托单位拥有广泛、畅通和稳定的国际合作渠道,合作机制健全。已与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加拿大女王大学、美国农业部、加拿大环保部,以及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等30余个国家或地区大学、科研机构及管理机构签署了双边或多边合作协议,方向涉及湖泊水文水资源、监测系统平台、湖泊污染物迁移转化、湖泊水环境水生态治理修复等领域。依托上述双边与多边合作机构和相关国际组织,共同承担并完成4项与本项目相关的国际合作项目,取得了一系列实质性研究成果。在热点问题探讨、人才交流培训等方面开展了深入合作。本站成员在芬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葡萄牙及德国共同培养了博士生13人、青年教师7人。同时,内蒙古农业大学为科研团队引进国际知名生态环境专家10人,每年定期为技术人员及研究生进行理论授课与科研指导,实现乌梁素海湿地生态站技术依托单位与国际合作伙伴间的学术共建和长期发展。通过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及时把握湖泊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国际热点,站在了国际前沿。掌握了先进理论和技术方法,为项目研究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科研基础,营造了良好的国际交流环境。
乌梁素海湿地生态站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化生态文明建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长期野外定位观测为基础,不断完善基础设施、观测及科学实验仪器设备,提升了生态站观测与研究条件,为乌梁素海地区湿地生态系统恢复、保护和管理提供科技支撑。逐步将湿地生态站建成集长期观测、科学研究、功能评估、科技示范、决策支撑、科普宣传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稳定、规范、高效、开放的综合平台,力争在我国北方建立一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