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新时代高校创客教育的实践、困境及出路

2023-01-10梁广成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创客空间课程

梁广成

(平顶山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36)

“创客”是从英文单词“Maker”延伸而来的,具体指以创新为核心并将其努力变现的创业者。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时代背景下,为向社会输送高水平创新型人才,高校开始推动创客教育,旨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其通过发掘大学生兴趣爱好,以参与科研项目的形式,借助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工具,鼓励创新,培养大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探究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新式教育。从广义角度出发,创客教育是顺应创新创业时代的教育理念;从狭义层次理解,创客教育是高等院校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国家根本发展力,创新型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以现阶段教育领域存在的焦点问题为出发点,注重部署了一系列人才培养战略任务。这一战略任务与李克强总理推动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遥相呼应,创新教育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主体与目的,创客教育便是教育现代化背景下落实并实现创新教育的具体方法与途径[1]。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创客”一词被首次提及。自此,地方政府及国内各层次高校开始推动创客教育建设。随后国家先后发布了一系列创客教育相关文件,在政策支持下,我国正式进入全民创新的创客时代。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研究我国高校创客教育的实践性探索经验,分析创客教育融入高校的影响因素与现实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应对举措,对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性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创客教育的实践性探索

2015年至今,国家与高校都在不断进行创客教育的实践性探索。从创客教育的政策变迁角度而言,创客教育在我国是一个“自下向上”的发展过程,是由民间推动逐步到官方认可。从高校角度出发,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知名高校已经创建了创业团队或社团,创客教育在高校整体范围内得到发展壮大。从创客教育整体发展态势而言,创客教育响应了国家人才强国战略与国家“双一流”计划,呈现出迅猛发展态势。

(一)近五年创客教育的政策变迁

从2015年起,创客教育开始受到政府关注,随后一系列政策陆续出台。通过整合近五年来有关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对创客具有影响力的政策,可以看出创客教育在国内的发展历程以及其价值的变迁。详情如下表1:

从上述表格可以看出,国家非常重视创客教育,教育部连续四年发布相关政策、措施,2021年更是以国务院办公厅的名义发布了指导意见。从内容上来看,逐步深化与完善,体现了国家对创客教育认知、课程内容设置等方面的逐步深化;从价值上来看,从开始就关注到“国家标准”的颁布实施,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创客教育的高度重视与认识的加深,更与信息时代的发展变化高度契合,是社会进步的缩影。

表1 近年来创客教育的政策变迁

(二)创客教育在高校的实践性探索特征分析

高校自身发展需要在政府鼓励下,在教学中融入创客文化,不断变革教学模式。现阶段,创客俱乐部、创客大赛以及创客实验室等形式成为高等院校创客教育的主要演变路径[2]。我国高校创客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呈现出以下特征:

1.部分高校引领发展。我国高校在不断探索创客教育发展路径,其中清华大学的i.Center创客空间、同济大学的Fab.Lab“开放夜”及温州大学的创客论坛最为瞩目。2017年底,教育部认定南京大学等全国16所高校及2家企业为首批挂牌中美青年创客交流单位,明确彰显我国新时代发展对创新教育的需求,为高等院校经济价值发挥提供可为空间。具体以清华大学i.Center创客空间为例:在创新创业大环境下,清华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积极性持续提升,i.Center创客空间的创建表明清华大学的创新教育教学资源重新整合。其中的“i”包括多层含义,指i.Center面向学生提供工业级(industry-level)的技术孵化条件,鼓励学生创新(innovation),开展国际化(international)、学科交叉(inter-disciplinary)、资源整合(integration)的协作,更强化学生的自主性(i)。i.Center率先引入“驻校创客模式”并建设了创客活动室,成为清华创客空间社团等学生团队钟爱的活动场地。

2.创客教育发展迅速,类型呈多元化趋势。自2014年开始,高等院校创客教育建设快速推动,各式各样的教育机构不断设立,丰富多样的比赛与会议层出不穷。从《中国创客教育蓝皮书2020》中公布的数据充分说明了这一情况。尽管当前国内各大高校开始进行创客平台建设,为创新创业营造优质空间,但是地区差异巨大。综合分析各区域的发展条件,每个区域有各自区域创客教育的发展优势。一线城市和东部地区,因为经济发达、科技领先、政府支持、国际化发展程度高、各高校聚集大量创客人才;东北和中部地区,则表现为工程类创客较多;西部地区相较于其他地区较为薄弱的现状[3]。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校基本建成诸如创业园区、创新创业中心、微创空间等形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大学生能够借此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并且高校可以依托平台举办创新产品设计、创业策略评选等创新创业竞赛活动,为创客教育提供多种平台和多元渠道。

3.高校创客教育模式趋近成熟。在不断摸索与挖掘过程中,高校创客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已经形成了多样化的发展模式,比如实验室教育模式、基于社团选修课的教育模式。创客教育实验室教育模式是清华大学服务于创新创业教育所研发的教育模式,实验室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学生探究发现问题的能力。实验室教育模式目前发展成熟,具有完备丰富的研究方向,比如K12教育、创客教育课程设计开发、教学理论研究等[4]。创客教育实验室教学是以创新创业为出发点的教学模式,其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以及自主思维等,极大丰富了高校双创教育内在发展潜力,是推动创客教育发展的有效方法。而一些地方高校则结合本地实际和校情,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形成以“校企合作、项目驱动、建设微创空间”等,基于创客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师生联动、促进教育科技成果转化的创客教育模式。

二、高校创客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

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在创客教育建设方面收获一定成果,但仍需以发展的眼光继续探索创客教育发展路径。深入分析当前高校创客教育现状,发现创客教育仍在课程安排、师资建设以及意识培养等方面存在不足。

(一)创新意识缺乏,导致创客教育后劲不足

对于高校师生来说,创客教育属于新鲜事物,虽然高校已经着手推动了创客教育改革,但在高校专业教育思维影响下,创客教育仍被视为是一种小众教育理念,即仅需对部分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开放,对于创客教育的开展采取保守态度,仍旧选择传统教学方式[5]。高校教师只是按要求完成课程目标和学校下达的各项指标,甚至部分教师认为只需教会学生熟练使用相关软件即可,忽视创客教育的本质内涵,并未明晰创客教育的核心价值,这使得其教育活动无法充分发挥指导功能。究其原因如下:一是创新意识缺失会导致大学生“随大流”,进入创客空间后没有明确的创意方向与目标,在进行具体的创意实践时容易意志不坚定;二是由于对创客教育与创客空间的目的认识不足,导致大学生加入创客空间时忽视自己创新思维的训练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注意力分散,特别注重创业实践开展而轻视创意的培养。

(二)创客师资缺乏,导致创客教育推动力不足

作为顺应时代发展的崭新教育模式,创客教育需要优质的教师队伍做人才支撑,创客教师的质量是促使创客教育持续发展的基础力量。现阶段,其突出表现就是创客师资大部分由辅导员等兼职,他们成为了创客教育主力军。

国内各个高校开展创客教育面临的最大阻碍即创客师资缺乏,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创客教育对师资的要求很高。创客教育要求高校创客教师不仅要具备多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对新事物的敏锐洞察力及过硬的综合素质,还需掌握相关软件设施的操作功能。而由于高校传统的学术圈禁锢,很多教师在某一学科专业领域成就很高,但跨学科综合素质比较低。其次,创客师资的来源单一。创客教师主要源于高校原有的教师,校内教师虽然经验丰富,但教学模式单一,这与创客教育要求的形式多样、注重创造力培养的教学方式背道而驰。同时,高校教师往往为各领域顶尖精英,对体系内知识理论认知深刻,其关注的重点和感兴趣的地方也是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创客教育认知不足,导致在面对创客教育这一“外来物”时采取保守的态度。此外,创客教育的推动与发展必须有相关领域教师支撑,但部分高校为了节约成本,选择校内教师作为培训讲师,导致创客教师培训效果不佳,无法有效补充教师队伍。

(三)创客课程缺乏,导致创客教育发展载体短缺

高校创客教育的主推手是创客课程。创客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的挑战之一,即创客课程无法满足创客需求与创客文化发展的问题[6]。在创客运动的推动下,高校虽然已经开始设置创客教育相关课程,但仅仅是针对创新创业等的通识教育传播,更多的是创业课程的教育,而非创客课程。就“创客”和“创业者”而言,创客意在创意的实现,而创业者更多地考虑产品的商业价值,而产品并不一定是创意产品。

创客教育课程设置缺乏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创客课程的课程目标不明确,是培养“创意”人才还是“创业”人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前高校已有的课程目标过分注重结果,偏重培养创业教育,但是忽略对学生方法性、过程性培养,忽视培养创客型人才。二是创客课程教学方式方法偏于简单。目前高校创客教育课程开展的形式主要包括小组讨论、基地实践、团队合作等,缺乏发散性思维、创意等要素,大学生很难进行深层次学习,更无法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个性特征的创意。三是创客课程评价机制缺失。目前,高校课程评价仍简单以成绩导向,忽视过程性评价。

(四)创客空间缺乏,导致创客教育发展平台欠缺

创客空间也称为hacker spaces或fab labs,是专门为高校大学生创客提供聚会、社交、展开创意合作、分享创意资源的平台。以创新创业为核心的创客教育,高度重视STEM跨学科交流。因此,创客空间的构建是促使创客教育发展、创客文化培养以及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目前,许多高校建立了创客空间,但由于高校对于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及自身资源配置水平有限,导致各高校创客空间建设水平与运用状况参差不齐[7]。

当前高校创客空间的不足之处表现为:一是创客空间开放性不足。创客空间吸引的对象主要集中于理工科,文科类学生基本不参与且很少了解,学科的限制影响高校创客空间的开放度。而且一般创客空间负责人会带领一部分学生进行创客实践活动,其他学生无法进入,管理制度的限制同样影响高校创客空间的开放度。二是创客空间的资源配置不合理。目前,高校对于创客空间资源配置的方式主导权在于学校负责人,而不是以大学生创业项目为基准。高校进行创客空间资源配置划分时,一般以科研导师的项目为基准,大学生创客项目不受高校重视,想要获得资源相对来说比较难。三是创客空间协同建设力度不足。目前高校跨学科课程比较少,校内循环共生的创客教育生态系统还未形成。创客教育的开展需要大量资源配置作为物质保障,但高校无法为大学生创客提供思想交流的场所,使得创客教育开展成效不佳。

三、高校创客教育发展路径探索

当前,创客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质量与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动能。

(一)以培育创客意识为出发点,引领创客教育发展

创客意识作为创客教育的核心要件,是考察高校教学模式改革、评判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作为“互联网+教育”的今天,我国高校应在教授学生学习学科文化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其创新创业意识。一方面,高校应举办创客教育相关讲座或者创客活动,通过活动的方式拓宽创客教育的认知度,增强大学生对创客知识的认知,促使创客教育能够走进学生内心。另一方面,大学生在学习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通过参与创客空间,积极形成创意,通过制作产品的方式促进创意的落地,不断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微创客空间,与创业孵化中心、社区创客空间等网络空间形成联动,形成多维度全方位的创客平台,为学生提供全面且个性的发展选择。创客意识的培养并不仅限于大学生,更应涵盖于高校教师甚至相关领导。其一,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创客教育发展”的政策导向,学习各地先进的创客教育实践模式,将本土、本地丰富的教学资源与优质的办学条件融入其中,创造属于自己的创客教育品牌。其二,高校教师应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积极参加校内外举办的创客教育相关论坛与培训,以更加有效地指导大学生进行创意实践活动。

(二)以创客师资建设为内生动力点,驱动创客教育发展

数字时代,审视高校现有的教学模式,知识传授的中心与重心已发生改变。从传统以学科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变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创新发展为中心,这对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对创客教育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应以教师培养为出发点,为创客教育培养教育人才。首先,高校应积极引进创客教师。高校应结合自身实力,在一定范围内引进具备创客知识背景及有丰富经验的创客、专家或学者,组建高水平高质量的创客师资队伍。其次,高校应加强教师培训。高校可通过开展主题教育会议、教师研讨会等形式,丰富创客教师培训途径,促使在职教师实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技能升级,更好地适应创客教育。创客教师需掌握创客教学模式等相关信息,通过趣味性学习内容,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同时依托创客空间,教师能够指导学生进行具体实践,将创新想法落到行动上,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最后,高校要不断促进高校教师从知识传授型教师向创客型教师转变,需要修订高校教师管理制度,转变教师定位与发展目标,合理规划各专业教师发展路径,逐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驱动创客教育发展。

(三)以课程设置为关键点,加快国家层面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突破

创客教育的核心在课程的设置。实现高校创客教育优质发展的前提便是课程体系的布设。应构建开放性、跨学科、项目化的课程体系。首先,要注重创客综合课程研发。有效将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领域的知识融入创客教育,通过知识建构、技能互动的研究与探索,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培养创客的综合能力。其次,要加快推进创客专创融合课程开发,有效将专业教育融入创客教育,引导学生立足于专业领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育创客意识、创业机会和创业项目;最后创客课程要以项目为枢纽,基于学生的兴趣实现“教、学、做、创”一体化,构建“创客文化—思维训练—创新产品或服务—项目孵化”等基本环节和要素组成的知识链和技能链。最后,高校创客课程应构建多层次评价体系。高校创客教育需要以创客成果、学习过程评价以及学习成绩为评价标准,激发学生创新热情与活力,促使大学生创客将创意理论转化为实践操作,深化创客教育发展[8]。

(四)以创客空间为着力点,支撑创客教育发展

创客空间是促使高校进行教育改革、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机遇。首先,高校要以双创教育为基础,通过资源整合实现创客空间升级。高校应结合自身办学条件,将现有的创新创业基地、实验室、原有创客空间资源进行调整并整合、升级创客空间,有效提升平台的建设质量。其次,高校之间要实现资源互通、互惠共赢。“共通共享”信息化时代提倡信息共享化,在高等教育领域依旧如此。一方面,高校创客教育在运营过程中应加强校内联系,打破学科禁锢,使创客资源在校内形成循环共生的生态模式;另一方面,高校创客教育在运营过程中应加强校外沟通。在与校外创客空间或者企业沟通时刺激创客空间的发展活力,同时也可增强高校大学生创客的创新动力,进而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9]。最后,高校要协同社会资源建设校企平台。校企合作平台能为创客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是创客成果落到实处的主要途径。企业具有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并投入市场运作的现实资源,高校可以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发挥企业市场转化功能,推动创客空间与创客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五)以学科交叉为立足点,依托国家政策,促进创客教育发展

我国高校发展历来以政策为导向,如“双一流”建设计划、“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战略举措等。自2015年开始,教育部相继发布诸多支持创新创业教育文件,但是效果却是“叫好不叫座”。同时,在大数据的今天,创客教育在技术应用方面也出现诸多阻碍。作为创客,需要诸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创客教育的学科交叉特点越来越明显,如何培养复合型、创新性人才成为时代命题。因此,基于学科交叉的复合型创客人才培养模式就成为一种必需,这也呼应了国家“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创客人才的培养,本质上基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最终培养成具备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四、结语

创客教育是高等教育顺应时代改革的产物,是对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积极响应,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途径。高校作为高水平人才的直接输送地,其人才培养质量关乎社会发展,高校创客教育发展对高校自身和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囿于政策支持不足、创客师资缺乏、创客课程深度开发不足等种种原因,创客教育仍然需要加大研究力度,如在研究范围上更要关注基础薄弱院校特别是职业院校,而不能仅聚焦在北上广等地的全国知名高校;在课程开发上,加快国家层面创客课程开发和基于本土的校本课程研究,方能完成时代使命。

猜你喜欢

创客空间课程
空间是什么?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创享空间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小创客”有法宝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创客
创客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