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寸之间 自有天地
——核雕艺术的现代创新发展研究

2023-01-10夏云龙长兴知微斋工艺品工作室

消费导刊 2022年23期
关键词:核雕果核雕刻

夏云龙 长兴知微斋工艺品工作室

一、核雕的发展历程

(一)历史渊源

核雕在我国固然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可是若论起核雕究竟起源于何时何地,现有的考古资料尚且无法考究。不过查阅典籍也不难发现,在宋代中期的民间典籍中便有了关于核雕的文字记载。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野桃木制品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被认为辟邪之物,具有驱邪逐魔的特殊功效。过年时人们都会在大门旁张挂刻有门神的桃符,祈求岁岁平安。宋王安石的《元日》诗就有“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民间大多以桃核雕刻,人们将其穿孔系在身上用以“辟邪”,或者制成佩件欣赏把玩。

明清时期核雕工艺发展的生机勃勃,赋予创造性。其作品构思和雕刻技艺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和艺术境界。玲珑精致的核雕作品是当时人们喜爱的热门之一,在民间广为流传甚至还被引进皇室,成为贵族们把玩的精品,明熹宗就是一个核雕爱好者。明代著名戏曲家钱塘人高濂所撰《遵生八笺》记录,明宣德间,有榄雕“圣手”之誉的民间艺人夏白眼,能于“乌榄核上刻十六娃娃,状米半粒,眉目喜怒悉具。或刻子母九螭,荷花九鸶,其蟠屈飞走之态,成于方寸小核,可称一代奇绝”。明末嘉善人魏学洢《核舟记》记述了明末年间艺人王叔远刻画苏东坡游赤壁的核雕作品,尤为传神。到了民国时期,苏州太湖边畔的舟山村核雕逐渐兴起,自成一派凭借着橄榄核雕刻的各类题材入选国家非遗项目。

(二)雕艺发展

我国古代南方的微雕工艺向来独具特色,以江浙地区来讲,传统手艺尤其注重精致见长。明清时期国内大型雕塑品没有明显的发展进程,而小件雕塑工艺品却逐步焕发出勃勃生机。明代核雕的造型较为古朴,其所雕刻出的人物、动物往往注重外形,雕功利落有力、线条分明、人与物连接相对清代并不紧密,镂雕有钻孔的痕迹留有刀痕。到了清代造型更加精巧,所雕刻出的物件也更注重写实,线条流畅,人与物连接紧密,镂雕很少有钻孔的痕迹和刀痕。由此可知核雕的这一传统手工艺发展至今日这个成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核雕的雕刻工艺于明清发扬光大后经过代代手工艺人们的传承流传至今日,如今在江苏苏州、山东潍坊、浙江湖州等地均有核雕工艺流传,发展至今都已极具地方特色。

二、核雕的艺术魅力

(一)雕刻材料

核雕以果核为原料创作,一枚小小的果核到了艺人手里却变成了供人欣赏的艺术品,这一特点决定了这门艺术在中国民间传统工艺中独成一系。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核雕属于微雕范围,但有别于同属微雕的米刻发刻,核雕需要掌握圆雕、浮雕、透雕、线刻等等技艺,呈现360度全方位的美感与内涵。从材料的大小来看,相较于大型雕塑工艺品的存在,较小型的雕塑似乎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好感,更不论小如方寸的果核所雕刻出来的艺术品。果核的大小、纹路、质地不同,所创作出的作品也大相径庭。选择一个质地优良的果核也是需要眼缘的,不过对于手工艺人来说,更加注重雕刻技艺。

(二)雕刻工艺

核雕雕刻经过百年时光的沉淀,其工艺也在日趋成熟。核雕的工艺分为:薄意、浅浮雕、镂空雕等七种类型。核雕的制作与其他的雕刻手法大致相同,也吸取了石雕、玉雕、微雕的艺术精华,不论是运用何种雕刻手法均以精细取胜,核雕工艺繁多,选核、构思创作、画样、打粗胚、修细、精修、修光抛光、上油保养……每道工序都很有讲究。果核本就不过方寸,于细小材料处彰显精细,更显工艺高超,有巧夺天工的意味。核雕体积虽小,设计却十分精巧,点睛之处即细如针尖,又形象生动,果核在艺人灵巧的双手下包罗万象,蕴含万千世界,让人无一不流连其中,折服于核雕的工艺魅力。

(三)雕刻题材

核雕的艺术价值很大程度上是由它的题材所决定的,雕刻题材也是挑选核雕必不可少的环节。传统意义上的核雕题材,大多都遵循我国古老艺术中追求吉祥的传统,于自己求吉避凶,于他人祈愿祝福。核雕图案寓意深远,即具有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又具有“象征”意义,用象征手法所表现出的感情更加含蓄人们也更喜闻乐见。手工艺人们通过题材的表达,向世人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大活力,也实现了民族文化的传承。

(四)艺术魅力

雕刻艺术相比于绘画艺术来说更注重形体的空间变化,也就是说可以为观赏者提供更多的解读空间。大型雕塑因为体积过大通常给人以震撼之感,远观整体近看也不缺细节,却也常常因体积过大使得观赏者无法聚集视线于重点,微雕艺术恰恰不存在这类问题,核雕便是其中一种。核雕并没有因为体积原因弱于其他类雕塑,而恰恰是因为体积的限制,更加强化了作品的主题表现,核雕作品给观赏者们一种以小见大的感觉,在小小的核雕上,可以呈现出人物百态,山水风景,飞禽走兽,神话故事,甚至一个朝代的历史,雕塑体积小却并不缺乏细节,反而更显技艺高超,极具收藏价值,尽显艺术魅力。

三、核雕现状与所面临的问题

(一)核雕现状

核雕最初的诞生离不开驱邪纳福的目的,发展至今逐步向观赏性靠拢。固然传统文化的熏陶为核雕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甚至于国家非遗政策的逐步完善也使得核雕有了较大的知名度,可是市场繁盛的背后却出现了批量生产价格捧踩等弊端,核雕艺术品本身的质量问题,也逐步的偏离了核雕艺术的初衷。另一方面人们对新生事物的追求不断增加,核雕也一直迎合时代的发展,可有些人为了迎合市场却偏离了艺术底线,各类良莠不齐的核雕流入市场,风评被害。再加上核雕体积虽小雕刻难度却不低,不同于其他雕刻的批量生产,核雕由于原材料大小不一纹路不一,更依靠手艺人的真才实干,快节奏的当下人心浮躁,年轻群体习惯于科技带来的便捷,能够埋头钻研,虚心学习技艺的人少之又少,更不论对创新的研究。

(二)面临的问题

首先现在的市场上大多都是前辈们的智慧结晶,在老一辈们的传承下逐步发展为传统题材,成为了时代的产物。可是千篇一律的形象与款式会使得核雕爱好者没有选择性,面对同样类型的题材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进而失去兴趣。其次是有些核雕作品的功利性较强,而此类作品只能被称作“商品”而非艺术品。核雕的雕刻手法决定了核雕艺术品的精美与否,在这个科技发展的时代受市场上各种各样的机器电脑雕刻的核雕作品出现,对于核雕市场影响很大,对于核雕爱好者来说,在看不出手工核雕与电脑机械核雕的区别下,人们更趋向于选择较为便宜的机械核雕而非手工雕刻,给核雕手工艺人们带来冲击,甚至会影响他们对核雕艺术的创作热情。

四、核雕的创新性发展

(一)材料创新

核雕的材料大多为橄榄核、桃核、杏核等坚硬类果核,却并未局限于果核类材料。以笔者作品来讲,选用了橄榄核与寿山石或蜜蜡绿松石拼接雕刻,笔者作品《梦想之花》为橄榄核与寿山石的拼接组合,采取了镂空雕和镶嵌雕法,展现内容坚韧,极具象征意义。因此在这个各类工艺美术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核雕的材料选择其实也可以选择非果核,核雕艺术经千年传承至今日,人们似乎更会在意核雕的技艺本身,在于小小的一块包罗万象,反而弱化了原材料本身。将材料范围扩大,同时也为核雕题材衍生出无限可能,也会为核雕的发展历程注入新鲜活力。

(二)题材创新

核雕工艺作为一种微型民间雕刻工艺,它的雕刻题材也因为其材质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性。对于一件艺术品来说,题材便代表着艺人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如今的市场上百花齐放,倘若核雕再不打开思路,勇于创新,很容易被市场淘汰掉。如今的核雕玩家逐步年轻化,艺人们更需要不断打开新思路去适应现代审美的需求,例如笔者作品《冰墩墩》《雪容融》紧跟当下时事,推陈出新,年轻人们感兴趣的题材,再加以细腻的雕刻技艺,更易受人们喜爱。审美需求的变化也使得人们更易受寓意深远;颇具内涵的艺术品所触动,山水、人物、民间传说都是很好的发展题材。既要让作品坚持民族特色,也要具有时代特征,更重要的是与当下的时事热点紧密相连。国内新冠疫情形势愈发严峻,大家都在尽自己的所能为国家效力,医护人员在外守护大家的健康,而我们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为他们留些东西。核雕的题材也完全可以朝这方面靠拢,全副武装手举棉签的大白亦或是戴口罩配合工作的普通人,都是很好的题材。作品既要保留传统文化的特色,又要展现时代内涵,这才是一个传播正能量的好的艺术品。

(三)技艺创新

核雕艺术历经千年传承到如今,同核雕技艺的精妙是分不开的。因此核雕技艺的创新也是必然趋势。现在核雕技艺创新的优势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现在的核雕手艺人们大多都是在美术学院接受过专业的艺术训练,接触一流审美的年轻人,他们所接受教育的程度,以及文化背景及思考问题的方式同老一辈的手艺人完全不同。这类人加入到核雕的创作中去,他们同传统的手艺人不同的是,他们勇于尝试,雕刻技法更加大胆新颖,不会受传统的观念所羁绊,常常也会出人意料,达到两种极端效果。另一方面,时代的飞速发展,雕刻刀具也在顺应时代,新时代的刀具更加锋利,使用也更加便捷,种类多样,也更容易达到让人满意的表现效果。核雕技艺其实并不拘泥于前辈们留下的七种技艺,要勇于创新,大胆尝试,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调整,或是结合。核雕艺术价值的体现,在于核雕技艺的精巧与否,关于核雕的技艺创新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仍旧需要我辈之人奋发。

五、结语

中国的雕刻工艺,皆讲究因材施艺,或玉或石,或竹或木,人们凭借着高超的技艺以达到神奇的艺术价值,即便微小果核也能开出一朵花来,被艺人们赋予灵魂。核雕艺术历经千年传承,在代代手工艺人们的传承与创新下,经久不衰,依旧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古玩行业的兴起以及核雕市场的不断扩大,核雕作品焕发勃勃生机,人们更加愿意在闲暇的时候欣赏核雕的艺术价值,品味其中所蕴含的优秀文化。创新是传承的一部分,核雕若是想长久的发展下去离不开创新,这也需要新时代的手艺人不仅拥有汲取传统核雕艺术的能力,更需要具备有开拓创新的意识,通过对核雕艺术的继承与创新,把我们的日常生活通过核雕与追求艺术享受和精神愉悦结合起来,去向大家表达一些美好的愿望,传播积极健康的正能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核雕在创新性发展的同时保持环保理念,坚守国家政策,始终相信,未来会等到一个属于“核雕”的新时代。

猜你喜欢

核雕果核雕刻
“核雕”进校园
核雕文化,非遗传承
核雕收藏有什么窍门
果核
阳光下的果核
命运
On art
核雕:天地之宽,显于方寸
雕刻时光
红木家具一定雕刻繁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