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仝教授从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放射性肠炎
2023-01-10王海芳陈文祥程红杰
王海芳 陈文祥 程红杰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科,北京 100007;2.聊城市中医医院脊柱骨科,山东 聊城 252000;3.北京中医药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脾胃病科,北京 102400)
放射性肠炎(Radiation enteritis,RE)属中医学“泄泻”“便血”的范畴,放射线作用于人体损伤肠络,致使肠道功能失常,实为肠道气机升降功能失常,亦或脾胃气机升降失衡。李仝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恶性肿瘤病,及其放化疗后不良反应20 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其认为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机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其升降功能直接调节人体肠胃动力,气机升降畅调有助于临床治疗放射性肠炎。笔者长期跟随李仝教授学习,深入学习了李仝教授从调整气机升降来治疗放射性肠炎的疗法,启迪颇深,本文从气机升降理论入手,论述放射性肠炎的治疗思路。
1 气机升降理论的渊源及与胃肠功能的关系
气机升降理论来源于《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气上升至极而后降,降至极而后升,循环往复,此为气机升降运动,万物因此而得以正常生化;又曰:“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即万事万物都有升降出入。人亦如此,若气机升降失常,则有病变,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气在下,则生飨泄;浊气在上,则生胀”,气机升者不升,降者不降,则发生泄泻和腹胀,故“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胃肠运动是生命活动的重要机能,与气机升降有密切的关系,亦说,无升降则胃肠动力失常[1]。食饮入口,在胃中受纳腐熟,经小肠泌别清浊,再入大肠传导变化后由魄门排出,此一系列过程依赖脾升胃降功能。从现代医学的观点看,人进餐后近端胃张力降低,以便于接受食物,胃远端自胃体至胃窦每分钟收缩约3 次,将食物运送到十二指肠、小肠,通过肠的蠕动推进,最终由肛门排出。此即《灵枢·平人绝谷》所言:“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由此可知,脾胃气机升降为胃肠运动的前提。
脾胃气机升降失常包括气升不及、气降不及、气升太过、气降太过、升降反作,临床可有嗳气、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等症状。气升不及,脾虚清阳不升,水谷积于胃肠不降;或食饮过度,壅塞胃肠;或肝气不足,木郁土壅。气机滞于中焦,可表现为纳呆食少、嗳气反酸、脘腹痞胀等。气降不及,浊气在上,或因寒凝;或因热、痰、食壅塞于胃;或因胃阴虚乏,不得濡养。胃气不降,可表现为脘腹胀满、疼痛,嗳气等。气升太过,主要为胃气上逆,可见恶心呕吐;火随气升,则吐酸苦水;血随气升,则呕血;冲气上逆可发奔豚,腹痛。气降太过,肠道失约,大便滑脱不禁,甚则血络不约,泻脓血或鲜血,如阳虚太甚,则五更泻。升降反作,当升反降,当降反升,如中气下陷,肠鸣腹泻,下利清谷,或腹部坠胀,久利脱肛;如胃气反逆,则多呕吐,呕吐物随病理产物而有不同,如胃气逆与脾气陷同时存在,则上吐下泻、脘腹痞胀不舒[2]。
2 放射性肠炎的产生与治疗
放射性肠炎(Radiation enteritis,RE)是腹膜后、腹腔、盆腔恶性肿瘤放疗后引起的并发症,病位涉及小肠、结肠及直肠,临床症状可表现有腹痛、腹泻、便次多、黏液脓血便甚至血便等[3],其产生和总疗程中放射线的总量、单次治疗中放射线的剂量、患者的自身状况等相关。放射剂量越大,患者症状越明显,放射剂量45 Gy 时,大约5%的患者发生放射性肠炎,当放射剂量增加到65 Gy 时,发生率可达50%[1]。急性放射性肠炎多发生于开始放疗后1~2 周,慢性放射性肠炎多在放疗完成后6~24 周或者更晚发生。患者出现反复腹痛、血便等,不但承受极大的痛苦,甚至不得不中断治疗,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而且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下降。
3 放射性肠炎与气机升降
正常的气机升降是维持人体生理功能的基本运动状态,气机升降的失衡也是产生疾病、形成病理产物的基本病理过程。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放射线可以杀灭肿瘤细胞,起到治疗作用,但从中医角度看,放射线作用于人体会损伤人体正气,属邪毒的范畴,其直接造成胃肠道中下焦气机失衡,因此患者多表现为中下焦症状。在盆腔和腹腔放疗时,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在射线照射范围内,其中乙状结肠、直肠距离肿瘤组织最近,故受射线损伤最大,射线直接损伤肠黏膜,常表现为放射性直肠炎[4]。放射性肠炎临床可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黏液或血便,甚者大便失禁,若是累及直肠,可伴里急后重;累及小肠,可伴腹部挛痛[5]。肠隐窝上皮细胞对射线非常敏感,放射线常杀伤此类细胞引起肠黏膜损伤,导致水、电解质、蛋白质渗漏到肠腔。肠道是营养吸收器官,其被射线损伤后,营养吸收发生障碍,腺体分泌增加,肠蠕动亢进,易引起腹泻、脓血便等反应。随着射线剂量增加,肠道各处血管通透性逐渐增加,使肠黏膜水肿、充血,从而引起便血。除此之外,射线的电离作用可使水分子产生大量氧自由基,氧自由基直接或间接损伤蛋白质、DNA 等生物大分子,进而损伤肠组织;射线可抑制肠道上皮干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使肠道的屏障功能失常甚至丧失;射线杀伤肠道菌群使肠道菌群失调;损伤微血管使正常的肠黏膜上皮总面积减少,导致脂肪、胆盐等代谢障碍,并影响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的正常吸收。
由此可知,放射性肠炎的症状皆因射线扰乱人体正常状态而产生。正常情况下,水、电解质、蛋白质等在体内循肠道代谢,这是靠气的推动而进行,肠道吸收营养是脾的升清功能,射线损伤上皮细胞,直接损伤人体正气,气的固摄升举作用出现障碍,故气对肠道、血管的约束作用下降。肠道、血管的渗透性增加,水、电解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物质大量渗漏到肠腔,这些物质在肠道无法正常代谢而化为水湿,此即脾虚生湿,故放射线肠炎常常有气虚水停的病机。又因射线为“热毒”[6],热毒作用于人体与湿相结合,湿热蕴结,更使肠络受损,正虚与湿热共同存在,久则病邪入络,产生血瘀,最终虚实夹杂,寒热互结,兼有水饮瘀血停滞,此即为放射性肠炎的基本病机。究其所以然,皆因射线损伤人体正气,使脾气受损,阻碍气机运行,最终使气机升降失调。故在治疗上,以上述病机为基础,根据患者情况,或补正,或祛湿,或化瘀,因证而施治,圆机活法,使邪气得去,正气得补,气机升降谐和,病可愈。
4 调整气机升降治疗放射性肠炎验案举隅
某患者,女,73 岁。2017 年9 月1 日初诊。直肠恶性肿瘤术后2 年,肝转移术后1 年,便血1 年。患者术前行放疗、新辅助化疗2 周,肿物缩小后,行手术治疗。患者1 年前开始出现便血,大便末段出现暗红色,与大便不相混。进食后不久即大便,日2 次。肠镜可见距肛门5 cm 处直肠黏膜片状充血,诊断为放射性肠炎。肿瘤标志物:CEA:8.79 ng/mL。血常规、生化等未见明显异常。患者就诊时症状:进食后不久即大便,2 次。便血,口干不欲饮,大便次数多,腰酸,盗汗,手脚心干燥无汗,无腹胀、腹痛,无发热、无咳嗽咳痰,形体偏瘦,无体质量减轻。舌瘦黯红、黄腻苔、津少、有裂纹,脉沉弦。方药为:太子参20 g,麦冬15 g,五味子10 g,炒山药20 g,炒芡实20 g,陈皮10 g,玄参15 g,升麻12 g,赤小豆30 g,生黄芪20g,生杜仲15 g,鸡血藤20 g,续断15 g,茜草炭15 g,炒麦芽15 g,赤芍15 g,仙鹤草30 g,车前子10 g(包煎),熟三七粉3 g(冲服)。每日1 剂,水煎服200 mL。上方服用14 剂后,患者便血次数减少,诸症好转。
按语:患者为肿瘤术后放疗患者,因手术切除肠道而直接损伤胃肠,因放疗、化疗进一步损伤人体正气,致使脾气虚弱,清阳不升,故大便次数多。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气虚则津液、血液停聚形成痰湿、瘀血,故舌黯红、苔黄腻。痰瘀停滞,刺激肠道,肠道不能受物,且因气机升举无力,故食后即大便,气虚不能正常统摄血液,瘀血留滞,阻碍血行,故便血,以上皆因气升乏力。盗汗、手脚心干燥无汗、舌有裂纹为阴虚,口干不欲饮为阴虚而湿与瘀停,基本病机为气机升举乏力,辨证为气阴两虚兼有瘀血,治法为益气养阴,活血祛瘀。方中以生脉散益气养阴,山药、芡实健脾益气,收涩止泻。陈皮理气健脾,配伍黄芪、升麻升提中气,益气升清。鸡血藤、仙鹤草活血补虚。仙鹤草配伍茜草炭能活血祛瘀,止血通经;仙鹤草配伍黄芪增强补虚功效,治疗癌性疲乏。玄参、赤芍清热凉血,解毒散瘀,同时玄参可以散上焦浮游之火,以散上焦之虚热。车前子、赤小豆清热利湿。全方益气扶正,使气上升,同时兼顾祛邪。
5 小结
放射性肠炎是恶性肿瘤放疗的常见并发症,目前,治疗方法尚局限于症状治疗,如止痛、止泻、抗炎、调节肠道菌群、高压氧、肠道黏膜保护、手术等,尚无标准治疗方案[7]。疗效尚不满意,且复发率高,不良反应大,中西医结合治疗放射性肠炎是较好的选择,中医治病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往往有意想不到的疗效。放射性肠炎因射线损伤人体正气,痰湿、瘀血等病理因素随之产生,致使气机升降失调,周而复始形成恶性循环。针对其病机,应把恢复气机升降贯穿于治疗全过程中,将调畅气机作为主要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