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水系连通与景观设计初探
——以泗阳县水系连通工程(黄码河)为例

2023-01-10宫晓琳靳可欣史越刘玉玲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 2022年1期
关键词:亲水滨水水系

宫晓琳 靳可欣 史越 刘玉玲

党的十九大明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以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开展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建设水美乡村,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治水重要论述的具体行动;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内在要求;是促进农村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重要抓手,补齐农村水利突出短板的迫切需要;对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作用。2018年10月12日,水利部提出了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条底线、两个重点”的部署,明确了要把农村环境整治有关的水利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

河湖水系连通作为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在提高水资源调配能力、降低洪涝灾害风险、改善生态环境状况、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2]。在农村水系连通设计中,将景观工程与河道治理、生态修复、水源存蓄及防污控污等工程相融合,挖掘水文化资源,弘扬水文化特色,不仅可以满足防洪、排涝、灌溉、供水、生态等基本功能,而且能够展现地域特色、乡野情趣、历史文脉等,创造生态、人文共融的空间,提升水生态文明水平,促进人水和谐。

1 项目概况

泗阳县地处苏北腹地,东接淮安市淮阴区,北邻沭阳县,西与宿城区、宿豫区毗邻,南濒洪泽湖,与泗洪县、盱眙县、洪泽区隔湖相望。泗阳县平原广阔,无山脉丘陵,县域大部分地面高程在12~17 m。泗阳县地处沂、淮、沭、泗流域下游,以古黄河为界,南部为淮河水系,北部为沂、沭、泗水系。

黄码河为淮河水系,起点为东条堆河,汇至洪泽湖,从北向南流经泗阳县新袁镇、裴圩镇黄圩社区,全长约14.3 km。黄码河设计防洪排涝治理标准为10年一遇标准,堤防、护岸工程级别为5级。

2 水系连通工程

黄码河水系连通工程包括河道治理、生态修复、防污控污等工程。其中河道治理工程主要为清淤疏浚、岸坡防护、堤防填筑及堤顶路建设,清淤疏浚长度13.56 km,岸坡生态防护长度3.08 km,堤防填筑长度2.9 km,建设巡河道路4.06 km;生态修复工程中岸坡植被修复面积约20.57 hm2,岸带植被修复7.5 hm2;防污控污工程主要是对裴圩镇黄圩社区进行截污,铺设截污管道,建设污水处理站1座。

该水系连通工程属于相对传统的水利工程,没有发挥出河流水系的文化性、趣味性、知识性和艺术性,缺少人与自然的互动,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

3 主要存在的景观问题

3.1 滨水功能单一

水系连通工程主要注重水体循环流动,岸坡防护,局部增加巡河道路,断面形式相对单一,亲水空间较少,不能满足当地居民休闲、观景、健身、垂钓等多种需求。

3.2 种植层次较弱

生态修复工程中种植边坡以固土草本植物为主,水边栽植水生植物,堤顶两侧行列式栽植乔木,该种植方式仅适用于郊野区域,不能满足村镇重点区域“三季有花、四季常绿”“桃红柳绿、活力水岸”“主次分明、高低错落”等较高的景观种植要求。

3.3 文化元素缺失

黄码河沿线的文化尚未挖掘,交叉建筑物与滨水空间不够协调,缺乏统一、整体的规范和引导,水文化尚未得到传播和发扬。泗阳县是西汉泗水国都城所在地,境内已发现龙山文化、青莲岗文化和汉代遗址多处,文化历史底蕴深厚。

4 景观与水系连通工程的融合

景观融入传统水系连通工程中,增加人文节点,营造滨水空间,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滨水岸线,增强人与自然的可达性与亲密性,对保护生态环境、提升人居环境、传播历史文化、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数都有重要意义。

4.1 设计原则

选择黄码河沿线镇、村人口密集或历史文化资源深厚的区域打造滨水空间,具体设计满足以下几个原则。

(1)亲水性:结合穿过河道的交通要道和自然的河道水岸,营造多处亲水空间,增强亲水体验。

(2)文化性:彰显航运文化、龙山文化以及青莲岗文化,结合生态文明理念,串联沿途文化节点,追溯泗阳文化和历史记忆。

(3)水土保持性:充分利用植物的护坡功能,减少岸坡水土流失。

(4)本土化种植:宜选择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乡土树种及适宜本地生长的观赏树种。

(5)绿化景观性:建设桃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生态堤岸,形成主次分明、高低错落的景观效果,营造水清、岸绿、景美的亲水空间。

4.2 不同滨水空间的景观设计

根据空间形态的不同,可以将滨水公共空间分为点状公共空间、带状公共空间以及面状公共空间3种类型。

4.2.1 点状公共空间

点状公共空间是滨水区域中,位置突出,具有一定标识性,尺度较小的开放性空间节点,黄码河的点状空间为“黄圩记忆”节点。

该节点位于裴圩镇黄圩社区,黄圩闸南北两侧,占地面积约2 200 m2。重点打造黄圩闸桥头景观,在黄圩闸南侧左岸桥头位置摆放景观置石,正面雕刻“黄圩记忆”,背面介绍黄圩闸的历史,充分展现黄圩闸的历史风貌及航运文化;设置紫藤长廊,供居民休息。黄圩闸北侧桥头位置利用微地形和植物组团来营造“草长莺飞、杨柳拂堤”的景观效果。

保留黄码河右岸挖沙设备并作为人文景观雕塑,具有展示作用;左岸挖沙设备拆除,设置景观亭,供游人休憩并观赏河道景观及人文景观。

4.2.2 带状公共空间

带状公共空间是指宽度受到用地限制的影响,一般程狭长形,以绿地为主,辅以简单设施的空间[3]。根据黄码河流经区域的状况,可将其分为镇区段和郊野段。

4.2.2.1 镇区段

镇区段注重人与自然的互动,要求较高的景观效果。将重点打造黄码河新袁镇镇区段两岸的滨水景观,设计长度约430 m。沿河两侧设计亲水栈道、亲水平台、休闲空间、健身广场等,为村民提供亲水游玩的活动区域,满足不同人群的观景需求。

镇区段栽植以增加开花小乔木、花灌木为主,营造“桃红柳绿、生态活力”的河道景观。乔木包括垂柳、合欢等;开花小乔木包括紫薇、碧桃、垂丝海棠等;灌木包括黄刺玫、红叶石楠等,打造复合式景观种植。

4.2.2.2 郊野段

郊野段注重生态防护,功能性为主。堤顶规则式种植乔木,堤坡播撒草籽,局部结合园路增设观景平台,河道较窄区域的增加安全护栏。

4.2.3 面状公共空间

面状公共空间是尺度相对较大的空间,可以容纳多种服务设施,可以根据其用途,分为滨水公园和湿地公园。

4.2.3.1 滨水公园

滨水公园是人们日常游憩休闲的活动空间,注重水域景观的可达性与亲水性。新袁镇滨水公园位于新袁镇区,黄码河右岸,北侧和西侧为镇区道路,南侧为黄码河支流,景观设计总面积约50 800 m2。结合现状地形地貌,将现状水塘与黄码河支流经两级跌水进行水系连通,并对现状水系岸坡边界进行梳理,设计后的水系形状如一个倒置的葫芦,寓意“福禄”,滋养周边群众。

公园内主要设计主要包括生态绿岛、游园步道、铺装广场、景观亭、树池坐凳、亲水栈道及配套公共基础设施等,为周边居民提供散步游赏,避暑纳凉、放松体憩的生态空间。

植物的配置过程中,充分考虑泗阳县气候特点和土壤条件,并根据现场情况考察,考虑保留成材的原有树种,并通过不同的植物搭配,形成植物生态的多样性和律动性。沿岸运用乔木、灌木、水生植物及草本植物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方而的美感,来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宜、相协调,并表达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生态艺术空间,并点缀景石、增加野趣,使之成为镇区街边的“绿肺公园”。

4.2.3.2 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是指以水为主体的公园,以良好生态环境和多样化景观资源为基础,可供人休闲娱乐的生态型公园。黄圩镇湿地公园位于黄圩污水厂北侧,黄码河东侧,占地面积约7 800 m2如图1所示。

该湿地公园的水源为上游两条雨水沟汇水以及黄圩污水厂的部分尾水,最后流入黄码河。在景观设计中,结合场地现状,增加亲水步道、观景平台、跌水堰及生态岛,为当地居民提供一个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水岸栽植再力花、黄菖蒲、水生鸢尾、千屈菜、香蒲等水生植物;水上栽植睡莲,在兼具观赏价值的同时净化水质。岸坡栽植耐水湿的乔木,包括落羽杉、垂柳等;小乔木为碧桃、紫薇等。

5 结语

在新时代的水利工程背景下,实现水利工作思路从单纯工程建设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转变,使水文化和水景观建设成为今后水利工作的新思路和发展趋势[4]。景观与水系连通工程的融合,应该尊重场地特征,注重生态保护,传扬场地文化,创造多元的滨水空间,赋予水系新的活力。泗阳作为历史名县,以景观设计为媒介,将过去承载的历史文化与现代水利工程相融合,打造新的地域名片,助力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亲水滨水水系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PP-R/亲水纳米SiO2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江心岛
大咖妙语论道 “最宜居”的滨水新城,最理想的人居状态
黄韬 滨水新城齐集三大“兴奋点”,绝版人居成就溢价黄金期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环水系旅游方案打造探析——以临沂市开发区水系为例
海岛亲水运动从业人员职业资格管理现状与途径研究
水系魔法之止水术
神兮 魂兮——感怀于许昌水系建设和曹魏古城修复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