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花生高产种植技术
2023-01-10张洪英
张洪英
(山东省单县谢集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山东 单县 274300)
单县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以沙壤、轻壤为主,非常适合种植花生。据统计,目前单县地区花生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左右,花生产业是当地优势、主导产业之一。为进一步提升花生产量和质量,推动单县地区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广应用花生优质高产种植技术意义重大。
1 选地整地
为达到花生高产的目的,首先应合理选择地块种植花生,需避开黏土地、低洼易涝地,选择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能力强、疏松透气好的地块种植花生,土壤酸碱度控制在6~6.5,微酸性土壤种植花生最为适宜。其次要坚持轮作,上茬作物最好是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轮作时间应控制在2~3年,重病地应轮作倒茬3年以上,减少田间菌源数量,降低病虫害发生率。选地后要深翻土壤进行晾晒,深度控制在20 cm左右,提高土壤通透性,同时也能够起到杀灭虫卵的效果。整地时可施加充足基肥,建议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法,结合测试结果有针对性地施肥,做到缺什么补什么。一般每667 m2施腐熟有机肥3000 kg、长效复合肥30~50 kg,将肥料深翻入土,提高肥力,为花生后期生长奠定有利的基础。
2 科学选择良种
花生的产量、质量和品种密切相关,若选种不当则会出现产量低、质量差的情况,所以农户要明确选种的重要性,结合当地土壤状况、病虫害流行情况、花生具体用途等因素科学选种。以单县地区为例,可选择菏花3号、丰花1号、花育22号、花育25号、丰花3号、花育36号、鲁花19号、鲁花18号等品种,这些皆属高油酸花生品种,生育期在110天左右,具有优质高产、抗病性好、适合机械收获、增产潜力大等特点,非常适宜在单县地区栽培种植。无论选择哪一种花生品种,均要保证其质量达标,即纯度≥98%、净度≥98%、发芽率≥75%、水分≤10%,只有确保花生种子质量符合标准,方可更好地保障花生高产稳产增收。
3 种子晾晒,消毒
花生剥壳前,农户应选择在晴天晾晒2天,摊铺厚度控制在5 cm左右,温度在25℃时晒种最为适宜,禁止在水泥地上晾晒,防止种子被灼伤,晒种可提高种子活力、发芽率、发芽势。同时,播种前要做好筛选工作,将其中的病粒、虫粒、破损粒、发芽粒等剔除,选择饱满、无损、无病虫害的种子。此外,要做好药剂拌种工作,农户应结合当地花生病虫害流行特点、土壤情况灵活选用种衣剂,建议用含有三唑酮、多菌灵、福美双、毒死蜱、辛硫磷等有效成分的花生专用种衣剂拌种,亦可用根瘤菌拌种,在增强固氮能力的同时,实现对花生病虫害的有效防治。
4 适时播种
花生播种时间会影响花生的成活率,所以控制好花生播种时间非常关键。花生属喜温作物,对温度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农户在播种时要重点考虑温度,当温度稳定在10℃~15℃时播种最为适宜。同时要考虑雨水情况,结合降雨抢墒播种,可以提高成活率,达到一播全苗的目的。一般情况下,春花生适播期为4月,覆膜花生可适当提前1周播种,麦茬花生需在6月抢时播种,越早越好。花生播种时,应结合土壤情况控制好深度,一般为3~5 cm,壤土应深播,黏土应浅播。要控制好播种密度,合理安排株距、行距,这是提高产量的关键。花生种植时建议实行中畦、等行距、窄株、单粒种植的方式,畦宽控制在2 m,行距控制在25 cm,粒距控制在10 cm,每667 m2播种2.2万粒,保苗2万株左右。花生播种后,要适当镇压,让种子密切接触土壤,减少水分蒸发,保证种子出苗率[1]。此外,要设置四沟,包括墒沟、腰沟、边沟、排水沟,防止汛期雨水淹苗影响产量。
5 加强田间管理
5.1 放苗,查苗,补苗
当覆膜花生幼苗顶裂土堆现绿时,农户应做好放苗工作,让子叶充分露出,若幼苗无法自动破膜出土,应进行人工破膜放苗。放苗时,若发现有缺苗、死苗、漏播等现象,应及时查明原因并进行补苗,补苗时应选用同一品种花生,然后对种子进行温水催芽后再补种,补苗时应浇适量水,提高成活率,达到齐苗全苗的目的。此外,花生主茎长出4片复叶时,应抠取压埋在膜下横生的侧枝,保证其健壮生长。
5.2 排灌,防旱防涝
水是花生生长的必需品,缺水或富水均会对花生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做好水分管理工作非常关键。农户应结合天气情况进行浇水或排水,保证田间土壤湿度适宜,为花生生长营造适宜的田间环境。若发现花生植株叶片存在萎蔫及土壤板结开裂现象,则代表处于缺水状态,此时若无降雨则要及时浇水,浇水时建议采用沟灌法,禁止大水漫灌,畦面洇湿后应及时将沟里多余的水排掉。要控制好浇水时间,若预报近期内有降雨,则可延迟灌水时间。需要注意,花生不具备较强的抗涝性,若田间有积水,就会引发涝灾,增加病虫害的发生率,增多烂果,降低花生产量和质量,所以在降雨前后应及时做好清沟排水工作,避免引发涝灾,为花生高产稳产奠定有利的基础。
5.3 适时中耕除草
花生生长时,落实中耕除草工作,有助于增强土壤渗透性,提高土壤排湿保墒能力,避免土壤板结,促进花生根系生长。同时,及时将田间的杂草清除掉,能够避免杂草和花生争夺水分及养分,为花生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农户要意识到中耕除草的重要性,控制好中耕除草的频率,一般花生全生育周期需中耕除草3次,遵循“头遍深、二遍浅、三遍细”的要求,减轻土壤板结情况。需要注意,中耕除草时,应避免对花生植株的根系造成损伤,避免埋苗壅土,避免影响侧枝发育、花芽分化。
5.4 科学合理追肥
花生生长后期,若肥料不足则会抑制花生生长,所以后期做好追肥工作非常关键。农户应结合花生植株生长情况合理追肥,控制好追肥时间、追肥频率以及追肥量,促进花生健壮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花生追肥要点如下:苗期,每667 m2追施尿素6 kg,起到促进分枝早发壮旺,增加花、荚数的作用;开花结荚期,每667 m2追施复合肥10 kg,满足植株对养分的需求;果荚充实期,对磷肥的需求明显增加,此时农户可喷施0.3%磷酸二氢钾,每间隔1周喷施1次,连续喷药2~3次即可。
5.5 防徒长,防早衰
若任由花生植株徒长,会对产量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应做好防控工作。一般情况下,在花生主茎高度达到35 cm左右时就应开展防徒长工作,建议每667 m2用5%烯效唑40g兑水40kg喷雾,一般喷施1次即可;若主茎高度超过45cm,首次喷药后间隔3~5天再喷施1次,巩固防徒长效果,提高花生结实率和饱果率。此外,花生进入饱果期后农户应做好防早衰工作,建议每667 m2喷施磷酸二氢钾130 g +尿素360 g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5 g的混合液35 kg,首次喷药后间隔2周再喷药1次,可有效延长花生顶叶功能期[2]。
6 及时防病治虫
花生生长时若发生病虫害,会对产量和品质造成极大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绝产绝收,进而给农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农户应提高花生病虫害防治意识,树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思想,综合应用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技术,发挥各项技术的优势,实现对花生病虫害的有效防治,更好地保障花生产量和品质。目前,花生病虫害防治时,仍以农业技术和化学技术为主。一方面,农户要做好选地整地、种子选择处理、栽培管理、田间管理等各项工作,为花生生长营造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农户要合理选用化学药剂,优先使用广谱、低毒、高效、无残留的农药,严格控制好农药的使用方法,注意剂量和使用时间,达到最佳的用药效果,实现对花生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如针对斜纹夜蛾,建议喷施4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针对根结线虫病,建议使用1.8%阿维菌素乳油1000倍液灌根;针对叶斑病,建议喷施43%戊唑醇1500倍液;针对网斑病,建议喷施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针对青枯病,建议用OS-施特灵水剂400倍液灌根;针对红蜘蛛,建议喷施73%克螨特乳油1000倍液;针对褐斑病,建议喷施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针对黑斑病,建议喷施70%代森锌600倍液。此外,在绿色环保背景下,要积极推广应用花生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包括生物技术(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菌治病)、物理技术(灯光杀虫、黄板杀虫、糖醋液杀虫灯),在有效防治花生病虫害的同时,减少农药残留及减轻农业污染,提高花生产量和质量,推动花生产业无害化发展[3]。
7 适时收获
花生成熟后,应及时进行收获作业。农户应控制好收获时间,一般温度降低至15℃以下、叶片逐渐变黄、植株开始倒伏、果壳变硬、荚果出现网纹、荚果内表皮呈黑褐色、种仁饱满则代表已经完全成熟,此时即可进行收获作业。收获的花生,应晾晒1周以上,当水分降至9%以下时方可贮藏,防止霉变。
8 结语
单县是山东花生重要生产基地,为保证花生产量和质量,提高花生种植效益,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要积极推广应用花生优质高产种植技术,让更多的种植户掌握花生优质高产种植技术要点,实现高产稳产增收的目标,促进单县花生产业良好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