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通信技术在护士规培中的应用现状
2023-01-10陈静雅陈秀凤黄伟荣向霞
陈静雅 陈秀凤 黄伟 荣向霞
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1]指信息的传送技术,如电话、广播、网络等,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逐渐产生了虚拟仿真技术、大数据分析等信息通信技术。当前,信息通信技术与教育融合不断加深,对传统教育模式产生了一定影响。2016 年,国家卫计委印发了《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纲要》[2],鼓励各级医疗机构积极利用信息技术转变护理管理模式,并重点加强对新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吕永全等[3]认为,利用ICT 可快速、便捷地获取想要的知识,从而有助于提高学员终生学习的能力,因此尤其适用于毕业以后的医学教育。当前,ICT 在我国护士规培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本研究对此做一综述,以期为提高对新护士的培训效果提供一定参考。
1 ICT 在国外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现状
国外护士规培注重循证护理实践和领导力的培养[4]。2014 年,美国的爱荷华州创立了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在线规培项目,在该研究[5]中,护士的岗位胜任力被分为沟通能力,专业能力和决策能力共3 个领域和13 个模块,约每个月培训一个模块。干预组和对照组医疗机构的护士均接受在线培训,区别在于干预组医疗机构的网页可以进行在线讨论以及网络研讨会,培训者鼓励护士在线记录反思日记或分享工作心得,并在线为其提供情感支持,而对照组仅在自身所在单位组织现场讨论。结果表明,干预组护士的组织能力,与同事、患者及其家属沟通的信心均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Mary C 等人[6]将人工智能与严肃游戏(serious games,SG)相结合进行培训,SG[7]是以传授知识技巧、提供专业和模拟训练为主要内容的电子游戏。在该研究[6]中护士利用电脑、智能手机等设备选择游戏中的虚拟人物并与虚拟对象互动,游戏设有奖章、排行榜等机制,该研究提高了新入职护士的工作自信心,岗位胜任力和工作满意度。Glotfelty S 等人[8]邀请医学图书管理员利用Padlet 等知识管理工具进行培训,Padlet 类似便利贴墙,可随意添加或拖动图片、文档、视频等任何形式的文件,多人可在同一面“墙”上贴不同的帖子。该研究提高了护士的信息素养、培训满意度、循证护理实践能力和培训参与度,同时也提高了图书馆的使用率。
2 ICT 在我国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现状
2.1 信息平台在我国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现状
国内的护士规培信息平台多为医院自主开发或与第三方合作共同开发,市级或省级的规培平台较少。李靖等人[9]构建的信息平台包括专科知识、情景模拟视频、交流园地等,平台的应用提高了规培护士的临床护理能力以及理论和技能水平。沈湘桦等人[10]采用“e 答”考试平台对新护士进行考核,提高了护士考试合格率,降低了考核人员的考前准备时间、阅卷时间和考试成本。
2.2 手机软件在我国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现状
手机软件的信息发布和交流功能使培训和管理更加便捷。孙天牧等人[11]应用微信与微课翻转课堂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培训,新护士提前学习微课后提交学习反馈清单,培训者总结清单中的问题并给予解答,该方法提高了新护士的评判性思维的能力。由于当前手机软件触手可及,因此,以手机软件为载体的翻转课堂发展迅速,这些软件一般具有信息分享和邀请好友参与的功能,但多数研究未提及是否采取防止对照组被沾染的措施。
2.3 虚拟仿真技术在我国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现状
虚拟仿真技术[12](virtual reality,VR)是利用电脑及外部设备模拟仿真三维空间环境和人类的感觉(视觉、听觉、触觉等),从而有助于学员由被动学习转为体验或探究式学习。VR 因可以模拟各种情境而不会对护士或患者造成意外伤害,这有利于护士反复练习和弥补实物教学资源的不足,尤其适用于专科性较强的护理、急危重症护理、灾害护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技能培训。由于VR 的成本相对较高,目前在我国护士规培中并未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可以反复操作且资源可逆,从长远看是一种更加经济、有效的培训方式。
2.4 微格教学法在我国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现状
微格教学[13]一般借助录像、录音等方式记录教学过程,使学生和老师直观了解教学细节并及时纠正错误。兴晓明等人[14]通过微格教学法提高了规培护士的临床护理能力。覃凤琼等人[15]采用情景模拟联合微格教学法对精神科低年资护士进行暴力处理操作培训,降低了护士处理精神科暴力行为时人员伤害发生率、物品损坏率、患者保护性约束使用率以及约束时数,改善了低年资护士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3 评价指标
除了常用的护士岗位胜任力调查表和护理能力六维量表,多数研究者还自编学习满意度量表,如李巧萍等人[16]编制的学习满意度量表包括学习兴趣、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收获、学习环境、人际关系共七个方面。王香莉等人[17]从知识的理解与巩固、自主学习能力、操作技能的掌握、合理分配时间、教学资源共享几个方面评价了培训效果。罗小琼等人[18]比较了课程内容丰富度、学习热情和效率、视野开拓程度、理论与实践结合度。Wilson T[5]等人采用了两种量表作为评估工具,一是The Casey-fink 新毕业护士工作体验量表,该量表包括操作技能、工作舒适度或自信心、工作满意度、工作环境和角色转换中的困难等;二是特殊能力评价工具(the specific competency tool),包括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沟通和团队合作,质量改进能力和技术使用能力。综上所述,ICT 培训的评价指标较多,但是针对ICT 培训特点的评价尚不够全面,例如信息平台易用性、利用率、互动频率、学习氛围、资源共享性、虚拟仿真技术的真实性、教师使用ICT 技术的能力、学员选择利用ICT 学习的时间、地点等。
4 ICT 培训存在的不足
尽管利用ICT 对新护士规培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ICT 学习需要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而这些设备往往有游戏、聊天、娱乐等功能,学习过程容易受到干扰,对于一些自律能力较差的护士来说,可能会产生“处处能够不学”或“时时可以不学”的状态,而大多数研究中未提及怎样让学员免受干扰或进行高效、深度学习的方案;其次,ICT 培训的互动效果有待提升。教学过程需要激情和感染力,一些培训者在面对ICT 设备进行授课时可能难以像与学员面对面一样进行情感交流和心灵互动,从而忽略课堂氛围的营造。因此,教师要用生动的语气、表情或互动技巧使课程富有感染力。最后,相对于面对面培训,采用信息化平台或VR 培训前期需要投入较大的经济成本,这两种方式在国内尚未得到广泛应用,而利用微信、QQ、钉钉等手机软件的相对较多,可能因为后者用户覆盖面广、成本低以及便于交流,但其功能相对单一,而且难以进行后台监督,因此建议培训者根据实际需求利用不同的ICT 技术进行培训,例如利用社交软件进行组织管理,利用VR 技术进行灾害、急救、团队合作或对专科性较强、风险较大的操作进行模拟演练。
5 对策和建议
5.1 关注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19]指用户与产品交互过程中对产品的完整的心理感受。良好的用户体验有利于ICT 培训的长远发展。因此,建议在未来增加培训工具的语音或视频互动功能,及时更新与规培相关的互动话题,定期组织在线师生研讨会,鼓励护士自我反思、分享工作心得、提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建议。另外,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开发基于VR 的严肃游戏,使多个学员选择不同角色在同一虚拟情境中互动,既有利于培养护士的沟通、合作能力,又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最后,教师要充分利用ICT 设备的功能和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5.2 加强教学监控
教学监控是保障培训效果的重要手段。当前的主要监控方法是培训工具后台监测学员登录次数和学习时长,这些都难以切实起到监督作用,还有一些研究未提及监控方法。建议借鉴国外的方法,鼓励护士定期在线分享工作、学习日记或讨论课程内容,并将日常发言或自我总结情况纳入考核成绩。另外,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员的点击、浏览情况和考核结果进行智能分析,发现护士的优势、兴趣或不足之处,有利于对护士制定个性化培训方案,从而为提升其综合素质和进行职业规划提供参考。
5.3 加大资源共享
基层医院的医护人员也需要通过学习先进的知识和理念来保障基层患者的医疗安全或生活质量。由于基层医院教学资源相对匮乏,若医疗机构本身不注重对新护士的培训或护士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就会导致基层医疗机构的护理水平难以提升。利用ICT 对基层医院共享优秀培训资源可以节约其培训成本,但当前大多数护士规培资源仅在医疗机构内部分享,资源共享的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建议医疗机构根据自身优势打造精品课程并搭建优秀学习资源库,对医联体范围内的医疗机构共享资源,提高基层医院新护士的知识和技能。邀请相关专家组织在线讨论会,吸引学员参与学习。或者借鉴国外经验,教会护士使用电子图书馆或知识管理工具,以利于培养护士的循证思维能力。
5.4 建立大型ICT 培训平台
吕永全等人[3]认为,利用ICT 可快速、便捷地获取想要的知识,从而有助于提高学员终生学习的能力,因此尤其适用于毕业以后的医学教育。目前我国对护士的规培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以护士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完善护士规培信息平台的功能,开发大型、权威的平台将有利于进一步推进ICT 培训的辐射范围和推进新护士规培的进一步发展。
6 小结
综上所述,利用ICT 对护士规培的途径主要有信息平台、手机软件、虚拟仿真技术、在线游戏等,ICT 培训能够提高新入职护士工作的自信心、岗位胜任力、工作满意度等。当前,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利用ICT 进行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内容也应适应社会和医疗发展的需求并不断更新。由于ICT 培训具有即时性、远期成本低、辐射面广、可反复学习、信息化管理、便于更新和进行个性化学习等特点,能够为知识的获取、交流、更新和培训管理提供便利。值得注意的是,ICT 培训工具的易用性、互动性等功能可能影响培训效果,当前,有针对性地解决ICT 培训存在的缺点或问题是促进ICT 培训发展地关键,例如培训者和管理者应研究如何充分利用ICT 进行有效教学、互动、监督和评价。建议未来开展ICT 对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效果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并研发相应的评价工具,以利于提高培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