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技术专业PBL课程建设与应用探讨
2023-01-10程龙李小宁徐五琴张鹏邢子禾
程龙 李小宁 徐五琴 张鹏 邢子禾
医学检验技术教育教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培养掌握医学检验技术基本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相关联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知识;能够掌握先进检验技术,具备检验医学专业技术能力,并具备新创能力和一定科研发展潜能的专门技术人才[1]。医学检验技术专科课程设置涵盖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以及医学检验等大量内容,由于传统教学模式是线性的纵向授课,以教师单向传播知识为主,又因课程繁多且各学科间缺乏整合,学生往往陷入“学而不思”“被动学习”的境地。因此,打破传统的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应用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非常有必要[2-3]。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由加拿大McMaster 大学医学院于1969 首创提出的新型教育理念。PBL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讨论为平台,以实际问题为教材,与传统的课堂老师主导的教学模式相比能够更好的调度学生自主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的习惯以及团队精神等综合能力[4-6]。PBL 课程建设是国内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大热点之一,在医学检验教学中也有将PBL 应用于部分专业课程的理论或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报道[7-8],然而鲜有将PBL 作为独立课程建设的尝试和探索。本文将我校检验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PBL 试点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报道如下:
1 PBL 课程建设
1.1 PBL 小组导师培训与认证
PBL 课程建设的基础是PBL 导师队伍的建立。PBL讨论小组成员一般不超过10 名。每个讨论小组需要一名受过专业PBL 培训的导师。因此建设PBL 导师队伍对于课程建设至关重要[9-10]。PBL 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不断变换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简单的讲者,更重要的是要转变为提问者、引导者或答疑者。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多重角色的转变就要求PBL 导师必须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扎实的理论基础、娴熟的实践技能。进行医学检验PBL 教学的教师首先需要掌握扎实的医学检验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对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循证医学以及社会医学等知识了然于胸,还要能够将医学检验和其它相关知识及技能综合运用。目前国内高校具备PBL 教学的专业师资极度缺乏,专业PBL 导师队伍建设迫在眉睫,培养和引进人才势在必行。PBL导师可以是课程专业领域的专业型导师,也可以是非本专业领域的非专业型导师。导师的主要工作为小组讨论的促进者与协助者,不需要是专业知识的讲授者。故我们选择以专业课老师为主,相关医学专业老师为辅的模式,组织了多次的PBL导师培训。PBL导师培训内容包括:PBL 学习法的基本理念、PBL 案例撰写、PBL 课程设计以及PBL 成绩形成性评价方法等。PBL 导师培训主要培养老师的以下能力,包括:掌握PBL 的原理和相关课程的学习目标;能充分掌握各种学习资源并能客观全面评价考量学生的表现;促进和引导学生沟通的能力,编写高级PBL 案例的能力。其中参加南京医科大学组织PBL导师培训班达10 人次,初步建成了一只PBL 教师团队。
1.2 PBL 案例库建设
案例是PBL 学习的蓝本,案例的设计、撰写以及使用十分重要[11-12]。好的PBL 案例是PBL 实施成功的必要条件。目前各大医学院校的 PBL 案例素材主要来源为国外引进或自主编写。国外引进的案例虽然在形式上更加规范,然而其内容并不完全符合国内高校的实际教学要求;各院校自主编写的案例可在较好的满足自身教学需求,更重要的是案例编写的同时可以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PBL 案例主要来源为临床真实病例,但教学案例并不等完全同于临床病历,它是一种情景再现,具有相对灵活性而便于教学,案例编写需要将彼此生活场景与就医场景彼此关联整合,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真实案例改编成剧幕的形式。PBL 案例教师与学生版本应有所不同。为便于教学教师版内容更加详细,包括学情分析、案例相关内容、剧幕、教学安排与时间分配、教学目标、引导词、注意事项、推荐的参考资料等。学生版内容主要有案例题目与剧幕。
我校PBL 案例均由受过PBL 相关系统培训的教师撰写。运行过程中定期征集教案,并对优秀教案进行适当奖励,并收录入案例库。教研室负责案例规划与修正。要求案例应符合以下要点:能够高度整个课程、案例人性化,采用生活化趣味性案例诱发学习兴趣等。案例情境要求高级案例分为3 幕,中级案例分为2 幕。典型临床高级案例应包括:(1)封面:包括案例名称、作者、年份等基本信息;(2)第一幕: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及背景资料等;(3)第二幕:实验室检查、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资料;(4)第三幕:病程及预后。
2 PBL 课程实施
2.1 分组讨论
PBL 是建立在“小组讨论”的基础平台之上的。PBL 学习过程以“小组”为基本形式,以“讨论”为动力促进学习。具体地将学生按10 名1 组进行分组。每组一名导师,10 名中推选1 名同学担任组长。第一次讨论课,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过程中PBL 导师老师可以参与讨论并对他们进行指导,讨论结束后整理出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虚拟实验室网络平台查阅资料,各组拟定的实验方案通过虚拟实验室平台进行模拟练习。
第二次课,以第一次课的讨论小组为单位,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每组汇报时间为15 分钟,汇报后其他同学对汇报内容进行提问与点评。最后,PBL 导师对各组进行点评,点评内容包括各组的资料查找情况、集体讨论与汇报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对课程进行总结。
2.2 课程考核与成绩评价
PBL 课程评价是检验课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根本手段。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仍然以应试教育模式主导考核与评价,传统教学模式的评价方式是单纯的课程考试成绩,不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科研能力,不利于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临床专业技能的提高。因此,部分医学院校在本科医学教育过程中采用了贯穿教学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体系,越来越多的高校采用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考评[4]。
本教研室结合各大院校优点建立了PBL 课程综合考评系统。具体包括:(1)对学生的考评;(2)对小组导师的考评;(3)对小组讨论过程的考评;(4)对教案的考评;(5)对整体课程的评价。该考评体系不仅仅是对学生的考评,而是对PBL 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进行考评,真正通过考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做到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提高。
其中形成性评价是学生考评的主要方式,形成性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综合全面评价学习各个阶段学生的表现,并能发现个体学习中的障碍和优势,加以分析后能及时改进。形成性评价结合学习环节进行百分制量化,如:学生参与情况,包括准时出席(10%),积极发言(10%)。分享资料内容:分享过程讲解充分(20%),引用资料有理有据(20%)。互动与反馈:人际互动与沟通(20%),书面材料(20%)。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PBL 整体课程进行评价,包括:小组老师的引导能力,有无过度干预等;案例是否适用以及改进与建议;课程整体进程及完成情况。通过上述师生互评全面评价整个PBL 课程各环节,对后续课程对开展与改进有显著帮助。
3 讨论与建议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一个需要扎实理论知识及较强实践能力的专业,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既要注重理论知识又要兼顾实践技能培养。新时代的教学要求在开展综合素质教育的同时重视课程思政教育和爱国主义、人文素质等综合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把思政教育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将课程思政渗透到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和实践过程中。传统教学模式及课程体系是分模块化的,而临床医学中的实际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去解决[1]。PBL 课程可以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查找资料、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培养医学生积极思考,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12]。PBL 课程符合目前新形势下教学观念、创新意识以及改革的要求。PBL 教学打破了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锻炼综合思维能力和学习技巧,拓展了学生的临床思维和临床思路[13-16]。临床思维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学生学习过程中只具备了丰富对理论知识和相应对临床实践能力是不够的,尚需具备辩证的临床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满足当今临床需求对能解决实践问题的综合人才。因此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中要提高医学生的综合业务素质。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学习过程中理论、实践、思辨三者融会贯通。这也是医学检验工作人员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PBL 教学激发医学生的潜力,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并形成完整的医学知识结构体系。
我校检验学院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中试行开展PBL课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总结了一些经验,系统培养了一批PBL 导师,学院师资力量得到极大提高。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如师生角色转变问题,大多数老师和学生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在PBL 课程中很难快速进入角色。教学场地限制,因课程需小组讨论,多个班级分小组讨论PBL 教室有限,难以平行开课。通过实践我们发现PBL 教学法的实施首先需要学校管理层面教育观念的更新,只有教学管理者从根本上接受PBL 理念才能在政策上予以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血型需要制定相对完备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对积极参与实施课程的教师有完善的奖励措施,并对课程的学时认定以及学分认定都应有相应支持。教学单位在教学硬件设施上要积极匹配PBL 课程需求,建立先进快速的信息资源平台,提供足够的教学场地和多媒体设备。由于检验专业学生的相对于临床医学专业数量少,因此学校实施PBL 教学改革所需投入的硬件支持易于实现,故而更利于PBL 教学的实行。近年来线上授课在国内普遍开展,并且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线上授课模式应用于PBL 可以突破空间及场地的限制,有利于PBL 课程的实施。
此外在课程建设中我们注重形成性评价体系在课程考核中的应用。形成性与传统应试模式主导的考核方式不同。以应试模式为主导考核是教师根据学生参与学习以及学习的最终单一考试成绩进行评价。而形成性评价认为学习不仅仅是把知识储备的多少作为评价的内容,同时主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参与学习,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进行评价与考核。我们在PBL 课程考试中应用形成性评价方法,综合运用多种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素质进行系统性评价,以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并不断改进和调整教学方式。
通过PBL 课程建设我们建立了较全面的案例资料库,在案例编写过程中我们秉承以下原则:(1)案例内容生活化:案例编写的剧幕要尽量贴近生活、有情节与趣味性。具备生活化与情景化的PBL 案例更能快速吸引同学,生活化的PBL 案例学生看到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身边发生的故事。案例情节在具备趣味性的同时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刺激学生的发散思维。(2)案例知识整合化:PBL 案例应该融入人文社会因素,涉及医患沟通、社区医学、职业素养。教师在设计案例学习目标时要注重基础医学和临床知识整合,同时要兼顾课程思政的要求[10]。(3)案例思想性:案例在引导同学利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案例富有鲜明的思想性,弘扬社会主旋律。做到教书育人与立德树人并重。(4)案例时代性:PBL 案例内容应该实时更新,把握时代脉搏。每学期结束后,案例应当做适当修整,要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案例学习主题要以常见病或多发病为主线并切合当下一些社会焦点事件如医疗改革等。
尽管在PBL 课程建设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但在学生及教师反馈中均认为PBL 课程在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方面较传统教学方法有显著优势。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教改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不断完善和改进中PBL 课程推广对培养高素质检验专业人才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