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外科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2023-01-10梁伟涛
梁伟涛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 四川 成都 610000)
高等医学学府作为医学类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肩负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一使命,更承担着重要的育人重任。在高等医学教育中实施课程思政势在必行,这也是医德医风教育不可缺失的一环。尤其在当前强调立德树人的教育背景下,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使高等医学教育在育人工作中充分体现价值、知识、能力3个基本要素,课程思政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研究探讨课程思政在外科教学中的相关实践与反思。
1 课程思政在外科教学中的重要性
1.1 价值引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把思想政治的“盐”溶入专业课程的“汤”里,实现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价值引领。
1.2 提质培优 课程思政的建设必然依赖教师队伍,而课程思政能否有效推进,根本上依赖的还是专业课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专业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专业课中嵌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相关理论和技巧,这本身也是对教师队伍的提质培优。
1.3 坚定信念 医学生尤其需要具有“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因此,注重加强医者仁心教育,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实施“课程思政”,对于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培养学生踏实肯干的“工匠”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 课程思政融入外科教学中的困难与问题
2.1 专业课教师对如何融入课程思政把握不准 课程思政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1]:(1)过程性——它要求教师的教学过程设计要循序渐进;(2)系统性——它要求教师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并系统地进行规划分布;(3)因材施教——它要求教师根据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征进行教学内容、方法和案例设计;(4)循序渐进——它要求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在合理的引导下自然生成。如何使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2]。
2.2 外科教学课程思政体系化设计缺乏 外科教学课程思政需要结合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深度挖掘知识点中所蕴藏的思政元素,做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同步。这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最为核心、最为关键和最难解决的部分[3]。然而,当前外科教学课程思政相关体系化设计缺乏,专业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与协同育人合力不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是随意、无目标、无计划地实施课程思政,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以及职业素养的评价比较零散、片面。
2.3 外科教学课程思政实施路径不清晰 课程思政对外科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中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要素,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然而,当前外科教学课程改革还停留在表面,未能充分结合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教师只是在专业教学中另行添加一些思政元素内容,实际造成了对专业课知识体系的破坏[4]。
2.4 缺乏多元评价机制 外科教学的考核形式仍以量化分数性考核为主,强调学生理论知识以及技术技能的掌握程度,评价方式较为单一,没有形成多元立体化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3 外科教学课程思政建设策略
3.1 明确课程思政目标:立德树人 德技并修 立足健康中国2030以及中医药“一带一路”建设背景,根据医学类专业就业岗位需求,基于外科特色的岗位工作内容和职责,明确外科教学课程思政目标: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在充分把握学情分析和教情分析下,参照相关执业资格标准,对就业岗位所需能力进行具体要素分解,形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思政目标,对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医学专业+思政”的育人目标。
3.2 深挖核心思政元素 虽然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教师更要做好角色转变这一重要工作,教师既要有足够的知识背景,用合理的教学内容结合医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又要有一定的教学艺术,选取最有现实感和共鸣的最新案例,贴近本学科实际、贴近高水平医药人才的培养需求,通过分享视频、图片、案例等途径,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
因此,教师必须深化外科教学改革模式,挖掘外科教学的思政元素,将其融入外科教学课程的思政主题、任务、内容中,全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重塑学生三观,加强对学生正确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树立和培养,并将职业道德、素养以及正确的价值观融入医学类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双螺旋德育结构模式,与思政课程的主线、任务、内容同向同行。
3.3 探索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全学程采取“双主体”“双导师”协同共育模式,在课前、课中、课后由理论专业课教师 以及实习实训导师共同在专技学习、为人处事、实习就业等环节中给予指导,充分发挥协同合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在学校内进行,且依托行业、企业的参与,通过校企(地)合作协同育人等模式,夯实专业基础,营造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良好氛围,提升课堂内外、校内校外育人效果。
3.4 多维动态综合评价 制定评价标准、操作流程和认定办法,将育人目标融入每一个阶段,通过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形式,从价值维度、社会维度、专业维度、个人发展等多维度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建立“教”与“学”协同考核的德育积分评价机制、“医”与“教”协同培养的双元育人机制、多部门全方位协同的“课程思政”建设推进机制等模式实施量化积分制考核评价,建立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6],实现思政教育目标与知识技能的有效对接,促进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互融通。
4 讨论
推动外科教学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化、长期化的工作,是践行“三全育人”实践的有力抓手。课程思政是一个循序渐进、自然适度、“润物细无声”的过程,通过强化课程思政在外科教育教学中的实践,优化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从价值维度、社会维度、专业维度和个人发展等多维度进行综合评价,对于教师和学生都将发挥出“教学相长”的良性作用[7]。
4.1 建立健全外科教学课程思政体系 外科教学既有理论教学,又有临床实践,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实施难度。一方面教师要在课堂传授医学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课程思政,另一方面教师作为医生又要在临床实践带教的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既要传道受业解惑,又要润物细无声。
教师要从外科教学课程思政的现状出发,选取反映悬壶济世、心系民众的医学类思政案例,结合外科相关专业手术视频讲解,弘扬医学历史,把热爱医学、敬畏生命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使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4.2 理论教学融入课程思政 教师结合当下的医药时政热点,让学生置身于象牙塔内也要心系时政,绝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教师结合教材,让学生不忘医学生初心,牢记医学生神圣使命;加强外科历史教育[6],让学生始终将救死扶伤的敬业精神牢记于心;教师还可以通过情景模拟和案例教学等方法融入课程思政元素,通过典型案例,学生通过对模拟患者的诊治,增加实际外科操作中的临床手术视频播放,使得课程思政具有参与性、趣味性、实用性,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既能让学生学习技能教学内容,又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初心[8],让学生在学医的道路上科学求真。
4.3 临床实践融入课程思政 教师在临床见习与实习带教过程中强调“大医精诚”、医学职业素养和医学人生价值[3];在临床实践中,教师组织学生参与查房、护理和疑难病例讨论,强调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尤其注重加强学生对患者的医德教育,牢记医学生誓言,理解患者的感受,理解患者家属的心理[9]。同时,还要让学生在参与临床实践中明白依法行医的重要性,始终恪守行业自律。只有充分融入实践层面的各个环节,学生才能真正明白和领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价值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无缝融入外科教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