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
2023-01-10刘俊强
田 洋 刘俊强
(哈尔滨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一、教育评价改革的背景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1]也正是因为教育评价关系着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教育评价改革迫在眉睫。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2020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明确指出,以改革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为重点任务,提出了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2]。作为改革的主要原则之一去落实改革责任,营造良好氛围,加强专业化建设。2021年3月18日,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以下简称《评价指南》),义务教育评价质量指标体系则包括县域、学校、学生三个层面,提出评价实施工作要注重优化评价的方式方法,提出“四结合”的评价方式,即注重“结果评价与增值评价相结合、综合评价与特色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相结合”[3],评价的同时也要注意评价结果的运用。
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课程独特的学科优势使得在评价中运用现代技术更加便捷,当前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较为普遍,综合评价正在兴起,增值评价尚在探索。
二、对教育评价改革文件的解读
《总体方案》作为中国改革教育评价的重要政策文件,对我国未来的教育事业改革具有极强的指导和引领作用,以坚持立德树人、问题导向、科学有效、统筹兼备、中国特色为主要原则提出五大改革任务,其中包括学校、教师、学生三类教育系统主体以及党委政府和用人评价的改革[4],提出了针对改革的评价主体对象不同,侧重不同,但指向的是一个有机统一、科学的评价体系。正是因为人们对于升学、分数、论文、文凭、帽子的盲目追求,导致教育观念、人才培养观念越发扭曲,传统教学评价的体系、导向、方式方法、工具等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而《总体方案》中提出的“四个评价”与《评价指南》中的“四结合”正是为今后的教育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提出的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新评价的工具,用来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育评价工具也成为探索与改进“四个评价”的重中之重。
(一)以立德树人作为改革的最根本标准
《总体方案》指出,进行学校教育评价改革,立德树人的成效应作为改革的最根本标准;到底“立什么德、树什么人”,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青少年时期,正是“立德树人”的关键时期。《评价指南》中指出对义务教育质量评价的标准,对于中小学校来说,分为五方面的评价内容,其中包括办学方向、课程教学、教师发展、学校管理、学生发展,这也意味着中小学校对于党建工作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将思政教育落实到学校的课程教学中去,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开展课程教学,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要求,特别是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课程建设。同时,也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
《总体方案》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改革的最重要标准。教师的师德师风时刻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师德师风作为最重要的标准更是对“立德树人”的重视,所以应按照“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评价,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更要重视,支持教师参加专业培训,以便打造更好的教师队伍,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的评价倾向。
(二)以“四个评价”和“四结合”作为改革的导向
结果评价(outcome evaluation)是指学生一定学段的课程学习结束后或者课程学习至某一阶段结束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的评价[5]。它一般不涉及教学活动的过程,而着重对教育结果进行成果鉴定和等级区分。过于注重结果对发展中的人进行评价,是形成当今教育评价“五唯”顽瘴痼疾的原因之一,《总体方案》指的“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正是改进当前过于注重结果评价产生的负面影响。
增值评价(value-added evaluation)是国际上新兴的一种前沿教育评价方式。它不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的唯一标准,而是对比学生通过教育活动获得的进步和成效来衡量学校和教师的工作成效[6]。许多学校和教师都将学生开学、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的差异变化作为增值评价的依据,但与结果评价的测试试卷不同,用于增值评价的测试试卷要注意等值设计,才能够保证评价的科学性[7],教师在此方面的设计欠缺,需要测量学专业领域人士的标准操作,一旦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信息技术试卷,对于结果评价和增值评价就更容易去落实,合理地将结果评价与增值评价相结合,既能对学生、学校的发展程度、发展水平是否合格进行评判,更能对学校、教师的努力程度进行检测。
所谓过程评价(process evaluation),就是对教育过程的评价,如教学过程评价和学校管理过程评价等[8]。“强化过程评价”也是对“改进结果评价”的补充,在教育评价中,学习的结果与过程都非常重要。有许多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仍然存在直接传授方法给学生,而不注重学生探究的过程,这样只会让学生对课程更加倦怠,所以教师应更加重视强化过程评价,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综合评价(comprehensive evaluation)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通常表现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评价,是多元化、多角度的评价。也就是与《总体方案》中指出的德智体美劳对应的评价指标,包括品德、学业、身心、审美素养以及劳动与社会实践发展五方面[9]。综合评价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之一,“健全综合评价”将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此外,《评价指南》中指出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相结合,建立县域、学校、学生常态化评价网络信息平台和数据库[10]。这样做也是为了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档案能够更加完善,教学评价在实施时,也要充分落实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将课堂与学习平台有效结合,客观地对于学生的发展进行全面评价。还要注重综合评价和特色评价相结合,也就是说学生想要达到全面发展,必然离不开学校全面育人的理念和特色课程、理论的发展。对此,在教学中,要关注到课堂的每一位学生,在开展教学时,也要结合学校的“特色”,让学生在学校“特色”中全面和谐发展。
(三)以信息技术作为改革的支撑
《总体方案》中的信息技术并不是指传统的信息技术,而是现代信息技术,其中与教育教学评价相关的包括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统计应用技术、大数据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了解得更加充分,同时也能够节约时间。例如,在线调查问卷,能够收集大量的问卷、量表数据等,使评价的过程变得更加高效,这对于教育评价来说,数据收集的高效、准确能够降低评价的周期与时限,降低评价成本,从而落实评价的发展功能。例如,课堂教学互动系统、成绩分析表格的应用,就是在传统的评价工具上增加了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得评价的过程更加便捷,从而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进行评价活动,有助于教师开展过程评价。而信息技术除了与原有的评价工具进行结合变得更加高效之外,还能够创造出新的评价工具与评价方法,例如适应性测试,在教学中通过计算机系统的高速运算,来提高评价的信度和效度,目前已经有许多的自适应学习系统和软件被用于教学中。
三、在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中如何落实教育评价改革政策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应基于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展开。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手段,在教学中起到有效导向的作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对于评价的目的、方式、内容和实施都给出了指导建议[11]。还指出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应遵循以下四项原则:第一,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第二,评价应面向所有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三,评价应公平公正,注重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第四,评价应科学合理,提高评价的信度和效度[12]。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中落实教育评价改革,就要进一步探究“四个评价”与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之间的联系。
(一)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
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立德树人”是最根本的任务。教师应以立德树人为基本理念来设计教学过程,进而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例如,教师在进行“信息系统与社会”中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这一内容教学时,课程中涉及中央处理器的性能指标讲解。教师在进行讲解分析的过程中要明确,国外的CPU 产业起步早、成名早,已经足够成熟,但我国自主研发的处理器,如龙芯、麒麟处理器等都已成熟,并且达到了世界顶级水平,教师并不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但一定要通过课堂“小细节”渗透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落实“立德树人”。
(二)持续改进结果评价,探索增值评价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在修满“数据与计算”“信息系统与社会”这两个必修模块的学分后,还需要选修三个模块的课程后,才能够参加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而其他的选修课程则作为学生综合评价的内容。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实际操作课程、程序设计类课程占据一定比例,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在检验知识掌握情况时,除了布置作业之外还有测试。高中信息技术测试一般包括书面测试和机考测试,两种评价方式各有所长,适合不同的评价内容和需求,应相互补充、综合运用[13]。结果评价和增值评价的工具都是通过上机测试、考试进行评价,信息技术教师在设计测试试卷时,就要着重注意试题的设计。
第一,测试试题数量要合理。由于上机测试操作类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教师要控制好测试时间、测试题量。
第二,测试试题的知识结构、知识难度要合理。信息技术课程旨在提高学科的核心素养,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对笔试和上机测试的试题要把握好学科核心素养的考察,创新测试内容,使学生的信息素养、计算思维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在测试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第三,测试的分数要具有可解释性[14]。
测试试题的设计是否合理影响着学生测试结果的有效性,学生测试结果的差异与起伏能够作为改进结果评价和探索增值评价的直接数据来源。保证数据的有效性,教师和其他评价者就可以进行结果评价与增值评价。
(三)深度强化过程评价,健全综合评价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过于看重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而忽略活动过程中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与创新能力的开发。教师通常需要对学生的成果或作品进行评价,由于时间的限制,只能选取优秀作品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评价,导致教师在评价时并不能发现每个同学存在的具体问题,使得过程评价流于形式。
针对信息技术教学过程评价存在的问题,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或任务时,要注意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与知识的掌握程度,在课堂上自评、互评、教师评三者都要兼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后,教师再对学生进行评价,既可以激励学生,又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例如,在进行“认识人工智能”模块的项目式教学中,学生在项目活动中体验探索的乐趣,感受人工智能的魅力。在小组合作活动后,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还要对小组成员分工是否明确、制订项目方案是否合理、与智能机器人对话过程是否丰富等情况进行深入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评价的语言也要避免“好、很好、很棒”这种空洞的字眼,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对学生进行肯定与鼓舞。这样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接受教师建议改进自我的同时,也能够学习到他人的优点和处理具体任务活动的方法。
教师也可选用适当的信息技术辅助评价,如问卷调查系统采集数据进行评价,或采用电子档案袋或学习成绩记录表的手段进行过程评价,发挥信息技术课程独有的优势,将作品存储在电子档案袋中,作为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成长记录,也可采用学习行为分析或作品评价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例如,在“进行数据处理与应用”这一模块的教学时,学生将制作的思维导图、Python 程序、表格等存储到档案袋中,经过系统学习之后,教师和学生能够对阶段性的进步进行评价。
进一步“健全综合评价”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应充分利用智能学习环境、智能监测设备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的数据采集,也可与电子档案袋评价相结合,记录学生的学习进步状况,要求学生学会整理、存储学习的数据和作品,为综合评价提供必要的数据。同时信息技术教师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反思调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行为,最终也能够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水平。
四、结语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明确“立德树人”是最根本的任务,还应充分落实《总体方案》中的“四个评价”与《评价指南》中的“四个结合”,围绕信息技术的学科核心素养展开教学评价。教师除了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评价工具来提高教学评价的信度和效度,还要利用多种评价方式与方法,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最终,在改革教学评价克服“五唯”的同时,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