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山文化融入高校现代书院教育的实践研究
——以泰山科技学院为例

2023-01-10谢承红武浩然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泰山书院育人

谢承红,武浩然

(泰山科技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2)

0 引 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泰山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中有着极其特殊的地位,将其融入高校现代书院制教育,有助于引导青年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担当文化使命。同时,也为高校现代书院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贡献教育智慧和教育力量。教育部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关于加快构建高效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等文件中多次提到,加快推进书院制改革,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提质增效。尽管各高校办学在教育水平、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愿景目标等方面存在差异,所呈现的现代书院形态和内容也不尽相同,但书院均承担着课堂以外的非形式化教育、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校园文化发展、师生关系饱满、教育和学习场景多元的重任。随着高等教育改革走向纵深,高校现代书院教育方兴未艾。

1 泰山文化对现代书院教育的价值

泰山文化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发展,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和结晶,所蕴含的文化资源特别丰富,在今天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1]。泰山山水文化、石刻文化、名人文化、宗教文化、封禅文化、民俗文化、民间艺术、饮食文化和旅游文化等社会历史文化底蕴浓厚,在当下及未来的历史学、建筑学、文学、艺术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极具教育价值[2]。

始建于北宋祥符年间的泰山书院,以及与泰山遥望兴建于北宋初年的徂徕书院,千年学府,弦歌不绝,曾在中国书院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泰山书院、徂徕书院作为泰山文化的重要集成地和发展地之一,也为现代高校书院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价值源泉和精神依托。

1.1 守正与创新

对于大学而言,书院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文化自信、助力文化强国建设的生动实践。书院也是大学教育从漫漫历史长河中找到源头活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时代转换,增加教育的创造性和自信心的重要过程。泰山文化之于书院教育的重要价值之一是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高校的赓续与创新。现代高校书院是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融合的典范,将博大精深的泰山文化融入书院教育,是对传统文化最好的保护和传承。

1.2 丰富与饱满

以泰山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对于书院教育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其中包括泰山精神蕴含的攀登进取精神、责任意识和担当、兼容并包的包容精神、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精神、还有新时代赋予的新的时代精神等五个方面丰厚的精神内容,有助于书院教育的场景和过程更加饱满,提升书院教育的内涵和质量。

1.3 浸润与改变

通过在书院场地引入与泰山文化相关的诗词楹联、泰山剪纸、泰山茶文化、泰山皮影、泰山故事传说等内容,结合相关传统文化元素设计书院文化软装,打造环境育人阵地,常态化地将泰山文化熏陶和实践养成相结合,浸润到育人成效和价值中,实现思政教育工作水平上台阶。

2 泰山文化融入书院制教育的实践路径

2.1 空间建筑上融入泰山发展的人文元素

泰山科技学院在推进现代书院制改革过程中,按照古代院落式书院布局,推进书院空间建设,在场域和氛围上充分融入泰山自然与人文元素。

2.1.1 围合建筑的布局

从古代围合式书院、再到欧美现代寄宿书院,无论是文理式书院、住宿式书院,还是社区式书院,都以一种独立空间的形态存在,抑或庭院别致,抑或小院闲窗。这种建筑不同于作为教学象征的独立建筑体,也有别于学生纯粹的活动空间,她以独立整体的形式成为校园教育生态空间的一部分。书院的围合建筑安排不仅是泰山星罗棋布的古建筑和灿烂建筑文化的延展,更是在新时代进程中的精彩转化。

2.1.2 场域氛围的表达

书院的软装、文化呈现等是书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泰山文化全面融入书院的场域氛围至关重要。一是在书院命名上全面体现泰山文化,如“瞻岩书院”出自诗经《鲁颂·宫》“泰山岩岩,鲁邦所瞻”,“东岳书院”与泰山别称“东岳”呼应,“汶阳书院”紧扣泰山、汶河地理标识;二是在部分造型上与泰山元素呼应,如“瞻岩书院”各功能室门框呈现泰山红门元素;三是在文化软装、内容上墙上,从育人需要的角度,有序呈现泰山建筑、美食、诗词、石碑、名人、山水等内容,强化书院育人过程中的环境育人价值;四是在书院设立“泰山文化展览厅”,系统呈现泰山的石碑、诗词、名人、饮食、风貌等,让学生受感染和熏陶。

2.2 体系设计上融汇泰山传统的育人文化

书院运行体系不仅是书院教育的框架设计、顶层安排,更是书院教育的价值选择。将泰山传统文化与育人文化融汇进书院的体系设计,是泰山文化融入书院教育的关键安排。

2.2.1 “家文化、领导力、连接点”三核驱动的泰山文化呈现

从泰山浓重的家国情怀精神引领出发,泰山科技学院在书院育人过程中构建“第一社区、第二家园、第三课堂”的运行概念,从书院“家长团队”(管理团队、导师团队、学长团队),书院“家园文化”(院名、院徽、愿景、标识、LOGO、软装),书院“家庭活动”(师生共膳、集体生日会),书院“家园项目”(学生成长档案、“三长”计划)等角度推进书院“家文化”建设。从担当作为,永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的时代呼唤出发,设计了书院领导力培养体系,并结合泰山精神的实际,重点培养学生的坚韧力、感召力、责任力,帮助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获得全方面成长。受泰山齐文化、鲁文化的分割与连接启发,书院作为重要的育人场所,充分发挥“连接点”的效用,实现学院与书院、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现在与未来的连接。

2.2.2 “流水浸润、社区共享、陪伴守望”三种状态的泰山文化表达

泰山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山水自然人文历史融为一体。“会凌绝顶”的攀登意志、“重如泰山”的价值取向、“不让土壤”的博大胸怀、“捧日擎天”的光明追求、“国泰民安”的美好寄托,影响和浸润到现代高校书院育人过程中,形成了流水浸润的育人过程、社区共享的开放生态、陪伴守望的师生关系。

现代高校书院制改革的核心是丰富师生、生生关系[3]。书院通过场域的增加和多元,进而强化互动场景,实现彼此流水浸润的育人成长过程。书院坚持社区共享与朋辈互动,把健身房、社区厨房、舞蹈室、项目工坊、会客厅、沙龙间、影音室等所有设施设备,以及书院育人全过程都开放共生。在流水浸润、社区共享的过程中,书院教育更是人与人之间的陪伴和守望,更加关注人的内在发生和潜能开发,以及春雨润物的静候与等待,让改变自然而然发生。

2.3 内容生产上融合泰山文化教育内涵

书院的内容生产,是书院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的全部内容,包括活动设计、项目运行、平台搭建等各方面,这也是融合泰山文化的生动过程。

2.3.1 活动设计方面

书院融合泰山资源和地方传统文化元素,开发和设计“泰山民俗文化节”、“泰山诗词展”、“泰山书画展”、“泰山文化沙龙”等活动,开设《泰山石文化》《泰山石碑文化》《泰山诗词》等通识教育课程,让学生通过非形式化教育,在活动中以组织者、参加者、观摩者和创造者等多重身份体验、感知泰山文化,并以此受到教育和启发。

2.3.2 项目运行方面

书院通过与泰山博物馆、泰山民俗文化馆等当地资源充分联动,形成了有效的书院项目,如“泰山河流源头调查”、“泰山石刻注释”、“泰山名人日记整理”、“泰山饮食发现”、“大汶口民俗文化研习”等。项目运行在于合作与嫁接。泰山当地文化机构负责提供内容,书院则从空间、制度、人员上给予保障,共同推进有关项目的落实。

2.3.3 平台搭建方面

书院作为高校育人新的场域和平台,在泰山文化的传播上自然肩负起平台搭建、内容推广等具体工作。如依托书院,通过泰山丰厚的文化资源和精神内涵,紧扣青年成长需要,发起“泰山文化传播主题展”、“泰山高校现代书院制改革论坛”、“泰山文化论坛”、“泰山—大学生音乐节”、“泰山—中国大学生动漫展”、“‘青未了杯’全国大学生电子竞技大赛”等,一方面全面强化和锻炼学生在书院的综合成长,另一方面也是对泰山文化和泰山名片的推广与传播。

2.3.4 非遗传承方面

泰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泰山石敢当信仰、泰山道教音乐、泰山皮影戏、泰山庙会和泰山故事传说等五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泰山剪纸、泰山饮食、泰山建筑、泰山诗词等也很丰富。书院作为学生成长交互的重要空间,有着阵地、人员、时间、机制等天然优势,在书院建立各类非遗文化研习基地、开展非遗文化研习活动、孵化非遗文化项目,是十分必要的。

2.4 价值传递上融贯泰山精神的引领浸润

书院教育牵引学校书院精神创造,也丰富和饱满思政教育过程,更推动着学校创新育人产品的发生。

2.4.1 用泰山精神架构和支撑书院精神

泰山精神是泰山文化的重要脉络,支撑着泰山文化更加多元、生动和饱满。泰山科技学院在现代高校书院制育人过程中,结合泰山文化的融贯,形成了独特的书院精神,包括立足变化的时代精神、对话互动的共享精神、价值关怀的人文精神、联动融合的革新精神、多元评价的发展精神。书院精神又成为所在大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引领和强化着大学精神的发展[4],丰富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价值观,形成了“年轻人快乐家园”的管理服务体系,饱满了“为未来饱满生活做充足准备”的育人目标,拓展了“发现每一位学生火种”的育人方式,传递了“课堂与学习、能力与成长、优秀与成功”的多维评价方式。

2.4.2 用泰山文化丰富和饱满思政教育

书院是离学生最近的平台,通过书院育人“打通思政教育最后一公里”、“守好思政教育最后一段渠”,形成服务育人共同体,用泰山文化中的包容、博大、坚韧、攀登、担当等精神元素丰富与学生的互动过程。同时,充分挖掘泰山的红色文化、劳动文化、工匠文化、创造文化等,将其融入书院育人的全过程,通过整理、优化、创新、融入等环节,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好素材。

2.4.3 用泰山文化牵引学校创新育人产品构建

泰山文化的融合,为书院制大学的全新育人生态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基本的素材和思路。泰山科技学院在书院育人的发展过程中,开发和设计了泰山非遗研究、泰山城市化进程研究、泰山科幻、电影评论、通识教育、完满教育、商科教育、创意写作、远景博雅教育等创新育人产品,从学生需要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当下的自己、做好全面的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3 结 语

泰山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为书院教育提供了丰富生动的内容资源[5]。泰山文化赋予现代高校书院教育以内涵和品质,书院教育则通过自己的文化功能作用于泰山文化。在书院教育的作用下,泰山文化可以赓续、守正和创新,可以弘扬、拓展和流传,也获得了传承动力循环。

猜你喜欢

泰山书院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朵云书院黄岩店
泰山之行
泰山日出
《登泰山记》的打开方式
泰山崩于前,你瞟一眼
白鹿洞书院记
书院讲习一例
向书院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