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生鲜冷链物流发展问题及解决方案研究
2023-01-10毛星月
文/毛星月
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不断地提升,人们对生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并且在新冠疫情影响下,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质量安全问题备受人民和国家的瞩目。本文对后疫情时代下我国生鲜冷链物流所表现出来的现状为研究对象,对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物流体系完善程度、冷链物流制度标准化和市场化程度、冷链物流专业知识人才缺乏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了我国冷链物流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冷链物流体系、注重冷链物流人才培养、加强冷链物流知识宣传的结论,对冷链物流行业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一、引言。
随着城镇化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高品质生活质量的追求意识逐渐增强,生鲜产品逐渐受到大众的青睐,而以冷链物流作为生鲜产品的主要流通方式也受到了同样的重视;同时受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要求冷链物流可追溯,并且对保障居民生活需求的冷链物流提出更高的要求。鉴于其重要性,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问题及其解决方案非常值得深度研究。同时,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于更好地保障居民的饮食安全、提升冷链流通发展水平、促进乡村振兴、满足市场多元化消费需求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在20世纪60年代才起步,其发展历史不过60余年,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在交通运输,冷链相关设施数量、冷链流通率和竞争力等各方面都落后欧美日地区,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目前总体还处于发展阶段,行业发展迅速,有着巨大的潜力。(一)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促进冷链物流发展。中国是世界生鲜品大国,早在2014年中国肉禽、水产品、蔬菜、水果等产量就已经跃居世界第第一,市场需求一直呈上升趋势。中物联冷链委通过对水果、蔬菜、肉类、水产品、乳制品和速冻食品这六大类食品的年产量进行统计,并结合各品类的冷链流通率,2019年我国食品冷链物流需求总量约为2.33亿吨,比2018年增长4439万吨,同比增长23.52%。另外,随着新零售,电子商务的兴盛,市场对生鲜品的需求更加旺盛。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互联网+”冷链物流行业商业模式创新与投资机会深度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2-2019年中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保持在30%以上的高速增长水平,到2019年生鲜电商网络交易规模达到2554.5亿元。冷链物流是生鲜供应链的基础设施,近几年随着生鲜电商的井喷式爆发带动了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冷链物流服务水平的逐步提高也进一步扩大了生鲜电商的消费需求。(二)国家政策环境促进冷链物流发展。截止到2020年底,相关部门发布一系列促进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主要聚焦在冷链物流设施布局、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促进农产品流通等方面的发展措施,极大地促进国内冷链物流行业的规范、快速发展。冷链物流作为我国近年来重点扶持领域,政府出台了多个文件来加强冷链物流建设。中国早在2008年已发布《关于加快我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和支持多家企业联合建立生鲜配送中心,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强化低温冷链系统建设,实现冷链物流配送的专业化、规模化、组织化;2016年3月,国务院颁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大力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和绿色物流、冷链物流、城乡配送;2017年1月,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布的《关于促进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健全食品冷链物流建设和运行标准,提高冷链物流效率和水平;2020年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明确指出启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并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建设一批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和中物联冷链委等牵头起草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冷链物流卫生规范》强制性标准已完成征求意见,将于2021年3月11日正式实施,是冷链物流行业的第一个强制性标准。
三、文献综述。
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以及技术的进步,冷链物流的系统化和信息化程度将在现阶段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赵敏敏(2016)对现有的生鲜冷链模式进行阐述,构建了基于“互联网+”的生鲜供应链模型及绩效体系,并对生鲜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了绩效分析并对国内生鲜冷链供应链建设,有极佳的参考价值。任青青(2018)对国内的已有的生鲜冷链供应链模式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了基于互联网的生鲜冷链模式的优化模型。对国内的生鲜供应链模式有很规范的总结与综述。此外,于晓胜(2019)研究认为,通过引入互联网技术,能够提高冷链仓储水平、冷链绩效水平和冷链控制水平。由此可见,冷链物流企业要跟随“互联网+”发展的浪潮,拥抱互联网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才能更好的推动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关于后疫情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李勇坚(2020)在研究中认为,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以“无接触配送”为特征的生鲜电商在未来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将成为电商领域的一个新增长点,符合后疫情时代的生活发展趋势。周祺和张润卓(2020)认为,政府应大力宣传冷链物流管理理念、建立相关标准;行业协会推广相关技术,培养冷链人才;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实现农产品全程冷链,降低农产品物流损耗,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顾海英和王常伟(2020)强调,要进一步深化我国信息系统建设,通过全方位的路径优化实现对物流体系中的疫情监控,将疫情控制在小范围内,实现快速、及时、高效的发现与处理。总的来看,目前国内外针对后疫情时代的生鲜产品冷链物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都相对滞后。因此,如何在保证冷链产品安全和物流服务质量?如何提高冷链运营管理水平?如何利用好先进的信息技术使冷链物流走一条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是本文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四、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分析。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由于常温链运输过程交接流程复杂,产品极易暴露于病毒污染环境,因此风险更大。而冷链物流依据可控性更强,风险暴露频率更低这一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催化了我国冷链物流体系的发展:生鲜宅配需求爆发,加速了冷链物流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识到了冷链的重要性,愿意为冷链成本付费;食品消费结构发生改变,速动、即食食品大幅上涨,冷链物流需求随之提升;促使国家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管控、加强对冷链的普及与建设。但我国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新冠病毒疫情引发全国范围内的农产品滞销,上游生产环节的农产品很难运输到外界;中游批发环节的正常经营受到影响,全国各大一级批发市场的采购量急剧下降;下游零售环节的零售商缺货、缺人,无法进一步扩大面向消费者的商品供应。疫情下的冷链物流需求井喷,暴露出了我国冷链物流的诸多不足,也表示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五、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还不成熟。冷链物流配送作为一种新兴配送方式,在中国发展时间较短,根据数据分析,国外冷链流通率高达95%,反观我国仅仅不到20%。而生鲜农产品具有时效性,对储存的环境要求较高,因此在物流过程中对车辆、冷库等具有严格要求,但我国冷链设施设备相对落后,还存在不规范、不严谨、数量不够等问题,这使得运输效率大大降低。尽管普通冷藏车可以实现短距离配送,然而距离较远时这些普通车辆就难以达到冷链配送的标准。据统计,我国约有十四万辆冷藏车,仅仅占货运汽车的0.3%,有些冷藏车的质量规格还不达标,导致冷链运输设备资源利用率并不高。显而易见,不完善的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将使得生鲜农产品在配送过程中不能得到保障。2.冷链物流体系不够完善。生鲜农产品最为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很难做到全程冷链,这使得冷链物流的效率和效益都大打折扣。我国生鲜农产品在整个流程中多个环节没有做到冷链管理,比如没有对有些特定农产品进行田间预冷,物流企业为节省运输成本中途关制冷设备等等。与发达国家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率90%以上、肉类制品冷链流通率100%不能相比,还需要我们大大改进。在农产品主要生产地农村地区,制度和程序都有漏洞,信息接收都有延迟,所以大部分农村地区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还有些混乱。像超市等售卖渠道,在冷链物流管理上并没有形成全行业的标准。许多生鲜农产品只有从批发商到超市的冷库时才使用冷链物流,从超市的物流配送中心到各大超市等售卖方仅使用常温物流,这使得这种注重时效的生鲜农产品品质难以得到保障。而我们消费者也是在没有做好冷藏处理的市场进行购买,也存在购买后没有及时放入冰箱冷藏的情况,生鲜产品的质量和新鲜程度再一次得不到保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体系的完善尤为重要,而这种有针对性的物流配送体系还缺乏优化研究与建立,如果科学合理的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将会及时有效的供给生鲜农产品,对于政府、企业、个人都将百利无一害。3.缺乏冷链物流的标准体系,市场化程度低。我国生鲜农产品主要形式为小型农场,大多数人选择自主化经营管理模式,因此市场化程度较低。许多人选择自主运输生鲜农产品,还有超过80%的生鲜农产品并没有使用冷藏车而是借助普通货车进行运输,不仅操作不规范,还会导致生鲜农产品有大量损耗,生鲜农产品的质量也难以保证。随着生鲜农产品需求增大,生鲜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市场自发形成,相对比较随意。虽然政府出台了冷链物流标准的政策,但是缺乏大量强制性政策来规范和约束冷链物流运输,也没有可参考和执行的国家标准,这使得冷链物流运输中存在的问题一直都没有彻底解决,这也制约着我国生鲜农产品的发展。4.缺少具备冷链物流专业知识的人才。当前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在发展过程中,还缺乏大量的专业化冷链物流人才。冷链物流看似简单,但其操作和建设对专业化的要求很高,更需要具备冷链物流专业知识的人来完成。目前每年从全日制物流专业毕业的人有二十多万,但数据显示物流人才缺口高达130多万,而且目前许多在物流行业工作的人大多都不是物流专业人士。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冷链物流的需求越来越高,物流专业人员明显供不应求,大多企业看到了商机开始成立物流部门,对部分员工进行物流知识培训,但他们缺乏对冷链物流的深层次认知,只是浅显认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冷链物流的发展。5.居民冷链物流意识薄弱。农民作为生鲜农产品的主要生产者,并没有低温冷藏农产品的意识和习惯,由于认识不足,生鲜农产品的冷链物流技术在引进及应用方面都存在一定困难。此外,消费者也缺少低温物流的意识,主要也是由多个原因造成,比如饮食习惯,传统观念禁锢等等,人们更多的在意食品安全问题,而一再忽视食品品质。
六、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应对策略。
1.强化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冷链物流应该不断学习和研发新配置,不断优化基础设施,一切只为极大地减少生鲜农产品从田间到消费者手中的损耗。建立符合市场标准的冷库,投入相应数量的冷藏车,根据生鲜农产品的特点选取不同规格的冷藏车和冷库,应该淘汰高耗能、制冷效果不明显的设施设备,在运输设备上采用全程温度自动控制设备,自动气调控能等新型高效冷链物流设备,同时也加强生鲜农产品包装手法,注重部分生鲜农产品的田间预冷过程,同时不断学习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实时更替,优胜劣汰,更加有效的满足市场需求。2.建立完善合理的冷链物流体系。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冷链物流越来越被需要,合理优化生鲜农产品的冷链物流体系尤为重要,环环相扣形成一套完整的物流配送体系,精准且有效的致力于生鲜农产品的运输与配送,让其在疫情背景下也能达到及时供给。由于生鲜农产品储存及运输条件要求严格,使其有较高成本,阻碍了其快速发展,因此建立完善的第三方冷链物流模式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将生产、包装、运输一体化管理,不仅有效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还能保证生鲜农产品的品质。企业还可以有效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生鲜农产品的网购渠道,并且不断革新与完善,与多方构成合作与联系,确保物流运输时间最短、质量最优。与此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车辆与货物匹配效率,减少生鲜农产品的流通环节,实时监控其物流信息状态,以便及时调控。3.规范冷链物流行业管理,加大冷链物流建设的投入力度。冷链物流运输行业操作规范化、标准化有利于生鲜农产品的流通,全方面保障了生鲜农产品的质量与新鲜程度。一方面,要加强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相关立法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快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政府应该出台更多强制性政策和规范标准,同时应该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政府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具有重要作用,出台相应扶持政策。此外,不断鼓励科研机构以及企业进行冷链技术的研发,适当给予资金或奖项鼓励支持,落实到位税前加计扣除国家支持企业创新有关政策。4.注重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由于具备专业知识人才较少,在各大高校中应开设冷链物流的专业课程,扩大物流专业招生名额,重点培养创新型人才。此外,对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输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提升其对冷链物流的认知,进而提升冷链物流过程中的专业水平,极大的减少对生鲜农产品的损耗。企业也应该加强对物流部门的管理,招聘专业对口人才,并且制定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引进专业的冷链物流人才进行生鲜产品的管理运输,对现有的团队进行及时的调整改善,不断加强专业培训,提高员工专业素养。总而言之,加强人才培养,从根源其促进着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5.加强冷链物流知识宣传,提高人们思想意识。在疫情大背景下,居家隔离期间就需要对生鲜食品进行储存,那么蔬菜水果在运送到居民手中时的新鲜状况和能在家储存几天息息相关,冷链运输已经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企业、政府应该加强宣传,通过短片、传单等多种形式进行冷链物流知识的科普,提高人们的思想认知,让人们意识到不注重冷链运输带来的危害,也让人们清楚地认识到注重食品品质的益处。将冷链物流相关知识与食品营养相结合,使消费者能明显感觉到因重视冷链物流而给生活品质带来的巨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