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六个江西”水利实施路径的思考
2023-01-10廖金源康戍英
廖金源,康戍英
(1.江西省水利厅,江西 南昌,330009;2.鄱阳湖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心,江西 南昌,330013)
0 引言
2021年11月23日,江西省召开第十五次党代会,全面回顾了过去五年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干部群众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工作重要要求,加快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取得的发展成就,总结提炼出做好江西工作必须坚持发扬的经验启示,深入分析了江西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作出规划部署。会议提出,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六个江西”,即全面建设创新江西、富裕江西、美丽江西、幸福江西、和谐江西、勤廉江西。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行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的重要组成。全面建设“六个江西”,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1 “六个江西”的主要内容
(1)全面建设创新江西,就是要加快建设创新平台,不断提升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创新型省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1]。
(2)全面建设富裕江西,就是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加快建成具有江西特色的现代经济体系,不断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1]。
(3)全面建设美丽江西,就是要纵深推进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建设,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绿色转型取得新突破[1]。
(4)全面建设幸福江西,就是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走共同富裕之路,民生改善迈出新步伐[1]。
(5)全面建设和谐江西,就是要不断深化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治理效能达到新水平[1]。
(6)全面建设勤廉江西,就是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勤政廉政,担当实干,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呈现新气象[1]。
2 水利在“六个江西”中的地位和作用
2.1 水利为“和谐江西”提供安全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水作为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核心要素,构建人水和谐共生关系不仅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也关乎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据第一次水利普查,我省共有水库10 819座、水电站3 692座、塘坝23万处、堤防总长13 028km、农村供水工程308万处,灌溉面积204.2hm2(3 063万亩),初步建成功能齐全的水安全保障体系。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谐江西”,必须坚持人水和谐共生理念,加快完善水安全保障体系,加强体制机制创新,稳步推进新时代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2.2 水利为“富裕江西”提供重要支撑
江西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水利工作,扎实开展水利建设,取得巨大的治水兴水成就,一大批重大水利工程相继建成并发挥效益,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了重要保障。“十三五”期间,建成浯溪口水利枢纽、廖坊灌区二期等重点水利工程,加固整治堤防4 380km,除险加固水库1 479座、山塘6 317座,开工建设四方井、花桥等大型水库,防汛抗旱减灾能力不断提升,水资源配置格局不断完善[2]。当前,我国发展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水利高质量发展着重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快水利建设、补齐补强水利短板,既利当前拉动需求、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又利长远改善供给、增强发展后劲,具有较强的乘数效应、结构效应。
2.3 水利为“美丽江西”提供健康水生态
“美丽江西”,生态环境优美是显著标志。水是生态环境的主要控制性因素。水利是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更是建设“美丽江西”、实现蓝天碧水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十三五”期间,我省通过实施水生态文明建设“365行动计划”、生态鄱阳湖流域建设“十大行动”等,打造河长制升级版,创建水生态文明村607个,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 410km2,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21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5.5%。建设“美丽江西”,必须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实施河湖空间带修复,推进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打造沿江沿河沿湖绿色生态廊道。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重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着力构建优美的生态环境。
2.4 水利为“幸福江西”提供民生服务
“幸福江西”的重要指标是民生改善迈出新步伐。水利与民生息息相关。水利工作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十三五”期间,全面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人口1 086万人,全面解决280余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2]。新增及恢复改善灌溉面积27.33万hm2(410万亩),城乡供水安全进一步得到保障。建设幸福江西,必须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全力以赴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保障。复苏河湖生态环境,让每条河流都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2.5 水利为“创新江西”提供典型案例
改革创新是水利发展的原动力。近年来,我省加大水利改革创新力度,深入推进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创造出了水土保持的“赣南模式”,河湖长制“江西经验”,以及城乡供水一体化、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河道采砂管理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走在全国前列。“十三五”期间,获大禹水利科技奖9项、省科技进步奖10项[2]。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先后获“大禹奖”“鲁班奖”“詹天佑奖”,实现国家级工程大奖的“大满贯”,为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牵引力和驱动力。建设“创新江西”,水利部门必须深入推进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破解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提升水利治理能力和水平,提供更多“江西经验”“江西模式”。
2.6 水利为“勤廉江西”提供良好政治生态
政治生态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反映,影响着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和从政行为。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是高质量发展的坚强保证。近年来,水利部门深入开展“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教育等,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化廉政风险防控,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向上向好。水利是公共财政支持的重点领域,项目多、投入大、覆盖广,廉政风险点多。水利部门既要担当实干、精准施策,在加快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又要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坚决守住底线、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
3 “六个江西”的水利实施路径
3.1 加快建立高标准的水安全保障体系
一方面,完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实施鄱湖安澜百姓安居专项工程,加快蓄滞洪区安全建设,推进堤防、水库、水闸加固整治,开展中小河流治理、洪患村镇河流综合治理、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落实水库、堤防、山洪灾害防御责任,完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优化防汛抗旱应急响应机制,科学调度水工程,扎实开展隐患排查,全面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另一方面,完善水资源配置体系。加快省级水网建设,建成一批大中型骨干调蓄工程,进一步提升供水保障能力[3]。推进大中型灌区建设、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农村供水工程改造提升,健全运行管理长效机制,守住农村饮水安全底线。
3.2 加快建立健康的水生态维护体系
一是开展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推进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五河一湖”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实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开展水生态文明村自主创建。二是强化河湖空间管控。划定河湖空间保护范围,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空间分区分类管控,实施河湖空间带修复,打造沿江沿湖绿色生态廊道,建设最美岸线[3]。三是推进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因地制宜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强化水土流失动态监测,规范生产建设项目监督管理,依法严格查处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四是强化河湖管护。强化河湖长制,压实各级河湖长责任,开展幸福河湖建设,持续开展“清河行动”、河湖“清四乱”、非法矮圩网围整治等专项行动。强化河道采砂管理,严厉打击河道非法采砂行为。五是加强河湖生态流量监管。分区分类确定河湖生态流量目标,加强生态流量监测,实施小水电绿色改造和现代化提升工程,全面复苏河湖生态环境。
3.3 加快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利用体系
一是健全初始水权分配。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严格实行区域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建立超用水总量区域限批制度。二是建立长效取用水监管机制。严格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加快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建设,加强对重点用水户、特殊用水行业用水户监督管理。三是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坚持节水优先方针,守住生态保护红线,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全面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安全利用能力和水平。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加快推进城乡生活节水,严控高耗水项目建设。大力开展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深入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积极创建节水型灌区、节水型企业、节水型高校、节水型小区等。大力推行合同节水管理,严格用水定额管理[3]。
3.4 加快建立高效运转的水利管理服务体系
一是推进依法管水。加快推进水法规修订工作,不断完善地方水法规体系。加强基层水行政执法能力建设,强化上下联动、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各类水事违法行为。二是健全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管护机制。强化水利工程建设全过程质量管控,落实水利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严格水利建设市场准入,规范建设市场秩序。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常态化,推动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划定。建立常态化水利设施运行管护机制,落实管护主体、经费、人员和措施,强化工程检查监测和维修养护,完善水利工程安全保障制度。三是深化水利重点领域改革。健全水权交易制度,着力培育水权市场。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精准补贴机制、用水管理机制等。深化水利工程管理改革,推广市场化、专业化管护模式。探索推进水价值转换,实现水域生态治理向水域经济效益双向转化[3]。四是强化水利科技基础支撑。做实做强水利科技创新平台,围绕水利重点领域开展科研大项目攻关。制定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推进科研成果示范应用和成果转化[3]。
3.5 加快建立全面感知的智慧水利体系
一是持续完善智慧水利建设总体框架。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以构建数字孪生流域为核心,瞄准智慧水利建设关键核心问题,持续完善“江西水利云”和水利通信网、水利信息采集网络“两张网”。二是强化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水利业务的深度融合,强化数字孪生、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水利业务中的应用研究,利用智能感知技术和通信技术,建设全要素的水利监测和智能分析天空地一体化水利感知网。三是加快智慧水利应用系统建设。开展数字孪生工程、数字孪生流域建设。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开展防洪调度、水资源管理、河湖管理、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等业务应用建设,不断提升水利业务精细管理及决策支持能力。
3.6 加快建立务实管用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
一方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强化担当作为的使命责任,精准发力、全力攻坚,加快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努力创造新时代“第一等的工作”。另一方面,始终把纪律挺在前面,深入开展廉政警示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事业观、利益观,坚决反对形式主式、官僚主义,始终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各项准则和中央八项规定。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紧盯要害部门、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坚决查处违规违纪违法问题,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推动水利系统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健康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