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强主任医师黄芪建中汤治疗低血压经验

2023-01-10魏旭慧孙海姣王泽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测血压王强低血压

魏旭慧 孙海姣,2 王泽华 张 妍 王 强※

(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心血管科,天津 300381;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天津 300381)

低血压一般是指成人收缩压<9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舒张压<60 mm Hg[1],症状主要有头晕、胸闷、心悸、纳呆、精神倦怠、失眠多梦等[2],严重者可出现晕厥或休克,且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有研究[3]显示,2012 年中国成年人低血压患病率为2.1%,与2002 年相关统计数据类似,中国成年居民低血压患者中,女性高于男性,低年龄组高于高年龄组,低体质量人群高于正常人群。2018 年LV 等[4]发现中国80 岁及以上老人收缩压与死亡风险为“U”型关系,死亡风险最低点为129 mm Hg,低收缩压有更高的非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且长期持续的低血压会造成心、脑、肾等重要组织脏器的供血不足,甚至加重心绞痛等缺血性疾病[5],因此低血压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现代研究中,关于低血压的相关国际指南较少,且除继发性低血压外,西医对此均无较好的治疗方法。

中医学中未记载低血压的病名,但根据症状,可将其归属于“眩晕”“虚劳”等范畴[6],唐代医家王冰在点注《黄帝内经》中指出:“眩,谓目眩,视如转也”。此后,明清医家对低血压统一以“眩晕”为称,并沿用至今[7]。总体上来讲,中医认为低血压病因病机主要为虚证,如气血两虚、心脾肾阳虚等,其病位主要在脾、心、肾[8]。导师王强主任医师运用黄芪建中汤治疗低血压经验丰富,疗效颇佳。现介绍其验案2 则如下。

1 验案举隅

案1 患者,女,65 岁。2019 年11 月7 日初诊。主诉:乏力、气短、汗出肢冷2 个月余。平素血压偏低,80~90/50~60 mm Hg,就诊时测血压81/52 mm Hg,时有右胁肋部疼痛,肩胛间区疼痛间作,纳少,纳欠,二便尚可,失眠,舌淡胖、有瘀斑、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滑。辨证属气虚血瘀证,治以补气固表,活血化瘀。方用黄芪建中汤加减,具体为党参15 g,白术10 g,黄芪30 g,茯苓20 g,桂枝10 g,炙甘草10 g,柴胡10 g,白芍20 g,酸枣仁10 g,木香10 g,龙眼肉10 g,薤白15 g,延胡索10 g,香附15 g,川芎15 g,当归12 g,生姜10 g,大枣4 枚。服上方7 剂,每日1剂,每次煎300 mL,分早晚2 次各150 mL 温服。嘱患者注意加强饮食,监测血压。

11 月15 日二诊:诸症缓解,但仍失眠,近1 周血压维持在90/60 mm Hg 左右,就诊时测血压94/61 mm Hg,舌淡苔白、边有齿痕、有瘀点,脉沉滑。辨证属气虚血瘀证,治以补气安神,活血化瘀。前方减薤白、炙甘草、龙眼肉,加红花10 g,生龙骨30 g(先煎),珍珠母30 g(先煎)。服上方7 剂,每日1 剂,每次煎300 mL,分早晚2 次各150 mL 温服。嘱患者注意休息。

11 月22 日三诊:乏力、气短、汗出肢冷等症明显缓解,睡眠有所改善,近1 周血压维持在95~100/60~65 mm Hg,就诊时测血压100/64 mm Hg,未再诉其他不适,故守前法,方继予7 剂。

半年后随访,患者上述不适较少出现,其自测血压基本维持在100~110/60~70 mm Hg。

案2 患者,男,34 岁。既往体健,2020 年1 月4日初诊。主诉:间断眩晕半年余。每于坐起或站起时加重,于家中自测血压均波动于80~100/45~60 mm Hg,辗转于外院,均未明确病因,且未给予有效治疗,就诊时测血压95/50 mm Hg,因工作原因经常熬夜,平素怕冷,倦怠易疲,精神低迷,纳尚可,二便尚可,眠浅易醒,舌淡苔薄白,脉细。辨证属气血不足证,治以补益气血。方用黄芪建中汤加减,黄芪25 g,党参12 g,白芍10 g,桂枝9 g,甘草6 g,木香10 g,当归12 g,生姜12 g,大枣4 枚,酸枣仁12 g。服上方7剂,每日1 剂,每次煎300 mL,分早晚2 次各150 mL温服。嘱患者注意休息,监测血压。

1 月11 日二诊:患者眩晕明显缓解,仍疲乏倦怠,怕风怕冷,近1 周血压波动在90~105/60~70 mm Hg,就诊时测血压100/67 mm Hg,舌淡苔薄白,脉细。辨证属气血不足证,治以补气固表补血。前方加黄芪10 g,白术10 g,防风9 g。服上方7 剂,每日1 剂,每次煎300 mL,分早晚2 次各150 mL 温服。嘱患者注意休息,监测血压。

1 月18 日三诊:患者诸症皆明显减轻,近1 周血压波动在100~120/70 mm Hg,就诊时测血压110/72 mm Hg,未再诉明显不适,前方继予14 剂。

半年后随访,患者眩晕等不适未再出现,于家中测血压均波动在110~120/65~75 mm Hg。

2 讨论

黄芪建中汤最早记载于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由黄芪、白芍、桂枝、甘草、生姜、大枣和饴糖7 味中药组成,其作为治疗“虚劳里急,诸不足”的经方,可以健脾助运、温中补虚、阴阳调和,加减可用于诸虚不足之证[9]。案1 中,王强主任医师根据患者症状及舌脉分析其病机应属中气亏虚,脾胃虚弱,水谷精微摄入不足,且不能通过脾气之转输营养全身,导致卫阳不能固摄、温煦体表而有汗出肢冷;营血不能充盈脉道而有乏力、血压偏低;另患者右胁肋疼痛及肩胛间区疼痛,且舌有瘀斑,属气虚后血行不畅所致血瘀,不通则痛;患者失眠,则属气虚血瘀日久,而形成血虚导致血虚失眠。综上,该患者中医辨证应为中气不足、阳虚血瘀证,故应温中补虚,益气活血,予黄芪建中汤加减,其中黄芪、党参为君药,益气固表、补虚乏、健脾胃。桂枝、白芍通阳散寒、补中益气;当归、白术补气养血活血;川芎、薤白活血化瘀;茯苓、木香健脾理气;柴胡、延胡索、香附理气通瘀;龙眼肉、酸枣仁补血滋阴安神,以上共为臣药。生姜、大枣共为佐药,温胃健脾;甘草为佐使两用,和中缓急。二诊时患者诸症缓解,舌瘀斑转变为瘀点,故仍守前法前方,但仍失眠,考虑其失眠日久,应予重镇安神,故以前方减薤白、炙甘草、龙眼肉,加红花、生龙骨、珍珠母。三诊患者渐愈,故仍以前法前方继予中药汤剂治疗。

案2 中,王强主任医师根据患者症状、舌脉分析其病机应属经常熬夜导致气血亏虚,熬夜损伤气血,气虚卫外不固,故有怕冷;气不足致疲劳倦怠;脉道内气不盛、血不充,而无法营养脑窍,故有眩晕不适。结合舌脉,该患者中医辨证应为气血不足证,故应补益气血,予黄芪建中汤加减。黄芪、党参仍为君药,益气固表、补气升血,白芍、桂枝补中通阳,木香调畅气机,当归养血活血,生姜、甘草、大枣补脾益气,酸枣仁安神助眠。二诊患者眩晕缓解,故遵前方继予,怕冷、疲倦仍在,故予玉屏风散合用,加强益气固表之功。三诊患者诸症均减轻,遵前法前方继予中药汤剂治疗。

王强主任医师认为,低血压患者其根本病因究于体虚,而黄芪与桂枝合用,可补中通阳,振奋阳气,故可常用于低血压的治疗。另有现代研究[10]指出,黄芪建中汤富含麦芽糖、蛋白质、维生素、烟酸、环磷酸腺苷、氨基酸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和黄酮、有机酸、桂皮醛、皂苷等成分,可以升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提高ATP 含量,调节机体能量代谢;还可增加肝糖原、肌糖原的储备,减少体内蛋白质和乳酸脱氢酶的消耗,从而减少乳酸和尿素氮的堆积,促进乳酸的清除,以减轻乏力等症状。还有研究[11]发现,黄芪与党参、当归、白术配伍,其有效成分可作用于钙离子信号通路、环鸟苷酸依赖的蛋白激酶信号通路、血管平滑肌收缩信号通路、心肌收缩信号通路、心肌细胞肾上腺素能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信号通路,从而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血管外周阻力、收缩血管平滑肌、增加心排血量、降低人体雌激素水平,最终升高血压。

3 结论

目前临床应用黄芪建中汤主要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等,本文根据王强主任医师治疗低血压的经验,提出应用黄芪建中汤的新方向,为临床提供参考。同时,对于低血压患者来说,还可加强其对于低血压日常调护的相关了解,如缩短洗澡时间、平卧时缓慢起身等。

猜你喜欢

测血压王强低血压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花钱请人帮忙“自杀” 对方拿钱后跑了
低血压: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大问题
Tricks of the Trade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先排小便再测血压
爱焦虑的人别自测血压
血压偏低是否需要治疗
测血压时别憋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