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感理论下的城市墓园植物景观设计研究初探★

2023-01-10司宇倩

山西建筑 2022年12期
关键词:五感墓园触觉

司宇倩,朱 铨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 杭州 311300)

1 国内城市墓园现状

1.1 城市墓园

我国对于墓园一直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北京林业大学邵锋在其硕士论文中将墓园定义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的墓园是指生者为逝者建设的供遗体或骨灰存放的场所,包括公墓和陵园;而狭义的墓园是指具有园林形式设计的殡葬场所,这种设计方式将殡葬文化与园林文化很好地结合起来,是现代墓园发展的主要方向[1]。2002年建设部发行的《园林基本术语标准》中对墓园进行了说明:园林化的墓地[2]。标准中把墓园归入了城市绿地系统的一部分,并且明确墓园除了基本的殡葬功能之外还具有生态、休闲等功能[3]。哈尔滨工业大学黄席婷根据墓园所处区域位置的不同,将其分为城市墓园和农村墓园两类。城市墓园是指在城市建设用地内设立的供城镇居民寄存遗体或骨灰的场所,位于城郊、近郊区或市区之中,用地集约化程度较高,是本文的研究对象;在村镇建设用地之内设立的集中埋葬村民遗体或者骨灰的场所称为农村墓园[4]。

本文研究对象为城市墓园,即位于城市建设区范围内,满足市民安葬骨灰的场所,其中包括了传统墓地和新建的园林墓地。传统墓地指公共墓地,简称公墓,是在我国“义地”的基础上受西方文化影响而形成的人民群众办理丧事的活动场所,属于殡葬园区的范畴,公墓安葬是我国丧葬习俗的进步和发展,是殡葬改革的基础配套工程;园林墓地是公墓建设与发展的趋势,是以殡葬为主要用途,并具有游憩、教育、休闲等功能的特殊公园,更多的考虑了生者对墓区环境的需求,促进了园林墓地的发展。

1.2 国内大部分城市墓园现状及现存问题

尽管墓园建设越来越朝着园林化发展,但是我国大部分城市墓园,尤其是大部分传统墓地,并未真正实现园林化,所谓的改造也仅仅只针对了墓园的其中一小部分进行了小范围改造,而墓区大部分还是保留着原状——单一松柏类植物配置、墓碑林立、阴森萧条,除清明等祭祀节日以外鲜有人来。而对于小范围墓区的改造也只是增加了一些新型葬式,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植物数量,未从根本上改变墓区现状,墓区设计者并未充分了解墓地周边居民以及城市普通民众对于城市墓园植物景观的需求,没能对墓区进行人性化改造及设计。因此本文从人性化角度对城市墓园进行改造及设计,引入了五感理论,旨在充分考虑人群五感需求,营造公园式墓园,提高城市墓园景观满意度。

1.3 植物景观设计在城市墓园中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的墓园中植物大多都是比较单一的松柏类,配置方式陈旧,基本只是简单的列植,没有景观性可言,生态效益也较差,因此给人们的印象通常都是阴森、悲哀的情绪,很大程度上是园中植物景观造成的。相比其他无人问津的城市墓园,人们更愿意去植物配置较为丰富,墓区内的墓碑大部分掩映在植物群落之中,游人入园后看不到成排布置,令人压抑的墓碑群,不会产生强烈抵触的心理反应,同时这些环境优美的城市墓园也具备完善的管理体制和成熟的配套设施,因此丰富植物景观是改变墓园萧条现状的关键方法。

园林化作为墓葬发展的新趋势,以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营造纪念性空间,目的是希望改变传统丧葬观念,丰富墓区景观功能,缓解墓园与人之间的矛盾,在满足丧葬需求的同时,使墓园具备教育、休闲、生态、游憩等功能。园林化后的墓园可以更好地融入城市景观,改善人们对墓葬的传统观念,为城市提供开放公共空间的解决方案[5]。

城市墓园属于城市用地,位于城市中的墓园应具有更多多元化的功能,具备一定的生态效益,例如净化空气、美化环境、调节小气候等,并为城市居民提供绿色的生活环境,建设生态墓园,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缓解视觉污染问题。

2 五感理论的研究与应用

2.1 五感理论

五感是人的五种感官(眼睛、鼻子、嘴巴、耳朵、肌肤)的刺激,定义主要包括了形、味、声、色、触等这五个方面。五种感观来源于佛教中的“色、香、声、味、触”,和我们现在所说的五感一致,即眼、鼻、舌、耳、身产生的认知的功能[6]。

五感设计也可称之为多感官设计,是将人的五感充分的结合在一起,人在景观中的感受是互动、综合的感受,同时也是五种感官综合作用的结果。设计中充分考虑将人的五种感官感受运用到景观中,提高人对景观体验的舒适性[7]。

2.2 五感理论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五感理论的景观设计在国外发达国家起步较早实例较多,日本大阪的大泉绿地公园(Oizumi Ryokuchi Park)是国外五感体验景观最早的实践,该公园旨在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康养感官花园,由于其带来的较好的恢复功能,成为之后各地建立康养花园的效仿案例。国内对于五感设计的研究也逐渐增多,更多的集中在康养公园以及儿童公园的景观设计中,在墓园中的应用几乎没有,这也是本文的出发点和创新点,基于五感理论对城市墓园进行植物景观设计可以让城市居民在满足现实生活问题的同时拥有赏心悦目的景观环境,五感设计能够搭建起园林景观与人们主观感受之间沟通的桥梁。

2.3 植物景观中的五感设计

我国对于基于五感的植物景观设计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公园以及康养园林中,这类园林中的主要使用者,即儿童、病人及老年人,对于五感方面的景观需求比较清晰。

儿童公园中的植物设计意在既能吸引儿童的好奇心,又能产生科普作用,符合儿童喜好。视觉方面主要从植物色彩的季相变化、不同活动空间的植物色彩变化、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色彩喜好,以及符合儿童身心成长期间对色彩的生理与心理需求等方面来对儿童公园的植物景观进行研究和设计;听觉上则通过丰富植物种类吸引各种鸟类,鸟类不同声色的鸣叫一定程度上可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并且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对儿童进行鸟类科普;另一方面通过植物景观对儿童公园中的噪声进行降噪处理,保护儿童的听觉系统;嗅觉上利用植物能产生不同气味的特性塑造优美景观环境,刺激儿童嗅觉的感受,帮助儿童获得更好的感知上的成长;触觉上,一方面配置具有特殊质感的植物,感受植物质地会给儿童一种放松轻盈的感受,另一方面设置植物种植区,通过亲手种植植物,对不同植物幼苗进行科普,与此同时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味觉方面,设置植物采摘园,举行采摘活动,儿童在采摘的过程中,品尝到新鲜美味的水果,丰富了味觉感知[8]。

康养公园与儿童公园的五感植物景观设计策略类似,视觉上注重增加开花树种种类及数量,提升季相效果;嗅觉上增加了保健养生植物的种植,增加负氧离子和植物精气的释放量;触觉上通过设置软质铺装丰富触觉感受[9]。

将五感理论应用到景观植物设计中,可以更好地分析使用人群的需求,基于人群需求进行人性化设计的植物景观,更能吸引人群的注意力,成为一个好的景观。对于城市墓园来说,人性化设计对于改变现状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使用人群五感需求对墓园植物进行设计,可以帮助城市墓园更好地融入城市,推动墓园园林化发展。

3 基于五感理论的城市墓园植物景观设计研究

3.1 视觉方面

视觉对于环境的感受最为直接,我们对于身边美好的事物和景观,通常是用视觉来感受的。植物色彩是园林植物景观的重要观赏特征之一,是最能被人感受和体验的因素,具有第一视觉特性[10]。对于墓园中的视觉植物景观设计,下文从植物色彩、植物种类、植物形态、植物配置形式、林冠线以及搭配其他景观要素六方面来进行设计研究。

传统墓园的植物大部分采用常绿松柏类乔灌木,色彩单一,缺乏趣味感,且松柏类植物颜色偏深绿色,易给人造成深沉、压抑的内心感受。因此,城市墓园中应该适当增加色叶树种以及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尽量做到乔灌木季相分明,四季有花可赏,避免单一色彩植物重复利用,增加观赏性,减轻墓园冷峻感;同样,城市墓园中应当增加植物种类,充分利用乡土树种,丰富景观视觉效果;对于植物形态,建议尽量避免种植表达悲痛的垂直型植物,多选择表达庄重肃穆的垂直向上的植物以及其他具备优美形态的植物;植物配置形式应尽量减少单调的列植、对植,建议增加植物群落,乔灌草搭配种植,丰富景观层次,达到前景、中景、背景相分明的景观效果;远景植物尽量做到高低错落有致,营造自然生动的林冠线;放眼全局,综合考虑植物组团与周边环境、景观小品等其他景观要素的关系。

3.2 听觉方面

作为感知景观环境的听觉系统,耳朵能够感受到景观活动过程中身边所发生的所有声音,因此在景观营造中听觉景观设计尤为重要,尽管听觉感知不如视觉感知广泛,但其仍然是人体其他身体感知所不能替代的。对于墓园中的听觉植物景观设计,下文将从植物降噪、植物枝叶声、花鸟鱼虫声以及搭配其他景观要素四方面来进行设计研究。位于城市中的墓园必然会受到城市噪声的影响,因此在墓园边界可以采用植物围合的软边界对外界城市噪声进行降噪处理,并且还可以缓解墓园边界感,缓和城市与城市墓园之间的关系,让城市墓园更好地融入城市之中;对于墓园内部,也可以利用树篱、低矮灌木对私密空间进行围合,为人们创造舒适私密的环境空间;植物枝叶在四季不同外界因素的影响下碰撞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在选择植物的时候,可以选择枝叶质感不同的植物搭配种植,尽量避免枝叶会发出奇怪声音的植物;通过丰富城市墓园中的植物种类,营造良好的动植物生境,吸引各种小动物和鸟类,这些来自自然的花鸟鱼虫声会令人放松且舒适;除此之外,下雨天雨水拍打植物的声音,流水冲击水生植物的声音也会让人仿佛走在公园之中而不是阴森可怖的公墓之中,在城市墓园建设中,应该充分考虑植物与其他景观要素以及自然要素搭配设计,尽可能营造富有生趣的墓园环境,努力改变人们对墓园的传统观念。

3.3 嗅觉方面

人类的嗅觉感知很敏锐,研究发现我们的情绪和嗅觉之间会相互影响,植物的味道会引起空间环境的变化和空间参与者的心理和生理变化,在景观设计中芳香类植物是建立嗅觉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11],在城市墓园的植物景观设计中搭配种植芳香植物能够满足人们的嗅觉感知,并使人身心愉悦。下文将从芳香植物、保留芳香以及减轻异味三方面来对城市墓园嗅觉植物景观进行设计研究。

研究表明,经常处于芳香植物环境中可以使人皮肤温度下降,脉搏减少跳动,血液随之减慢流速,心脏的负担减轻,使人思维活动意识增强,因此在城市墓园中应适当增加芳香植物和开花花卉的比例;对于带有芳香气味的小空间,可以通过植物围合空间,改变风的流向,加以保留芳香气味;人们对于异味总会避而远之,但是垃圾桶、垃圾存放站的存在在任何地方都不可避免,因此种植可以吸收异味的植物也尤为必要,加之大气作用把周边环境净化,减轻异味,营造令人舒适的祭祀环境;除此之外还要避免种植花或果实具有异味的植物。

3.4 触觉方面

人的触觉体验通常是利用四肢触摸周边事物来实现,不同的景观形式可以通过不同身体部位来实现触觉体验,触觉可以将环境信息传达给人们,不仅如此,景观空间中的微气候也会对人的皮肤有轻微的影响。针对触觉的植物景观设计尚少,但是触觉也是五感体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下文将从植物叶片、软质铺装、空间隔离以及可践踏草坪四方面来进行触觉方面的植物景观设计。

种植叶片、枝干具有特殊质感的植物,例如背面具绒毛的植物叶片、具有特殊纹理的枝干等可以丰富人们手部的触觉感受,增加人与自然的接触,营造轻松惬意的墓园环境;相比于硬质铺装,在步行小路利用具有减震效果的源于自然的材质,如落叶、树皮等作为道路铺装可以增加人们脚部的触觉体验;叶片柔软的植物会让人想靠近,而带刺的植物会让人下意识想躲避,因此,在城市墓园中对于私密空间的营造可以利用带刺植物进行围合,相比于硬质墙体以及不做遮挡,利用带刺植物不仅可以满足空间分割,而且还可以增加绿化面积,美化环境;对于墓园中的缓坡地带以及开敞空间,可设置可践踏草坪,丰富触觉体验的同时满足人们休憩、游玩的需求。

3.5 味觉方面

景观上对于味觉方面的设计主要集中于在园区内设置种植采摘园区,人们可以在体验采摘的同时品尝到瓜果,为人们提供了味觉参与体验,在城市墓园中,则主要从树种选择及种植上来营造味觉体验,主要分为以下三种:可采摘经济林植物、不可采摘经济林植物以及果树葬。

在墓园植物的树种选择上搭配种植经济林植物如柑、桔、枇杷等,既可增加经济效益,又能改变墓区寂静凄凉的情调,人们可以观赏也可以采摘并品尝其果实,营造存在型味觉体验;同时也可在一些纪念区域种植不可采摘经济林植物,人们只可观赏不可采摘,产生类似“望梅止渴”的虚拟型味觉感受;在墓葬区增加新型果树葬式,将墓碑设置在两棵果树之间,果树采用可以控制高度,便于管理的品种,如番石榴、黄皮、红橘等,不过此类方法更适用于南方水果多的城市,与传统墓碑相比,果树葬的墓碑趋于矮化,既减少了石材的使用,降低了丧葬的本钱,又缩小了占地面积,缓解了墓区土地紧张的压力,同时还增加了人们的味觉体验,绿化了墓区环境。

4 结语

城市墓园作为城镇用地存在于城市之中,必然要做到与城市相融做到被大众所接受,必然要改变传统墓园阴冷肃穆的氛围,做到园林化,而植物景观设计是改变墓园现状的一个关键因素,传统墓园除清明、冬至等祭祀节日以外无人问津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其植物单一,环境清冷。五感理论从人的角度出发,基于其对城市墓园植物景观进行设计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促进人们接受新型墓葬,接受城市墓园,改变传统观念,促进城市发展。

猜你喜欢

五感墓园触觉
日日是好日
亚里士多德的触觉科学辨析
基于人体五感对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的应用研究——以滨湖湿地森林公园为例
唤起人工触觉 实现“意念控制”的假肢
借一场火
墓园里的机器人(环球360°)
船内船外
景观的语言
触摸远隔重洋的你解密触觉互联网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