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升护理学生从课堂过渡到临床实习的策略
2023-01-10甘露
甘露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病区,广东 广州 510405)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在2015—2035年的20年内我国老龄人口数量将维持年均100 万人的增长,到2035年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20%,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达4.8亿[1,2]。护理专业的创新发展将有效缓解社会健康焦点问题。健康是促进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既关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也关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大计。在新时代社会主义价值观引领下,国家对卫生事业的发展愈发重视,提出“健康中国2030”战略指导方针,护理学有了更深刻的内涵、更广阔的外延,承载着更多维护人类身心健康的使命,高学历高素质的专业护理人才将是成熟先进的卫生事业标杆。时代的呐喊不仅需要我们爱岗敬业,更需要我们完成“传承与创新”的使命。
1 分析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1 实践护理技能水平薄弱护理学生在实习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实践技能操作水平相对较薄弱。原因是护理高校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的是理论学习,技能操作课程较少且部分教学工具落后,设施配置不齐全以及护理技术更新慢等。
1.2 主观能动性相对不高护理的社会认可度与“白衣天使”的美誉相悖,部分人对护理专业有偏见,频频上演的“护患之殇”让涉世未深的护理学生们诚惶诚恐;再者,“90 后”和“00 后”独生子女特殊的成长环境让他们难以角色转换;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护理专业缺乏深刻的认知。然而,医疗卫生事业要发展,必然离不开护理专业的发展。
2 提升护理学生从课堂过渡到临床实习的策略
着力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构建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重发展的应用型本科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中国健康事业发展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坚持知识、能力与素质培养为一体的“全人教育”理念,创建高素质应用型护理人才“1234”培养模式,即一条主线、两个能力、三个体系、四个体现。(1)一条主线:以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为主线。(2)两个能力: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3)三个体系:构建本科护理学通科教育与专科化培养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实践体系和以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重要途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4)四个体现:在教育教学中体现以素质为本,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体现强化基础,拓宽视野;体现培养独立学习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体现为职业持续发展奠定获取和再生知识能力的基础[3]。提升护理学生从课堂过渡到临床实习的成效,必须坚持专业教学与人文素养相结合,以实现让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高效优质护理目标。
2.1 转变教育观念,联系实际生活与临床,启迪思考,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护理人才。
2.1.1 从思想上更新教育观念教导学生应从单纯的护理技术人员,转变为具有批判性思维、创造精神、能够成为促进护理工作发展主体的、能胜任临床一线工作的高素质专业人才[4]。采用“示范一模拟一参与”三位一体综合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融多媒体、虚拟仿真实践教学技术和方法于一体的实践教学策略,集临床操作演示、案例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及讨论分析(学习、参与、讨论)三位一体的综合实践教学模式[5]。临床操作演示由带教老师借助视频、模型人、虚拟仿真技术等演示临床具体操作。案例情景模拟让学生结合临床案例,自主完成临床处理的具体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角,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选临床案例,再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讨论。带教老师主动地了解学生,倾听学生,鼓励学生,相信学生,因材施教,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业务水平,实现教学共赢[6]。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信心与热情。有效促进学生思想素质、临床实践操作、职业素养和医学人文精神等综合能力的提升,提高学生临床实践水平。
2.1.2 突出专业特色认真做好入科宣教,充分了解本科室常见病的生理及病理的主要症状及护理措施,突出护理学习的重点是掌握与护理程序相关的基本内容,在临床中灵活运用。
例如巡房发现患者病情变化你该怎么做?考核的不仅是急救护理知识,还有技能操作和心理素质。我们要掌握“意识ABC”病情观察原则,首先查看患者是否有意识,如无意识要立即进行BLS 评估,当确定无脉搏或不确定是否有脉搏时,立即开始CPR,因为实施不必要的按压要比患者需要按压而未给予按压的伤害性小,对于没有脉搏的患者,延迟或未开始CPR 会降低存活机会;若患者有脉搏,则进行ABCDE 初步评估,边评估边治疗,当评估出问题时应立即进行对症治疗。以ABC 举例说明,如:
“A”查看气道是否通畅时,要注意查看口腔、鼻腔有无异物,有则直接安全取出或立即采用吸痰;如无异物,则需要快速开放气道,必要时使用口咽通或鼻咽通。“B”查看呼吸时,呼吸深快,立即取半坐卧位或端坐位,使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必要时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呼吸缓慢或暂停时,宜去枕平卧,使用简易呼吸球囊通气或立即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C”查看循环时,宜心电监测(最好使用除颤仪)关注患者血压情况,同时关注血糖、肤温、尿量等,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如患者出现休克症状,立即取仰卧中凹位,快速大量输液必要时加压,但应注意避免诱发心衰,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输血治疗和原发病治疗;如未出现休克症状,则遵医嘱输液治疗;同时进行SAMPLE 的再次评估。其次当患者病情变化时是有意识的,则直接按照ABCDE 初步评估到SAMPLE 再次评估的原则进行。教给学生够学、够用的知识,努力将每个知识点设计成一个工作流程,让学生领会;坚定自主实践的改革思路,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引导学生沉着自主分析,满足实践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的需求,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专业素质。
2.1.3 把握专科特点运用横向对比法,将前后知识点进行联系、迁移,将类似病症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遵循“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原则,抓重点辨证施护,注重学生联想及分析比较的综合能力,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4 重视实践教学避免教师“抱着走”和学生“照方抓药”,可采用多媒体教学、病例汇报分析、小讲课、护理查房及管床责任制等方法,有效地缩短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的距离,还可采用“角色置换”法,“真人真做”等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2 提升护理学生从课堂过渡到临床实习的成效,不仅要传承与创新,还要消除偏见。
2.2.1 正确认识护理专业护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是医学科学领域中重要的分支学科。“三分治,七分养”高度概括古代医学与护理学的关系。近代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战中,对伤病员精心护理,使病死率从50%降到2.2%,她在《医院札记》和《护理札记》指出护理工作的生物、社会性和精神对身体的影响等彰显护理的重要性的观点。现代高校本科护理专业已全面铺开,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护理“博士一级”授权的高校共25所,还有39 所具有“博士二级”授权和硕士授权的高校参加了评估。2020年制定“十四五”规划建议时,总书记专门召开座谈会,听取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医药卫生界坦诚交流、共商国是。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政协委员并参加联组讨论,提到“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为进一步做好维护医疗秩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工作,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央综治办、公安部、司法部四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维护医疗秩序工作的通知》,坚决打击涉医违法犯罪,维护良好秩序。由此可见,从古至今不管是个人还是国家层面都非常认可护理专业举足轻重的社会地位。
2.2.2 强化护理学生与护理对象的沟通交流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是人内在思维与外在表达技巧的完美组合,是护理学生在工作中需要提升的重要因素。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对一万份人事档案进行分析,发现智慧专业技术和经验只占成功因素的25%,而成功因素的75%取决于良好的人际沟通。强化护理学生与护理对象的沟通交流能力是带教老师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在医患沟通时,用语要准确、慎重、简单易懂、以诚相待,注意对语言、语音、语气、语调、语速的训练,语言表达兼顾礼貌性、婉转性、安慰性、稳妥性、专业性、情感交流性等明显的职业语言表达特色,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在进行了系统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以及专业基础知识的巩固后,可开设专业性的语言训练课程,在课堂演示、情景模拟教学、录像回馈、案例分析等课程教学中学习临床语言表达技巧[7]。通过举例、情景会话等方式,让护理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性表达技巧,提高护理学生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能力,在学习中不断创新与探索,积累经验,实现优质护理。
2.3 提升护理学生综合素质护理学生将来不仅是一个照护者、治疗者,还是健康的维护者和教育者,需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创新实践能力、文化素质及身心素质[8]。强化护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必须以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为基础,当前社会已经对高校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9]。在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方面,要不断提升学生服务理念,将优质护理服务牢记于心;在专业素质及创新实践方面,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成为高校育人目标中重要的一项[10],要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以理论学习促进实践能力的创新升华;在文化素质及身心素质方面,通过人文熏陶提升人文素养,以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