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改革下县级社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浙江省青田县供销合作社以农合联为载体推动供销合作事业跨越式发展
2023-01-10郑晓敏舒彦杰张晨晨
郑晓敏 舒彦杰 张晨晨
青田县供销合作社围绕“三位一体”改革,以农合联为载体,从探索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做强农合联服务平台,到创新组建新型基层社做好农合联服务体系,供销合作社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企业、村集体经济等涉农主体及组织在服务农民、组织农民上共同发力,从搭建服务平台到扩大服务规模化,再到创新服务内容和形式,走出了以服务规模化为核心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子。
浙江省青田县供销合作社始创于1950年,在经历与商业局的两次合并后,于1978年恢复重建。青田县社于1999年至2002年开展改制工作,除县社本级及1家停产歇业的基层供销合作社外,将所有的基层供销合作社、社属企业进行改制解散,虽然工作压力小了、经济负担轻了,但县社至此开始成为无抓手、无政策、无资产的三“无”空壳供销合作社,“鞋儿破、帽儿破,哪破哪是供销合作社”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在缺乏必要的资源、政策支持下,如何进一步发挥供销合作职能,推动农村合作经济发展成为青田县供销合作社所面临的首要难题。而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时期亲自倡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三位一体”综合合作,则为青田供销合作事业焕发了新的生机。2015年,由习近平总书记主推的农村“三位一体”改革在浙江全省推行,青田县供销合作社逐步建立了具有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服务功能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探索出了一条独具山区特点、青田特色、后发特征的“三位一体”改革发展新路径,有力实现涉农资源“统”起来、利益联结“紧”起来、合作运转“实”,走出了一条富民增收的有效路径。
培育农合联龙头企业,增添产业集聚赋能新动力
2017年,为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及政府主导作用,青田县供销合作社作为农合联执委会单位,组织青田县农合联会同青田县政府、丽水市农投公司共同出资2000万元成立农合联资产经营公司——青田县侨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挥农合联农民合作基金、资产经营公司的引领作用,引导农合联会员开展合作投资经营。
作为农合联开展“三位一体”为农服务的公共平台,该公司秉持“让利于民、服务大局”工作宗旨,在全县范围累计推广建成稻鱼米“五统一”标准化示范基地7000亩,所有基地均安装智慧农业设施,逐步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程可溯源、互联共享的追溯服务。先后建成总投资4770万元的山茶油冷榨加工厂(浙南油库青田山茶油科创中心)、投资4200万元的“稻鱼共生”全产业链提升综合扶贫项目的竣工投产,可年精加工大米1.5万吨、山茶油180吨,逐步形成涵盖稻鱼、油茶、杨梅等各类特色农业产业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大格局。建设总投资6900余万元的侨乡农产品精深加工仓储园区,一期已成功招引安能物流、酱板鸭加工等企业入驻,并建成农产品出口冷库,打造集研发创意、精深加工、物流仓储等功能于一体的优质农产品集聚示范基地。
为拓宽市场销路,青田县供销合作社指导青田县侨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嵊州、上海、慈溪、青田、莲都五地开设1家侨乡农品城展示展销中心及5家直营店,并先后于全球19个国家设立100家农品城海外专柜及奥地利、德国的2家农产品海外仓,开创“国有企业+互联网平台公司+物流公司+海外区域贸易商”模式,带动本土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累计实现稻鱼米、山茶油等自营农产品累计销售额达5000余万元,市场化销售率从11.5%提高到45.6%以上,带动丽水地区农产品出口销售额超6000万美元,成功以1000万元农合联合作基金撬动全县农业生产大局,成为正确处理政府、市场、社会三者在农业治理体系中关系的典范,有力发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的协同治理作用。
创新“三位一体”基层社,探索集体经济增收新路径
2019年,浙江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改革推动农合联更好服务乡村振兴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推动小农户、家庭农场入社和合作社联合”。青田县供销合作社(农合联)紧扣契机,创新基层社组织形式和联合社治理机制,通过农合联会员、村集体经济入股等形式组建6家“三位一体”联合合作性质的新型基层供销合作社,通过公司化运营方式带动乡村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集体共建”模式改变单打独斗,实现抱团发展。以建立村集体、村民、基层社之间长期互利关系为目标,按照“民主自愿”原则,以当地村集体经济及产业为基础,共同入股注册青田县祯埠供销有限公司来领办“集体共建型”祯埠基层社。该社按照“一个服务中心+N个民生服务”内容开展现代农业发展工作,形成“民办、民管、民营、民受益”的互助型基层服务组织。“一个中心”指青田县祯埠现代农业服务中心,由农资供应、电商服务站、农产品购销、日用品超市、综合服务区五大功能区组成,为祯埠镇及周边区域农户提供农资供应、农技推广、农信担保等服务;“N个民生服务”指开展物资供应、渠道对接、承接项目等系列服务。截至目前,祯埠社通过消费帮扶活动,组合销售青田稻鱼米、山茶油、手工红糖等多款农特产品,形成县域农产品“供应+销售”双向渠道的互联共通,累计为农增收42万元。
“产业联结”模式创新项目驱动,实现链式发展。结合舒桥特色中药材产业基础,整合县、乡、社会能人三方服务资源,成立以“青田县舒桥供销有限公司”为主体的“产业联结型”舒桥基层社。依托该社建立中药材产业农合联一体化服务平台,以项目带动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推动年深加工2000吨百合项目积极入驻腊口农产品加工仓储园区,预计建成后舒桥供销合作社可为青田中药材产业农合联提供精深加工、现代化仓储等专业化服务;依托该社开展瓯江原生中药(浙贝母、百合等)品种保护科普基地项目建设,建立集种源保护、组织培育、种植推广、科普教育和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中药材基地,推动青田中药材产业步入绿色化、高效化进程。此外,该社积极实施跨区域协作,大力推行产业联结、统租分包、借种包收等模式,在全县6个乡镇鼓励推广建成中药材示范基地共13处1680亩次,通过借种收获中药材种苗100万斤,实现“一亩田万元钱”收益效应;拓展多方为农服务,参与县社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项目,在舒桥乡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基层网,设立田间产业保鲜仓,打通农产品配送“最后一公里”。
“强村抱团”模式凝聚组织合力,实现区域联建。利用实体化公司运营理念,创新体制机制,拓宽衍生商品销售渠道,积极带动村民全民创业、全域一村、全网带货,组建“政府单位组织牵头、强村公司注册入股、特色产业带头发展”的“强村抱团型”祯旺基层社。该社由祯旺乡6家强村公司(即6个村集体)共同参股注册成立,以6个村支部书记为核心社员,全体村民为基础社员结构进行管理,打造“1+6+6+N”合作化供销基层综合体。村民销售或采购产品可按照“村集体收益+个人销售提成”方式,既赚到佣金又帮村集体增收。成立以来,该社通过村企合作,带动30多户低收入农户流转100亩土地种植甘蔗,出产优质红糖8万斤。目前,该社已累计拉动村集体经济增收120万元,村民增收290万元,带动70余名村民就业。
发展特色产业农合联,开启生态农业发展新篇章
青田县具有独具特色的生态农业模式——青田县“稻鱼共生”系统,是我国首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然而,获得这一殊荣后,青田并没有多少实际收益。稻鱼米价格还是一如既往,种植面积还一路萎缩。
为改善稻鱼产业一盘散沙状况,青田县供销合作社按照“一业一联”的要求,于2017年3月建立全县首个产业农合联——稻鱼产业农合联,并以农合联大平台抓品种、抓标准、抓品牌,创建“青田稻鱼米”农业品牌,努力助推“稻鱼共生”产业发展成当地农业主导产业。成立以来,稻鱼产业农合联以“青田稻鱼米”品牌营销为龙头,放大“稻鱼共生”金字招牌在市场中的影响力,推广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种植标准、统一加工包装、统一品牌形象的“五统一”标准化种植模式,培育黑米、丝苗、嘉丰优2号、甬优17号、润香、银秋等品种,先后四年荣获“浙江好稻米”金奖,荣获“2019中国好稻米”、黑龙江国际大米节双金等荣誉,成为首届联合国地理信息大会指定用米,切实提升稻鱼米影响力。加之定位“稻鱼之恋”,挖掘品牌故事,赋予品牌内涵,从举办“稻鱼之恋”的开犁节、开镰节,到亮相各类推介会、展销会;从邀请网红进行直播,到九个挂职县长吆喝卖米等品牌营销专业服务下,青田县稻鱼米的售价从曾经的每斤3元涨至每斤10元以上,辐射带动全县5万余亩稻鱼共生产业发展,助农增收5000余万元,帮助全县30多个重点脱贫村实现消薄增收。
得益于稻鱼产业农合联的成功,青田县先后还组建了杨梅、油茶、茶叶、中药材等产业农合联,按照一个产业带头人、一位首席专家、一个发展目标、一套扶持政策、一个管理团队、一套管理制度、一场产业服务活动、一个专业服务平台“八个一”标准完成产业农合联规范化建设,通过产业农合联载体整合同类生产者、管理者、营销者,实现抱团发展,扭转了农业产业“小、散、弱”格局。截至目前,青田县五大产业农合联累计吸纳个人会员69名、团体会员250个,利用土地面积50万亩以上,带动数万名农民实现增收致富。
启示
青田县供销合作社围绕“三位一体”改革,依托农合联载体,从探索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做强农合联服务平台,到创新组建新型基层社做好农合联服务体系,供销合作社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企业、村集体经济等涉农主体及组织在服务农民、组织农民上共同发力,从搭建服务平台到扩大服务规模化,再到创新服务内容和形式,实现了产、供、销更加便利和普适化,走出了以服务规模化为核心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子,架起了涉农主体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效衔接的桥梁。农合联不仅有助于整合为农服务资源,助推农业“接二连三”,实现农业多功能和行业协调发展,提供多元化服务,推进小农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更有助于健全供销服务体系,包容合作经营、公司经营、股份合作经营,并且为多类型规模经营和产业化经营提供制度与组织的空间,构建全产业链的利益共享机制,打造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实践证明,这不仅是对供销合作社自身的改造,也是对当前供销服务体系的完善,加强了联农带农作用,稳定了合作经济属性,有助于促进产业振兴、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