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论语》
2023-01-10
《论语》子路篇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译文】子路对孔子说:“卫国国君等着您去治理国家,您打算先做什么?”孔子说:“首先必须先正名分。”子路说:“有这样做的吗?您真是太迂腐了!这名怎么正呢?”孔子说:“仲由,真是鲁莽啊!君子对于他所不懂的事情,总是采取存疑的态度。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就不能兴盛;礼乐不能兴盛,刑罚就会不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怎么办才好。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个名分,且必须要能够说明白,说出来一定要能够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行,从不会马虎对待的。”
【评析】这一章讲述的主要问题是“正名”。“正名”是孔子“礼”的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名的具体内容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只有“名正”才能“言顺”,接下来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译文】孔子说:“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务,他却搞不懂;派他出使各国,又不能独立交涉应对;虽然读书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评析】《诗经》是孔子教授学生的主要内容之一。他教学生诵《诗经》,不只是为了诵《诗经》,而是为了让学生把《诗经》的思想运用到政治活动之中。儒家不主张死背硬记,当书呆子,而是强调学以致用,将书本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译文】孔子到卫国,冉有为他驾车。孔子说:“人口真是多啊!”冉有说:“人口已经如此多了,又可以做些什么呢?”孔子说:“使他们富裕起来。”冉有说:“已经富裕了,还可以做什么呢?”孔子说:“教育他们。”
【评析】本章中,孔子提出了“富民”和“教民”的思想,而且是“先富后教”。这是正确的。但这并不是说对老百姓“只富不教”。在孔子的观念中,教化百姓始终是十分重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