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北民俗文化与旅游结合的开发与设计

2023-01-10令昕陇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学院

文化产业 2022年36期
关键词:苏北民俗文化文旅

令昕陇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学院

对于特定地区的旅游产业来说,文化永远是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同样,一个地区的民俗文化也与当地旅游产业有着密切联系。民俗文化是具有地域特征的旅游文化资源,实现文旅融合发展,有助于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文化产品,从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苏北地区历史文化悠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项目。在历史上,苏北地区形成了气势恢宏的“英雄文化”,并且当地受“齐鲁文化”“中原文化”“楚文化”等多种文化的影响,留下了许多风景名胜、民俗景区、文化艺术体验馆和历史遗址,另外,当地还有许多有地域风情的文化名城和特色城镇。因此,当地旅游业也应从民俗文化资源开发的角度出发,进一步促进民俗文化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

随着我国新时期文旅产业发展的不断优化,旅游活动越来越成为广大民众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一种消费活动。对于不同的消费群体来说,文化消费的需求存在地域性、特殊性、民族性、历史传承性等特征,因此特定地区的民族文化越来越成为影响当地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由此可以看出,特色旅游文化资源是未来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和主要依托。地域旅游资源包含多方面内容,主要有以山水风貌为代表的自然旅游资源,以历史古迹、人文景观为代表的人文旅游资源,以及以民间文艺、民俗风情、节日活动为代表的民俗文化资源。而在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过程中,需要重点把握民俗文化的核心内涵,体现当地鲜明的地域特征,同时实现对地域文化美学性、地理性、历史性、人文性的综合呈现,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精神文化的深层需求。

苏北民俗文化资源体系的主要构成

一般来说,苏北地区主要包含江苏省的连云港、宿迁市、盐城行政区以及徐州等区域。从整个区域范围来看,该地属于黄淮流域的过渡区;从历史发展来看,当地发生过多次黄河改道从淮河入海,因此也形成了非常独特且多样的水文化传统。在千百年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苏北地区基本远离历朝历代的政治中心,在文化传承过程中拥有相对独立的发展空间,这也使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得到了有效保存,形成了以下几种较为明显的民俗文化系列内容。

乡土文化

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苏北地区的乡土文化是我国农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苏北地区独特的物质、非物质文化遗存。从地域空间范围来看,当地的乡土文化是人们在高度社会化发展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文化价值观念、伦理准则以及共同的文化现象。它是当地乡村独有的相对稳定的文化形态。人们在与大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孕育出多样化的乡土文化景观。主要包括苏北地区独特的建筑文化、饮食文化、田园景观、农耕文化、手工艺文化等,这些文化与当地的自然风貌、环境、气候紧密相连[1]。对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者而言,当地独特的民俗风情、乡村风光、乡村文化生产形式、空间环境,有助于为未来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丰富的文化要素,并且可以充分借助城乡发展的差异性构建出更加独特的文旅产业项目,并最终构建出集观光旅游、购物、度假、休闲于一体的集成化发展模式,促进苏北地区民俗文化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乡土文化的旅游资源开发还有助于传承当地的乡土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从而构建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

海洋文化

在苏北地区,连云港以及盐城等地与黄海相邻,这也为当地百姓孕育具有地域特征的海洋文化提供了基本的物质条件。当地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期依靠海洋进行生产、生活的多元化互动,因此形成了较为独特的人际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缔造了海洋文明的基本形式,人们将这种文明称为“蓝色文明”。在苏北地区,海洋文化具有较明显的商品属性,如在当地沿海地区,人们利用沿海滩涂进行近海养殖,还有人进行远洋捕捞等生产活动,这些共同构成了海洋文化的商品贸易体系。由此可以看出,海洋文化是当地百姓以海洋为基础形成的一整套包含精神、社会、物质、行为多层次内容的文化性内涵,是人们与海洋进行互动的产物。对于新时期苏北地区的文旅产业发展来说,对海洋文化的开发与设计,有助于展现苏北地区人们相互协作、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内涵,同时也能突出当地人从事渔业的精神信仰,并利用当地具有民俗风情的历史名人、事件、审美艺术形式、海洋节日,打造具有差异性的文旅体验产品。如构建海洋文化风情街区、海滨小镇等,带给人们更丰富的文化体验。

农耕文化

一般来说,农耕文化是特定地区的农民在世代农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精神文化内涵,具有较为强烈的地域特征。尤其是在苏北这一长期发展农业的地区,这种农耕文化的特征更加明显,保存得也更加完整。苏北地区一直都是粮食的重要产地,因此较为传统的农耕习俗也成为当地民俗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如人们在从事农业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发明了许多与当地农业生产相关联的农业用具、农业生产流程,并且在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密切,形成了以农业生产为纽带的社会性互动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具有苏北地区农村文化特征的语言、民歌、民谣、风俗习惯、戏剧形式等[2]。比如,有当地民俗风情色彩的洋山庙会、古老方言、落子舞、云排舞;以当地农作物生产为基础形成的特产美食,如水凉皮、传统小吃等。民间艺术形式也丰富多样,有剪纸、儿童画、淮海戏、梆子戏、糖塑;民俗活动主要有武术、斗鸡、风筝、拔河、跑旱船、杂技等。

苏北民俗文化融入当地旅游开发设计的重要价值

有助于丰富当地旅游产业体系的内容和形式

在当前全域旅游以及文旅产业融合战略的推动过程中,地区旅游产业体系也发生了进一步的升级和演变。人们对旅游文化体验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他们希望在快节奏的生活中,短暂地进行异地旅行,并在旅游观光的过程中体验自然风光、民俗风情、民俗文化等,满足自身的文化需求。我国地域十分辽阔,不同地区的民俗风情和自然风光有较大差异[3],因此,进一步挖掘地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有助于借助民族文化项目创新旅游产业体系的开发与设计,实现旅游产品的差异化发展,进一步增强旅游产品在同类型产品中的竞争优势,为游客提供差异化的民俗文化服务。如苏北地区独特的海洋文化、楚汉文化等可以为西部内陆地区和其他地区的游客带来独特的文化体验和情感体验,从而扩大苏北文旅产业的受众范围。

有助于进一步充实苏北旅游文化的内涵

在全国文旅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地区旅游文化资源和民俗文化融合的程度越来高,文化旅游也逐渐成为比自然风光更具吸引力的全新旅游模式。因此,以苏北民俗文化为基础构建特色文化旅游形式,能够进一步发挥文旅融合优势,有助于转变人们对我国旅游产业发展体系的固有认知,从而充实文旅产业的发展内涵。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苏北地区地处我国东部沿海较为发达的区域,城市化程度更高。当人们物质生活足够丰富时,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就会更加强烈,因此在体验民俗文化旅游观光项目时,越来越多的游客希望能够体验到与精神文化有深刻联系的文化项目。而苏北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正好可以满足这些游客的需求。苏北地区民俗文化本身具有地域性,如汉文化旅游节,元宵灯会,古运河、古黄河体验等,都有助于进一步丰富现代文旅产业的内涵,使游客获得文化上的满足感。

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在全国区域经济结构性调整以及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苏北地区的不同城市也在此推动下参与进来,为带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发挥规模效应和产业效应奉献自身力量。将民俗文化融入旅游开发设计中,有助于进一步发挥不同地区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所具有的经济优势、文化优势、物质优势和环境优势,可以更好地实现苏北地区民俗文化的经济化转换,实现苏北民俗资源向旅游资源的转变;有助于在当地旅游产业的牵引下,进一步带动相关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化,促进经济增长,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如在当地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民俗建筑、苏北地区特色舞蹈、歌曲、饮食等得以保留,并且修建了许多民俗文化村落、风景区等,在吸引外来游客前来参观的过程中,带动了相关衣、食、住、行、游、购、娱等其他产业的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协同推进,有助于稳定当地经济,构建持续稳定的发展格局。

苏北民俗文化融入旅游开发设计的具体策略

构建苏北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一体化结构

苏北地区文化发展源远流长,形成了非常庞杂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系统。因此,在未来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设计过程中,相关参与者也要积极挖掘民俗文化系统中的多元化内容,进而提高旅游资源整合的有效性,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苏北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战略,形成民俗文化景观、民俗文化气氛、民俗文化产品、民俗文化形象、民俗文化产业五个层面的开发设计结构[4]。首先,可以以构建民俗文化景观为基础,总结提炼苏北民俗文化的核心价值,打造文化城市的基础结构。可以根据当地剪纸、儿童画、农民画、梆子戏、淮剧、淮海戏等民间艺术发展形式,构建民族文化体验园区。还可以以当地两汉菜系、传统小吃、名酒之乡、农特产品等要素为基础,构建地域风情饮食小镇。其次,重点构建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的整体气氛,形成区域联动、协同发展的整体格局。一是寻找民俗文化旅游的主导产业,提高整体品质。二是走协同发展道路,扩大民俗旅游的覆盖面。三是以龙头企业为主导打造地区主体产业,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最终形成具有更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团。

加大对苏北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宣传力度

要想更好地让苏北民俗文化融入当地旅游开发设计,就必须进一步提高苏北民俗文化的影响力,利用品牌效应扩大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市场运作。如苏北地区各城市要利用地理位置优势进行协同合作,共同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民俗文化旅游品牌,提高自身知名度。首先,可以通过丰富旅游宣传的形式提高地域文化影响力。利用现代化的网络宣传渠道,加强对苏北民俗节日、民俗手工技艺旅游项目的宣传,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其次,走品牌化发展道路。相关从业者要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将民俗文化的基因真正融入苏北文化景观、乡土景观、旅游景观的构建过程中[5]。如构建连云港旅游节、《西游记》文化节、国际音乐节等,推动民俗文化资源与现代旅游开发模式相结合。最后,还应加强载体建设,在内涵、质量和形象上提高苏北民俗文化旅游的整体构建,增加旅游文化的档次和内涵,共同构建苏北旅游产业区。

利用文化创新打造苏北民俗旅游龙头产品

对于区域文旅融合产业发展来说,当地形成的龙头旅游产品能够成为吸引其他游客前来观光的重要名片。因此,在苏北民俗文化融入旅游产业的过程中,相关人员也可以借助其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力量构建出具有当地特色的文旅融合产品。如依据楚王陵景区构建出以汉文化为主题的民俗旅游主题公园,充分向人们展现大汉文化对苏北地区民俗文化的深远影响,同时利用乡村旅游中的民风民俗、历史传说、历史遗迹充分展现两汉文明在苏北地区的具体表现。还可以将主题公园打造成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精品旅游项目,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创新价值,增强民俗旅游文化内涵。另外,体验性的民俗旅游产品更加受当前受众的喜爱。因此,相关企业可以借助苏北地区原汁原味的古村落、古建筑向人们展现当地独特的地域生产生活方式,利用民间传说、曲艺活动、节日庆典满足游客对互动性旅游产品的体验需求,真正实现文化创新。

构建优秀人才培养机制,加大民俗文化保护力度

尽管苏北地区保留了非常丰富的民俗文化项目和文化资源,但其中许多文化项目面临着失传的危机。如许多具有民俗文化特征的非遗项目在传承过程中“后继无人”;当地许多非遗传承人因为收入不稳定等现实性因素没有能力继续对非遗技艺进行进一步传承,如淮安十八翻、连云港贝贴画等[6]。因此,在将民俗文化融入苏北旅游产业的创新过程中,应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进一步提高文化创新参与者的文化涵养、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培养一批技艺精湛且综合素质过硬的文旅融合人才。苏北地区产生的民俗文化是当地人们在适应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的背景下创建的文化架构,也是一种在原生态社会环境中形成的人际关系的和谐状态。因此,要以当地文化土壤为基础进行人才培养,提高当地乡土文化的凝聚力,进而使更多的人产生心理认同和情感认同,共同参与到民俗文化保护当中。

尽管在当前文旅融合发展的趋势下,苏北地区已经基本构建出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旅游产品规划设计的整体战略,但从整体发展趋势来看,苏北地区民俗文化文旅发展还处在前期探索阶段,民俗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还有多方面的短板和不足,并且各个地区的发展很不平衡。对此,相关参与者需转变理念,创新资源融合的新思路,进而真正发挥出民俗文化在苏北地区旅游产业中的优势,给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猜你喜欢

苏北民俗文化文旅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热贡地区民俗文化中的洁净观与实践研究
CSAMT在苏北月亮湾地热勘查中的应用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秦吉鸟,只为懂爱的人传情
八路军新四军的苏北整编始末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