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正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教学审视

2023-01-09谭向阳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23期
关键词:创新举措课程教学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从“三大矛盾”的维度分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的现实挑战,并从守正原则和创新举措的维度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进行应然审视,希望能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借鉴。

关键词:课程教学;现实挑战;守正原则;创新举措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3.082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干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旨在让学生系统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发现、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的守正与创新,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原则和内在动力。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的现实挑战

根据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战略部署和具体安排,“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在面临很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以下现实挑战。

1.1教学内容繁多与课时安排较少之间的矛盾凸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一方面,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来看,其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尽管在教材里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进行系统进论证和阐释的文字相对减少,但是涉及的知识点还是比较多,这也凸显了教材的整体性和逻辑性。同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高校学生必修的通识性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系统教育,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遵循该课程的整体性和逻辑性原则,不能任意削减该课程教学内容的知识点,要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课时安排来看,高校通常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设计为3个学分,48个学时,一般情况下,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专业课程,都是分别按48个课时进行教学的,可想而知,在48个课时完成以上三个部分的授课任务,很难处理好教学内容“讲全”与“讲透”的关系。由此可见,当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内容繁多与课时安排较少之间的矛盾凸显。

1.2教学目标全面性与效能考评片面性之间的矛盾凸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具有科学性、全面性和协同性的特点。首先是认知教育目标,就是通过课程教学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是信仰教育目标,就是把“四史”教育融入该课程的教学之中,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和信仰。最后是应用教育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发现、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相对于全面性地教学目标,课程教学考评方式却存在片面性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考评要体现的是对教师教果和学生学习效能的综合考评,关键在于考评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虽然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考评方式呈多样化趋势,过程性考评和结果性考评兼顾,但是,在考评过程中往往侧重考评学生的理论认知能力,而忽视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譬如,一方面,从期末闭卷考试试卷的试题来看,很多试题都是考评学生“知其然”的能力,而考评学生“知其所以然”能力的试题很少,即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分析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问题的试题还不多。另一方面,从实践教学考评来看,真正注重考评该课程理论应用能力的还不多,有的只是将读经典原著写一篇学习心得作为考评方式,这种“以理论考理论”的考评方式不能真正考评实践教学的实际效能。由此可见,当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目标全面性与效能考评片面性之间的矛盾凸显的矛盾凸显。

1.3教师有效供给与学生真实需求之间的矛盾凸显

教师有效供给与学生真实需求之间的矛盾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的主要矛盾。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更加注重从理论体系向教材体系转化,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从教学体系向学生的价值体系转化。一方面,从教师的有效供给来看,这主要体现在该课程授课教师的专业背景、敬业精神、执教水平等方面还不能满足学生对该课程教学的真实需要。譬如,有的授课教师专业理论素养无法驾驭该课程的教学;马理论以外专业的教师从事该课程教学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授课教师墨守成规,照本宣科,不去探索和运用现代信息传媒技术;还有些教师忽视与该课程的相关科研工作,过度注重教育教学,忽视相关基础理论研究,使该课程教学缺乏一定的科研支撑。另一方面,由于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各种文化思想的交融激荡,以及我国创业就业的形势严峻,使得学生对该课程教学的真实需求出现多样化的趋向,譬如,有的学生具有传授公务员考试知识点的需求,有的学生具有传授考验政治理论知识点的需求,有的学生具有传授经济形势研判经验的需求等,这样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就会出现“众口难调”的被动局面。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教师有效供给予学生真实需求之间的矛盾凸显。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的守正原则

根据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面临的现实挑战,要切实遵循高校“立德树人”基本规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规律,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的守正原则。

2.1坚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的思想性之正

加强思想引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不是单纯的填鸭式理论灌输,而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强化对学生的思想启迪和价值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入新时代后,“随着我国日益扩大开放、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国同世界的联系更趋紧密、相互影响更趋深刻,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形势和斗争也更加复杂 ”。特别是面对思想文化交融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现实考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要解决好学生的各种思想困惑,帮助学生对多元化思潮进行甄别和净化,不是为了片面追求抬头率和听课率,盲目去追求泛娱乐化和庸俗化,而是要把理想信念教育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之中,把稳学生的思想之舵,补足学生的精神之钙,筑牢学生的信仰之基,真正守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的思想性之正。

2.2坚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的政治性之正

提高政治站位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的又一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要突出政治导向和政治意识,始终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有机融入教学之中,坚持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同时,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结合起来,向学生诠释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关键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这个逻辑论断,深入阐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让学生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根本指导思想”的科学内涵,真正使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持“四个自信”,坚决拥护“两个确立”,不断提升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政治站位,真正守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的政治性之正。

2.3坚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的理论性之正

夯实理论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理论性最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思想引领和理论基础。因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不能脱离马克思主义原著的文本性,要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性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要在阐释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深层次重大理论问题上下功夫,以理论的科学性和彻底性做到以理服人。同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要用好用足课堂理论教学,切忌出现用其他教学方式弱化和替代课堂理论教学的倾向,要注重课程理论教学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防止其他教学方式容易出现的理论碎片化问题,要该课程的理论体系讲清楚和讲透彻,培养学生读原著、悟原理的兴趣和爱好,不断夯实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真正守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的理论性之正。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的创新举措

为了增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根据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面临的现实挑战,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守正原则的基础上,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的创新举措。

3.1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的内容体系之新

教学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的精神食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要根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相关要求,正确理解把握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以及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要以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为蓝本,在深入研究该课程教材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内容核心,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融入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之中,既体现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论性、全面性和贯通性,也体现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针对性和时代性。譬如,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采取专题式教学,可以根据教学逻辑将教学内容进行精炼和整合,设置成紧密联系、融会贯通的若干专题,专题的设置可以分为精講式专题、研讨式专题、调研式专题等,这样可以提升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效能,真正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教学体系再向价值体系转化。

3.2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的手段方法之新

手段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的重要介体。要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手段和方法,不断满足学生对于该课程教学的真实需要。第一,要鼓励、支持和引导授课教师学习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该课程的教学之中,综合运用慕课、微课、微博、学习通等新技术手段,使课程教学活起来,不断增强该课程教学手段方法的创新性和实效性。第二,要改变主动灌输式和被动听课式的授课方式,更多采用启发式、体验式和互动式等教学方法,真正做到灌输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有机结合。第三,课程实践教学要采用期初发布、期中推进、期末汇报的实践任务流程设计,可以启迪学生的研究意识,培养学生的研究思维,使学生思考、质疑、研究、决定和呈现能力得到提升,真正体现OBE的教学理念。第四,要创新该课程考评方式和方法,注重过程性考评和结果性考评相结合,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大力推广和普及无纸化考试,在考评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领悟能力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考评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用能力。

3.3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的话语体系之新

话语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的强力支撑。要根据新时代党情、国情和世情,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话语内容、话语手段、话语表述和话语主体的系统优化和有机融合,真正实现该教学话语体系的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第一,要强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话语内容回应解答时代课题的能力,提升课程教学的话语阐释力。既要引导学生从宏观层面理解和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科学内涵,也要从微观层面切实解答学生在生活、学习、就业等方面的现实困惑。第二,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话语表述的形象化和生活化,增强课程教学的话语感染力。授课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式的话语表述来激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理思考,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第三,要创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话语传播手段,增强课程教学网络话语的感召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授课教师要积极提升掌握和运用网络话语的能力,充分利用学习通、雨课堂、课堂派等平台载体,努力打造课程教学的“智慧课堂”和“智能课堂”,切实增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网络话语的感召力和亲和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中国共产党90年来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的与时俱进及历史启示[N].学习时报,2011-06-28(1).

[2]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

[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基金项目:本文为贵州商学院2021年度教学研究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团队”(2021XJTD0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谭向阳(1973-),贵州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理事,研究方向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及教育。

猜你喜欢

创新举措课程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