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公平视角下家庭因素对普职协调发展的影响初探

2023-01-09康馨予

吉林教育(综合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层面机会子女

康馨予

中考普职协调发展对于优化人才类型结构大有裨益,这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的一项制度性安排。通过中考分流机制,让学生进入不同类型教育体系就读,有利于促进构建新技能型社会、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2022 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规定,在义务教育后的不同阶段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标志着我国普职协调发展进入了新的实践阶段。但其核心仍然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将不同学生划归到不同的教育体系,以此来优化社会人才类型的结构,并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然而,该政策出台的背后也是综合考量了国家、社会、家长、学生对教育不同的需求,成为全社会多年来的持续关切。因此本文将在推行教育公平的背景之下,通过梳理家庭层面的家庭影响因素,对普职协调发展的实践进行主观梳理,以期探索政府及家庭层面应该如何帮助学生获得更高质量的教育机会。

一、家庭因素——教育质量影响因素中的关键

(一)家庭因素影响教育质量的文献研究

国内关于教育机会获取分配的影响因子分析主要有这样三个观点: 一是从社会政治变迁及经济体制转型的视角研究宏观结构性因素与教育机会获得之间的关系[1];二是从制度性因素入手,分析国家宏观政策干预(如户籍制度、教育财政制度、就近入学制度等)对教育机会不平等的抑制或加剧作用[2];三是强调家庭背景因素(如父代职业、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对个体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这也是教育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3]。现有研究成果大多关注于教学机遇获取在数量上的不公平——某一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机遇在各个群体孩子中的分配是不是平等,比如,“谁”能上高中,“谁”能上大学,“谁”在升学成绩争夺中被淘汰了,忽略了同一个学段家庭教育机遇在教育品质的差别和层次分离,以及教学机遇获取品质层次上的平等问题。在我国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日益普及的背景下,“有学上”的社会问题早已解决,“上好学”成为中国全体公民最急切的要求,所以优质教学资源也成为争夺的焦点。在当前探究教育机会获取的平等,首先需要明确区别教育机会的优质程度与品质差别。

孩子的教育机会获取虽然受整个社会构成、政策、家庭教育因素等诸多要素的制约,但相对于整个社会构成、政策等宏观因素,家庭因素有着较高的影响。据此,本研究以家庭因素为切入点,着力研究中学生家庭对其中学阶段教育机会获取的作用,从而对其高中阶段教育机遇获取的不均衡提出解决途径。

(二)家庭因素对于中考普职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

针对家庭因素对教育机会影响的研究可追溯至20 世纪60 年代,其研究范畴包括社会学、经济学以及教育学等,其对影响因素的研究大概可划分为主观层面与客观层面。

在主观层面上,家长教育理念、亲子沟通方式以及父母对子女行为的监督这一系列的主观因素,也对中考普职协调发展影响颇大,且往往认为大于客观因素的作用。这一研究表明,较为弱势阶层子女获得高质量教育机会的方向将在主观层面因素的影响下实现[4]。这就要求在家长的主观层面上提高对子女的教育期望,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健康、积极的亲子互动方式,保持对子女学习的持续监督和科学支持,加强学业指导,都是提升子女在中考普职协调发展中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方法。

在客观层面上,相当部分研究者指出父母和孩子的高等教育知识获取能力有明显的正向相关联系。从学术理论上来讲,良好的家庭环境能够直接给孩子带来良好的上学时机以及市场化的教学资源,极大地提升了子女在教育分流当中的优势与地位[5]。这一相关关系也被我国全面进行的调查数据实证研究所佐证[6],同时这种正相关的影响关系还随着社会教育市场化完备等因素的影响显著加强[7]。这些客观的因素包括家庭因素对教育的投入、家长受教育的程度、家庭藏书量的规模等等。

二、普职协调发展——教育公平进程中的正反博弈

(一)普职协调发展下的教育促进了社会平等

当前,普职协调发展的实践思路主要有两点,首先是增加教育机会的平等。这一政策考量基于对教育平等获得的机理原则,我们认为教育平等即是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客观条件与主观潜质,而摒弃相应的家庭因素、社会背景等等影响。普职协调发展则是不设任何与经济相关的门槛,仅将学生的成绩作为唯一的判断标准,使得相同资质的学生拥有平等的教育机会。而在国外一些推行普职融合的国家,家庭因素等经济实力是综合高中在进行招生时主要的考量指标。英国知名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哈耶克(Hayek)认为鉴定人才的标准是其个人的能力和素质,在符合社会生产效率的指标下,给予学术能力强的学子在教育机会上特殊支持,才能促使其发挥特长,而不应该将其家庭因素作为权衡指标[8]。

同时,我国推行普职协调发展的目标是建设技能型社会,满足社会对技能型岗位的需求。社会建设与经济的发展需要不同职业岗位的助力,不同的岗位则代表着不同类型的人才需要采用不同的培养方式进行教育。普职协调发展后的职业教育便是在这一政策的推动下,快速培养学生适应企业要求、独当一面的专业技能,这与普通高中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上存在着天壤之别。这种普职协调发展的方式是在降低学生获得高等教育机会的前提下,增强其找到高等管理工作岗位的职业可能性,从而满足社会岗位需求,增加就业[9]。从教育部网站公布的数据来看,我国近10 年普职协调发展后学生的比例一直稳定在50%~60%之间(如图1~2)。

图1 我国近10 年高中学生人数构成

图2 我国近10 年高中学生比例构成

(二)普职协调发展下的教育制约了社会流动

反对普职协调发展的理由主要体现在其违反了教育的本质——促进社会流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阶层固化。

赞同这一说法的专家指出,普职协调发展这一措施实际上就是要人为地造成教育资源不公平,让公平进行中学教育的学校可以在中考后进行普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分轨。在实行普职协调发展的国家,进行过职业培养的学生从一般职业院校毕业后,极少有机会向普通教育机构过渡。比如实行普职协调发展的德国,将学生分流的年级设定在小学四年级,即德国学生在10 岁左右,所有学生未来是接受普通教育或职业培养均已确定。德国的普通高中被称为文科中学,没有机会进入文科中学的学生,其人生发展的轨迹便是一般的工人或者是技术人员,其想成为管理者或者是高级专家的可能性很小[10]。

三、教育公平——如何提升教育获得的质量

(一)家庭层面

在家庭层面,如上文所讲,可通过家庭的主观和客观因素来促进子女获得高质量的教育机会。家庭因素可全方面给子女提供助力,若为弱势阶层的家庭,便可以通过将家庭氛围塑造为适合学习的氛围,并能与子女建立进行民主、平等交流的关系,同时加强对子女主观学习、主观参与的教育,从而培育出教育主观性,提升家庭的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同时还可以不断地矫正、凝练全家合理的教育期望,也就是保持适度的教育期望,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念和学习观念,这一点在家庭主观层面上来讲也是十分重要的。

2018 年国际学生评估结果(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简称PISA)显示,我国北京、上海、江苏、浙江4 省市学生幸福感普遍不高,具体表现为入选样本的4 个省市学业压力较大,同时家长及学校给予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够,结合每个学生个体特殊的因素,体现在学习负担加重、对学校的归属感以及对生活的满意度都较低,且同学们之间容易滋生负面的厌学情绪。这些现象都对孩子的成长乃至未来学习教育机会的获得不利。因此树立合理正确的教育期望,在求学过程当中发现问题并积极改正,建立顺其自然、坚持不懈的学习观念,也是能够从主观层面上助力子女获得高水平教育机会的重要途径。

(二)政府层面

政府部门、学校以及社会力量也能够采取文化宣传等手段,克服这些群体家庭由于教育理念缺失导致的教育机会获得程度的不平等,可以克服家庭因素中客观性要素带来的教育不平等现象。

首先,在文化资源和教育资源方面,学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为学生提供较为丰富多彩的人文活动,并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从而在更具体的教学操作层面为家长提供合理多元的家庭教育、家庭文化氛围、学业生涯规划、升学求学路径、专业就业指导等方面的支持。

其次,在学校与政府的引导下,可以通过进行社区层级的文化氛围营造,包括建立社区图书馆和文化交流的基地与机构、举办社会层次的教育交流项目,以此引导资源相对薄弱家庭的父母开展家教意识与优质陪伴方式的培养,进而促进孩子在社会助力的指导下获取较为充足的教育资本和社会资本,为其进行中考普职协调发展做好前期储备。

最后,政府应增强县域等欠发达地区高中的吸引力,特别注重全方位提高县域内各高中的教学教育质量、师资队伍建设及教学硬件完善,从而在各个层级上降低县域高中与市重点、省重点高中之间的差距,为广大学子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普通高中教育资源。同时在县域内要实现高中的多样化和专业化发展,这也将从根本上改善不同等级教育机会获得差异的公平问题。由于家庭因素中的客观性因素很难在政府层面加以干预和改善,为了持续推进优质普通高中教育公平的进程,也即提高弱势阶层子女获得高质量高中教育机会的可能性,我们还可以通过适当的政策倾斜来保证各初中对普通高中招生指标的分配均等,比如采取各类补偿性的、扩张性的政策等。

结语

在我国,不只中考后的高中阶段,整个高等教育阶段也面临着应用型、服务型和研究型等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区别,这是我国发展技能型社会的需求,也是根据不同区域社会发展的程度,包括本地产业发展的需要和目前职教体系建设的情况而形成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并没有高低、优劣之别,目前存在的有办学模式的不同、育人方式的不同。这种双轮驱动、双翼共进的教育体系是我国教育结构最显著的特征,我们应当协同家庭、学校、社区以及政府,在九年义务教育后实行普职协调发展,不断地追求教育公平,拓宽各类学生成长成才的通道。

猜你喜欢

层面机会子女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给进步一个机会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最后的机会
给彼此多一次相爱的机会
没机会下手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从语言和体系两个层面理解庄子的“吾丧我”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