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白鹅卵黄性腹膜炎的病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2023-01-09万长兵
万长兵
(六安市裕安区农业农村局,安徽 六安 237000)
0 引言
皖西白鹅原产于安徽省六安市,是我国优良的中型鹅种。皖西白鹅具有较强的觅食能力,且耐寒耐热,能够适应多种环境,对饲养地域的环境条件容忍度较高。皖西白鹅生长速度比一般品种快,且出肉率高,肉质鲜美的同时羽绒品质优异,是能够同时提供禽肉和禽羽的优良品种。六安市裕安区群众有饲养皖西白鹅的传统和经验,养鹅基础好、饲养量大、覆盖面广。《中国皖西白鹅产业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裕安区皖西白鹅种鹅存栏量有30万只,拥有规模养殖场86家。但随着规模养殖比例增大和水域污染综合治理工作的推进,不少地方散养皖西白鹅的条件受限,同时在高致病性禽流感强制免疫和小鹅瘟、鹅副黏病毒的常态化免疫条件下,防治细菌性疫病成为皖西白鹅产业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尤其是规模养殖场种鹅繁育过程中易发生的卵黄性腹膜炎,已严重威胁皖西白鹅健康和生产性能。
1 皖西白鹅卵黄性腹膜炎发病机制和原因分析
1.1 皖西白鹅卵黄性腹膜炎发病机制
卵黄性腹膜炎是由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又称“蛋子瘟”,是产蛋鹅的常见疾病。卵黄性腹膜炎的发病特征是鹅脐部区域腹壁发生水肿和炎症。受感染的皖西白鹅卵黄囊肿大、充血,并含有棕色或黄色凝固的卵黄。对患病白鹅进行病理解剖,可在病鹅腹腔中见到淡黄色液体,液体为卵黄物质的残留,气味腥臭;部分液体内可见硬块或碎片,对硬块或碎片进一步解剖,可见其切面呈现出层状。
费奕强等[1]研究表明,在皖西白鹅孵化过程中,可穿透蛋壳的埃希氏大肠杆菌通过蛋白的抗菌作用留存在卵囊下;孵化前,卵囊被吸入腹腔,埃希氏大肠杆菌沿着脐管传播并穿透卵黄囊;此后,因为温度太低而不饮水的雏鹅或者因为温度太高而脱水的雏鹅,将凭借卵囊满足它们的水分需求,但此时卵囊逐渐浓缩并且不能被进一步吸收。研究显示,镜检可见病鹅输卵管表面上皮变性、脱屑,各区域炎症细胞尤其是嗜异性细胞和淋巴细胞中度至明显浸润,管腔内有血清纤维蛋白渗出物,炎症性和脱屑的上皮细胞有细菌微集落。
敖元树[2]通过使用ESBL特异性引物的聚合酶链式反应,发现导致皖西白鹅卵黄性腹膜炎的埃希氏大肠杆菌是一种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株,携带抗生素抗性基因TEM、CTX-M-1和CTX-M-9。研究显示,无论是由于蛋的损坏或过度污染,还是孵化器和育雏器的卫生条件差,在感染的情况下,对病死白鹅剖检时常见的都是绿色卵黄囊内容物。虽然这有时与感染和自溶的卵黄囊有关,但也可能发生在未感染的卵黄囊中,如当胆汁色素通过卵黄肠管进入未感染的卵黄囊时,卵黄囊也会变成绿色。这一研究结果对应受影响禽类的剖检显示腹腔中存在无定形或浓缩的蛋黄物质,卵巢、输卵管和肠道有炎症变化。在受感染的皖西白鹅中,这被认为是由于肠道内容物的异常运动引发的。
1.2 皖西白鹅卵黄性腹膜炎发生原因
1.2.1 病原微生物侵染引发卵黄性腹膜炎。病原微生物侵染引起的卵黄性腹膜炎通常在母鹅产蛋期间发生,会导致养鹅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引起卵黄性腹膜炎的病原微生物以大肠杆菌为主,副伤寒杆菌和白痢杆菌也能引起该病。受影响鹅群的主要症状是泄殖腔和生殖道出现炎症,产卵量减少和胚胎致死率增加。此外,低致病性禽流感H9常并发引起产蛋鹅卵泡坏死脱落进入腹腔,导致产蛋鹅发生卵黄性腹膜炎病。
1.2.2 产蛋鹅机械性损伤引发卵黄性腹膜炎。产蛋鹅养殖密度过大,相互挤压;运动场坡度过陡,鹅爬坡后腹部卵巢、输卵管受压等引起生殖系统发生炎症。特别是输卵管充血、出血或有过量分泌物,炎症产物粘连输卵管伞部,漏斗的喇叭口在排卵时打不开,卵子跌入腹腔,引发卵黄性腹膜炎。
1.2.3 营养代谢因素继发卵黄性腹膜炎。种鹅产蛋期需要大量营养,如果饲料营养不平衡,不仅影响母鹅产蛋和种蛋品质,种鹅自身健康状况也会受到影响。例如,患有低钙症的母鹅骨骼支撑力不强,在公鹅交配按压下,其内脏器官易受损,腹腔内卵黄、鹅蛋运行受阻,极易继发卵黄性腹膜炎。
2 皖西白鹅卵黄性腹膜炎诊断
2.1 流行特点
卵黄性腹膜炎常在产蛋母鹅中流行,一般是在母鹅产蛋初期零星发生,产蛋高峰期发病最多,随着产蛋停止该病也逐渐停止感染。该病常造成母鹅群成批死亡,死亡率可超10%。公鹅也会感染该病致病菌,但一般不会引起死亡,可能表现为外生殖器发炎、溃烂。在繁殖季节,这些带菌的公鹅与母鹅交配时,病菌迅速传播扩散,导致该病的发生和流行。近年来,相当多的鹅卵黄性腹膜炎病例是由其他致病因子的混合作用或继发感染引起。
2.2 临床症状
通常,皖西白鹅卵黄性腹膜炎历经3期变化:在患病初期,部分皖西白鹅出现食欲减退的现象,具体表现为离群索居、活动力下降并伴有精神不振;在患病中期,部分皖西白鹅的排泄物中出现小块的卵黄状物质,且肛门附近粘着大量排泄物,污秽发臭;在患病末期,部分皖西白鹅眼球凹陷,喙端发绀,羽毛干枯失水,最终衰弱而死。一般来说,3期变化会在2~7 d内完成,最终导致大量母鹅死亡,仅有少数病鹅自行痊愈,对皖西白鹅种群健康威胁极大。
2.3 剖检变化
剖检病死鹅可见,其腹腔中存在无定形或浓缩的蛋黄物质,卵巢、输卵管和肠道有炎症变化;镜检可见输卵管表面上皮变性、脱屑,各区域炎症细胞尤其是嗜异性细胞和淋巴细胞中度至明显浸润,管腔内有血清纤维蛋白渗出物,炎症性和脱屑的上皮细胞有细菌微集落,卵巢滤泡显示充血、颗粒细胞变性和炎性细胞浸润,肠道呈退行性、坏死和炎性病变。
2.4 疫病诊断
通过卵黄性腹膜炎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剖检病理变化可进行初步判断,确诊还需要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田薇薇[3]的研究提供了皖西白鹅卵黄性腹膜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步骤:首先通过灼烧对受影响器官的表面进行去污,其次使用无菌棉签取出卵黄囊的内容物,在微需氧37 ℃条件下,经24~48 h分离,然后通过标准程序和生化测试进行鉴定,最后将所有分离株在脑心浸液(BHI)肉汤和20%甘油作为冷冻保护剂的条件下,置于-80 ℃环境下储存,直到进一步分析验证。
分析使用Ultraflextreme光谱仪和 MALDIBiotyper 3.0软件,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MALDI-TOF MS)验证鉴定。组织学检查可见病鹅输卵管、子宫部分有浆液性渗出物和固有层异嗜性粒细胞浸润,主要在上皮层中检测到嗜异性粒细胞的存在。有时,病鹅的峡部和枕骨大部也能观察到粒细胞浸润黏膜,输卵管黏膜皱襞处可见血清脓性渗出物和嗜异性粒细胞。此外,在所有受感染的鹅的肝脏门脉血管周围,记录到弥漫性嗜异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3 皖西白鹅卵黄性腹膜炎防治措施
3.1 皖西白鹅卵黄性腹膜炎预防措施
3.1.1 做好场址选择。首先,养鹅场选址应符合国家《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的相关标准。例如,鹅场应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动物屠宰加工场所、动物和动物产品集贸市场500 m以上,距离种畜禽场1 000 m以上,距离动物诊疗场所200 m以上,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之间距离不少于500 m。其次,为方便饲养皖西白鹅,所选鹅场最好靠近河流、水库等水源地,在满足皖西白鹅生活的同时,也方便水质管理。如果选址附近没有流动水源,则需要在鹅场内附近建造人工水池,其中人工水池深度要在60 cm以上,且池面高于地面,防止水质受到污染。最后,鹅场选址要距离人口集中区域及公路、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500 m以上,既避免鹅场所产粪污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也避免周围人流过多,惊扰鹅群。
3.1.2 加强临床排查。传染性卵黄性腹膜炎多感染产蛋母鹅的卵巢、输卵管和公鹅生殖器官。卵黄性腹膜炎虽然致死率不高,但会造成种鹅的产蛋率、出雏率降低,病鹅在病愈后也失去了种用价值。因此,养殖户要加强临床排查,尤其是在母鹅产蛋前对种群进行集中检测,凡是阴茎红肿的公鹅或者肛门潮湿的母鹅,应立即淘汰,确保不会因不健康的鹅导致卵黄性腹膜炎发生。
3.1.3 加强饲养管理。养殖户应科学调整饲养密度,保持鹅舍通风良好、空气新鲜,做到冬暖夏凉。尤其炎热夏季,养殖户应在皖西白鹅圈舍顶部和朝阳面、运动场、饮水槽上方搭建遮阳网或遮阳棚等,减少日光直射,降低整体环境温度。此外,养殖户应坚持每天清除粪便并用“千毒除”消毒1次,每年对鹅体内外驱虫2次;在晴朗的中午,鹅圈适当通风换气,以提高空气质量、减少灰尘和有害气体;在饲料中加入多种益生菌,多喂青绿饲料,以提高鹅群抵抗力。
3.1.4 强化消毒灭原。引发卵黄性腹膜炎的埃希氏大肠杆菌可通过空气、水、部分害虫(苍蝇)和人员流动传播,并且可以在土壤或有机材料中存活数周甚至数月。因此,为了防止卵黄性腹膜炎发生,皖西白鹅养殖户须意识到,许多病原体不一定需要动物之间直接接触才能发生传播,加强消毒灭原至关重要。在具体实践中,针对空气传播,鹅场要定期进行空气消杀,可使用50%双季胺广谱消毒剂10 000~20 000倍液喷洒。通常,皖西白鹅在浅而脏的水池、水塘里交配时,环境中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容易侵入其生殖系统,导致白鹅感染卵黄性腹膜炎。因此,养殖户要采取一定的消毒措施,消灭环境中可能存在的病原体和致病菌。例如,养殖户需要根据水质情况,每立方米水中加5~20 g漂白粉。此外,养殖户可连续5 d对鹅舍地面撒生石灰粉或喷百毒杀进行消毒,并对鹅舍范围内因下雨而存在的死水等问题水源通过撒施明矾等进行消杀。针对害虫等造成的传播,养殖户需要对鹅舍内的粪便进行堆积发酵,对死鹅全部做无害化处理,避免蚊蝇聚集导致卵黄性腹膜炎大面积传播。针对频繁的动物运输或农场之间的人员流动带入的传播,鹅场要严格控制动物运输或人员出入,并对出入鹅场的动物或人员进行全身喷洒消毒杀菌药液。
3.1.5 适时接种疫苗。刘旭[4]研究显示,鹅肠道的细菌会易位进入腹膜腔或泄殖腔,大肠杆菌会进入输卵管,这些细菌通过输卵管上升到输卵管漏斗部并进入腹膜腔后,将导致卵黄性腹膜炎发生。因此,疫苗的接种要在这些细菌通过输卵管上升到输卵管漏斗部并进入腹膜腔之前(即种鹅产蛋前)进行。例如,在种鹅产蛋前及时注射鹅传染性卵黄性腹膜炎氢氧化铝灭活疫苗,可以预防卵黄性腹膜炎的发生。此外,养殖户应定期从健康的鹅群中取样以检测鹅群的健康状况,同时为鹅群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强制免疫和H9禽流感、小鹅瘟等基础免疫,严格按程序免疫,确保免疫质量。
3.2 皖西白鹅卵黄性腹膜炎治疗措施
秦海涛[5]研究表明,在卵黄性腹膜炎发生初期,应用大量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对于已经感染的皖西白鹅,可以使用庆大霉素或20%磺胺噻唑钠治疗。养殖户可将病鹅及疑似病鹅全部隔离饲养,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通常皖西白鹅卵黄性腹膜炎的治疗方法有2种:每只病鹅肌内注射庆大霉素8万~10万单位,每天2次,连用3 d;每只病鹅肌内注射20%磺胺噻唑钠3~4 mL,每天1次,连用3 d。
4 结语
卵黄性腹膜炎是一种严重威胁皖西白鹅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常见疫病,多发于冬春季产蛋期。加强禽舍及周围环境和设备的清洁和消毒,对于防止卵黄性腹膜炎传播到新的禽群至关重要。为防治卵黄性腹膜炎,养殖户应了解卵黄性腹膜炎的病理和感染因素,及时清除禽舍粪便,并做好消毒;针对已经感染的皖西白鹅,养殖户可使用庆大霉素、磺胺噻唑钠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