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精品新闻线索经验谈
2023-01-09王高升
王高升
记者写新闻稿件,必须有新闻线索。通俗地比喻,就像是炒菜必须有食材、做饭必须有米面、酿酒必须有粮食一样,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一般的新闻线索好找,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不好找,精品稿件的新闻线索就更难找。地市媒体记者新闻资源相对缺乏,难得碰到够得上“精品”的素材,这就更需要记者下功夫,努力练就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写出具有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新闻精品。
由笔者采写的很多作品,就是发挥记者主观能动性,在极其平常的现象中捕捉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其中包括荣获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的消息《人大代表卡汗拜有道“特色菜”》。
那么,记者如何捕捉精品新闻线索呢?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心有所期地“找”
作为人大代表,特别是基层人大代表,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他们在两会上无非举举手就算“履职尽责”了,这也许是普遍存在的误区。所以,寻找一位基层人大代表真正“履职尽责”和“为人民代言”的故事,我一直很期待,也一直在寻找。于是,我把三分之一的采访时间都放在了下基层。
努力没有白费功夫,我终于捕捉到一条线索:2014年的一天,我到新疆塔城恰合吉牧场采访,完成任务后已是傍晚时分。于是,牧场的宣传干事说吃完晚饭后再回。眼见天色已晚,我当时没吭声,心里有些犹豫。但总觉得一天的采访收获甚微,有点不甘心。他看出来了,接着说,吃饭的地方可不是一般的地方,是一位少数民族人大代表开的农家乐。这是我第一次听说人大代表开农家乐。于是,怀着好奇心走进了这家农家乐。在等饭菜的工夫,宣传干事和我闲聊,其中有几句话的意思是这样的:老百姓到这吃饭时喝点小酒后谈天说地,有时也不免要发发牢骚,听起来话里话外说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也从另外一方面反映了百姓心声和社情民意。农家乐老板卡汗拜是一位人大代表,他把老百姓的谈话记在心里,时不时给场党委书记打“小报告”,就这样,好几件事都是场党委书记听了卡汗拜的传话后解决的,比如:田间路难走的问题、学校门前公路安装减速带的问题等。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就是我想要的。
在饭桌上,趁卡汗拜上菜的机会,我随意地跟他聊了几句,问了问:“田间路修了没有?减速带装了没有?”他的答复是肯定的。那一刻,我眼前一亮,一直期待的人和事应该找到了。晚饭后,我再三叮嘱宣传干事,晚上就把几个当事人帮我联系好,我明天来采访他们。
于是,第二天,我很顺利地采访到了当事人,并和他们一起到现场,到学校门前的马路上等处实地看了看,印证了他们说的情况。最后,我采访了场党委书记,他的政治觉悟和敏锐性很高,通过卡汗拜了解到不少老百姓心愿,说到做到言行一致,为老百姓解决了不少问题,为这次采访画上圆满句号。
当天下午,在回家的路上,我就开始构思文章的标题了——设想了几个,先后都被自己否定了,最后,想到这个人大代表不是开农家乐吗?乡亲们谈天说地不是在吃饭的时候吗?突然,灵机一动“人大代表卡汗拜的‘特色菜’”就从脑海中自己跳出来了。一回到家,生怕灵感闪过,稍纵即逝,赶紧坐到书桌前写稿,一下思如泉涌,一气呵成。稿件传编辑部后,编辑改为“人大代表卡汗拜有道‘特色菜’”,并在文章层次上做了微调,这就是2015年笔者获得中国新闻奖三等奖消息《人大代表卡汗拜有道“特色菜”》诞生的始末。
有的放矢地“等”
这里说的“等”是有方向、有准备、有目的地等,是长时间静下心有方向深入思考之后的“等”,“等”是在做功课,蓄积力量,不是一时兴起或是突发奇想,更不能守株待兔。等待的过程中就像荷枪实弹的狙击手,在目标没出现之前,就早早隐蔽起来,纹丝不动地等待目标的出现。有时候,目标一直没出现,可以收兵,但不可收心。一旦目标出现,必须百发百中。
所以说,我们寻找精品线索,既要有狙击手的耐心,还要有狙击手的准心。记者是历史的记录者,时代的瞭望者,社会发展趋势的揭示者。面对时代的重大主题,可以设想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故事。之后,按照自己的设想寻找新闻线索,这个过程或许很长,也可能很短,但必须有耐心“等”的心理准备。
2015年开始的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是国家的战略部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部署,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重要一步。不仅是国家大事,也是各地各级党委政府的要事,更是全国各族人民密切关注和热切期盼的幸事。做精品,精准把握时代脉搏很重要。脱贫攻坚恰逢其时,不容错过。
为此,我一直在等着遇到一个建档立卡贫困户蝶变的故事,而且是深度贫困人口,也就是易地搬迁户。因为,只有国家解决了这部分贫困人口,脱贫攻坚的最终胜利才是圆满的。
新疆塔城地区托里县是国家级贫困县。通过其成长、努力脱贫和真脱贫、真增收的小故事,彰显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国家帮扶政策的帮助下,如何一步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而过上安居乐业的好日子。
俗话说,好事多磨。从2016年开始,直到2020年5月,在托里县庙尔沟新镇的新疆招金北疆矿业公司,我终于等到了一位易地搬迁来的年轻牧民,他叫拉哈提·阿吾力别克。
他就是我苦苦等了六年的“心仪”之人,从“放羊娃”到“打工仔”,再到“餐厅老板”最后到“蓝领工人”,他的故事,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是思想转变、观念改变、生活蝶变的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是新疆塔城百姓摆脱贫困、勤劳致富、立志奔小康的缩影。
于是,我把拉哈提·阿吾力别克的故事写成了通讯《拉哈提脱贫路上变形记》,在《塔城日报》推出后,产生了强烈反响。2021年,这篇稿件作为塔城日报社的精品稿,参评了2020年度新疆新闻奖,获得了通讯类二等奖的好成绩。
结语
俗话说:越努力越幸运。获奖不是最终目的,但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心有所期地“找”、有的放矢地“等”不失为捕捉精品新闻线索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