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畜禽养殖粪污治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2023-01-09吴德行
吴德行
(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畜牧服务中心,贵州 关岭 561300)
随着我省畜牧业的快速发展,规模化养殖大量兴起,与此同时产生的畜禽粪污也成为1个重点问题,如何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畜牧产业相互协调、共同发展,需要畜禽养殖行业认真思考和解决。畜禽粪便是1种良好的自然资源,将畜禽粪便通过发酵、加工等方式进行资源化综合利用,种养结合,变废为宝,改善养殖场粪污处理能力及养殖环境,有利于促进养殖业和农业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现将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关岭县”)畜禽养殖粪污治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报道如下,供同行参考。
1 关岭县畜禽产业发展情况
2016年,关岭县委县政府将关岭牛产业作为农业产业扶贫重点,制定印发了《关岭牛三年振兴计划》,大力推进肉牛产业规模化发展。2018—2020年期间,引进新希望集团、高老庄生猪养殖公司等大型养殖企业落户关岭,生猪产业规模化程度大大提高。据关岭县统计局数据,2021年全县存栏生猪12.745万头、牛14.252万头、羊3.239万只、家禽69.249万羽。据统计,全县存栏10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53个,存栏500羽以上家禽规模养殖场7个,存栏50头以上肉牛养殖场42个,存栏100只以上肉羊规模养殖场16个。
2 畜禽粪污产生量
根据《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497—2009)生猪按粪便2 kg/(头·天)、尿液3.3 kg/(头·天)、粪污8 kg/(头·天)计算,每头年(饲养周期199天)产生粪便398 kg、尿液656.7 kg、粪污1 592 kg。牛按粪便20 kg/(头·天)、尿液10 kg/(头·天)、粪污40 kg/(头·天)计算,每头年(饲养周期365天)产生粪便7 300 kg、尿液3 650 kg、粪污14 600 kg。家禽按粪便0.12 kg/(只·天)计算,每只年(饲养周期210天)产生粪便25.2 kg。
3 畜禽粪污治理情况
自2017年以来,关岭县实施畜禽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专项项目3个,共计投入专项资金254万元,覆盖46个规模养殖场,新建30个粪污处理池共3 035 m3,新建25个干粪池共3 255 m3,采购高压冲洗机10台、除粪车10台、扫地机2台。覆盖养殖场年处理畜禽粪便合计5 000 t,处理粪污18 000 t。
4 畜禽粪污的主要危害
一是造成土壤污染:畜禽粪污直接还田超过土地承载量会导致氮、磷等元素大量增加,破坏土壤性质和环境,此外粪便中的病原微生物、残留药物也会污染环境[1]。二是造成空气污染:畜禽粪便经过发酵后会产生大量甲烷、硫化氢、氨气等有毒有害气体,造成大气污染。三是造成水体污染:畜禽粪污中氮、磷含量丰富,直接排放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河道、地下水污染。
5 畜禽粪污处理存在的问题
关岭县畜禽粪污治理和资源化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养殖户环保意识不强、种养结合不好、畜禽粪污还田难度大、设施设备不完善、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支持等方面。目前全县畜禽粪污主要利用方式为收集发酵直接还田,少部分用于制作有机肥,畜禽粪污利用方式方法单一,综合利用率不高,时常出现粪污处理不及时发生外溢的情况,导致生态环境污染的同时造成资源浪费,不利于规模化养殖的长远发展,需要尽快全面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行动。
5.1 资金投入少,处理设施设备不完善随着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畜牧养殖业正逐渐从小规模散养模式向规模化、标准化模式转变,规模化养殖场都建设了粪污处理设施,但仅有少部分规模养殖场建设了高标准的粪污处理配套设施。还有部分养殖场受限于资金缺乏,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达不到实际生产需要的标准,无法做到防雨、防渗漏、防溢出,存在环境污染隐患[2]。此外,畜牧业生产投入成本普遍较高,尤其是肉牛生产养殖周期长,养殖业主可投入畜禽粪污治理的资金十分有限,大多依靠中央和省级专项治理资金,对于全县的畜禽粪污治理而言仍显不足。
5.2 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为进一步优化畜禽养殖场的空间和结构布局,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关岭县人民政府于2018年印发了《关岭自治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分方案》,并于2020年对方案进行了修改完善,合理明确地对禁养区、限养区、非禁养区进行了划分,对自然资源保护起到了明显作用。然而在养殖生产环节还缺乏有效的帮扶政策措施,畜禽粪污治理专项资金投入较少,畜禽粪污综合利用仅仅依靠养殖业主自身,相关工作进展明显乏力。畜禽养殖业生产周期长、资金投入大,养殖业主投入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的资金有限,在缺乏政府政策、资金帮扶的情况下难有所作为。
5.3 环保意识不强全县养殖从业人员普遍文化程度较低,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在生产中往往只注重养殖经济效益而忽视畜禽粪污的治理,缺乏配套治理设施,部分养殖业主将畜禽粪污直接排放或露天堆放,造成水体、空气和土壤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5.4 监管力度不严,部门之间联动少根据《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牧主管部门负责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和服务。在实际工作中,我县养殖场畜禽粪污治理问题主要由农业农村部门督促整改,农业农村部门与环保部门之间工作联动少,缺乏有效的整治措施,导致问题整改进度缓慢,畜禽粪污治理问题时常发生。另外,关岭县畜禽规模养殖场较多,粪污排放面广,监管难度大,难以做到监管无死角。
5.5 畜禽粪肥还田难一是粪肥发酵难:多数养殖场畜禽粪污发酵设施不配套,未经腐熟发酵的粪污直接还田,在土壤中二次发酵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热量造成农作物“烧苗”现象。二是运输困难: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有的种植不养殖,有的养殖不种植,种养主体分离,又缺少足够的运输载体,客观上阻断了粪肥还田的通道。三是利用率较低:与化肥相比,有机粪肥的肥效慢、气味重,施用不方便,市场认可度不高。
6 对策建议
6.1 控制源头减量以合理规划养殖布局和减少畜禽粪污排放量为根本目标。一是严格禁止在畜禽养殖禁(限)养区内开展一切养殖活动;对合理养殖区内污染严重、粪污治理不达标且不按规定进行整改的养殖场(户)依法处罚或关停。二是指导养殖场(户)进行雨污分离,推广节水减排养殖技术,让养殖场(户)粪污清扫方式以“干清扫”为主,清洁消毒以封闭空间雾化消毒为主。
6.2 做好末端利用大力推广畜禽粪污就近就地还田利用和有机肥生产等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鼓励规模化养殖场配备粪污发酵设备生产有机肥,草畜类养殖场粪污就近利用种植饲草作物;积极引进第三方建设畜禽粪污收运处理中心,给予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多形式支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中心建设,确保粪污处理中心正常运转。
6.3 配套建设资金,加强处理设施建设养殖场(户)要根据养殖种类、数量配套建设干粪池、粪污处理池等粪污处理基础设施,保障配套设施处理能力能够正常消纳畜禽粪污产生量。政府部门出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配套政策措施,加大专项资金申报和投入,养殖项目建设遵循畜禽生产力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设施设备配套,从项目启动阶段就谋划解决好畜禽粪污治理利用的问题,保证畜牧业健康发展。
6.4 加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监管力度强调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长效性,明确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责任主体,坚持政府政策、资金支持和相关部门监督管理双管齐下,壮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提高技术服务水平,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方案落实,建立专项项目绩效评价考核机制,形成畜禽粪污常态化、资源化利用养殖大环境,确保实施效果。政府各级部门要加强工作责任落实,强化环保部门、农业农村部门和乡镇之间的工作联动,共同做好畜禽粪污治理监督和指导工作。环保部门要加强畜牧业养殖污染物防治的统一监管治理,对养殖场治理设施设备建设、运行及养殖污染物排放等环节进行监督;农业农村部门要做好养殖场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指导和服务,根据养殖种类、数量对养殖废弃物的产生、资源化利用以及污染物排放等情况进行动态管理,督促和指导规模化养殖场进行粪污资源化利用;乡镇政府要落实属地管理原则,加强辖区内养殖场粪污治理监管,配合环保、农业农村部门开展好污染防治监管和技术服务工作。
6.5 加强宣传引导养殖从业者缺乏环境保护意识的主要原因是法律意识淡薄,对政策法规了解不深。政府部门要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制定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规范等,提高养殖从业者的守法意识。对于知法犯法、屡教不改的依法从严从重处罚,并作为典型案例在群众中进行宣传,发挥警示作用,全面提升养殖从业者的环境保护意识。
6.6 种养结合畜禽养殖粪污是农业种植的肥料来源之一,将养殖业与种植业进行有机结合,在有效解决养殖粪污排放问题的同时促进种植业发展[3]。实行种养一体化模式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畜禽养殖粪污的资源化、有机肥利用。将畜禽粪便通过发酵和加工处理用于牧草、饲料等农作物施肥,不仅能够减少环境污染,还能提高资源化利用效率,从而降低养殖成本,提升养殖效益[4]。
6.7 政府引导,整县推进深入分析地方养殖区域布局,统筹规划适合本县养殖特点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模式,提出有针对性、详细、可行、可操作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实施方案。同时积极争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专项资金,通过财政资金补助、金融贷款等优惠政策引导养殖主体积极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严格落实养殖场(户)粪污综合治理主体责任,共同建立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长效机制。
6.8 异位发酵床处理模式异位发酵床处理是对传统发酵床的优化改进,垫料与生猪不接触,猪舍免冲洗,从而减少了养殖污水的产生量;粪便和尿液通过漏缝地板进入粪污沟,通过刮粪机将粪污集中到暂存池,通过吸污泵均匀喷洒到发酵床,利用翻抛机定时翻抛,一定期限后将垫料用于有机肥生产原料。采用该模式主要是针对分散式规模化生猪养殖场,通过雨污分离(畜禽粪污与雨水分离)、饮污分离(饮用水、溢漏水与粪污分离)、清洁用水分离(消毒用水与粪污分离)的源头控制方式,减少粪污产生量。按存栏猪0.25 m3/头修建长50 m、宽4.5 m、高1.2 m的异位发酵床,配套翻耙深度0.7 m以上的翻耙机;按存栏猪0.6 m3/头修建三级以上沉淀池;有机肥生产企业提供发酵床垫料,并指导养殖场运行发酵床按要求处理粪污;5个月左右由有机肥生产企业将垫料收回生产有机肥,用于种植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