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思政课”背景下北京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路径

2023-01-09杨智琳张泽一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政课大思红色

杨智琳,张泽一

(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101)

一、“大思政课”与红色资源的内在联系

“大思政课”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提出的一项根本遵循,他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

大思政课的核心要义在于遵循思政课铸魂育人的价值逻辑和实践规律,通过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促进课程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大思政课”之“大”内涵丰富:大在宏大的时代背景,体现在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的伟大时代;大在伟大的实践品格,表现为“大思政课”要以丰富的社会实践资源来推进理论与实际的有机联系和对接,实现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大在多元协作的育人体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推动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构建起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协同的教育体系。

上好“大思政课”,需要将红色资源与社会实践有机融合。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百年奋斗过程中形成的精神和物质载体的总和。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红色资源星罗棋布。“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代表着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现了我们党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汇聚成我们党的红色血脉。”我们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校,高校应当成为红色资源传播的主阵地,用好红色资源,不断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高质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可以说,红色资源不仅为“大思政课”建设提供了价值指引,也为“大思政课”建设提供了实践路径。

二、北京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的

必要性

1.用好红色资源有助于赓续红色血脉,实现高质量立德树人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北京红色资源极为丰富,有二百多处红色遗址、遗迹及革命纪念设施,既包括各类博物馆和革命遗址,也包括天安门、人民大会堂等红色地标,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北京在革命历史实践中形成了五四精神、“一二·九”精神、赶考精神等珍贵的精神资源,这些红色资源有着强大的文化张力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从北大红楼到陶然亭,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到八宝山烈士陵园,从香山双清别墅到首钢工业基地,这些丰富的红色资源弥足珍贵。北京高校要善于运用这些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仰、养成浩然正气,始终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北京红色资源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将北京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对于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新时代要传承好北京的红色基因,学习好红色资源中的英雄人物、先进人物,培育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的红色资源与高校大学生息息相关,反映了青年大学生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党和人民奋斗的光荣历史,对当代大学生具有特殊的教育意义。北京高校众多,青年大学生朝气蓬勃,心怀天下。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上,北京高校的青年大学生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视死如归的决心投入到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把光和热洒满大地,谱写了激昂的青春乐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李大钊为代表的高校师生积极研读传播马克思主义,使北大红楼成为中国红色思想的发源圣地。为了更好地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北京大学学生邓中夏等人到长辛店创办劳动补习学校,躬身实践,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北京高校的广大师生主动作为、勇挑重担,向科学进军,向困难进军,展现了敢于拼搏、辛勤劳动的精神风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高校师生展现出敢闯敢干、引领风尚的精神风貌,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青年的命运,从来都同时代紧密相连。”深入挖掘与北京高校相关的红色资源,把它们引入高校思政课,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和强国志。

2.用好红色资源有助于增强思政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提升育人效果

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得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检验过的科学真理,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抽象性,学生在学习中难免会觉得有些晦涩枯燥,而红色资源能够将理论具象化,教师能够在红色资源中找到真实的、有说服力的教育素材,让大学生通过与红色的革命历史事实进行对话,感知和体验,从而增强思政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教师要充分运用好身边的红色资源,带领学生沉浸式体会,近距离触摸,生动化讲解,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讲清楚、讲明白。这就要求教师要以丰富的社会实践资源来推进理论与实际的有机联系和对接,要善于用鲜活生动的红色案例进行教学内容创新,增强内容的实践性,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切身实际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比如带领学生走入一些重要历史人物故居,去见证革命前辈立志改造旧社会、为人民服务的拳拳初心;在烈士陵园中讲述无数革命英烈为民族和国家前途冲锋陷阵,舍生忘死的悲壮事迹。在与革命人物、历史事件展开对话,近距离感知革命先辈的理想信仰与高尚人格的过程中,实现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

思政课不能空讲大道理,要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例子传承红色基因,涵养高尚的道德品质。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指对党忠诚的大德、造福人民的公德和严于律己的私德。红色资源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里,蕴含的精神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人干事创业的传家宝,要学习红色资源中的英雄人物、先进人物,他们是时代的风向标、是人格塑造的指向灯、是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者、示范者,是民族的脊梁,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发挥北京红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引导功能,以红色资源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使学生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有助于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自觉做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用好红色资源,不断提升思政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让学生紧跟新时代发展之路,从历史中探寻真理,坚定信念,自觉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3.用好红色资源有助于大学生补足精神之“钙”,激励青年奋发有为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它不仅仅是个体成长、成才的前进灯塔和根本保障,也是整个民族、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和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能够从一个只有几十人的党发展为拥有九千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就是因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如果缺失了理想信念,就会得“软骨病”“肌无力”,在物欲之中迷失自我,在权力面前败下阵来。在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人随时面临生死考验,支撑他们视死如归、革命到底的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当代中国青年生逢盛世,肩负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使得人们容易躺在前人的功劳簿上享福,从而造成理想信念淡薄。青年一代如果缺失理想信念,对于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都具有严重的影响。补足精神之“钙”,就是要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红色资源有助于补足精神之“钙”,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绝不是仅仅停留在意识觉醒的层面,需要广大青年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能只是感动一阵子,行动一下子。利用红色资源向学生“敲敲警钟” “照照镜子”,让青年继承英雄先烈的伟大精神,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树立为党立功,为国立业,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的坚定理想,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斗者、开拓者、奉献者,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构建“大思政课”格局,要求学生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走出教材与理论的“象牙塔”,迈进生活与实践的“试验田”。思政课教师在讲述理想信念的时候不能泛泛的空谈,这样既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而通过将北京市的红色遗址,如人民英雄纪念碑、长辛店二七革命遗址等红色资源中蕴含的理想信念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达到情理融合,生动鲜活。思政课教师要带领学生从历史中回溯初心使命,聚焦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诞生的红色精神谱系,从历史中掌握规律,传承伟大精神,使学生明白什么是我们应该坚持和建设的、什么是应该摒弃和斗争的,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的报国志向,从而在面对浩浩荡荡的时代大潮中不至于迷失方向,深刻把握住机遇和挑战,以辩证思维明方向、辨大势、观大局,始终以向上向善的积极态度自觉主动地将个人奋斗融入党和国家的奋斗之中,踔厉奋发,奋力前行。

三、北京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路径——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例

近年来,北京许多高校都纷纷立足本地红色资源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北京联合大学就是其中的积极探索者和践行者。该校出台相关制度从实从细指导全校全面加强“大思政课”建设工作,守正创新,继承深化,主动作为,充分挖掘并用好“红色资源”,让百年党史活起来。将北京红色资源融入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以首善标准办好具有“红色基因、北京味道、联大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组织业界专家共研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路径,总结实践成果,举办“大思政课”善用之展览,进一步促进交流、统一认识,实现资源内外联动,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进课程、进课堂、进专业、进学科等育人环节,努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最终实现入脑入心,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取得了很大成绩,赢得了学生的一致好评。主要做法如下。

1.充分利用北京的红色资源,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机结合

推动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需要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机结合,通过大小课堂“叠加”的双元育人模式,充分发挥北京红色资源优势,让学生将理论学习和历史情境相结合,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历史的体悟和理解,有利于正确价值观的塑造和形成。

北京联合大学充分利用北京市丰富的红色资源,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紧密结合,汇聚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强大合力,做到“红色资源融进来,联大师生走出去”。以首善标准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努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推动北京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堂,使思政课活起来、火起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一方面,北京联合大学推出“课程思政”的思政课创新模式,打造旅游学院“红旗渠”、艺术学院“溯源红色”、应用文理学院“课程+文化”等建设品牌,形成“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良好局面。同时创新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改变以往教师主动讲,学生被动听的单一授课方式,强化问题导向,推进案例式、情境式、课题式等教学方式,增加课堂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学校充分利用北京红色资源,依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社会观察环节,采取专家示范现场教学与任课教师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全员开展北京红色教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开设四个课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现场教学,让每一名学生都到北京红色教育景点现场学习至少1次。围绕建党百年的历史契机,学校选取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香山革命纪念地、中国国家博物馆四个红色实践教学点开展了专家示范现场教学。现场教学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撰写实践教学报告或进行作品创作。在四个团队现场教学过程中,同步录制虚拟仿真实践教学资源或现场教学录像,通过学校“数字马院”教学平台供全校所有学生开展线上学习。除了参加专家示范教学的学生外,其余班级学生由任课教师指导自主选题,组建5—8人的学习小组,在班级任课教师的组织带领下,集体前往红色教育景点进行现场学习。任课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从12个备选红色教育景点中选择现场教学地点,为学生开展生动的实践大课。

2.通过加强内外“双师”队伍建设助力大思政课落地

推动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需要构建起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让思政课教师“走出去”,让社会实践者“引进来”,让讲理论者懂社会实践,让懂社会实践者讲社会实践,深化教师对社会现实的把握,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培根铸魂、启智润心。鼓励社会的行业翘楚积极讲授思政课,用亲身经历助力思政课教学。“双师”协同队伍是助力大思政课落地的主导力量,不断完善“双元”的育人机制,建立健全“双师”的沟通机制,组织集体备课和定期互动,搭建创新的红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扩充思政课教师活动队伍,统筹课程思政和红色资源。

北京联合大学充分利用北京红色资源,不仅由专业的思政课老师进行理论教学,同时也请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社会人员进行针对性的思政课讲授。既丰富和扩充了思政教师队伍,同时也创新了思政课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北大红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香山革命纪念地、中国国家博物馆等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双重教育,深入地贯彻了习近平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铸魂育人的方针,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北京联合大学组织学生团队到北大红楼参观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由校党委书记楚国清教授进行现场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背景,理解历史和人民为什么会选择马克思主义,宣传和弘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的宗旨,传承红色基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是一座全面反映中国依据思政课教学中的抗日战争专题设计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前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让学生明白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取得光辉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改变中国命运的转折点,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抗战中所体现出来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传承和弘扬。“双师授课”扩充思政课教师队伍,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特色思政课堂。

3.通过“多管齐下”,积极构建大思政课的育人格局

推动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高校党委要全面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层层推进红色资源贯穿教育教学各环节,实现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目的,通过开展丰富的实践形式对思政课教学成果产出,需要依托多种活动充分发挥“大思政课”的内在优势,充分激活第二课堂的实践动力,促使红色资源融入学生的血脉中。

北京联合大学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各种校园活动、党团活动、重大赛事活动协同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突出北京味道,更好地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作用,为党和国家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北京联合大学充分发挥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思政课的支撑作用,开展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深度融合,在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挂牌北京联合大学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将思政课堂搬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推动思政课教学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教育有机融合,使收藏在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成为教书育人的丰厚资源,用鲜活生动的现场教学弥补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和不足,增强思政课教学的现实针对性和感染力,增进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和理论认同。目前,北京红色资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化一体化的改革推进,正在北京联合大学持续发酵,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融合格局,正在助推学校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政课大思红色
新媒体视域下思政课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路径探析
东北师范大学西湖实验学校
——构建大思政课程体系 打造党建工作品牌
成都理工大学:挖掘“攀登精神”内核 构建大思政格局
红色是什么
文化自信视域下思政课意识形态教育研究
疫情之下线上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研究
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引领下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探索
红色在哪里?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