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技能竞赛资源转化与产教深度融合互动协同机制的研究*
2023-01-09宋伟
宋 伟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一、引言
随着社会对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技能要求的不断提高,职业技能竞赛蓬勃发展,2021年12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在广东省广州市开幕,共设86个比赛项目,总计有2500多名选手、2300多名裁判人员参赛,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此表示,提高职业技能是促进中国制造和服务迈向中高端的重要基础。[1]因此,产业与职业院校教学的深度融合符合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顺应了时代对于人才的期许。然而,在职业院校技能竞赛资源转化与产教深度融合互动协同机制运作时,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尤其资源转化率与产教融合度是两大难题,由此可见,资源转化与产教融合互动协同机制的改革迫在眉睫,为了响应教育部“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的号召,职业院校应当积极开展技能大赛,促进资源转化,最终推动产业与教学的相互融合,以此为国家培养大批复合型人才。
二、技能竞赛资源转化与产教深度融合互动协同机制的概述
(一)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现状
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初始于2008年,当时,各个职业院校开始创设职业技能竞赛的相关课程,并对此制定相关章程,在此章程规则下培训学生,纷纷以其特色专业与优势实现“多产性、高品质、特色性”的竞赛成果。[2]在此背景下,职业院校技能竞赛逐步发展,在初期发展过程中,职业院校竞赛极不平衡,两极分化严重,有的职业院校拥有较高的竞赛质量与过硬的技术支持,然而有的职业院校师资力量与师资技术等都较为薄弱,因此两者的互相帮扶是前期较为明显的特征。目前,职业院校技能竞赛规模不断扩大,影响力也逐渐提高,竞赛内容丰富,竞赛形式多样,正规性与科学性是其主要特征。然而,职业院校竞赛下的资源转化却不尽人意,首先,资源数量可观,质量却良莠不齐;其次,资源转化形式受限且不灵活;最后,现实不具备资源转化整合与归类所需的大量人力物力。由此可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发展潜力巨大,现实状况却不容乐观。
(二)产教深度融合浅析
产教融合包括产业与教育融合和生产与教学融合两方面,是《国务院关于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目标诉求与特色追求。[3]产教融合中的“融合”二字是指有组织、无边界的跨越,实质上就是一体化发展,其为了符合产业升级转型与教育发展的需求,进而为其提供可靠的保障与支撑。可见,产教融合不仅对于现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对于国家教育教学事业的可持续推进意义重大。然而,尽管国家对此有政策支持,其融合的深度仍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产教融合是两者的融合,两者的发展速度与本身需求都有所不同,因此在融合过程中的度很难把控,若教育推进速度跟不上产业发展速度,那么会造成产业资源的浪费;反之则会造成教育教学的停滞落后等。由此可见,产教深度融合意义非凡,不论是对于国家教育事业,还是产业的发展。
(三)技能竞赛资源转化与产教深度融合互动协同机制
从以上对于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现状的阐述与产教深度融合的分析可以看出,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的开展有其必然性与重要性,其发展迅猛,却受限于现实因素;产教融合势在必得,融合度却极难控制。因此,两者的互动协同机制应运而生,这一协同机制的创新是国家教育与产业发展的要求,是时代对于高素质高质量人才的需求,总之,必然出现,必然存在。然而,极具复杂性的协同机制在运作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首先,资源转化与产教融合速度的不匹配,致使双方资源的浪费;其次资源转化与产教融合互动协同的不契合,导致两者发展过程中的矛盾的发生;最后,资源转化与产教融合目标的不统一,两者的最终目的都应是为国家培养全方面发展的人才,然而两者的不统一致使职业人才出现缺口。因此技能竞赛资源转化与产教深度融合互动协同机制必须统一其速度、契合度与最终目标。
三、技能竞赛资源转化与产教深度融合互动协同机制现存问题
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发展前景良好,资源转化与产教融合这一机制为其发展提供了新路径与新方向,然而现状却并不乐观,现存问题主要表现为竞赛资源转化率不足、职业素养渗透培养不足、产教融合创新度较低等方面。
(一)技能竞赛资源转化率不足
高职院校中的技能竞赛是高校进行实践的重要形式,与技能竞赛息息相关的资源转化对于大赛效果的呈现尤为重要。技能竞赛资源转化涉及广,在操作过程中需要考虑方方面面,加之其转化率要求高,技能竞赛在转化过程中遇到很多难题。首先,许多职业技术学院对于本校现有资源不够了解,并不清楚现有资源的特点、优势以及具体数据,因此,无法合理配置资源,很难达到预期目标;其次,许多职业技术学院只注重资源转化的速度,忽略其转化质量,导致资源浪费,无法有效合理利用资源;最后,还有职业技术学院无法将资源转化与教学相结合,严重脱离教学理论,致使资源转化率不足。[4]由此可见,技能竞赛在资源转化时,要充分了解资源、合理调控资源转化速度、注重资源转化与教学的结合,为技能竞赛提供有效支撑与推动,进而提高资源转化在教学中的整体效果。
(二)职业素养渗透培养不足
职业技术竞赛自然是考察学生技术掌握与评价职业成果的有效手段,但是竞赛中学生素养的体现也是其考察点。谈及职业精神,必会想起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当代职业人必备的素养,其体现职业人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与内在涵养,可见,在当今职业素养至关重要。职业技术竞赛不仅能发掘学生在技能方面的潜能,而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许多职业技术学院明显对于职业素养的渗透不足,缺少对学生内在素养的培养,例如,有的职业技术学院在技能竞赛中,判评的标准很大程度来自学生技能理论知识的表现,很少考虑学生的非专业能力,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占很小的分值。职业素养渗透培养不足造成的后果就是学生在职业竞赛中发生突发状况时,可能会顶不住心理压力而出现心理问题,导致竞赛无法顺利进行,不利于职业技术竞赛的发展。
(三)产教融合创新度较低
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育教学的结合,两者的结合需要顺应潮流,符合需求。近几年来,产教融合机制不断创新,例如,通过将不同职业技能结合进行考核,不同职业的结合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然而,很多职业技术学院仍拘泥于较为传统的产教融合,创新的步伐停滞不前,产教融合机制显示出单一的特点,例如茶叶种植与广告设计的跨学科结合基本不存在,这样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有一定的短板,种植茶叶的学生必然参与卖茶叶的环节,然而在卖茶叶的过程中,该学生可能因为不具备广告设计的技能导致茶叶的销量、市场空间等受到影响。[5]因此,产教融合创新度低带来的后果就是教学资源的浪费与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更为严重的是教学事业的受阻和产业链的停滞。职业技术学院在产教融合过程中,一定要有效结合产教,为教学事业的发展带来生机与活力。
四、技能竞赛资源转化与产教深度融合互动协同机制的改革之道
技能竞赛的改革之道在于不断创新,不论是在资源转化方面,还是产教融合方面,当然两者的互动协同机制更是如此,改革方式主要有优化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模式、创新产教融合机制与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等。
(一)优化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模式
职业院校为了提高其发展质量,纷纷开展职业技能大赛,然而竞赛模式存在一定弊端,其内容与形式都较为单一。因此,职业院校要优化其职业竞赛模式,首先,丰富竞赛的内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为主,例如,将传统的单学科竞赛创新为跨学科竞赛,加强对人才全方位的培养;其次,创新竞赛的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一改往常的单人赛,增加小组赛、团体赛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最后,提高学生的素养,从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目标跳脱出来,培养复合型人才,例如在打分判定时增加评判标准,例如理论知识、现场操作、心理素质、抗压能力等。总之,职业院校要注重优化技能竞赛的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不断为技能竞赛注入新能量、新元素,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开创新局面,由此培养大批高能力、高素质人才。
(二)创新产教融合机制
与其说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不如说是社会实践与院校理论的结合。在国家的重点关注下,产教融合一直稳定实施着,但创新不够,因此国家要在支持产教融合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首先,在院校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授时,还要注重对于实践的指导。例如园林设计职业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了相关园林设计的知识后,学校可为学生提供园林基地以实践,这样有助于产教融合;其次,产教融合也可寻找企业的支持,产业即企业的生产线,学校可加强和相关企业的合作,例如学校可为企业提供相对口的专业人才,企业可为职业院校提供相应的资金技术支持,有助于互惠互利,共同进步;[6]最后,学校可在教学方面进行创新,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丰富职业学习的内容与形式,在葡萄酒酿造专业上,可增加葡萄酒品鉴与葡萄种植等活动。可见,职业技术学院可加强产教融合机制的创新。
(三)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训
职业技术学院以“职业”与“技术”二字为精华,教师培养学生的技术以适应社会对于职业的不同要求,这对于师资队伍的要求极高,教师不仅要求具备管理学生的能力,还要有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的能力。因此,这对于职业院校的教师来说是巨大挑战,首先,学校应当了解师资的短板,可通过调查问卷、小测评等方式进行调查;之后学校可根据调查结果对教师进行相应的训练,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最后,学校应当对老师的培训结果进行定时测验,加强教师对于自身素质的提高,推动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培训。学校的发展在于学生,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对于学生的培养而言至关重要,学校要对此重视,并且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训,进而促进职业竞赛资源转化与产教融合。
五、技能竞赛资源转化与产教深度融合互动协同机制的重要意义
技能竞赛资源转化与产教深度融合的互动协同机制有其重要意义,在上述现存问题与改革措施的阐述下,引发了对其意义的思考。此互动协同机制的运作有利于资源转化与产教融合的相互契合,有利于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理念的革新,最重要的是有利于为国家培养大批符合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一)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
技能竞赛的开展促进职业院校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竞赛实践中,竞赛模拟最真实的现实场景,可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产教深度融合即将产业引入教育教学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可见,这两者的融合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复合型人才拥有实用技能与较高素养,不论在学校,还是社会,都能科学有效将所学用于实践中。例如学习英语的学生在学校合理利用学校资源,进而将其内化,转换为自己的资源,待其理论知识趋于完善时,通过大赛进行实践,将理论知识潜移默化入自己的实践中,进而在进入社会时将其应用于产业中,实现产教融合。[7]可见,技能竞赛资源转化与产教融合的互动协同机制将学院与社会结合,将教学与产业结合,促进了学校教学模式的进步,进而为学生的全方位培养提供新路径,最终培养大批复合型人才。
(二)有利于革新技能竞赛理念
技能竞赛是比赛形式之一,一直以来比赛的理念都是“赛出水品、赛出风采”,技能竞赛也是如此,但任何竞赛都最为注重竞赛者能力的考察。因此,技能竞赛为了革新标准,建立资源转化与产教融合互动协同机制,这一融合为竞赛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资源,并且将产业融入其中,革新了职业竞赛的理念。例如,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有的职业技术学院得不到更好更高的发展,多年来都原地踏步,然而当其进行技能竞赛资源转化与产教深度融合互动协同机制的应用时,技能竞赛理念大受影响,资源转化引入了跨学科的新理念,在此理念下,当学生在技能竞赛中遇到紧急状况时,能够有效解决,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同时产教融合引入了合作理念,在技能大赛中体现为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融合,加之竞赛形式的丰富等,这些理念都促进了学生不同素质的提高。因此,这一互动协同机制有利于革新技能竞赛理念。
(三)有利于完善互动协同机制
互动协同机制,顾名思义,互帮互助,协同运作,这一机制需要双方的配合,两者的速度、最终目标等都要十分契合。职业院校的资源转化与产教融合这一机制的融合有利于完善双方的互动协同,首先,这一机制有利于培养速度契合的双方,实现资源转化的速度与产教融合深度的统一,进而节约教学与产业资源;其次,这一机制有利于实现两者最终目标的统一,进而节约时间,促进资源有效转化与产教的深度融合;最后,这一机制有利于促进师资队伍的发展,培养既具备高资源转化能力,又具备产教融合能力的教师,进而推动职业人才的培养。由此可见,资源转化与产教融合的结合即互动协同机制的完善,有利于学校教育机制的完善,有利于教师职业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总之,有利于完善这一互动协同机制。[8]
六、结语
由以上分析可得,岁月变换、斗转星移,创新需顺应时代潮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资源转化与产教深度融合互动协同机制是院校自身发展与国家对于人才培养的需求。然而,这一互动协同机制存在不少问题,例如技能竞赛资源转化率不足、职业素养渗透培养不足与产教融合创新度较低等。因此国家应注重优化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模式,创新产教融合机制,并且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训。方能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技能竞赛理念的革新与互动协同机制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