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设教学情境增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魅力*

2023-01-09农克锋

智库时代 2022年14期
关键词:理论课创设情境

农克锋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泛指有计划有目的的能影响人身心发展的所有活动。教育由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媒介等基本要素构成。教育媒介是教育者对学习者施加影响的一切事物、方法、手段等,是达成教育目标的重要影响因素。教育者必须重视教育媒介,善于利用不同的方法手段提高教学实效。创设教学情境就是对教育媒介的综合运用,也是教师应具备的一种教学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性课程,不仅传递知识更要实现价值塑造,才能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为此,更需要教师学会巧设教学情景,提高教学参与度,强化教学体验,以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进而改变其行为。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设计教学情境进行教学的意义

(一)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提升学生课堂注意力

注意力是个体心理活动集中于某种事物,排除其他外因干扰的能力。注意力有先天影响,但是更多的要靠后天习得。学习者注意力不集中或者不能保持一定程度的集中是影响课堂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课堂方法和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并让学生保持深度的注意力,是教师课堂设计的重要抓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思想性、思辨性和理论性,教材内容既严肃又抽象,如不能很好地进行课堂转化,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很容易走散,因此要把这样的理论课程讲好,首先就要考虑如何能在课堂上牢牢把握学生的关注点和注意力,而利用各种素材创设教学情境,通过情景演绎教学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主动思考切身感受,就是一种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好方法,特别是理论性较强的课堂,更应该学会用好。

(二)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欲

人的行为因需求而起,因此好的课堂必须激活学生的需求。创设情境,可以倒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主动探索的欲望,有利于形成主动学习的课堂氛围。由于大部分学生缺少社会阅历,思想政治理论课仅从教材的文字表述来说,较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需要教师巧设情境,利用问题导向,结合当前实际,通过问题导向,用生动、鲜活的情境触发学生感性情绪,启发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发现问题所在,分析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通过讨论等方法尝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并得出具有可行性的结论,并促进自身行为方式的改变,学会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只有这样,教师才真正实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灌输性和启发性统一。

(三)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增强学生教学体验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不是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而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理念的形成,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自身的参与和反思,很难在知识的单纯灌输中完成。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和素材设计教学情境,不仅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还能让学生在教师有意设计的教学情境中探索与反思,而在探索与反思中必定能引起他们强烈的情感体验,进而设身处地的反思原有的观念,进而修正他们的思想、观念、理念,真正实现理论课堂价值性和实践性统一,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理论课堂的有用性、实用性、指导性,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二、创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境的方式方法

创设教学情境没有固定的模式和要求,可以是课前、课中、课后或者贯彻整个课堂全过程,只要教师有目的地为学生营造一个思考的路径和情境,并鼓励人人参与,进而通过集体智慧加工集体经验,达成教学目标即可。

(1)运用社会热议话题创设教学情境。社会热议话题是指在一个周期时间内引起社会较多群体共同关注或者参与的事件,它具有极强的现实性,广泛的关注度,内容新,素材比较容易获得,运用它来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参与讨论,达到目的。如讲到五位一体中社会民生问题时,可结合中国社会当前的一个热议话题“义务教育‘双减’”创设 “你希望‘双减’吗?” 角色扮演教学情景,让学生分别扮演政府、老师、家长、学生四个角色,并围绕此话题展开讨论、辩论,通过讨论、辩论,让学生明确当前政府、学校、家长、孩子所面临的困局,以及这些问题的关联点,解决问题的关键点,从而明白义务教育“双减”的时代意义。教师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认识国家之所以下决心解决这个问题是因为教育是民生之基,党和政府非常重视通过教育领域的各方面改革,努力让十四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这样的教学情境设计体现了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相统一的原理,使学生在角色扮演的教学情境中去思考、去感悟教育对国家、政府、学校、家庭、个人的影响以及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从整个过程来看,创设教学情境,需要教师做大量的课前准备,教学中需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将情境设计中的现象和问题进行不同维度的分析,进而达成共识,并通过教师的引导,讲透理论,讲出思政课的味道。

(2)运用重大社会事件创设教学情境。重大社会事件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发生的造成重大影响、受到高度关注的事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个教学要求就是贴近社会实际,因而教师要善于运用重大社会事件来创设教学情境。如面对波及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创设“中美两国为何抗疫成效大大不同”的事件分析教学情境,让学生去探究,面临同一性质的公共卫生事件,为何不同国家反应不同,做法不同,结果又会有何不同。教师可以课前收集相关的报道,以对比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也可以提前布置任务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要求通过网络收集相关的素材,并进行分析,课堂上小组展示分享。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探究,使学生从中感受到这些是由于两国的制度、政党执政理念、社会治理方式、文化等的不同造成的,从而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文化的优越性,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低效性和人权观、自由观的虚伪性、欺骗性,从而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国家之间的根本竞争是制度的竞争,制度优势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抗击疫情致胜的关键。这样的教学情境设计符合思政课“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使学生在情境教学中学会批判地看待西方国家的制度、文化等,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而更加关注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3)运用名人名言创设教学情境。名人名言指为人类发展作出贡献的,备受景仰的著名人物所说的较为出名的话。由于名言中往往蕴含着一定的人生哲理,再加上它是名人所说,所以胜过一般的说教,课堂上运用它来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极大地增强课堂的说服力。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我们既要运用各领域的名人名言创设教学情境,也要特别学会运用国家领导人的名言金句创设教学情境。如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人生观”教学中,可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名句“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来创设“如果衣服的第一颗扣子扣错了会怎么样”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明白青年学生的价值追求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大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期间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意义重大。还可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无数人生成功的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这样的名句创设“请你找出青年时代选择吃苦奉献由此得到国家和社会认可的人”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从这些鲜活的人物身上感悟到人生价值的体现和实现方式,明白“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这样的人生哲理。这样的教学情境设计蕴含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的教学原理,使学生在获取人生观价值观知识的同时,确立科学的高尚的人生追求,进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塑造人的教育目的。

(4)运用经典故事创设教学情境。经典故事指具有典范性的,阐释道理或者价值观的故事,既可是历史人物故事,也可是寓言故事等,故事本身相对于教材理论阐述更具吸引力,所以运用故事来创设教学情境既可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又可让学生在生动的故事中明白道理,如在“遵守职业道德基本规范”教学中,运用“两匹马的故事”“三个砌墙工人的命运”设计“对工作热爱与对工作不热爱会有什么样不同的结局”教学情境。在教学探讨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进行阐发,使得教学案例更加贴近学生,更有体验性和榜样性,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在故事中悟出爱岗敬业不仅得到单位重用,还会在工作上取得好成绩,实现自我价值。反之不爱岗就下岗、不敬业就失业,从而树立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意识。教师还可以从故事中的更多细节入手,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钻研创新等思想品质,并告知学生如何在实际的生活中去养成,使课堂不仅让学生明白道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还要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生活中去践行感悟,真正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高度统一。

(5)运用小游戏创设教学情境。游戏可以分为智力和活动两大类,游戏的最大价值就是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产生各种情绪和心理体验。游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使用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可寓教于乐。如在进行“团队意识”教学中,用“报数”游戏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则分成若干个小组,围成圈从“1”开始报数,看哪个组在规定的时间内报的数最长(有报错情况,改组游戏马上停止)。游戏结束后让学生谈感悟:如何保证报数时不出差错?如何在规定的时间内报的数最长?学生普遍认为,影响报数准确性和报数速度的关键因素主要是:个体的注意力、个体声音的大小、声音传递的节奏,排除环境干扰等因素。所以,教师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学情境的深度。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能否把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报数上、是否想办法使得自己报数的声音让站在身边的人听清听到关键是他是否有团队意识,是否有强烈的团队获胜欲望,是否能跟上团队的节奏等因素,让学生明白树立团队意识非常重要。道理说清后,还可以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探讨提升游戏的方法,并根据他们的方法去再实践再体验,彰显课堂教学的魅力。

(6)运用音乐题材创设教学情境。在众多的艺术中,音乐是最能表达内心深处情感的媒介,也是被大多数人接受的表达方式。而教育要取得实效最好是能让人心灵受到触动。所以利用音乐创设教学情境是许多学科都运用的一种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可采用。如在“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中,播放著名歌唱家演唱的歌曲《我的祖国》《我爱你,中国》《我的中国心》等歌曲。播放前,教师要清晰交代歌曲创作、演唱的背景,播放过程中还可以选取一些感人的画面,促成学生视觉听觉上更多的联想和体验,进而受到触动和感染,产生一种不管自己身处何方都要热爱自己伟大的祖国的信念。

(7)运用本校的教育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充分挖掘本校的教育资源,利用学校先进人物、学校历史、校园文化活动以及学校发生的重大事件创设教学情境。本校教育资源能在空间性和时间性上最大程度引发学生联想,更具有可触摸的真实感,教育效果更佳。如可运用本校优秀毕业生扎根基层做贡献获各种表彰的事迹创设“从这位校友身上你感受到了什么?当你毕业时,愿意到基层工作吗?为什么?”教学情境,让学生着重分析这些先进人物为什么能,与自己相比,当前的主要差距在哪里,如何去缩小差距等问题上。引导学生树立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精神,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确工作的意义是实现个人价值而不仅仅是待遇和环境,培养大学生对基层的感情,增强到基层锻炼、到基层成才的意识。

三、创设思想政治课教学情境的原理

教学情境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必须保证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具有价值,为此思政课教师必须掌握创设教学情境要遵循的原理,避免一些问题的出现。

(1)与教材关联,避免教学情境形式化。即教学情境必须紧扣教学内容,任何形式的变化都是为了呈现内容,达到目的,让学生改变和成长。情境设计既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用丰富的形式吸引学生理解体验内容,是内容深度和广度的挖掘,不仅仅是形式的变换。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必须在充分理解教材内容所要实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的基础上,精选创设教学情境的所有教育媒介,让学生在清晰的路径下,通过自身的努力把握教学内容。

(2)来源现实,避免教学情境虚假化。思想政治课教学特别强调“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实际”,只有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社会现实的教学情境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促使学生去思考,所以教师切忌去虚构脱离实际的教学情境,避免引起学生的反感,使教学产生负面效果。

(3)内涵问题,避免教学情境形式化。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目的是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所以创设的教学情境是带有疑问的,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因而缺乏思考价值、不能引起学生思考的教学情境应尽量不用。教学情境内涵的问题可是显性的——教师在展现情境前先给问题或布置任务,让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入情境;也可是隐性的,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意识,从而让学生在思考和反思时思想认识有所改变。

(4)找准情绪,避免教学情境过度理性化。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必然是有血有肉的,既含智力因素又含非智力因素,绝不是简单的理论知识的堆砌。教学情境必须要通过感性的引导触及学生的知情意,进而通过重构形成新的收获,达到新的认知高度。思想政治教育是铸魂工程,所以教学情境的创设更强调情感的调动和参与,更强调理论知识在现实中的触达,更强调行为方式的改变。

总之,教学是有目的地施加影响的过程,只有学习者能更好地理解,更主动地参与,并实质性发生了预期的改变,我们的教学目标才能达成。而把学生充分吸引到教学中来的最好办法是教师创设出有“情”有“境”的教学环境。为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遵循教育原理,把握教育规律,学会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增强课堂教学魅力,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达成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

猜你喜欢

理论课创设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