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海洋文化产业发展路径探究

2023-01-09周丽君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32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海洋上海

周丽君

(上海海事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135)

21世纪属于海洋战略与文化战略竞争逐渐增强的一个时代。海洋经济对于提高综合国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十一五”规划期间,我国海洋事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全民海洋意识增强,海洋规划工作有序开展,海洋发展战略逐渐明晰。“十二五”规划时期是我国海洋事业加快调整、拓展一个关键时期。在此期间,海洋经济总体实力进一步提升,海洋经济布局进一步优化,海洋科技创新与应用取得新成效,海洋经济对外开放不断拓展。“十三五”规划时期,要求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海洋文化,发展海洋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完善海洋标准化体系,更好地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然而经济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对于海洋文化而言,海洋经济是坚实的基础;对于海洋经济而言,海洋文化是不竭的强大助推力,海洋文化所具备的先进性,也会对国家、地区的战略决策方向产生影响。海洋文化产业是海洋经济和海洋文化融合的最佳方式。从中国自然资源部最新发布的官方数据可知,海洋产业正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转型的有力新引擎。上海是我国主要港口城市之一,在国家全面推动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形势下,上海应牢牢地抓住历史机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

1 相关术语的涵义界定及上海市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意义

1.1 海洋文化

关于海洋文化的定义,学术界说法众多,对海洋文化的定义并没有形成高度一致,但都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海洋文化,实质上是以海洋为中心的一系列延伸的文化,海洋是其根本起源,我们在认识、开发海洋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精神、行为相关的深层次内涵,是人类和海洋的互动关系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成果。

通过对海洋文化涵义的界定,可将海洋文化的特征总结为涉海性、交流性、商业性、开放性和壮美性5个基本特征[1]。

1.2 文化产业

20世纪初期,“文化产业”这一提法日益兴起,《启蒙辩证法》是最先提出这一术语的。作为一种十分特别的文化与经济类形态,文化产业内涵较为丰富,不同地区、不同角度的理解有所差异。针对文化产业的定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其界定为:其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与分配文化产品及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1.3 海洋文化产业

海洋文化产业属于文化产业中一个特殊的范畴,既包含了一般的文化产业类型,又拥有涉海主题的特色文化生产和服务活动。参照文化产业的定义,海洋文化产业可定义为:海洋文化产业就是为社会公众提供主体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2]。

根据海洋文化产业的定义及前文海洋文化的特征,我们可将海洋文化产业的特征归纳为特色化、集群化、创意化、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5个基本特征。

1.4 上海市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意义

文化产业属于海洋开发过程中潜力巨大的一个朝阳产业,上海海洋文化资源较为丰富,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深入开发独特的海洋文化资源,对上海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有利于发扬和传播传统文化,以产业化发展的方式经营海洋文化资源,促使其同经济相融合,意义十分重大[3];其次,有利于带动经济发展,更好服务于长江三角洲、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战略需要,以此增强民族文化竞争力,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最后,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给人们带来物质享受的同时还能带来精神享受。

2 上海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优劣势分析

2.1 优势

2.1.1 地理条件优越

对于区位优势而言,在海洋文化产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海洋旅游文化产业,除了能够减少交通时间与成本之外,还能够降低海洋文化产品的成本。上海是一个独特的沿海城市,是长江入海口,交通便捷,腹地所占面积广,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是一个良好的江海港口。上海地处亚洲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南北海岸线中点,长江三角洲东端,北濒长江口,南临杭州湾,全市海域面积大约8 000 km2;江海岸线总长763 km,其中大陆岸线186 km,岛屿岸线577 km;岛屿16个,其中崇明岛是我国第三大岛;拥有港口航道、滩涂湿地、渔业、滨海旅游、风能和潮汐能等多种海洋资源,这些均是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基础。

2.1.2 人才资源优势明显

要想推动海洋文化产业实现更好的发展,需要将创新作为重点,而创新取决于人才。上海的海洋科技力量雄厚,是国家海洋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之一,拥有多所高等学府及科研机构,有将近20个涉海高校与科研所、多个国家级海洋重点实验室和海洋科学实验基地。我国著名海洋院校的上海海洋大学,其将海洋与水产等相关专业作为重点专业,是专业类型丰富,学术实力雄厚的老牌综合性大学,国内外影响力较强,通过长时间的发展,培养了许多海洋专业人才。由此可见,上海发展海洋文化产业在人才资源方面优势明显。

2.1.3 海洋文化资源丰富

一直以来,上海同海洋的关系十分密切,是主要借助丰富的海洋资源而兴盛起来的城市。随着开发进度的加快,各种海洋文化随之产生。目前,海洋文化产业日益繁荣,积累了雄厚的经济财富。对于上海而言,其海洋文化资源主要包含海洋旅游文化资源、纹样历史文化资源、海洋民俗文化资源、海洋节庆文化资源、海洋科技文化资源等。所以,可以把海洋文化资源作为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资源基础,开发创新出各种各样的海洋文化产业产品。

2.1.4 政策支持与先发优势更为显著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明确指出“促使海陆统筹发展,致力于构建海洋强国”,这无疑是提高了海洋经济的战略地位。2017年,《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中要求上海应致力于建设全世界海洋中心城市。在经济总量方面,上海一直都处于领先地位,2019年海洋相关生产总值则高达10 372亿元,是整个城市GDP的27.2%。据调查得知,上海关于海洋产业的上市企业较多,其中大多数市值已经高达百亿。由此得知,相比于其他城市,上海市海洋产业十分雄厚,且获得了政府政策上的大力支持[4]。

2.2 劣势

对于上海而言,虽然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然而其拥有的海域面积有限、海岸线较短,过度利用近海、海洋资源不足、港口资源实力不强等问题较为突出,再加上汉阳产业结构整体上以传统产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尚未形成集群,海洋信息服务、咨询服务类行业所占比例较小,且发育程度较低。

2.2.1 思想保守

上海是我国对外开放历史最长的城市之一,在文化方面具有极强的吸纳性以及开放性[5]。但是,大部分海洋文化资源处在位置较为偏远的沿海渔村,此类群体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封闭保守,开放意识不强。此特点和沿海区域海洋文化的包容性、开放性等之间产生了极其鲜明的对比,不利于人们正确认识海洋文化,并妨碍了海洋文化产业的良好发展。

2.2.2 海洋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现阶段,上海海洋产业空间布局、功能配置不科学,结构性问题、同质化竞争尤为严重。这里以港口为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初具规模,再加上沿海区域经济持续增长,对港口功能的需求日益增长,导致码头结构性问题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为:其一,集装箱干、支泊位之间的配比不平衡,资源结构性配置的趋势日益明显;其二,滚装、重大件等类型码头数量较少,功能配置结构性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另外,因岸线使用退出机制的不到位,导致其利用率较低,并未真正发挥自身作用[6]。

2.2.3 海洋污染形势严峻,部分海洋文化资源缺乏保护,盲目开发

与陆地相比,海洋生态系统更加脆弱,系统中各部分相互作用与影响,联系紧密。如果一个环节被破坏,那么就可能打破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上海对海洋资源进行开发时,采取重取轻养的方式,导致海洋平衡被打破。近年来,上海开展了部分海洋文化开发项目,部分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并未全面分析自身资源条件及市场情况,进而盲目地进行开发。例如,在景区开发房地产及度假区,人工建筑与周边环境不和谐,优质资源被破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海洋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同时,对于上海海洋文化资源而言,过度开发也是严重问题,如在旅游旺季,崇明岛湿地保护区、外滩风景区等,客流量激增,甚至超负荷。以上情况的直接、间接地对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造成了影响。

除上述问题以外,海洋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还有以下问题:(1)大型工程不断涌现,且不利影响较为深刻。长江口水域的一批正在或拟建的重要工程,进一步加剧了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程度,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多样性产生了重大的影响[7]。(2)针对海洋文化产业而言,整体上指导不到位,开发与管理制度不具有针对性。(3)海洋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

3 上海海洋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3.1 加强政府的引导功能

对于上海而言,海洋文化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政府政策及财政方面的大力支持。海洋文化实质上是一种新生产业,发展潜力与前景良好,但现阶段还处在萌芽阶段,需要结合政府的大力扶持,进行稳定、持续的发展。所以,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政府需要健全海洋文化产业政策体系,推动海洋文化产业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如提供税收优惠,保护与挖掘上海特色海洋文化资源,特别是保护效益较低的特色性海洋文化资源。从战略层面对海洋文化资源进行有效保护与开发,如上海涉及的民俗、海塘及制盐文化等,将其转变成文化产业时,不可由于其效益低而不关注,因为这些内容在提高人们海洋文化意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2 加强海洋文化教育,打造“蓝色文明”

政府及其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海洋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政府在各方面可以发挥自身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投入一定的财力和人力,制定相关的政策,为提高市民海洋认知提供制度保障。不仅要大力发展海洋文化产业,也要发展文化事业,如拍摄海洋宣传教育相关电影和电视系列片,丰富大学生海洋教育内容。另外,政府可制定相关政策,为市民进入航海博物馆、海洋展览馆等场所提供优惠,调动市民汲取海洋知识的积极性。

3.3 深化产业结构发展,走海洋文化产业集群化道路

未来,海洋文化产业将逐渐演变成推动上海经济发展的重点。对此,上海需要牢牢抓住现阶段的发展机遇,将重点项目扶持、特色园区建设、配植重点企业等作为主要载体,推动海洋文化产业聚集区的良好发展,并建立海洋文化节庆活动、滨海旅游业、海洋民俗业及海洋休闲体育业等相关集群。对于海洋文化产业园区而言,需要涉及产权交易、创新、孵化、管理投资等相关功能,完善海洋文化产业链。同时,鼓励规模大、经营有效的企业积极进行资本运作,构建具备主导业务、知名品牌及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在各个区域建立海洋文化产业基地,并采取政策引导的方式,让产业集群与基地之间能够形成合力,发挥出联动的作用,拓宽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规模。例如,上海海洋产业布局逐渐形成“两核三带多点”,即临港海洋产业发展核、长兴海洋产业发展核,杭州湾北岸产业带、长江口南岸产业带、崇明生态旅游带,北外滩、陆家嘴航运服务业等多点。其中,临港、长兴两大海洋产业“发展核”成效显著,海洋交通运输和航运服务、海洋船舶和高端装备制造、海洋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核心优势明显,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新兴产业持续培育壮大,海洋产业发展新动能持续迸发。

3.4 加强产权意识和海洋文化品牌项目建设

强化产权意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新时代下,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对此我们应予以高度关注。海洋文化资源中包含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此,上海在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中应注重这一点,积极梳理产权意识,立足于自身实际情况,建立独特的海洋文化品牌。

3.5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立足于科学合理的规划与管理,秉承兼顾保护和开发的原则,对上海海洋文化资源涉及的内涵与特色进行深入挖掘,健全上海海洋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与空间分配方案。不断提高科技兴海的强度,通过高新技术对新型海洋文化产业进行开发,进一步增加海洋文化产品科技含量,对海洋文化产业的基础进行夯实与创新。健全海洋利用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海洋文化产业法律与制度体系,做好监督保障工作,确保海洋资源开发工作有法可依。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不断加强居民环保意识,形成良好的海洋价值观及科学发展观,确保海洋生态环境能够维持在良性循环的状态中,促进海洋文化产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海洋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上海之巅
传承晋绣技艺 做大文化产业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爱的海洋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