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体系及构建

2023-01-09张金亮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2年1期
关键词:城市轨道体制轨道交通

张金亮

(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北京 100070)

1 引言

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是我国当代城市建设的重要战略目标。相比于常规的地面汽车出行,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准时、洁净等诸多优势。我国凭借轨道交通建设有效地缓解了大城市的交通拥堵和高污染状态,如今在“地铁新时代”的目标下,我国致力于建设更加优质高效的城市轨道运输网络,在实现该目标的过程中,加强安全风险技术体系构建,是很有必要的一环。

2 国内轨道交通发展背景和安全风险管理分析

在提出了轨道交通作为大城市交通建设的主要方向后,我国各大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发展迅速,在形式上以地铁为主,轻轨、有轨电车、市域铁路、单轨和高端磁悬浮列车相继投入实践。在里程方面,截至2020 年,全国(不含港澳台)44 个城市共233 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总里程已经达到7 545.5 km,同比2019 年增长率达20.1%,总量接近2013年的2 倍,并且预计在未来的10 年内,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都将保持高速的发展速度。

虽然我国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由于我国的城市轨道建设起步晚,发展经验不足,在安全管理上始终存在一定欠缺。从城市轨道建设本身的环境来看,以地铁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始终处于高风险建设和高风险运作状态,城市轨道对岩土物理力学参数的要求很高。再加上地下轨道交通空间有限,安全风险因素隐蔽性大的特点,城市轨道交通在防控和救援上也存在较大难度,一旦出现危险,则可能引发巨大的损失。如2007 年南京地铁施工中的爆炸事故、2008年杭州地铁的坍塌事故以及上海地铁坍塌事故,这些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直接超过数亿元,这充分说明了城市轨道交通中做好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我国针对城市轨道安全建设管理颁布了《关于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意见》(国办发〔2018〕13 号)(以下简称《意见》),强调从完善体制机制、健全法规标准、创新管理制度、强化技术支撑等方面切实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整体目标。之后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尤其是地铁建设部分又出台了相对应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法案,这些法案为我国城市轨道安全管理工作的推进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初步实现了我国城市轨道尤其是地铁建设的标准化、程序化和规范化。

如今,我国城市建设环境越来越复杂,城市高层建筑大量增加,城市地铁建设面临更大的压力,这对其专业性要求更高,因此,建设更加健全的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体制更加有必要。在当下阶段,我国在信息化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且有更多精确的软硬件设备做支持,在接下来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体系构建中,需要融入更多的现代化监测管理手段,比如,使用网络传输、无线通信、网络数据库、数据分析以及自动预测预警等技术,实现风险源的及时发现跟踪和防控,技术化的城市轨道安全体系构建是接下来的工作目标。

3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风险防控管理体系构建的3 个维度

文化、技术和管理是风险防控的3 个重要维度,在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风险防控的管理中,同样要善于在这3 个维度上下功夫,具体要求是:坚持“一个理念”、把握“两个关键”、优化“三个机制”。“一个理念”就是要落实防控大于应急的根本理念,要保持居安思危的思想,在尚未出现事故时就要做好安全防控工作,将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中。“两个关键”主要是风险预警决策和应急保障,这两个关键点主要用于风险控制处理的场合,旨在通过提升事故处理效率,快速抹除安全隐患。“三个机制”则指的是“多元共治”“精细防控”和“多重保障”3 个机制,这都是有效预警防控安全事故,将意外损失降到最低的有效办法,“三个机制”的基本内容,正是当下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风险防控管理体系构建的重要建设内容之一[1]。

4 构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体系的有效对策

在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风险管理方面,《关于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意见》一文中提出了要善于从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运营全流程、全周期、各环节着手。本文主要从安全管理防范意识、综合体系制度构建、建设技术升级革新、应急能力强化保障4 个方面着手进行分析。

4.1 加强管理团队思想建设,强化责任意识

在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的历史中,城市轨道交通事故率始终处于较低水平,这种现状导致在地铁安全管理工作中开始出现部分管理人员思想松懈的现象,而这种现象很容易成为事故的诱发点。思想决定行动,要持续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就需要坚持做好城市轨道运营团队的思想建设。

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轨道安全管理负责部门,包括质量安全部和安全监察部,首先要做好源头上的团队人员的思想素质把关和审核,要建立详细的考核制度,对从事城市轨道安全管理的人员要做好全方位的风险评估。对于现有的城市交通轨道管理团队,要定期做好思政培训,进行思想上的疏导和提升。

在提升团队人员的思想认识上,尤其要强调责任意识。对于管理层,要建立完善的责任评估体制,帮助管理层人员做好失责风险评估,善于引导管理层人员根据不良后果进行深度反省。对于普通工作人员,要将责任详细落实到其工作中,将责任纳入其绩效考核,普及预防大于抢险的根本理念。在工作职责安排上,可参考《意见》中给出的指导,把和城市轨道安全相关的交通运营部、交通安全监理部门、各级治安保卫人员、关联的消防人员以及维护秩序的反恐防暴公安人员等各部分人员做好统筹安排,以提升团队的运作效率。

4.2 积极加强体制构建工作,注重体制的地域性建设

在长期的工作中将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在吸收其中的精髓后将其上升到体制化角度,作为今后工作的参考,这可不断提升后续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效率性和秩序性,强化其应对风险的能力,降低安全运营管理的成本。这种体制化的建设思想在城市轨道安全风险体制建设中可从风险管理责任体制、专项设计及审查论证体制、安全风险监控体制和应急响应体制4 个角度进行构建。

在风险管理责任体制构建方面,要重点从风险防范角度出发,建立起以安全管理责任部门为核心的关联式矩阵风险防控体系。在建设中将风险防控贯穿于勘察阶段、设计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全流程中,在运营中要将其落实在日常检修维护工作中。

在专项设计及审查论证体制构建中,要建立快速的城市轨道安全的响应机制。在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出现异常点时,要保障异常能及时上报审核并得到上级的快速反馈核实。

在安全风险监控体制构建上,要落实外部引入的根本原则,聘用外部安全风险监管团队对潜在的风险问题进行二次审核,外部审核团队要保持独立监管,且具备风险咨询、风险评估、实时监控和快速反馈等高度专业的团队实力。

最后是应急体制构建,在应急体制构建中,要加强演练,提升应急部队实力,且在应急系统中,要能根据现场问题进行灵活的应急部署,能快速将应急力量调配到最合理的位置,将意外损失降低到最小,全面保障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体制建设中,要注重体制的地域性建设。所谓地域性建设,就是城市安全风险管理体制很容易受到地方的城市布局、人口分布、轨道实况和列车调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各个城市在这些因素上都有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在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体制中,除了理论核心可以进行迁移借鉴外,在体制的执行细则上,需要根据地域特色进行总结设计,如沿海城市轨道建设中要考虑冲积平原粉砂岩层环境下的地铁安全设计,但是在中西部地区,并非粉砂岩地质,因此,在安全管理体制上要结合实际进行合理变更[2]。

4.3 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体系中对技术的控制

城市轨道的安全性能和轨道的建设工艺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针对施工技术做好技术的管控,是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体系中的重要部分。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角度来看,当下我国在基建中取得的一系列的伟大成就,都和先进的技术突破有着直接的关系。比如,我国在城市轨道地下建设的盾构机研发中,打破西方的封锁,研发了属于自己的超大直径盾构机,极大地提升了城市轨道安全建设的质量和效率。所以在该趋势下,在体制建设中加强普及现代科技工艺,更新技术,是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重要途径[3]。

对于技术的安全监管,要做好技术工艺的优劣势分析,重点针对其存在的技术漏洞问题展开专项的技术风险监管。比如,施工对岩土层的扰动较大,则要重点监管岩土层的安全风险。对于关键点的施工部分,要优先选择低风险高可靠性的技术施工方案,在存在使用多种安全技术方案的场合下,可采用冗余设计的方式应对重大风险,这相当于给可能存在的风险增加数道保险栓,大大降低了风险的发生概率。另外,冗余设计理念还表现为,存在多个不确定扰动因素时,可适当提升设计的底线标准,保证在出现异常时,异常数据依然处于安全范围内,这样可有效提升轨道交通工程的安全系数。

4.4 加强轨道交通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现代各领域建设升级的重要方向。在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体系的构建中,也要做好向信息化方向的普及和建设,这样能更好地提升风险管理体系的执行回馈效率,提高指导意义。

在整个体制系统的信息化的建设中,要做好核心平台的智能化建设、传输流程的快速化建设和末端设备的完善化建设。在核心平台上,要将城市轨道安全风险管理体制从定性转化到定量的角度,提升核心平台收发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监管数据的能力,加强其智能化建设,能自动对异常发出警报和响应。在传输流程的优化中,要善于使用机器设备替代人工进行风险管理数据传输,提升系统应急响应效率。该步的重点是要做好轨道交通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体系的业务化拆解,将安全管理内容从系统化的人类语言转化为机器可理解的机器语言,让每一条监控指标变成机器可执行的数字化监控指令。在末端,要积极普及物联网传感技术,安装更多先进的监测设备和传感器,在信息传输中,要善于利用有线加无线等多种通信方式保障信息传递质量,在核心区域,要加强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建设,提升对数据的全流程监管,同时能对异常数据做出警示,这可大大提升对异常风险点位的响应速度,最快对安全隐患完成处理[4]。

5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体系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具体的工作开展中,要善于从人员思想优化、体制完善建设、工艺技术升级和平台信息化建设等多个层面上进行。在操作中,要善于结合本地实际环境展开地域性建设,注重理论加实践的有效结合。

猜你喜欢

城市轨道体制轨道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分析
浅析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缺陷与完善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城市轨道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探索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云平台的研究与应用
万科,关于城市轨道的地产阳谋!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图册》正式出版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完善地方人大主导立法体制机制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