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建设中的园林景观应用
2023-01-09黎颖惠
在英国,人们对乡村有着“英格兰就是乡村,乡村才是英格兰”的高度肯定。究竟原因在于,英国乡村景观的建设,尤其是乡村园林景观的应用,既与英国本土的地理环境相互交融,又呈现出西方人所推崇的浪漫主义色彩,自然与人文的碰撞结合,既抒发了英国人对自然乡土的眷恋之情,也引领了西方美感意识的觉醒。与英国的园林景观应用不同,中国的园林景观应用并非是园林里山石、植物、建筑、水体等元素简单独立的单个意向,而是中国园居文化、历史文化、生态文化等文化的集合,更注重“形外之意”与“景外之情”。
由中国山水诗和山水画可以品鉴中国古代园林的意境美。甚至可以说,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史上,园林景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的物化反映,逐渐超越了物质的范畴,具有精神传世意义。相较于城市园林景观的建设,乡村的园林景观建设是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注脚来呈现的。以往,在城乡一体化形势下,乡村被迫做出“割土让地”的牺牲,乡村开始向着城市的发展模式靠近,一排排标高小洋楼或临街是白墙、村头建牌坊,成为乡村景观建设的标配。这种“千村一面”的模板化建设,湮没了乡村独具的乡土文化特色。因此,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落地,许多乡村以“乡村人居环境改善”为切入点,以乡村聚落景观为环境综合体,展开了一系列园林景观建设行动,致力于为乡村景观建设多添一景、多增一味。
纵观各地乡村建设园林景观应用实践,可以看出各地乡村园林景观建设主要有3种思路。一是生态适宜。乡村对于园林景观的应用,不仅局限于“外观包装”的形式,更注重“绿色自然”的内核,是融合自然美、社会美及艺术美的有机整体。乡村对园林景观的设计,是建立在自然环境秩序建构和生态系统良性运转的基础之上,无论是景观结构的搭建还是景观功能的设计,都将“生机盎然”“天人合一”的理念发挥到了极致。二是资源利用。乡村建设中的园林景观应用既遵循“自然无为”的哲学理念,又积极调动乡土资源融合共建,打造出了许多满足人们审美需求和精神享受的园林景观。在许多建设实践中,乡村园林都是自然与人文、历史与时代复合而成的景观综合体,无论是“乡愁树”还是“忆苦园”,既最大程度上保留了乡村原有的特色风貌和文化肌理,又在现代技术、物料的利用上有效提升了乡村园林景观的建设质量。三是美学价值。园林是景观建设的实践客体,人是景观建设的感受主体。乡村园林建设的出发点就在于为乡村群众或游客提供自然或人文的美感。因此,乡村对于园林建设的着力点是以美学价值为重要指向的,力使其从“景”入“境”,再由“境”生“情”,形成技艺交融、情景共鸣的美学氛围。
诚然,乡村建设中的园林景观应用在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打造乡村特色景观方面发挥了一定的效用。但囿于乡村发展环境和经济水平所限,目前我国乡村园林景观建设仍旧停留在政府主导、群众观望的层面,民间参与度不高。此外,由于乡村园林景观建设起步较晚,虽急于推进但又缺乏经验,继而引发了乡村园林景观同质化等问题,环境破坏等次生性危机也十分突出。
因此,无论是忆往昔还是看今朝,我国乡村建设中的园林景观应用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久久为功,从迷雾中走出属于中国乡村特色的园林景观建设之路。对此,经中国书籍出版社于2021 年10 月出版的《园林景观设计与表现研究》一书可资借鉴。该书对中国园林设计与表现所涉及的一些问题开展全面探索和系统研究。全书共8 个章节。其中,第一章介绍园林基础知识,包括园林发展概况、基本特征、结构布局和形式美;第二章从园林景观造景出发,探讨园林景观的内容、欣赏、造景要素和造景手法;第三章侧重于园林景观设计,主要从设计技能、原则、方法、步骤等角度展开;第四章则围绕园林景观表现技法进行研究,包括园林制图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基本技法的示范;第五章从地形、水体、植物种植、园路与铺装、建筑与小品等方面出发论述园林组成要素的设计与表现;第六章以城市道路、城市广场为例探讨城市道路公共绿地的设计与表现;第七章以居住区为例探讨绿地的设计与表现,对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选择和配置也有着墨;第八章围绕公园的设计与表现进行展开,还将综合性公园与专类公园各自的设计与表现进行对比研究。总之,该书结构严谨、重点突出,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和学习园林设计的相关知识,将对新时代乡村建设中的园林景观应用带来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