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基本经验与时代价值

2023-01-09蔡康鑫王水雄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共青团现代化时代

蔡康鑫 王水雄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北京 100872)

2022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肩负着重大的政治使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共青团始终跟随党的步伐,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共青团工作既顺应了不同历史阶段党对青年的要求,也反映了时代给青年人提出的命题。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青团相继迎来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分析总结各时期党领导下的共青团工作,有助于梳理和总结党的百年青年运动史,同时也将为新时代的共青团年工作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共青团主动适应党的时代要求,创新青年工作实践路径,发展青年工作实践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评价道,中国共青团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组织开展了一大批“青春气息浓烈的创造性活动”,团结团员青年“在现代化建设各条战线上勇立潮头,展现出敢闯敢干、引领风尚的精神风貌”[1]。因此,回顾这一时期共青团工作能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党的青年工作的阶段性、时代性经验价值,丰富我国青年工作的实践理论,为新时代青年工作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时代使命和主要特点

近代以来,中国青年运动和青年工作始终与时代紧密相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近代以来,我国青年不懈追求的美好梦想,始终与振兴中华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联。”[2]在时代为青年带来了发展机遇的同时,青年也在塑造着时代,彰显了青年与时代的辩证关系。尤其是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它是社会转型期,为党的青年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如何紧跟时代步伐,对青年一代进行前瞻性的规划和安排,是共青团工作面临的重大问题。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共青团始终围绕党的方针政策开展青年工作,以党对青年的时代要求为方向,创新开展了众多紧贴时代要求的有针对性、可推广的青年工作项目,形成了共青团工作的特色模式。

(一)号召青年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在任何历史时期都需要紧跟党的任务,做好青年的政治引领,实践“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启了党史上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虽然在时代变迁的思想转换中,共青团工作难以避免地遇到了思想和行动上的准备不足,但仍坚持了以党的方向为指引,迅速做出调整,响应党的号召[4]。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共青团提出摒弃以阶级斗争为青年的主课,将青年工作从参加政治运动为主转到以参加生产建设为主上来,号召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与生产、工作、学习相结合,服务于“四个现代化”建设,将引领青年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共青团工作从单一的思想政治工作向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活动相结合的转变,对青年在生产工作中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优良思想作风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广泛推动了青年积极参与本业、服务本业,提高了我国的生产力水平,青年用实际行动展示了应当如何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建功立业。

为了发挥青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先锋队作用,共青团于1979年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评选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优秀青年为“新长征突击手”,同时举行的还有“青年突击队”“青年掘进队”等一系列青年劳动评优评先活动和劳动技能竞赛活动。1984年,共青团开展了“为重点建设献青春,争当新长征突击手”竞赛活动,以推动重点工程建设、工程质量、工程效益为导向,吸引了100万青年组成的7000支队伍,完成了5000多项工程,最终评选出了22支全国重点建设“新长征突击队”和150名全国重点建设“新长征突击手”。1990年,在首届全国青工技术大赛上,有超过4000万名青年参与到各个工种的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中,最终授予90名优秀青工“全国轻工技术能手”和“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除了组织激发青年人参与现代化建设热情的劳动技能竞赛,共青团还对在本职岗位上作出了突出贡献的个人进行评比,鼓励青年在平凡岗位上持之以恒地奉献,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显著成绩。几十年来获得“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的既有在一线普通岗位上的工人、基层公务员,也有作出科技进步贡献的科研工作者、为国家争取荣誉的顶尖运动员,还有众多见义勇为者、环保事业行动者等。例如杂交玉米专家李登海、乒乓球世界冠军邓亚萍,还有很多并不知名的、初入社会在一线岗位作出贡献的大学毕业生,等等。在20世纪80年代,每年被评选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的青年就有上千人,还有地方组织评选的几十万“新长征突击手”。

不仅在综合领域中评选出“新长征突击手”,共青团还联合不同行业的主管部门在各行业内开展评优评先活动。在农业领域,共青团积极参与由国家科委主持的农村“星火计划”,于1988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培养“青年星火带头人”活动,鼓励“青年星火带头人”投入当地的农业生产活动中,为农村地区引入和培养了一大批农业技术人才。例如浙江武义县的“青年星火带头人”通过多年探索,总结出了蘑菇种植销售模式,带动了浙西南山区上百个乡镇的蘑菇产业,为农民增收超过1亿元[5]。在工商管理领域,共青团多次举办优秀青年管理者评选活动,鼓励青年企业家和青年管理人才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贡献力量,如“全国优秀青年厂长(经理)”“全国优秀青年乡镇企业厂长(经理)”等评选活动。以上活动都反映了共青团组织青年参与现代化建设所做的努力,展现了我国青年响应号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拼劲和干劲。

(二)聚焦主业全面提升青年素质

随着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四个现代化”建设,改革进程加快,新一代青年人才的培养成为进入新世纪前的一项重点工作。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要求青年既要有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文化导向,又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青年的岗位要求在纯专业能力之外还强调技能技术与职业精神文明并重的全面素质提升。因此,在保证专业能力提高的同时,协调青年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导青年在工作中发扬职业精神、职业态度、职业道德,立足本职、精耕专业、服务社会、强化素质,实实在在提升青年在岗位上的全面素质,成为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时代使命。

1981年,共青团中央发出“五讲四美”的倡议,推动职业道德教育在商品经济下的萌芽与发展。1987年,“文明经营示范”活动在商业系统和窗口行业中开展,同年深圳市率先探索创建“共青团岗位”和“共青团号”称号。1993年共青团十三届二中全会通过决定实施“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和“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两项青年精神文明与科学文化素质提升工程,其中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被列为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的三大主题项目之一,并于1994年正式启动。

为了激励青年集体和个人在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中创建高度职业文明和做出一流的工作成绩,创建的“青年文明号”活动旨在以“敬业、协作、创优、奉献”为核心精神内涵,引导青年在本职岗位上树立起“自主意识、服务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创新创业精神”以及“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观。

全国各行各业青年积极参与创造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水平的方式、方法,不同行业根据自身的特点为消费者和服务对象提供各式优质的服务,提升了职业道德精神文明建设。例如广州市开展的“青文明号服务卡”活动,用公开透明的方式改善消费者的体验,倒逼服务人员提升自我素质。在团中央的推动下,“推行优质卡优质服务”活动于1996年被推广到全国100个大中城市的“青年文明号”集体中。全国“青年文明号”活动组委会还专门成立了“全国青年文明号”监察委员会,向全社会公开投诉渠道和监督渠道,对创建“青年文明号”的单位进行动态考察,确保了“青年文明号”的质量。

进入21世纪以来,共青团还多次组织“百城万店青年文明号”、全国“青年文明号促和谐服务月”“百城万店青年文明号信用示范”等主题活动,改善服务质量、打击假冒伪劣。在2003年抗击非典和2008年服务奥运等重大事件中,创建“青年文明号”的单位及职工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到活动开展十周年时,一共评选出了全国级“青年文明号”5160个,其他各级“青年文明号”超过25万个。调查显示,职业道德精神文明是全面素质提升的一个重要指标,“青年文明号”单位的经济效益比其他单位高30%,“青年文明号”占到十大窗口行业文明服务示范单位的67.2%[6]。

(三)扶危济困,履行青年服务社会的担当与使命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社会和经济开放程度日益增高,社会文化日益多元化。市场化带来效率提升和物质生活改善的同时,人们也开始注意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需进一步惠及所有群众。在一个逐步走向多元的社会中,更需要强调增强社会共识、促进社会团结、保障公平正义。作为一个具有集体主义传统的国家,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依然要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所以随着改革的深化,越来越需要青年投入到生产建设以外的社会服务活动中,在青年群体中形成对社会奉献和社会平等的价值追求,同时用自己的力量推动国家社会事业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共青团在党的领导下,根据国家发展的具体情况,充分考虑时代发展的趋势,做出了很多具有前瞻性的部署,组织了许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项目,开创了我国的公益慈善和志愿服务事业,有力地组织青年参与到国家建设中。

1989年共青团成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宣布启动以“希望工程”为名的“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活动,鼓励社会力量为贫困地区失学儿童提供教育机会、改善教育条件。活动以“1(家)+1结对救助”和“希望小学”两大主力项目为依托,启动仅一年便募集到来自国内外的善款830万元,建成希望小学5所,帮助19个省(区)的40个贫困县的过万名贫困儿童重返校园。在全国各地的实践中,又形成了民办公助、厂县挂钩、手拉手、百万爱心行动、希望小学定向对口援建等具有特色、能产生实际效果的帮扶模式。

“希望工程”引起的关注给当时的中国社会带来了极大的震撼,推动了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全社会对公益慈善事业的参与也达到了一个新高度。随着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普及和教育条件的改善,因贫失学儿童的数量也大大降低。“希望工程”在2006年又推出了帮助农村困难学生上大学的“圆梦行动”,采用学业资助、社会实践、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模式,帮助他们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此外,“希望工程”还为乡村教师提供培训,为农村学校引入支教者,丰富农村地区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资源。到“希望工程”启动20周年的时候,募集资金已超过56亿元,援建希望小学15 900多所,资助失学儿童340多万名。到2019年“希望工程”启动30周年时,筹集到的资金更是超过了150亿元,援建了2万所小学,资助的困难学生多达590万名。

与此同时,共青团还积极组织青年参与社会服务,在学雷锋活动的基础上开展了我国最早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雷锋活动的形式和组织方式逐渐丰富,衍生出了许多具有推广价值的实践案例,其中就包含了组织青年志愿者团队为社区提供送温暖服务。1993年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的启动宣告了“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正式开始,由共青团领导的青年志愿者组织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起来,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也于1994年正式成立。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开始后,青年志愿者队伍迅速扩大,志愿服务项目也逐渐丰富,服务领域不断扩展,开展了“一助一”长期结对服务计划、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绿色行动营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众多志愿服务活动。这些志愿服务项目将青年发展与社会问题的解决相结合,在解决社会问题的同时,又向青年灌输了正确的价值理念,树立了良好社会风气。江泽民同志指出:“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当代社会主义中国一项十分高尚的事业,体现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和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是大有希望的事业。努力进行好这项事业,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7]

进入21世纪以来,青年志愿服务蓬勃发展,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我国志愿服务的重大转折点。大型国际活动的志愿服务经历促进了我国志愿服务体系专业化程度的提升,也展现出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给青年人带来的自信和包容。《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20年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全国共建立起4700多个青年志愿者协会,13万个志愿服务站,注册青年志愿者达4043万名[8]。中国的志愿服务已经从青年志愿服务发展到全方位的志愿服务,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9]。

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基本经验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领导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在这一背景下,共青团也在青年工作方面积累了大量工作发展与创新的经验。

(一)紧贴时代命题传承青年工作内涵

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共青团的根本价值所在,也是共青团在不断变化中所要坚守的时代使命[10]。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共青团工作在青年工作与时代命题的结合这一问题上给出了创新的做法,保证了青年工作的正确价值导向和发展方向。

为了更好地配合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这一时期的青年工作根据国家发展的方向和社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针对性安排,强调了对时代问题的回应。例如“新长征突击手”和“希望工程”两项活动,在不同时间节点上分别回应了当时国家和社会最关切的问题。“新长征突击手”是在改革开放伊始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的回应,“希望工程”则是改革开放进行10年后,共青团积极响应国家在教育、人才、贫困问题上的号召。

青年的要求在不同时代中具有不同表象,但其本质内涵是相通的,基本原理也是一致的。回应时代命题要回到历史的维度中,根据党对青年工作一以贯之的原则性和根本性要求,传承青年工作。但传承容易陷入形式传承的困境,缺少对活动形式的创新和精神内核的更新,也就无法立足当代、引领未来。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共青团工作在立足当代的同时,很好地兼顾了继承传统和引领未来。例如,“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传承了雷锋精神和学雷锋活动的理念,但没有教条地、枯燥地复制照搬过去活动的做法。青年志愿者行动的理念不仅包含了雷锋精神,同时还采用了在当时具有超前性的“志愿服务”理念,将学雷锋的传统和志愿服务的创新充分结合。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形式和精神内核至今都在不断创新引领,这也是青年志愿者行动历经几十年仍蓬勃发展的原因。

(二)创新“寓教于业”的青年工作方法

青年工作是实现青年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手段,在社会政治互动中对青年个体进行政治文化、政治知识的教育,是帮助青年形成政治态度、政治规范的过程[11]。西方国家普遍采用非政治的方式组织青年参加社会活动,将思想政治、价值理念融入活动中,进而向青年灌输政治上的价值观[12]。改革开放前,共青团更多采用政治活动的方式,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政治社会化目标。随着时代发展,为了保障青年工作的持续开展和蓬勃发展,有必要创新青年工作模式和方法。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共青团致力于创新青年工作方式、方法,让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和风细雨”,并把政治社会化的功能嵌入非政治活动中。共青团根据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将政治社会化与经济生产相结合,利用劳动竞赛、服务竞赛等方式创造了“寓教于业”的青年工作模式。例如,通过“新长征突击手”“青年文明号”“青工技能大赛”等根植于青年本业的主题活动,以革命精神为号召,鼓励青年把精力投入经济建设和专业提升中,以专业技能作为政治评判标准、将专业能力视为政治态度,发挥青年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观能动性。在这些主题活动中涌现出了许多甘于在平凡岗位上做精、做细、做深的青年人才,并带动了各行各业中的青年人争相学习和实践这些精神。

此外,“寓教于业”还拓展了青年工作的范围,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场景不再限于专门的政治活动或社会活动,在从事本职工作中就可以参与政治活动,协调了政治学习与生产的矛盾。因此,用政治的引领方式来组织青年投身到专业领域的发展,是共青团工作重要的创新经验。

(三)强化青年群众基础

党的青年工作需要依靠共青团组织来落实和完成,因此共青团担负着连接党和青年群体的桥梁纽带职责[13]。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从青年工作的组织角度来讲,共青团工作离不开青年组织在青年群体中的广泛发展,离不开参与青年工作的广大青年群众。但是,共青团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与青年群体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青年工作也不够关注青年群体的特点和需求,该问题也曾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多次关注。共青团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提出了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结合生产工作学习服务于“四化”、和风细雨潜移默化、生动活泼与群众化作风四个工作要点,持续强化共青团工作的群众基础,为青年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一系列青年工作项目,例如“新长征突击手”“青年文明号”等,由于其实施场景发生了变化,需要各个单位通力配合才能顺利开展,这就要求共青团的组织工作必须覆盖到各单位的最基层,让共青团组织回归到服务广大的一线青年群众。在各级荣誉称号评选中,共青团组织与各个单位的协调配合促进了共青团组织在生产部门中的发展繁荣,只要有青年劳动者的地方就有共青团组织和共青团组织起来的青年活动。

如果说在各行各业中的青年工作是共青团组织的纵向发展,那么“青年志愿者行动”等公益慈善和志愿服务活动则实现了共青团组织的横向发展。全国各地数千个青年志愿者协会和数万个志愿服务站形成了青年群体的交流汇聚点,也成为在基层社会中团结青年的根据地。在社会转型期,我国的社会流动性加大,单位制逐渐解体,依赖于单位体制的青年工作组织形式无法满足新的社会结构要求,因此共青团组织也面临从革命型、国家型组织向市场型、枢纽型组织转型的挑战[14]。公益慈善和志愿服务等社会服务类活动打破了单位和行业的界限,破除了以职业身份作为青年群体划分依据的条块分割,有助于青年群体在多元的现代社会中的融合交流。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时代价值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阶段,在这一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年工作既展现了共青团对以往青年工作的坚持,同时又创新发展了青年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为共青团工作的持续开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凸显了该时期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时代价值。

(一)强调了青年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青年工作是一项基于价值观的实践活动,要通过组织各类活动的方式实现青年社会化,并形成特定的行为方式与政治态度。共青团是引领中国青年思想进步的政治学校,要帮助青年认识到个人的价值实现要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要把个人价值实现置于集体实现和国家实现的宏大追求中,帮助青年树立在国家建设中奉献青春、在时代中建功立业的价值取向。青年的个人价值实现与国家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可以有效实现个人与国家目标的契合。这样不仅为国家发展提供了有生力量,还充分运用了国家平台为个人价值实现提供支持与激励。

激励青年奉献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明显区别于个人主义价值观。共青团组织的活动与项目始终紧扣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民族的关系,比如各类劳动竞赛把个人的职业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目标相结合,增强了青年的家国意识,强化了个人发展的仪式感。在精神文明建设上也提出要引领社会风气,以青年带动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的文明新风,推动国家的文化建设。除此之外,还引领青年在环境保护、志愿慈善等事业中奋进开拓,为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力量。进入新时代后,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强调了青年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的重要性,充分体现了青年工作在这一价值观上的延续与发展,以及它所能给国家和青年带来的积极作用。

(二)明确了促进青年全面发展的目标

青年工作除了具有政治使命外,同样重视与政治功能相匹配的社会功能,也就是要实施解决青年群体现实问题的政策,例如青年的教育、就业、婚恋、健康、住房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在福利制度中一般采用兜底式政策,将青年的教育、健康、贫困、住房、家庭等问题视为需要通过专业青年工作者介入的不良社会问题[15],将青年工作更多地与青年福利政策进行关联,较多地使用福利政策来支持青年工作[16]。

相比于从福利政策出发的“问题解决式”和“福利兜底式”青年工作政策理念,共青团采用了促进青年全面发展的政策理念,将青年问题与青年发展相结合,将解决青年问题的政策融入时代的命题中,避免了单纯为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处于建设中,福利制度也较多沿袭了计划经济时期的制度,青年工作不具有福利属性,也没有参与国家的公共福利事业。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福利制度开始实行社会化,青年工作也开始承接更多福利职责,通过促进青年教育、就业等方面的发展带动青年实际困难的解决。“希望工程”等活动正是在国家关注农村青少年教育问题的大背景下,共青团主动融入参与农村教育建设的发展型福利事业。从《共青团中央二○○二年工作要点》开始,就明确提出了要做好特殊青少年服务工作,为下岗青年提供支持,为进城务工青年制定发展计划等发展政策。进入新时代,我国进一步将解决青年的实际困难纳入了青年发展的整体规划中。

另外,青年的众多问题与我国的发展水平相关,要改善青年问题就需要提升国家整体发展水平。鼓励青年参与国家建设发展,在实现国家建设目标的同时也能解决青年问题,并且还为青年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和成长发展的空间。所以这一阶段的青年工作项目与活动有宏大的格局与社会目标,促进青年发展的政策导向赋予了青年工作更丰富的价值内涵。

(三)优化了共青团工作的组织方式

青年工作有微观和宏观的组织方法。技术导向的微观个案管理青年工作理论认为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可以增强青年体验和参与的愉悦感,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中给予青年正向的情绪表达和积极的场景互动[17]。例如在与青年的互动中,青年工作者需要充分制造有利于个案的语气和环境氛围[18]。宏观的青年工作组织方法则更强调组织性原则和集体参与,将青年纳入一个集体中共同参与一项活动,在集体中实现青年群体的互动,并利用集体互助的优势实现个体的社会化。

共青团的工作方法对组织能力的要求要高于专业技术能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共青团工作以集体的形式来组织青年参与的“创建”类项目,例如“青年文明号”“新长征突击手”等活动。这些活动并不直接针对青年个体,而是以集体参与和个人参与相结合的方式建立青年的荣誉体系,搭建青年集体荣誉竞争的平台,鼓励青年在实践中融入社会。

这一方法的优势在于扩大了青年参与的范围,能够在有限的人力资源配置下带动更多青年参与到社会融入的活动中,还培养了大量具有活动组织能力的青年工作干部。同时,以集体参与荣誉称号创建的方式开展青年工作,既帮助青年人形成了良好的集体责任感和集体意识,又避免了共青团工作朝唯专业化的“问题青年工作”和“个案青年工作”方向发展,也为今天的青年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形式基础。

改革开放后,共青团启动的多项青年工作活动已经成为共青团的品牌项目,“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青年文明号”等活动至今仍然在开展。时代要求中国青年继续努力,在接续奋斗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新时代的共青团工作要“坚持以青年为本,深深植根青年、充分依靠青年、一切为了青年”[19]的要求,将青年工作做到青年群体中去,为青年群体排忧解难,激励青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猜你喜欢

共青团现代化时代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抉择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共三百五十七人)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名单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