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养护中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应用
2023-01-09吴宝峰
吴宝峰
(滦南县交通运输局,河北 唐山 063000)
0 引言
随着我国公路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公路工程网络已经覆盖到各个地区,在进行公路交通网络建设过程中,做好公路养护工作非常关键。现阶段,由于我国很多地区公路使用年限相对较长,已经进入养护维修期,沥青路面出现不同类型的病害,对通车质量和效果产生比较严重的影响。因此,对公路养护工作中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提高公路养护工作质量和效果。
1 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产生原因
沥青路面是我国公路工程项目中应用非常普遍的一种基础结构。沥青路面具有无接缝、耐磨程度高、行车噪音低、施工周期短等多方面优势。相比于普通的公路路面,在工程造价、后续养护工作成本投入量方面都展现出了明显的优势。由于沥青路面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受到使用条件、水文条件、工程施工设计层次、施工质量、交通荷载量等多方面因素的干扰,经常会产生比较严重的路面裂缝、车辙以及路面松散等病害问题,这些问题对道路工程的行车安全、车辆的磨损程度以及道路使用周期等都会形成比较严重的影响[1]。
1.1 外部环境影响
公路工程沥青路面对温度的敏感程度相对较大,在沥青路面基础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外部环境温度的影响。如果施工过程中外部天气温度相对较高,且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很容易造成沥青路面产生泛油问题,如果施工过程中外部温度相对较低,则沥青材料铺设完成后会出现路面开裂和材料变脆等情况。
1.2 施工因素影响
施工因素产生的路面病害主要表现为路面基础结构松散、推移等情况。主要是因为路面在施工过程中,基础铺装层结构混合材料在施工前未做好基础底面连接层的处理工作,造成沥青混凝土面层结构和下面层之间产生夹层,两层结构之间没有进行有效衔接,很容易出现路面松散和推移等情况。
1.3 原材料质量问题
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由于选用的施工原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也是造成后续公路工程投入使用后产生病害问题的重要因素。如果定型复合材料的配比控制不当,很容易造成路面混合材料的碾压程度不足,路面基础结构产生推移情况。同时,还需要考虑外部降水对工程施工质量产生的影响,如果对雨水的防护工作不到位,混合材料在没有完全成型之前受到雨水的浸泡后,其基础承载能力会有所下降,进而产生比较严重的滑动和裂缝[2]。
1.4 车辆荷载影响
在公路工程正式通车后也会存在很多外部干扰因素,对沥青路面结构层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和破坏。很多沥青路面在使用几年后,道路表面会出现一些比较细微的裂缝,主要表现为路面横向裂缝、纵向裂缝以及网状裂缝等,这些裂缝的产生除了在工程施工中出现质量控制程度不足之外,外部大量的车流量负载过重,也会对道路表面产生比较严重的影响。同时,由于沥青路面超负荷使用后,路面基础结构会产生比较严重的位移情况。此外,在一些高填方压实过程中也会存在一定困难,可能会因为工程施工环境条件影响、水文地质条件过于松软等各种问题,对整个路基结构的压实程度造成影响。同时,路基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也会受到干扰,如果路基基础结构的承载能力不足,很容易造成路基结构面产生沉陷情况。
2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
公路工程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与传统的公路路面养护方法存在明显的差异性。预防性养护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内容:
(1)通过开展预防性养护工作,可以保证公路工程处于更加稳定的工作状态,延缓病害问题产生的时间,并且在不改变原有工程承载结构的基础上,有效改善公路的使用功能。
(2)预防性养护工作主要是在适当的时间范围内,采取科学有效的处理方法,保证路面的整体质量和稳定性。公路工程预防性养护要求,对公路的养护采用成本最优化的技术措施,重点强调整个公路养护工作的规划性和整体性,需要以预防养护工作为主,以矫正性公路养护为辅,合理选择适当的时机,对公路工程项目进行养护和管理[3]。从公路工程预防性养护核心内容分析,其理念的提出主要是基于前期的投资总量进行综合考虑。在规划范围内采取科学合理的养护管理方法,对公路工程项目进行若干次的养护处理,能够有效提高公路工程的使用性能以及基础结构的稳定性,降低工程的养护成本。
2.1 微表处技术
微表处技术在公路养护中应用比较广泛,主要的养护对象包含高速公路工程、城市主干线工程等,在一些等级相对较高的公路工程微表处技术使用过程中,主要使用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材料以及各种外加剂等,通过使用专业的摊铺设备一次性摊铺成型。微表处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根据沥青路面实际损害情况,可以对其进行一层摊铺和多层摊铺。该项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主要问题在于工作噪声相对较大,会对行车舒适度造成一定影响。我国在引入该项技术过程中,对低噪声微表处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将形成的噪声问题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微表处技术正式引入国内使用以来,在我国很多地区的高速公路预防性养护工作中起到良好效果,并且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和使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公路面层的耐磨性、平整度以及防滑效果[4]。
2.2 稀浆封层技术
稀浆封层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主要使用的原材料为沥青混合材料,这种原材料主要是将乳化沥青材料、外掺剂、水等,通过水泥石灰粉煤灰等材料相互之间进行混合,以特定的比例制成流动状态的沥青混合材料,通过专业的稀浆封层车辆,将沥青混合材料均匀地铺洒在道路基础层面,因此,可以有效形成沥青封层结构。该项施工技术的使用主要是通过冷拌冷铺施工方法,摊铺工作结束之后不需要进行后续的碾压。稀浆封层技术对沥青路面老化、松散、裂缝等各种病害问题的养护效果比较明显。
2.3 薄层罩面技术
薄层罩面技术主要是在原有的公路沥青路面再铺设一层热沥青混合材料,二次铺设的沥青混合材料厚度控制在1.5~2.0cm,薄层罩面技术的使用可以进一步改善公路工程路面结构的平整程度和稳定性,同时可以进一步提高路面的抗滑性能,对道路表面产生变形部分进行有效处理,可以全面提高路基结构的稳定性和支撑效果。薄层罩面施工技术在公路养护施工中应用效果比较明显,由于其铺设面层结构部分厚度相对较小,材料容易冷却,因此,不适合使用压路机直接进行碾压施工。同时,在材料的密实程度上也无法达到更高的工作要求,因此,需要在混合料的设计、碾压工艺、压路机选型等方面进行完善和优化。
2.4 裂缝修复技术
在新型的无损贴缝修复技术使用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提高公路工程沥青路面裂缝的修复质量和效果。通过使用这种新型修复技术,可以有效改进和优化以往的裂缝修复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防止产生二次裂缝问题。在经受高强度降雨天气环境的考验下,表现出的修复效果非常明显。提高了公路沥青路面的整体使用质量和效果,降低了对交通通行环境产生的干扰。
3 结语
综上所述,为充分适应现阶段我国公路工程的发展需求,预防性养护技术在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并且发挥出的作用和优势愈发显著,因此,在我国公路工程养护工作中的应用前景较为广阔。